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5精华版-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自己与这人不相干、与那人没有关系了吧?

  那年,我应邀到台湾演讲旅行三周。然而,我父亲突然发病,我不得不取消

  台湾之行。

  在取消台湾之行后没几天,有人来找我倾吐心事。我极为同情地倾听对方的

  叙述,尽我所能地予以开导、规劝、安慰。对方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下来,最后他

  说:“假使今天没有和你倾谈,我本来已经打算要带着孩子,开车从崖上冲下山

  谷。”

  我由得不寒而栗。假使我的父亲身体健康,这时候我正在台湾,这人或许已

  经带着两个孩子开车冲向山谷了。此人和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但从另一个角

  度说,我父亲发病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

  这事再度使我感到人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是独自

  活下来的”,“我绝不会麻烦别人”,“我不需要人们的帮忙”……不论对任何

  人,我们都该抱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关系密切的人,

  更何况亲人、师友,关系更加深刻、复杂,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个人虽微小,

  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8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怎么生活最幸福
  作者:沈岳明 编译

  拉里·爱德华出身贫寒,缺吃少穿的日子让他从小便感受到了贫穷给自己和

  家人带来的耻辱。邻居的嘲笑、同学们的取笑,常常让拉里·爱德华伤心不已。

  他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很敏感,甚至路人一个不同寻常的眼神,也会让他难过

  半天。

  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比他过得幸福。于是,

  拉里·爱德华决心出人头地,他要跟那些鄙视他的人过上一样幸福的生活。他几

  乎不跟同学们来往,哪怕是一丁点时间也要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课余时间,他不

  是在图书馆学习,就是在快餐店打工。他靠自己打工挣的钱读完中学,并考上了

  大学,此时,他认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但幸福的感觉很快离他而去,

  因为昂贵的大学学费还等着他用课余时间去挣呢。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拉里·爱德华觉得,要想过上幸福生活,自己还得继

  续努力。于是,他在一家大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因为他从小就羡慕那些出入写字

  楼的白领。可是,当他坐进明亮的办公室,每月拿着固定的薪水时,他才知道,

  原来白领也不幸福,因为不但要受老板的气,还要受同事的排挤。拉里·爱德华

  每次看到老板夹着公文包,大摇大摆地出入高级餐厅时,他觉得只有当了老板才

  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拉里·爱德华拿自己几年的积蓄去注册了一家小公司,又经过几年的努力,

  他的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他拥有了曾经梦寐以求的豪华别墅、高档轿车和巨额

  银行存款。这时,就是下半辈子不工作,他也吃穿不愁了。可是,幸福却没有随

  之降临。令拉里·爱德华烦恼的是,他的员工总是不听话,不但偷懒,工作效率

  低,还老要求加工资;他的竞争对手心狠手辣,整天想着要挤垮他的公司,让他

  没有立足之地;还有,从邻居和路人的眼神里,他也看到了人家对他的嫉妒。因

  而,拉里·爱德华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比他幸福。

  由于心情不好,拉里·爱德华开车时老走神,这最终导致他出了车祸:他的

  高级轿车钻进了大货车底下。轿车报废了,所幸拉里·爱德华只是受了点皮肉伤,

  没有生命危险。事后,一想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拉里·爱德华就吓得浑身发抖。

  他突然明白,活着是多么美好啊,一个人只要拥有了生命,就是最大的幸福。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8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珍贵的山茶花
  ◎莞尔译

  二十多年前,,霍克被迫与富家女露卡分手,之后邻居家女孩西耶娜走进了

  他的情感视线。她不漂亮,读书也不多,但是勤劳善良。他们的婚礼朴素简单,

  西耶娜穿着纯白的棉布裙子,在园子里采了一朵洁白的山茶花插在发际。“我是

  不是最漂亮的新娘?”她顽皮的问。霍克一把抱起这个温柔的姑娘说:“当然!”

  从此,山茶花就成了他们的爱情信物。

  转眼,霍克的生意颇具规模了,他们的感情也由浓郁变得平淡。结婚20周

  年的日子,西耶娜特意提醒丈夫:“下班后能采一朵山茶花送给我吗?我想尝尝

  当年的感觉。”

  可临下班的时候,因为一个重要的晚宴,霍克只好把这件事交给了秘书小姐。

  “山茶花?”秘书小姐大为不解,不过她很快自作聪明的联想到Chanel最

  近推出了新款珠宝腕表,正式用山茶花图案勾勒的表面。然而,望着昂贵的Ch

  anel腕表,西耶娜的心碎了。

  晚上回到家,看见妻子神经兮兮的样子,霍克不由得怀念起当年和露卡在一

  起的幸福时光。他打开放在柜子最深处的一个红木匣子,那里面珍藏着他和露卡

  的几十封情书,他准备像往常那样拿出来回忆一番,却意外地发现几封信的顺序

  放得不对。一定是妻子偷看了这些信,他邹了皱眉头,想找西耶娜好好质问一下,

  却发现她已经睡着了。

  半个月后,一件更严重的事情让霍克恼火—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私家侦探

  社的帐单。他勃然大怒,毫无疑问,一定是妻子请了私家侦探探查他的行踪。

  下午茶时间,霍克在楼下的旋转餐厅点了啤酒,闷闷不乐的大口喝起来。一

  个温柔的声音忽然传入耳朵:“少喝点,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是露卡!他猛的

  转过头,看见了露卡那张清瘦的脸。“露卡,怎么会这么巧?”

  “是啊!”露卡也激动的说。他们相谈甚欢,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浮出水面。

  他们一起去了当初定情的小酒吧,还有一起走过的老街舍,河边的草坪,一切还

  是那么浪漫,美好。

  回家后,霍克发现妻子不在,只留下了一张字条:“我知道我们之间出现了

  一些问题,也许大家分开冷静一下比较好!”霍克看了字条,觉得这未必不是个

  好办法。当然,这样也更方便他和露卡叙旧。

  周末,霍克特地买了一大束红玫瑰去看望露卡。她穿了一件露背的酒红色塔

  卡绸晚礼服,大厅里弥漫着小夜曲的浪漫情怀。“霍克。我做了你当年最爱吃的

  羊排香草奶油什锦饭,让我们一起来享用这烛光晚餐吧!”

  他们沉醉于暧昧的气氛当中,仿佛回到了当年情窦初开的少年时代。“她不

  知道是不是到了更年期,变得越发唠叨,还翻看我以前的信件,甚至找私家侦探

  来查我。”醉眼朦胧中,霍克握住露卡的手,她的手温柔光滑,一点也不象西耶

  那双糙手。“这么说,你是想离婚?”露卡试探地说,“也许我们应该让这种快

  乐的日子直到永远。”

  “离婚?”霍克忽然一惊,从美梦中醒来,他意识到自己是有妻子的人了,

  “不,她从不这样怀疑我,也许我们还能相安无事的过下去。我们刚过了20周

  年的结婚纪念日,夫妻恩情有怎能一下子割舍呢?”

  露卡追问道:“你不是一直希望吃我做的羊排香草奶油什锦饭吗?”霍克面

  有难色的说:“你不知道我现在有糖尿病,已经很久不吃羊排香草奶油什锦饭了。

  其实我现在比较喜欢吃西耶娜做的鲑鱼芜菁通心粉。”

  露卡望着霍可,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霍克,我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讲。也

  许我该自私的把你抢过来,可是现在我明白了,西耶娜一直在你心中占有着最重

  要的位置。”

  在霍克疑惑的目光中,露卡打开了电脑,里面居然有好几封西耶娜寄来的电

  子邮件。

  “前不久,我查出自己得了肝癌,很奇怪,我第一时间不是害怕,而是担心

  霍克的将来。我也曾做过傻事,跟踪他到夜总会,看着他逢场作戏,我的心就在

  滴血,他因该有个贤惠的妻子而不是欢场上的舞女,应该有人专门照顾他的饮食,

  因为他有糖尿病,很多东西不能入口,这些事情,若非真正爱他的人,是不会细

  心体贴的为他做的。我知道你们当初是迫不得已的,所以我翻他锁在抽屉里的情

  书,找私家侦探探寻你的下落,他心理一直有你,而我心中一直有他。”

  霍克的眼睛湿润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患有癌症的妻子一手导演的。露卡说:

  “西耶娜一周前住进了纽约的医院,医生说她的情况很糟。”

  霍克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中,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忽然如原始森林般陌生,他不

  知道拖鞋防在哪个柜子里,西装,领带该怎么熨烫,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西耶娜的

  天空,原来反而是妻子以柔弱的双肩,为他撑起了一片天空。

  第二天一大早,霍克就办妥了公司的移交手续,抱着一大束山茶花飞往纽约。

  他知道,对他来说,山茶花是最值得珍惜的,那才是他的生命……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8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真正的慷慨
  作者:伊丽莎白。考伯

  一场龙卷风袭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许多家庭损失惨重,报纸

  上一张特别的照片触动了我的心。照片上,一个年轻的女人站在一座完全被毁坏

  的房屋前面,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低垂着眼站在她的身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

  用手抓着他*的裙衫眼睛盯着镜头,目光里充满了忙乱和恐惧。在文章中,作者

  给出了照片上每个人的衣服尺寸。我注意到他们的衣服尺寸与我和孩子衣服的尺

  寸很接近。这是教育我的孩子帮助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的机会。

  我将照片冰箱上,把他们的困境向我的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布兰德和

  布雷特以及3岁的小女儿梅格安作了解释:“我们有这么多东西,这些可怜的人

  现在却什么也没有。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东西和他们分享。”我从阁楼上拿下3只

  大盒子放在地板上。当男孩们和我一起把一些罐装食品和其他不易腐坏的食物、

  肥皂等装进其中一只大盒子的时候,梅格安怀里抱着鲁西——她爱极了的布娃娃

  来到我们面前。她紧紧地将它搂在胸前,把她圆圆的小脸贴在鲁西扁平的、被涂

  上颜色的脸上,给了它最后一个吻,然后将它轻轻地放在其他玩具的上面。“噢,

  亲爱的,”我说,“我不必把鲁西捐出来,你是那么喜欢它。

  梅格安严肃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被她强忍着没有流出来的眼泪:“鲁

  西给我了快乐,妈妈,也许,它也会给那个小女孩带去快乐的。”

  我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捐赠给别人,而真正的

  慷慨却是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给予别人。诚挚仁爱,是一个3岁孩子希望把一个

  虽然破旧却是她最珍爱的布娃娃送给那个小女孩的行为。而我,本为是想教育孩

  子的,结果却从孩子那儿受到教育。

  男孩子们惊讶地张大嘴巴。布兰德什么也没说,走进房间拿着他最喜欢的圣

  斗士出来了。他稍稍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梅格安,把它放在鲁西的旁边。布雷特

  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微笑,眼睛里闪着光,跑回房间拿来了的宝贝火柴盒汽车,

  郑重地放到盒子里。

  我把我的那件袖口已经磨损得非常厉害的棕禢色的夹克衫从那个放着衣服的

  盒子拿出来,然后把上个星期刚买的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放了进去。我希望照片上

  那个年轻女人会像我一个喜欢它。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8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执子之手
  作者:'英'莉莉·莲安 ○王流丽译

  5岁时,她在贫民区的巷子里被几个孩子拦住。她的快餐盒和水晶发卡被抢

  走了。她在惊恐中大声哭时,一个男孩跑过来,赶走了那些人,然后牵著她的手,

  陪她回家。当时,她忘了问他的名字,只记得他手心的暖。

  6岁,她转到新的学校上学。她的小礼服裙与其他同学朴素的衣著相比,显

  得格格不入,於是她低头不语。班长见此状走过来,牵起她的手。这时,她看见

  了那双她印象深刻的浅蓝色瞳仁。她记得他手心的温度。

  她12岁毕业后考入一所私立中学,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不习惯没有他

  牵手的日子。放学后,她跑过好几个街区,到他的学校找他,正巧碰上他和一个

  漂亮的女孩子说话。她伤心了很久。

  14岁时,有一次,她躲在角落里看他打篮球,结果被他发现。他又好气又

  好笑地拖著她,坐到了最前排的座位上。

  她觉得他的手变大了,那样有力,熟悉的不变的暖。

  16岁那年,她坚持要他吻她。他犹豫著说,他家很穷,怕配不上她。她不

  让他说下去,踮起脚尖主动吻了他。那个晚上,他跑到树林里,摘了一大捧娇艳

  的野玫瑰送给她。隔著她家后院的铁栏杆,她把他伤痕累累的手贴到了自己的脸

  颊上。当时,她觉得,一生的幸福亦不过如此。

  19岁时,她考进了外地的一所大学。一个寒冷的清晨,她站在空荡荡的站

  台上,向浓雾弥漫的铁轨尽头眺望。因为,他已经攒够了旅费,要从遥远的家乡

  来看她。火车还没停稳,他就跳上了月台。看到她的脸冻得通红,他一下子把她

  揽进自己的大衣里。

  她满24岁时,她父亲找到他,以她一生的安定幸福为由,建议他离开。预

  感到这将是一场诀别,临行前,他在她窗下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她推开

  窗,看到院墙每一根栏杆上都别著一朵憔悴的玫瑰,还有一地凋零的花瓣。

  25岁时,她结了婚,随先生移民国外。

  她一生安定富足。

  她75岁那年,丈夫去世了。儿子已经事业有成,执意接她回国同住。不料,

  3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她醒来后发现,再也看不见家乡美丽的阳光。儿子急匆匆

  请来当地最好的医生。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在走进房间的一瞬间,突然愣住了。

  老专家颤抖著走向她,仿佛回到了50年前。轻轻地,他握住轮椅扶手上她

  瘦骨嶙峋的手。这时,她脸上的皱纹突然凝住,然后又舒展开来。她摸索著,把

  那只同样苍老的手贴到了自己的脸颊上,低语著说:“就是这个温度。”

  她的眼睛虽然治不好了,但他还是满心欢喜地娶了她。结婚那天,她挽著他

  缓缓走在红地毯上,闻到整个礼堂里都是红玫瑰圣洁甜美的芬芳,她泪光闪闪,

  感觉自己就像70年前那个被他牵著的小姑娘。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8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华 沙 之 跪
  作者:郭力 

  已经成为一代经典政治家经典之举的“华沙之跪”,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那个灰蒙蒙的上午。这天,按照日程安排,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行,应该前往华沙当年的犹太人隔离区,向那里的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这是一个很寻常的华沙的冬日,阴湿寒冷,万木萧疏。这又是一个对两国人民来说极为不寻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