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55 年,帕麦斯顿登上首相宝座,担当此任近10 年。在此期间,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占领。自从七年战争把法国势力赶至沿海几个不设防城市以后,英国不断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它采用挑拨离间、拉拢收买、武力征服等手段,蚕食印度领土,直至完全征服印度。1857 年,印度发生反英民族大起义,他派军队进行血腥镇压。此后,他改变统治印度的策略,加强对印度的控制和奴役。为了迎合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1858 年,英国议会根据帕麦斯顿政府的建议,撤消了东印度公司,设立印度事务部,直接统治印度。1876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
  1856 年10 月8 日,中国水师在广州黄埔的中国船“亚罗号”上捕捉海盗,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在香港登过记,是英国船,还说中国水兵污辱了英国国旗。消息传到帕麦斯顿耳中,他故伎重演,蓄意把事闹大,挑起冲突,与法国一起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断断续续打了4 年,最后一直打到北京,对京城大肆抢劫,为消灭劫掠罪证,于1860年10 月18 日放火焚烧圆明园,把一座富丽堂皇、文物珍宝无数的东方艺术宝库毁坏殆尽。同月,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迫使中国开天津为商埠,将九龙司地方割给英国,赔偿英、法各800 万两白银。英国还以印度为跳板,侵略亚洲其他国家,在60、70 年代先后征服阿富汗和缅甸,迫使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是最早开始在非洲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还在1806 年,就夺取了南非的开普殖民地,取得了从大西洋经好望角到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上的重要战略据点。1843 年吞并纳塔尔,并向奥兰治和德兰士瓦渗透。
  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英国捷足先登,于1882 年征服埃及,然后沿尼罗河而上,攻占苏丹,进而霸占整个尼罗河流域。
  在西非,英法为争夺尼日尔河和刚果河流域展开角逐,英国占领塞拉利昂,冈比亚河、伏尔塔河、尼日尔河下游的土地。
  在大洋洲,英国还在18 世纪末就开始把澳大利亚当成罪犯流放地,19世纪初在那里发展养羊业,1851 年在当地发现金矿后,移民蜂拥而至,澳大利亚变成“‘约翰牛’的羊毛袋”和其他原料的供给地。1901 年澳大利亚变成英国的一个自治领。英国对新西兰的殖民是从18 世纪末叶开始的,1840年迫使当地土著毛利人承认英国为宗主国。此外,英国在大洋洲还占有斐济、科克群岛和埃里斯群岛、所罗门群岛、匹克开恩岛等。
  到1900 年,英国共占有殖民地3271.3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的134 倍。殖民地人口达36760.5 万人,接近本土人口的8.9 倍。英国控制了直布罗陀、马尔他岛、苏伊士运河、亚丁、新加坡、香港等重要战略据点,各大洲都有英国国旗在飘扬,英国统治者志得意满,竟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进入工业化时期以后,英国改变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方式。在此以前,对殖民地主要采取直接掠夺、强迫纳贡、掠夺式贸易等掠夺方式,经济开发不占主要地位。工业化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经济开发,把殖民地当作推销工业品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殖民地成了工业资本的剥削对象。他们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积极投资铺设铁路,修建港口,开发矿山,采伐森林,兴办种植园,建立加工工厂,特别是初级产品加工工厂。同殖民地的贸易在英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13 年,殖民地食品在英国进口总额中占30.3%,殖民地原料占34.5%。英国的工业品有很大一部分都出口到殖民地市场,1850 年仅印度就进口了英国棉织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英国廉价的棉纺织品冲击了印度市场,使印度棉纺织工业者纷纷破产,一个曾经以精美棉织品称雄于欧洲市场的印度,变成了英国棉织品的主要市场,真是可悲可叹!
  却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只有工业资产阶级的上层获得选举权,它的中下层和广大工人仍处于无权地位。因此,争取进一步改革议会和扩大选举权的斗争始终没有平息。宪章派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持续了10 余年。19世纪中叶,英国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又因对殖民地的掠夺获得大量超额利润,资产阶级可以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收买工人阶级的上层,致使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暂时低落,工联主义的影响扩大。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工人阶级的组织把主要注意力转向争取眼前经济利益的斗争。但在50 年代末和60 年代初,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工人阶级再次转向政治斗争。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经济飞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大为加强,无产阶级人数增多,组织性也增强了,成为一支争取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1865 年5 月13 日,在伦敦成立“全国改革同盟”,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同盟在各大城市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号召群众为争取普选权和秘密投票进行斗争。改革同盟的成立把争取普选权的群众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1866 年,一次新的经济危机来临,工人失业剧增,阶级矛盾激化,这给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注入了新的活力。7 月23 日,改革同盟在伦敦海德公园组织了约20 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内务大臣沃尔波尔企图阻止大会的召开,工人群众捣毁了约半英里长的公园栅栏,涌进会场。会场上群情激昂,强烈要求议会改革。改革运动迅速从首都蔓延到全国,曼彻斯特、伯明翰、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都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改革潮流势不可挡。
  1867 年6 月,保守党领袖德比伯爵组阁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平息群众运动的怒潮,制定了新的议会改革方案,经自由党修改补充后被议会两院通过,8 月由女王签署为法律。
  1867 年的议会改革法规定:城市的房产持有人和居住一年以上、有能力交济贫税和年付10 镑以上房租的房客,农村年收入5 镑的农民及年付12 镑租金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取消46 个衰败选区,把它们的议席分配给其他选区,其中新兴工业城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的议席从2 名增至3 名,郡选区增加25 席,威尔士增1 席,苏格兰增8 席。新选举法实行后,选民总数由135 万增加到约225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选民增加了将近一倍。城市里工人选民已占相当大的比例。
  通过这次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主宰地位,选举权的扩大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由于选民的人数增加了,政党要夺取议会中的多数席位,不能单靠贿赂,而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争取选民。为此,各政党加强了组织建设,争取选民的工作变得系统化,政党政治已走向成熟阶段。却说19 世纪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的年代”,除多次议会改革以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自由党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的名字与这些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
  格莱斯顿(1809~1898 年)出身于富商家庭。他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神学院。1832 年当选为托利党议员,开始了长达61 年的政治生涯。他历任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商业部大臣、铸币局长、下院议长、枢密大臣,4次任财政大臣,4 次任首相,是少有的老资格政治家。
  1839 年7 月,格莱斯顿同卡瑟琳结婚,妻子也出身名门,聪颖漂亮、和蔼贤淑,对丈夫绝对忠诚。他俩共生了8 个孩子,算是“多子多福”了。卡瑟琳的母亲是著名的政治家小皮特的表妹,由于这层关系,格莱斯顿与上流官宦阶层联系增多了,这对他在政坛崭露头角不无帮助。40 年代,格莱斯顿对保守党固守传统的政策感到失望,政治观点发生变化,倒向自由党一边。1843 年任商业大臣后,他取消了1200 多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750 多种原料和粮食的进口税,他极力主张废除《谷物法》,在倡导自由贸易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1867 年罗素勋爵引退后,格莱斯顿继任自由党领袖。在1868年大选中,自由党获胜,女王任命格莱斯顿组阁,他连续任职达6 年之久,在首相任内,他实行了多项重大改革。
  第一项是教育改革。他采纳福斯特的法案,于1870 年通过《教育法》,在英国普及初等教育。规定在学校不足的地区,应用地方税创办初级学校。允许保留国教和天主教设立的学校,反对强制性的宗教教育,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和对学校的控制。次年又改革大学教育,在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古老大学中取消宗教宣誓,准许天主教徒及不信宗教者入学,确立通过公开竞争评定学位和奖学金的制度。
  第二项是文官制度改革。1870 年6 月,格莱斯顿颁布文官考试制度,规定大部分文官都须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改革在50 年代就开始了。主要目的是革除过去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的腐败现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做到公正开明。
  第三项是司法制度改革。1873 年的《法院组织法》调整和统一司法机构,将王座法院、财政法院、国王上诉法院和衡平法院的职能一律划归中央法院管辖,由统一的最高法院及其地方机构负责。简化了司法程序。
  第四项是军事改革。1871 年,颁布法令禁止买卖军职,废除鞭笞制,缩短服役期限,扩大预备队,以郡为基础改编部队建制。
  第五是改革议会投票法,1872 年确立秘密投票制度。
  第六是颁布《工会法》(1871 年),使工会组织合法化,保障工人的权利,使之不受雇主威胁,对工会基金和工人互助会款也给予相应的法律保障,但工会纠察活动仍被视为非法。议会还通过几项工厂法,缩短工作时间。此外,1871 年还颁布《地方政府法》,成立地方政府部,承担过去其他中央机构兼管的监察地方政府的职能。
  格莱斯顿政府还在解决爱尔兰问题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由于爱尔兰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始终不断,而且爱尔兰人在英国议会有105名议员,安抚爱尔兰人、争取爱尔兰议员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意义重大。格莱斯顿组织自由党内阁后就说:“我的任务是安抚爱尔兰。”1869 年,他敦促议会通过《爱尔兰教会法》,取消英国国教在爱尔兰的国教地位。1870年又通过《爱尔兰土地法》,规定地主不得随意驱逐已交纳税金的佃农。却说英国称霸天下的局面终难长久,进入19 世纪70 年代以后,美国和德国因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超过英国,经济实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英国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机器设备陈旧,资本家宁可把资本投到殖民地,也不愿投资改造本国工业,致使投资率偏低。英国本来在炼钢、化学、电学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因缺少投资,未及时进行工厂化生产,结果大量新技术首先被美国和德国采用,这两个国家引进英国最先进的技术,率先进行规模化大生产,因此在炼钢、化学工业、电力和内燃机等新兴工业方面占据优势,到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美国和德国在工业总产值方面都超过英国,后者丧失工业方面的垄断地位,退居世界第三。但英国在殖民、航运、外贸、金融等方面仍居榜首,其他国家还无法望其项背。
  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使英国工业和农业在70 年代遇到严重危机,工人群众,特别是非熟练工人的境况急剧恶化,工人运动重又高涨起来。工人阶级在大陆革命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活动的影响下,逐渐从工联主义的束缚下摆脱出来,他们要求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组织,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881 年,亨利·海德曼在伦敦发起成立“民主联盟”,1884 年更名为“社会民主联盟”,出版《正义》周刊,进行社会主义宣传。海德曼本来是一个证券交易商、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后来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转而接近社会主义。但他实际上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是个企图靠政治投机向上爬的个人主义者。他在宣传社会主义时,不是号召工人群众起来斗争,而是鼓吹消极等待。
  1884 年,一批对海德曼不满的社会民主联盟执委退出联盟,另组“社会主义同盟”,参加者有威廉·莫里斯、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马克思和她的丈夫爱德华·艾威林,这个组织声称其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但该组织不善于团结工会,脱离工人大众。
  另一个较有影响的团体是“费边社”,其领导人有著名作家肖伯纳,改良主义社会活动家韦伯夫妇。这个团体完全是一个文人组织,它以古罗马将军费边命名,因其组织者赞赏费边在迦太基战争中奉行的迂回、等待战术。他们相信社会主义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反对开展积极的斗争,主张通过改良来改善社会状况,提倡阶级合作。
  80 年代中后期,工人罢工运动出现新高潮,广大失业工人和非熟练工人成为斗争的主力。1889 年,伦敦煤气工人罢工,要求把工时减少到8 小时。同年5 月,成立“全国煤气工人和普通工人工会”并发动罢工,得到各地煤气工人的支持,最后取得斗争的胜利。大批非熟练工人参加了工会。
  同年8 月,伦敦东区的码头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要求雇主取消最高工资限制,发给工作服。罢工持续一月余。斗争中建立起非熟练工人的“码头工人工会”。
  这些新成立的主要由非熟练工人组成的工会称为“新工会”,它们克服了旧工会的闭锁状态,向所有工人敞开大门。新工会以战斗的姿态出现,其活动不限于经济斗争,也积极开展政治斗争。新工会运动使工会会员人数从1880 年的60 万人增加到1900 年的197 万人,极大地扩大了工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
  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893 年1 月成立“独立工党”,并宣布该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其实,它的全部活动都集中在推选工人议员,争取8 小时工作日等眼前目标上。它推行的是费边社的机会主义路线。
  各工人组织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以便有组织地同资产阶级展开斗争。1900 年2 月,各工人组织在伦敦举行代表会议,各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独立工党、社会民主联盟和费边社都有代表参加,会上决定成立“工人代表委员会”,1906 年改名为工党。尽管工党的基层群众多为工人,但它其实并不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领导者都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代表,它的活动局限于单纯的议会斗争和工会活动,提倡改良,反对革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自由党的尾巴。但工党的出现毕竟给英国两党制带来了新的局面,这是后话。
  正是:世界霸权难持久,变革新风卷地来。
  正当英国盛极而衰之时,欧洲战云密布,一场新的考验又在等着老大帝国。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防敌手 协约结盟国 固霸权 康边缔和平先与布尔夺南非,再行改革安国内。
  瓜分领土矛盾剧,酿成大战实堪悲。
  话说英国正当盛极而衰的关头,代表繁荣昌盛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也结束了。1901 年1 月22 日下午,女王在她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的守护下,溘然长逝,享年81 岁。女王逝世的消息使许多英国家庭为之失声痛哭,他们不单是为失去这位受人爱戴的女王而悲痛,更为英国失去昔日的光彩而哀鸣。
  遵照女王遗嘱,葬礼按陆军仪式举行。2 月1 日,女王遗体安放在以王夫阿尔伯特命名的皇家快艇上,当快艇缓缓驶过送灵的两列军舰时,礼炮齐鸣。快艇把遗体从考兹运到朴茨茅斯,然后再把灵柩移上一架炮车。2 月2日,送葬的队伍经过伦敦时,由女王长子、新登基的英王爱德华七世骑马跟随在灵车后面,次子康诺特公爵和外孙德皇威廉二世扶持两侧。希腊国王和葡萄牙国王以及欧洲各国王室的代表紧跟其后。这一天,伦敦万人空巷,数万居民肃立在灵柩通过的大街两旁,向女王告别。当天下午,在温莎的皇家教堂为女王举行追悼仪式。两天以后,她的遗体安葬在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之侧。
  新王爱德华七世生于1841 年11 月9 日。在他刚满月时,母亲即封他为威尔士亲王。他先后在爱丁堡、牛津和剑桥大学读书,是英国第一位受过大学正规教育的国王。他多才多艺,骑马驾车样样都在行,穿着考究,风流倜傥,颇得女人欢心。
  1861 年12 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