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文选-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屠芳壑档募窃兀浚勘热纭堵衫尽废晗讣窃亓搜镂暗木俺⒑纬校刻斓脑卫⒆娉逯拇竺骼任夜ㄊ飞系闹匾南住!独种尽沸鹗隽耍扛栉枥制鞯脑灯鹩胙荼洌浚炕慵撕何航蔚囊恍├终隆⒏璐省⑽枨浚烤哂校慷来吹姆绺瘢浚课笆匪患啊!吨菘ぶ尽芳窃亓撕何阂岳吹那蚪ㄖ频谋涠縁?尤其写出了东晋以来的北方人口南迁和侨郡侨县的具体情况?,?是一篇反映?入口变动和区域变动的重要的地理文献口总之?,?《宋书》的志都写的丰满而??有序?,?在正史的志中颇具特色。
  ?《宋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宣扬天命、佛教、预言。它记载了诵读观音?经千遍就可以免灾的故事。《符瑞志》鼓吹?“?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天?文志》、《五行志》多有此类的记载。这反映了神秘主义的史学观?,?为统治?阶级的合法统治编织了神圣的外衣。
?选文?:?《谢灵运传论》?:?
  本篇选自《宋书》?67?卷。这是沈约用胼文文体写的一篇史论?,?发表他对?文学史的见解?,?前半谈的是情和文的关系?,?后半谈的是声律问题。胼文是?南北朝的流行文体?,?句法讲究对仗?,?语音讲究平仄?,?造句讲究用典。用这?种文体写作?,?通常?“四六?”?成旬?,?音读有节奏?,?形式很优美?,?但常常以词?害意?,?而且满纸典故?,?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但要了解那时的史料?,?必须要?阅读联文。?
  1?、讲解全文?:?全文共分五自然段?,?前四段讲的是魏晋以前文章风格?的变化?,?后一段讲到了文章中的音律问题。
  ?2?、翻译全文。?
  3?、重点词汇?:?五常、六义、四始、文、质、宫、音韵。
思考题:
  1、《宋书》的突出特征
  2、简析《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批评史意义
  3、?谈谈谢灵运的文风
参考书?:?
  1、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十五?、?《魏书》?
重点?:?《释老志》与中国佛教史
难点?:?翻译选文。
解题?:?
  魏收和《魏书》?
  魏收?(505?——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出使过梁朝?,?也接待过梁朝的使臣。与温子升、邢子才并称“?三才?”?。?魏收在北魏末年就被任以“修国史”?的工作?,?东魏时期?,?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官之职。北齐天保?2?年?(551),?正式受命撰述魏史?,?最终写成了《魏书》。?
  魏收撰写《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主要有?:?北魏初年邓渊所?写的《代记》?,?崔浩撰写的《国书》?,?李彪曾经写出的《国书》?(?未完成?),?崔鸿等人写的《起居注》?,?以及当时众多的谱系、家传等。魏收和史官房延佑、?刁柔、辛元植等人历时?3?年有余?,?撰写成《魏书》?131?卷?:?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例目?1?卷。今例目己佚?,?存?130?卷
  《魏书》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为统治者的封建皇朝的皇朝史。十六国时期?,?曾经出现了许?多记述北方各个割据皇朝历史的撰述?,?但是?,?不论是皇朝政权的规模?,?还?是有关的历史撰述的规模?,?都无法与北魏以及《魏书》相比。《魏书》记录?了我国北方鲜卑拓跋部从?4?世纪后期到?6?世纪中期的历史?,?内容包括鲜卑?民族的兴起和发展、统一北方、走向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早?期与东晋的关系、北魏东魏与南朝的关系的发展等内容。这是《魏书》很?鲜明的特色。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魏书》不仅是西晋末年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而且还是这个时期我国民族融合新发展的历?史总结。?
  《魏书》在编撰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以《序记》追叙拓跋氏的远祖?上至?20?余代的历史?,?虽然不可尽信?,?但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比?如它称东晋王朝为“僭?”,?是说明北魏是正统的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是说明北魏是中原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前者是政治的?,?后者是文化传?统的。两者有不同的含义。还有?,?它在志中或追叙两汉魏晋的制度沿革?,?或以两汉魏晋的制度为依据?,?也表明了北魏在典章制度上与先前这些皇朝?的继承性。《魏书》在反映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方面也非常突出?:它的列?传的家传色彩比《宋书》更加明显?,?有的列传竟有五六十人之多。新增《官?氏志》和《释老志》,前者先叙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后者主要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是当时南北朝共同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魏收讲?,?这两篇志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说明魏收对当时?社会风尚和习俗的正确认识。
  ?魏收在历史观上同沈约有相似之处。《魏书序纪》记录拓跋氏的先人与?“?天?女?”?相媾而得子?,?是为?“?神元皇帝”其后论说?,“?帝王之兴也?,?必有积德?累功博利?,?道协幽显?,?方契神祈之心。”?这是以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来编织“天命?”?的理论。《释老志》固然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但是也宣扬??了非佛致祸和道家预言的灵验。这些又是《魏书》的消极因素。?
  《魏书》撰成以后?,?曾经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有人说它“?可谓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此为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也有人说?它“?遗其家世职位”,?或是?“?其家不见记载”甚至还有人说它记事?“?妄有?非毁”,?是一部“秽史?”?。北齐的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过问过此事?,?十?几年中魏收两易其稿?,?所改也仅仅限于个别门阀人物的先世。足见这实际?上是当时的门阀贵族阔的纷争?,?说它是?“?秽史?”,?似嫌过分。?
选文?:?《魏书释老志》?《释老志》?,?节选自《魏书》?114?卷。从宗教和封建政治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编写佛教和道教的历史?,?本篇开了先例。这里选录的是北魏对待佛教?政策的相关材料。对我们学习研究佛教的历史很有意义。
一、 串讲课文?:?全文选了?17?段?,?讲述了北魏的佛教发展概况。
  ?第一到第四段?:?讲述了佛教在北魏的发展和兴盛。?
  第五到第七段?:?太武帝灭佛?,?道教兴起
  ?第八到第十段?:?佛教复兴。?
  第十一到第十四段?:?佛教继续发展。
  ?第十五到第十七段?:?佛教兴盛、石窟、佛寺大兴土木工程。?
二、翻译第六自然段?:?太武帝灭佛诏令。
?重点词汇?:?浮图、沙门、五服、五刑、法服、佛图户、僧祗户。?
思考题:
   1、《魏书》序纪与十志的内容要点
   2、《魏书·释老志》与太武帝禁佛
   3、《魏书·释老志》与石窟寺开凿
   4、《魏书·释老志》与沙门造反事例
参考书:
    1、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年版。
 
??十六、?《世说新语》

?重点?:?豪族地主的豪华生活状况?,?重点词汇。
?难点?:?西晋地主的豪华奢侈。?
解题?:?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原名《世说》。先是西汉刘向曾?撰有《世说》?,?所以?,?刘义庆承他的书名。唐时号为《世说新书》?,?以示与?刘向的?旧书有所区别。原书共?8?卷?:?梁刘孝标为之作注?,?分为?10?卷。北宋?时晏殊加以删并?,?对注文也如以删改?,?成为今天的本子。不知何人加上?“?新?语?”,?于是被称作《世说新语》。?
  今本《世说新语》?,?记事起于东汉?,?止于东晋。所记内容主要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轶事琐语?,?分门别类?,?辑录成?36?门?,?开后代专门搜访旧事而撰写?笔记、野史的风气。南朝出现这类题材的作品?,?由他的社会原因。鲁迅说?:“?汉末士林?,?己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而老庄之说亦大盛?,?其因佛?而崇老为反动?,?而厌离子世间则一致?,?相拒而实相扇?,?终乃汗漫雨为清谈。?渡江以后?,?此风弥甚?,?有违言者?,?惟一二枭雄而已。?”?《世说》所记载的?,?正是清谈家的言行。?
  清谈是魏晋文化史上的特殊现象。前期的清谈?,?属于汉魏之际到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反映。东汉晚期不靠门第阀阅而靠治国用兵才能上?升的进取之士?,?借清谈而辩论政事?,?提倡自然、挫意世族?,?为中国古代文?化开创了不同于两汉的风气。?
  两晋地主阶级崇尚空谈?,?不干实事?,?务虚名?,?鄙薄法度?,?生活荒淫?,?精神空虚?,?行为古怪?,?思想颓废?,?在《世说新语》中有大量反映。
  ?但是《世说新语》文字简练?F?叙述生动?,?不仅是史学的有用史料?,?而且?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过作者被当时风气习俗所拘限?,对颓废和侈糜的形?态多采取欣赏的态度?,?容易给读者不良影响。?
  刘孝标的注?,?广征博引?,?不仅对原书的错误多所纠正?,?而且所引各书大?多散失。所以书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选文?:?《汰侈》?
  《汰侈》选自《世说新语》卷下之第?30?。主要纪录西晋地主贵族石崇、?王恺等人的极度奢侈荒淫的生活情形。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画面。?
全文共选了?11?段。?
  1?、?2?段?:?石崇的豪华生活。?
  3?段?:?王恺的豪华生活。
  4?、5、6?、7、8?段?:?石、王斗宫。
  ?9?、?10?、?11?段?:?石、王的豪华生活轶事。?
翻译?:?选文的第五段。
重点词汇?:?行酒、锦布障、咄嗟、埓、驳。
思考题?:? 
  1、《世说新语》的性质与史料价值
  2、从《俭啬》与《汰侈》看两晋贵族的双重性格及其本质
  3、阅读《世说新语》并摘抄出其中有关豪族的豪华生活的资料。
参考书?:?
?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2、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
十七?、?《水经注》?

重点?:?水道的含义?,?重点词汇。?
难点?:?鲍邱水的有关史料与传闻故事。
?解题?:?
  《水经》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地理学著作?,?记叙中国的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每条河一篇?,?附记?“禹贡山水泽地所在?”60条。大概到?了宋朝原书就散失?,?今存有?123?篇。作者是谁己不可考。
  ?北魏时期?,郦道元给《水经》作注。他补充记叙的河流多达?1252?条?,?注?文是原书的?20?倍。原书?40?卷?,?今存?35?卷。它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学名?著。全书以水道为纲?,?全面描述许多河流及其流域的地理情况?,?和《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相比内容详细?,?而且注意到自然环境的变化?,?这是一大发展。注文引用书籍多达?437?种。对汉魏的碑刻、土地物产、建?制延革、聚落的兴衰以及自然地理的各种现象无不记载。对北魏以前的故?事传记也保存了很多。内容丰富多彩?,?体例谨严?,?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选文?:?《鲍邱水》?
   《鲍邱水》?,?选自《水经注》?14?卷。注文叙述了今天北京在北魏时期部分?水道的地理情况。其中?,?全文选录了三国刘靖父子的功德碑?,?详细地叙述?了当时北京的一项水利工程的兴修经过。
选文共分?8?段。
  ?1?段?:?鲍邱水的发源。
  ?2?、?3?、?4?段?:?鲍邱水的川流经过。
  ?5?段?:?功德碑的内容口?
  6?、?7?、?8?段?:?鲍邱水的支流和其他情况。?
重点词汇?:?堰、功德碑、溉。
?思考题?:
?    1、《水经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
  2、、《水经注·鲍邱水》与戾陵堰的历史风貌
  3、阅读中国通史中有关有关的水利方面的内容?,?读中国水利方面?的历史有大致的了解。??
参考书:
    1、叶扬《水经注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陈桥驿《水经注研究四集》,杭州出版社2003年版。

十八、?《洛阳伽蓝记》?

重点?:?词汇的掌握和选文的翻译。
?难点?:?选文的翻译。?
解题?: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的杨玄之撰写?,?是一部记载北魏时期佛教兴?衰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
  ?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统治阶级尊崇佛教?,?王宫百宫、富豪地主?利用大量钱财广造佛寺?,?大养僧尼。在?520?年以后?,?僧尼有?200?多万?,?佛?寺有?3?万多所。仅洛阳域内就有寺院?1367?所?,?侵占民居达?1/3?以上??都是?金碧辉煌?,?穷极华丽。?532?年孝静帝被高欢强迫迁都到邺?,?洛阳城及其寺院?大多毁于战乱。?547?年?,?杨玄之因事重到洛阳对昔日的辉煌?,?颇有感慨?,?于?是采撷旧文?,?追述故事?,?写成《洛阳伽蓝记》?5?卷。
  ?全书以记载洛阳名寺的兴衰为纲?,?从内城开始?,?次及四门?,?并且表列四?门新?旧名称?,?按照远近的次序各分为一卷。提纲挈领?,?体例明确。内容虽?然以记佛寺为题目?,?但实际上着重记载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和?传闻故事等?,?从宣武帝以后的皇室变乱、宗室废立、权室专横、阉宦姿肆、?文化古籍、苑囿建筑?,?以及民间怪异、外移风俗德行无不详记。
  ?本书叙事简练?,?文词秀美?,?是著名的文学作品。但在历史记录中常常插?入宗教迷信和灾异灵征一类的荒诞故事?,?小说味很浓?,?但损害了作品叙事?的可靠性。?
选文?:?《法云寺》?
  《法云寺》?,?选自《洛阳伽蓝记》?4?卷?,标题是编者加的。本篇是游记题材,?着重描述北魏的洛阳建筑格局和行业分布?,?穿插着种种市井传闻。对?北魏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有揭露。对于研究古代的都市史也有价值。?
选文共有10段:
  1段:法云寺的概况?。
  2?段?:?寺北?临淮王的毫宅
  3?段?:?黄女台?
  4?段?:?通商、达货里。
  ?5?段?:?调音里、乐律里及其传闻。
  ?6?段?:?延酤里及其故事。?
  7?、?8?段?:?慈孝里、阜财里的故事和传闻。
  ?9?段?:?开善寺以及传闻故事。?
  10?段?:?王子坊的传说。
翻译?:?第二段。
重点词汇?:?舍利、佛牙、比丘、醪、缥、卮。?
思考题:
  1、《洛阳伽蓝记》的城市地理特色
  2、《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所记“洛阳大市”剖析
参考书:
  1、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阅读《洛阳伽蓝记》部分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作读书札记。????
   《中国历史文选》教案
   下册
   目?录?
  
19、史通
20、大唐西域记
21、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22、通鉴 续通鉴长编 续通鉴
23、通鉴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24、明实录
25、明儒学案
26、日知录
27、读通鉴论
28、读史方舆纪要
29、文史通义
30、潜研堂文集
31、廿二史札记
32、龚自珍全集
33、海国图志
34、中西纪事
35、孔子改制考
36、訄书
37、新史学






十九、《史通》

重点:
  刘知几对历史著作体裁的分类、评判及其意义。
难点:
  刘知几对史著不同体裁的评判的优缺点。
解题: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二十卷,唐刘知几撰。
  《史通》分为内、外篇,各十卷。内篇凡三十六,专门讨论历史编纂学,最后附以《自叙》。其中《体统》、《纰缪》、《弘张》三篇,在宋修《新唐书》前已经亡佚。外篇凡十三,叙述史籍源流,杂评古人得失,其中与内篇重出或相矛盾的,可能是作者成书前的读史札记。虽谨严稍逊,而议论广泛,更能表现作者的史学观点。
  刘知几曾提出才、学、识为史才三长的著名理论。从这种认识出发,刘知几首先注意过去史论的体例得失。《史通》把以往史体归纳为六家,又以编年、纪传为“正史”二体,其他为“杂著”,并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