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01-针灸甲乙经-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 衄,尺泽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两胁下痛,呕泄,上下出,胸满,短气,不得汗 
,补手太阴以出之。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 
,中冲(《千金》又作天卯)主之。热病发热,烦满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胁痛 
,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千金》作小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 
食不下,善渴,舌中烂,掌中热,饮呕,劳宫主之。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肘挛腋肿,善笑不休, 
心中痛,目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热如火,头痛 
如破,短气胸痛,大陵主之。热病烦心善呕,胸中淡淡,善动而热,间使主之。面赤皮热,热病 
汗不出, 
淡淡然,善惊,身热,烦心,口干,手清,逆气,呕血(《千金》作唾),时 ,善摇头 
,颜青 
身热,喉痹如梗,目 伤,忽振寒肩疼,二间主之。鼻鼽衄,热病汗不出,KT (音迷) 
目,目痛瞑,头痛,龋齿痛,泣出,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阳溪主之。热病肠 , 肘 
臂 
渊主之。头痛,项背急,消泺主之。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卷, 
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螈 ,口干,头痛不可顾,少 
泽主之。振寒寒热,肩 肘臂痛,头不可顾,烦满身热,恶寒,目赤痛 烂,生翳膜,暴 
痛,鼽衄,发聋,臂重痛,肘挛痂疥,胸中引 ,泣出而惊,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 
,后溪主之。热病汗不出,胸痛不可息,颔肿,寒热,耳鸣,聋无所闻,阳谷主之。泄风 
汗出,腰项急,不可以左右顾及俯仰,肩弛肘废,目痛,痂疥,生疣,螈 ,头眩目痛,阳 
谷主之。振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风 
眩头痛,小海主之。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 
,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热病汗不出且 
厥,手足清,暴泄,心腹胀痛,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并取隐白,腹满善呕烦 
闷,此皆主之。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胸满,两颔痛甚, 
暴泄,善泄,饥不欲食,善噫,热中,足清,腹胀,食不化,善呕,泄有脓血,若呕无所出 
,先取三里 
之。热中少气厥阳寒,灸之热去(《千金》作灸涌泉)烦心不嗜食,咳而短气,善喘,喉痹 
身热,脊胁相引,忽忽善忘,涌泉主之。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后取太溪, 
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目痛引 ,少腹偏痛,背(一作脊)伛螈 ,视昏嗜卧,照海主之, 
泻左阴跷,取足左右少阴前,先刺阴跷,后刺少阴,气在横骨上。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 
溺黄,少腹热,嗌中痛,腹胀内肿,羡(音涎)心痛如锥针刺,太溪主之。手足寒至节,喘 
息者死。热病刺然谷(《千金》作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 
,口中热痛,冲阳主之,胃脘痛,时寒热,皆主之。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 
,解溪主之。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 
丰隆主之。阳厥凄凄而寒,少腹坚,头痛,胫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呕,三里主之。 
胁痛咳逆,不得息,窍阴主之,及爪甲与肉交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不已复取。手足 
清,烦(一作脉)热汗不出,手肢转筋,头痛如锥刺之,然不可以动,动益烦心,喉痹,舌 
卷干,臂内廉痛不可及,耳聋鸣,窍阴皆主之。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 赤痛,头 
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厥 
四逆,喘,气满,风,身汗出而清,髋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临泣主之。目视不明 
,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身懈,寒少气,热甚恶人 
,心惕惕然,取飞扬及绝骨、跗下临泣,立已。淫泺胫酸,热病汗不出,皆主之。头重鼻 
衄及螈 ,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身疼痛,善惊,互引鼻衄,通谷主之。暴病头痛,身热痛,肌肉动,耳聋恶风,目 
烂赤,项不可以顾,髀枢痛,泄,肠 ,束骨主之。鼽衄血不止,淫泺,头痛,目白 
翳,跟尻 ,头顶肿痛,泄注,上抢心,目赤 
烂无所见,痛从内 始(《千金》作翳从内 始),腹满,颈项强,腰脊不可俯仰,眩,心痛 
与肩背相引,如从后触之状,身寒从胫起,京骨主之。下部寒,热病汗不出,体重,逆气头 
眩,飞扬主之。鼽衄,腰脊脚 酸重,战栗不能久立, 如裂,脚跟急痛,足挛 
引少腹痛,喉咽痛,大便难 胀,承山主之。热病侠脊痛,委中主之。 

卷七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属性: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欲独闭户牖而处,愿闻其 
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土也,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阳明主肌肉,其 
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阳明厥则喘闷,闷则恶人。阴阳相搏,阳尽阴盛,故欲 
独闭户牖而处(按阴阳和薄至此,本在《素问》脉解篇,士安移续于此)。曰∶或喘而生者 
,或喘而死者,何也?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曰∶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 
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非其素所未能,病反能者何也?曰∶阴阳争而外并于阳(此八字亦《 
素问》脉解篇文)。邪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热盛于身,故弃衣而欲走。阳盛, 
故妄言,骂詈不避亲疏。大热遍身,故狂言而妄见妄闻,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 
之,血如实者泻之。因令 
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按其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之,下至缺盆中,复上如前,热 
去乃已,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身热狂走,谵语见鬼,螈 ,身柱主之。狂,妄言,怒火恶 
火,善骂詈,巨厥主之。热病汗不出,鼽衄,眩,时仆而浮肿,足胫寒,不得卧,振寒,恶 
人与木音,喉痹龋齿,恶风,鼻不利,多善惊,厉兑主之。四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 
厥热(一本作逆冷)胫痛,腹胀,皮痛,善伸数欠,恶人与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热病汗 
不出,下齿痛,恶寒目急,喘满寒栗,断口噤僻,不嗜食,内庭主之。狂歌妄言,怒,恶 
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 

卷七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 
热厥。曰∶热厥必起于于足下者,何也?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 
于足心,故阳胜则足下热。曰∶寒厥必起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 
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到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曰∶寒厥何 
失而然也?曰厥阴者,众筋之所聚(《素问》作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 
合。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 
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从而上之。所中(《素问》所中二字作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 
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曰∶热厥何如?曰∶酒入于胃,则络 
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 
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 
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夫酒气盛而 悍,肾 
气日衰,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 
至一日,乃知人者,何谓也?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满,腹满(《素问》腹满二字 
作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矣。太阳之厥则肿 
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眩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 
见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舌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 
少腹肿痛, 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 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 
盛不虚,以经取之。 
请言解论,与天地相应,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薄苇,此 
所 
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盛,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 
,汗不泄,血气强,皮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穷地者,不能凿冻。夫善 
用针者,亦不能取四逆,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亦不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 
;穷地者,必待冻解,而后地可穷。人脉犹是,治厥者,必先熨火以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 
脚,项与脊,以调其气。大道已通,血脉乃行。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 
破而决之,气下乃止,此所谓解结。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 
宗气留积在海,其下者注于气街,上行者注于息道。故厥在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 
凝而留止,弗之火调,针弗能取。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 
其应动者,乃后取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 
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通而决之,是所谓解结者也。上寒下热,先 
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火熨项与肩臂,令热下合(一本作冷)乃止,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刺热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一阴二阳。所谓二阴者,二 
刺阴;所谓二阳者,二刺阳。热厥取太阴、少阳。寒厥取阳明、少阴,于足留之。厥胸满面 
肿者,肩中热,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言,手足微满清,大便不 
利,取足少阴。厥而腹膨膨,多寒气,腹中 (音最,《九墟》作荣),便溲难,取足太 
阴。 
,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满胀,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三肋间咳 
而动应手者,与背俞以指按之立快。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 

卷七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第四
属性:热病而 者,腰反折,螈 ,齿噤 。 
张仲景曰∶太阳病,其证备,其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者,此为 。夫 脉 
来,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刚 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其人必 
齿。病发热,脉沉细为 。 家其脉伏坚,直上下。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此为刚 。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 
,其脉沉,与筋平。太阳痛,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能语,欲作刚 。然 
刚 
针灸为嘉。治之以药者,可服葛根汤。 
风 身反折,先取太阳及 中及血络出血。 ,中有寒,取三里。 取之阴 
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取囟会、百会,及天柱、鬲俞、上关,光明主之。 目不 ,刺脑户。 
脊强反折螈 ,癫疾头重,五处主之。 互引善惊,太冲主之。 
反折,心痛,形气短尻 涩,小便黄闭,长强主之。 脊强互引,恶风时振 
栗,喉痹,大气满,喘,胸中郁郁,气热,KT KT ,项强,寒热,偃仆不能久立, 
烦满里急,身不安席,大椎主之。 筋痛急互引,肝俞主之。热 ,脾俞及肾俞主之。 
热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臂内痛似瘅疟状,膀胱俞主之。 反折互引,腹胀腋 
挛,背中怏怏,引胁痛,内引心,中膂内,肺俞主之。又刺阳明,从项而数背椎侠脊膂而 
痛,按 
反目憎风,刺丝竹空主之。 互引,唇吻强,兑端主之。 烦满,龈交主之。 
口噤,互引口干,小便赤黄,或时不禁,承浆主之。 口噤,大迎主之。 
不能言,翳风主之。 先取太溪,后取太仓之原主之。 脊强里紧,腹中拘痛,水 
分主之。 脊强,口不开,多唾,大便难,石关主之。 脊强反折,京门主之。 
腹大坚不得息,期门主之。 上气,鱼际主之。 互引,腕骨主之。热 
病汗不出,善呕苦, 身反折,口噤,善鼓颔,腰痛不可以顾,顾而有似拔者,善悲, 
上下取之出血,见血立已。 身反折,口噤喉痹不能言,三里主之。 惊互 
引,脚如结, 如裂,束骨主之。 目反白多,鼻不通利,涕黄更衣(一本作便出 
血),京骨主之。 脊强,项眩痛,脚如结, 如裂,昆仑主之。 互折 
,飞扬主之。 

卷七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属性:黄帝问曰∶夫疟疾皆生于风,其以日作,以时发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先起 
于毫毛,欠伸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俱热,头痛如破,渴欲饮水。曰∶何 
气使然?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阳实而阴虚。阳明虚 
则寒栗鼓颔也;太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一作二阴)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 
,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胜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内外皆热,则喘渴,故欲冷冻饮料。此皆 
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令人汗出空疏,腠理 
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得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行于阳, 
夜 
∶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曰∶其 
作日晏与其日早,何气使然?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 
,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皆客于脊背,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 
,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 骨,二 
十二日入于脊内,注于太冲之脉(《素问》二十一作二十五,二十五作二十六,太冲作伏 
膂),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 
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营气俱行,不能偕出,故间日乃作。曰 
∶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不当风 
府,其日作奈何?曰∶(《素问》此下有八十八字,《甲乙经》本无,故不抄入)风无常府 
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病作(《素问》作则其府也)。曰∶风之与疟 
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休者,何也?曰∶风气常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次 
而内传(《素问》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曰∶夏伤于大暑 
,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风,夏气凄沧之水寒迫之,藏于腠理及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 
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病以时作 
,名曰寒疟也。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曰∶此先伤于风,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亦 
以时作,名曰温疟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 
而欲呕者,名曰瘅疟。曰∶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之 
寒,汤火不能温,及其热,冰水不能寒,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待 
其自衰乃刺之何也?曰∶经言无刺 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为其 
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阴盛而外无气,故先寒栗 
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夫疟并于阳则 
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者则寒,阳胜者则热。热疟者,风寒气不常也,病极则复至。病 
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曰∶方其盛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 
也。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已 
发,为其气逆也。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阳已伤,阴从之,故气未并, 
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 
之,此其往而未得并者也。曰∶疟不发其应何如?曰∶疟者,必更盛更虚,随气之所在,病 
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