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镇长-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居民要求控制房价了,王博咳嗽一声,道:“我想各位能看到,我没有进行炒房,也没有人来到这里炒房,房价的变化是正常的。”

    确实,落日镇还没有被炒房团盯上,这也和新西兰政府控制力度有关,政府严格控制炒房现象。

    有人无奈的说道:“可是镇长,我们价格跳跃幅度太大了,年后开始,价格几乎翻倍,我们来不及买房,房价已经变成了这样。”

    “镇长,很显然落日镇住宅数量不够多,您得放开土地出售权限,我们买了土地才能建房。”

    “多盖房子也行,现在明显是供小于求,远远小于!”

    问题说到了点子上。

    相对落日镇人口增长,房屋数量增长比较慢。

    原因是王博不乐意往外卖房子,因为新西兰实行的是土地永久权政策,就是说,只要买了房子,下面的土地就永久属于房主了。

    落日镇的土地在他手里,可是镇子要发展,就要有居民,有居民就要有住户,所以他必须得往外卖地。

    这方面他有很强烈的小农意识,土地在他腰包里,他不舍得往外掏。当然他一直在安排波特建设住宅区,只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看到下面有点群情激奋,王博又咳嗽了起来。

    于是有人关心的问道:“镇长你是不是有气管炎?要不你先吃点药?”

    王博拿起水杯说道:“我喝口水就行了,至于你们反映的这个问题,我的秘书会记录下来,未来一个月我会想办法进行解决。”

    这事提问会上最大的问题,另外就是有人反应,落日镇出现了小偷,专门偷老年人的财产。

    提问会一结束,王博便将兵叔叫到跟前,说道:“多安排几个人去盯着监控,最近有小偷出没,干掉他们。”

    兵叔点头,道:“好的,不过最近报案数量没变化,我想应该不是大问题。”

    相比起来,房屋住宅问题就是大问题了。

    此外还有一件事,便是落日镇第一批建起来的积木房几乎都要到更换期了。

    住宅区好说,新西兰人擅长在土地上建起新房子,可是商业区也就是镇中心地带就难办了,因为商家不想停工。

    落日镇游客数量太多了,每一天停工那都是跟自己钱包过不去。

    提问会后新的一周,王博不得不特意召开了个晨会,将一群心腹召集起来,然后伊丽莎白发资料,寻找解决的办法。

    阿土鲁吃惊的说道:“落日镇现在这么多房子,还供不应求?”

    “对啊,不是连沙丘都建房子了吗?还有湖上也有漂浮屋在开工。”

    “漂浮屋的样板房已经出来了,你们没去看吗?太带劲了,我敢打赌以后这会吸引很多人的。”

    “是啊,我带我老婆去看了一次,她被征服了,这败家娘们想让我买一座,但我还用买?头儿肯定会送的对不对?”

    一看话题跑偏,老王气的挥手拍桌子:“滚,送个屁,都给我认真点,再这样乱扯我送你们一座钟。”

    “送钟?头儿,为什么?”阿土鲁茫然道。

    王博只好用中文再说了一遍:“送终,送你们踏马的去见你们的祖先,去上天堂,懂了么?!”

    看他发火,一群人终于老实了。

    阿土鲁讪笑道:“其实解决这问题很简单嘛,像我们毛利人那样,盖木屋茅屋不就好了?不行住帐篷。”

    哈尼摇头道:“这不可能,除了你们毛利人,谁还愿意这么住?那算是一个家吗?实不相瞒,我们家的狗窝都比你们毛利茅草房更像样。”

    阿土鲁生气了:“伙计,你这是在侮辱我们!”

    王博狠狠一拍桌子:“哈尼阿土鲁,你们两个给我踏马的滚到墙角去站着!快!”

    两人傻眼了,异口同声的说道:“头儿,请您息怒。”

    “去站着!”王博真生气了。

    哈尼赶紧举起手道:“头儿,其实阿土鲁说得对,这个问题很简单,bach,bach,用bach来解决!”

    “bach是什么?”王博愕然道。

    旁边的伊丽莎白解释道:“一句俚语,新西兰俚语,它是bachelorpad(单身汉)的简写,严格来说是去海边度假屋享受生活,不过也用来代表度假屋。”

    王博被一帮人气的没脾气:“少说点俚语,我踏马又不像你们,从小在新西兰长大,你们说这些俚语我能懂吗?”

    新西兰俚语很多,这在正式场合和教材上根本看不到。

    例如,have…a…good…one,经常有人这么说,字面理解是‘发生了好事’,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在新西兰这句话多用于不太认识或者不了解的人,说这话的人也就是“顺口说说”,至于对方好不好、坏不坏,人家压根就不关心。

    还有些俚语是华人造的,比如穷白,王博第一次听的时候满头雾水,还是查理给他解释,说华人称呼那些贫穷但还瞧不起黄种人的白种人为穷白。

    哈尼进一步解释道:“名义上,它专门指那些面积不大的、用于度假的、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湖边或是海边的小屋子,实际上现在也代表一种房屋,就是那种很简单的,你知道吧?木材和钢铁相结合,比积木房还简陋但又更坚固耐用的房子。”

    王博感兴趣起来了,他问道:“还有比积木房更简陋但又更坚固耐用的房子?”

    查理苦笑道:“有的是,比如你们中国的彩钢瓦房。”

    王博摇头道:“那不行,要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住彩钢瓦房?”

    查理道:“很不幸,bach就是彩钢瓦房,不过要漂亮多了,它带有装修,算是坚固版的积木房吧。”

    伊丽莎白在电脑上进行了查询,然后推过去给王博看。

    电脑上的这些房屋比较狭小,周边环境很好,要么位于山上,要么位于礁石上,有的甚至位于大树上。

    房屋狭小但装修精致,从外表看不出彩钢瓦材质,王博进一步了解,发现查理说的是对的,这房屋的主料还真是彩钢瓦!

    (未完待续。)

1282。二手书(3/5)

    bach这个词大约出现在1950年代,那个时候新西兰国内的主要干道基本已经修建完毕,交通开始发达起来。

    这样,随着拥有私家车的家庭不断的增多,一些以前人迹罕至却又风景秀丽的地方,渐渐的修起了一些两房或是三房的小屋子,通常都是位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

    这些地方距离公路干道有一些距离,却又不至于道路艰险,十分适合希望逃避大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人们来这里寻找自我、寻找安静。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bach这个单词就开始流行起来。

    在座的除了王博和那青阳,大多数都知道这个词,可是他们却没有将它和王博的需求联系起来。

    因为王博要求大家提供一种坚固耐用、建设周期短、物美价廉的房屋,bach的造价可不低。

    主要原因在于,它位于高山、海滩或是湖边,在这种地方就是搭个帐篷都费劲,何况盖房子?哪怕是小房子也得耗费不少钱。

    在新西兰,拥有一个bach是很多土著的梦想,也是中产阶级身份的象征。

    王博敲了敲桌子道:“要不,我们也建bach?”

    查理摇头道:“别,王,我知道你想打什么谱,这绝对不行,大家都不傻,可不好糊弄。”

    王博不满的说道:“我怎么糊弄人了?你瞧,谷歌都说这玩意儿在新西兰特别受欢迎,有钱人都会买一套。”

    “他们买的是周边风景,不是这种屋子,就像在中国,如果谁开发一个小区里面全是彩钢瓦房,会有人买吗?”

    基德也说道:“头儿,这种屋子我住过,夏天热冬天冷,比积木屋还不如呢。”

    王博道:“我意已决,建bach,不过是在湖边和山上,建起来后把价格标的高一点,卖给城市里的有钱人们。”

    “可这样我们的居民住宅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查理道。

    王博无奈的叹道:“盖楼,往外卖楼房,我要盖高层!”

    新西兰乡镇没有高层住宅区,人们把这种房子叫做鸟笼,原因是居住者是住在半空中的,房子面积小,只能在一个区域活动,没有花园没有院子,就像鸟笼一般。

    不过只有盖高楼可以解决居民住房和他不想往外卖地之间的矛盾,在没有其他办法的前提下,他只能这么干。

    “既然要盖楼了,那还建bach干嘛?”

    王博懒洋洋的说道:“当然是赚钱啦。”

    新西兰很多风景秀美的地方,都有这种小房子遍布,从几十年前开始就这样了,不过这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肯定bach也有变化。

    几十年前bach的内部都差不多,基本没有什么享乐的设施,家居也往往都是二手的,屋子里也没有电话,甚至连水都是通过收集雨水的设施存储起来的。

    而当代的新西兰bach,已经开始变得讲究起来,装饰装修越来越奢华,建筑规格也越来越高;随着人口的增多,很多原本的bach区已经变成了大城市的郊区,交通方便、便利店网吧入住社区、手机信号满格覆盖、甚至还有了纪念品商店。

    王博从中察觉到了商机,林场之心已经增长到了四个,这些林场可以出产木材,但是他不想这么做,会破坏环境。

    如此一来,要利用好林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往里建设度假屋。

    反正林场的环境很优美,空气很清新,里面小型野味也多,用来建成度假屋绝对很有市场。

    八月中下旬没什么事,王博做了个规划,决定带手下人去买书。

    因为之前有手下将图书馆消息泄露出去,所以图书馆不能取缔,里面的书就不能租赁,得买下来才行。

    可是新西兰书不便宜,要建成一个当初王博吹嘘那样大的大型图书馆,耗费的钱更是不知几何。

    在这种情况下,老王就开始想办法省钱了,不用说,最好的办法去二手市场淘宝。

    他发动了所有心腹,让心腹们再带上手下,大家一起通过各种渠道来购买二手书和音像制品。

    好在这不难,新西兰的二手市场那叫一个红火,交易非常多,各种二手商店,二手市场,网上拍卖,家庭车库销售,等等渠道,不一而足。

    王博还是老中国人的观念,既然经济条件允许,那么他就不愿意买二手货,除非是老爷车这种必须得是二手货的东西。

    新西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厉害,音像制品和书籍是二手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渠道都有书籍进行销售。

    八月下旬,墨西哥靓仔在网上看到奥克兰有一场二手图书专场销售会,就将消息转交给王博。

    见此,王博立马点齐人马,直奔奥克兰!

    专场销售会在一个大型仓库公司内部进行,王博提前在网上和这家公司进行过联系,说有意大量购进图书。

    所以,他们到达仓库公司表明身份,就有人将他们带进了仓库区。

    这家仓库公司一共有二十五座仓库,最大的一座仓库占地面积有两公顷,矗立在地面上,好像一座轰炸机生产车间。

    要销售的二手书就在后面两个仓库中,负责销售工作的经理说道:“一共是一百四十万册左右的书籍,各种类型都有,小说,杂志,科普教材等等。”

    王博问道:“如果全部买下,要多少钱?”

    那经理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如果自己负责运输工作的话,我想两百万就可以了。”

    在心里合算了一下,王博发现这样一本书才只要一块多钱,相比新书这价格简直太便宜了。

    仓库打开了,里面有一些人在挑选书籍,他们背着包、拖着箱子,手里有带着钩子的长棍,看到什么书感兴趣就挑出来。

    哈尼给他介绍道:“这些是淘书者,他们挑选额外有价值的书,买回去后再售出,从中赚取差价。”

    王博问道:“这样的话,一本书多少钱?”

    那经理摇摇头道:“我不清楚,我们有负责结算的工作者,他们负责对旧书进行定价。”(未完待续。)

1283。全买下(4/5)

    后面听介绍,王博才知道这些书的来源。

    难怪这些书卖的便宜,原来它们都是国际读书日时候政府采购了用来往外租赁的书籍。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领导班子上台之后,一些政策也变了,这些书籍不再留下往外租赁,而是要销售掉变现,用这些钱做其他事。

    “据说新总理搞了个什么孤儿扶持计划,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寻找支持资金,这些书当无用书籍卖掉,是不是很荒谬?”说到最后仓库公司的经理笑着问道。

    王博耸耸肩道:“书不会无用,它们是被合适的买家买走,既然人们愿意来购买,肯定是要使用它们。再说这些书都是旧书了,趁着还能卖出去赚点钱,政府打算也不错。”

    仓库经理摇头道:“里面很多书就跟新的一样,卖这么便宜,真让人生气,知识不应该如此廉价。”

    王博撇撇嘴,别当他不知道这仓库经理的打算,这家伙是想用这些话来刺激他,让他下定购买决心。

    在仓库里绕行了两圈,他就知道这经理说的不是实话。

    里面或许有读书节时候政府采购用来租赁给市民的书,但肯定也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如此,因为有些书磨损严重。

    新西兰人或许素质没有高到爱书如命的地步,可他们要是将借阅书籍搞的这么破损,那肯定无法还回去,得自己掏钱买新的补偿。

    那么他就猜测,里面很多书是从垃圾站收来的。

    垃圾站里有书这不是什么奇怪是吧,新西兰是没有废品收购行业的,家里的垃圾要处理,需要送入特殊地点。

    比如说有人家里添置新家具,那旧的家具要处理,得首先存储到仓库里,而不是随便扔,特别是大部件。

    小垃圾还好,垃圾箱能容纳,如果是垃圾箱不能容下的,那根据政府相关条例规定,这些就得等到一年一度的垃圾处理日才能丢弃。

    不同地区垃圾处理日时间不同,如果没有足够空间处理,那就得自己拉到处理厂,不光要掏路费,还要掏处理费,费用可是很高昂的。

    当然,新西兰有很多二手店,可二手店和中国的废品收购站还是不一样的。

    废品收购站要花钱买废弃品,而二手店帮人处理这些废弃品从不花钱,他们也不会随便处理,只会帮忙处理可能能卖掉的。

    这种情况下,按照华人的思维就是,既然我的东西能卖掉那干嘛免费送给二手店?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普通人家里没条件处理废弃品,总不能天天打开仓库往外卖吧?

    第二点是,在新西兰将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二手店算是做慈善。很多二手店和慈善基金会有直接联系,有的则是教会开设的,都属于半慈善机构。

    垃圾站也有很多书籍,因为二手店对书籍兴趣不大,新西兰人这些年遭遇了阅读荒,大家对纸质书越来越不感兴趣,所以二手店的书籍不好卖。

    王博这么猜测,自然就不肯用仓库公司给出的价格来采购了。

    不过不买也不行,仓库公司在网上和报纸上都做了广告,来买书的人还不少。

    当然,这些人和王博目的不一样,这么多书都是低价处理,里面总有一些值钱的书甚至是古董书籍。

    新西兰历史没几百年,所以几十年的书便属于古董类了,有些在外面能卖好价钱,总有人会收藏书籍的。

    转悠过一圈,王博问哈尼几个人道:“怎么样,这些书买了归入图书馆里,能不能行?”

    哈尼点头道:“没问题,大多数是新书,脏乱差的书籍还是挺少的。”

    得到这答案,老王就有谱了,他找到仓库经理问道:“如果我们将所有的书都买走,不挑不捡,最低多少钱?”

    “两百万元,先生。”这经理微笑道。

    王博给哈尼使了个眼色,后者竖起一根手指道:“一百万怎么样?”

    经理摇头跟拨浪鼓一样:“抱歉,这价格太低了,我们不能接受。”

    哈尼说道:“别着急下结论,你不能接受不代表政府不能接受,这是政府的书不是吗?不如这样,你回去和你的领导们讨论一下,这是个公平价。”

    经理坚持道:“我可以负责这些书的销售,一百万绝对不行,一百九十万是最低价格。”

    “我不想把买书当成买菜,因为知识是无价的,我希望我们能尊重知识,而不是把它当做普通货物。所以别讲价了,一百五十万,这是我们的底价!”哈尼说道。

    经理刚要开口,阿土鲁拦住他道:“想清楚,伙计,这些书如果这么挑挑拣拣,你得卖几年?光是仓库滞留金就要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