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5精华版-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民们知道徐老师要来,都来给孩子报名了。很多辍学的孩子都回到了学

  校,这学期学生由128名增加到近200名。”校长王成范说,本来学校每学

  期收70元书杂费,但徐本禹说了,只收40元书费,杂费他去争取。

  8月30日,徐本禹告诉记者,大石村128名学生的杂费已经落实。不可

  避免的是,徐本禹的离开在狗吊岩掀起了轩然大波。

  狗吊岩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就颇有微词:“徐本禹的离开不仅伤害了我

  的感情,而且还伤害了孩子们的感情。因为他承诺要在狗吊岩呆两年,要带一个

  年级的学生升入初中。

  吴道江表示,徐本禹的离开对为民小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非常希望有更

  多的志愿者到为民小学支教,但他不想要“编制外”的志愿者。“学校最大的问

  题就是教师资源的短缺。

  为民小学有6个年级,只有4位老师,长期下去,不仅老师吃不消,学生们

  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大。“吴道江尤其感到失落的是,很多志愿者和捐赠物资都是

  追随徐本禹的,徐本禹走到哪,志愿者和捐赠物资就走到哪。”为民小学能办一

  天算一天,即使倒闭,我也无可奈何。“

  徐本禹的学生对老师的突然离去也感到不可理解。14岁的杨光军说,徐老

  师走之前,班上的人都不知道。“他走之后,我们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还能回来

  教我们,还能给我们寄来书费,徐老师曾答应给我们的。”

  徐本禹的“品牌效应”

  看得出,能把徐本禹“挖”到大水乡支教,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非常满意。

  沈义勇说,他看重的是徐本禹的品牌效应。为此他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借

  用网络和媒体。

  6月26日至7月3日间,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到贵州看望徐本禹,

  并拍了一组徐支教工作的照片,发在天涯社区网站,很快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借此机会,沈义勇在天涯社区公布了徐本禹和他自己的电话号码。

  “我很多时间都在回复短信。”徐本禹的手指一直停留在手机键盘上,不停

  的收发着短信,“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和我联系,表示要用各种方式支持贫困儿童

  上学。”沈义勇也认为宣传达到了效果。

  “帖子在天涯的点击率非常高,现在超过了100万次,并引起了国外媒体

  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沈义勇说,现在已有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络了解到徐本禹的支教事

  迹,并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美籍华人陈旭昭女士还在美国进行募捐,

  为大石小学的学生资助2000美元。

  “我就是要借助徐本禹的‘品牌效应’,吸引外界资源走进大水乡”。沈义

  勇说,徐本禹的资源优势应该得到充分发挥,不能浪费。

  54岁的王昌茹就一直在关注徐本禹的事迹,7月初她从武汉赶到了大方县,

  “我是冲着徐本禹来的,徐本禹走到哪,我就跟到哪。”王昌茹说,她决定与徐

  本禹一起支教。

  目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广播学院、贵州大学

  等高校的志愿者先后赶到大水乡,与徐本禹一起进行支教和社会调查。

  据大水乡政府统计,截至8月29日,共有36名志愿者在大水乡支教或考

  察。受捐赠的小学生达188人,捐助资金13760元。最让沈义勇感到自豪

  的是大石村小学的修建工作马上就要开始。

  “华中农大捐赠了8万元,省教育厅拨款20万元,毕节地区教育局5万元,

  大方县教育局3万元,总计36万元。”他高兴地说:“志愿者的行动得到了贵

  州省省委书记的重视。”沈义勇和徐本禹的下一步棋就是要整合外界资源,帮助

  大水乡脱贫致富。“目前我们和华中农大已经达成协议,他们要在大水投资项目。”沈义勇说。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举手投足之间
  作者:苏小蝉

  他被评上服务标兵,就因为一个动作——温柔的一伸手。

  雨天泥泞,雪天路滑,他都会习惯性地扶住那些莽撞调皮的孩子、搀扶行动

  不便的盲人和那此上了年纪的老人。

  十几年如一日。

  他是市中心繁华路段的交警,也是这座城市市民的楷模。记者采访他时,他

  在电视镜头前拘谨地笑着说:“是因为那床厚厚的报纸被子吧。”

  高三那年,他迷上了打游戏。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怒之下拿鸡毛掸子打了他,

  他负气离家出走。火车颠簸着过了几站,他随熙攘的人流下车,却发现兜里的钱

  不翼而飞了。天色已晚,寒气渐重,他颓丧地坐在候车室里,看人流如烟雾渐渐

  散尽。他想自己怕是要在这冰冷的候车室里蜷缩一夜了。

  他先是来回地走着,后来袖着手蜷在冰凉的椅子上。无法抵挡的寒冷从脚底

  向上升腾,最后传遍他的全身。他怀念一床温暖的被子,一件厚实的大衣,哪怕

  就是一块破旧的毯子也好。

  就在他浑身酸麻、手脚冰凉,睡得迷迷糊糊之际,人感到一阵轻柔的覆盖。

  他一激灵爬起来,是一张陌生的女人干皱的脸。他身上盖着她的一件灰旧的外套,

  还有一层厚厚的报纸,从胸口一直到脚。她是白天在车站卖报纸的老妈妈。

  她和善地笑着:“睡吧,孩子。我的儿子如果活着,也像你这么大了。”

  他了解到,为了寻找走散的儿子,她辞掉工作,在火车站卖报纸,已经十多

  年了。

  后半夜,他睡得很香。清晨,老妈妈为他泡了一碗热面,给他买了车票,送

  他上了车。

  一路上,他脑子里全是老妈妈那第沧桑而又和善的脸:如果我儿子活着,也

  像你这么大了;如果他在外面睡着了,希望也有人为他盖件衣裳,哪怕是几张报

  纸。

  回到家,妈妈正在联系电视台发寻人启示,一见他就哭了。嘴硬的他没说半

  句软话,却从此努力起来,再也没有碰过游戏机。后来,他考取了交通学校。

  那次采访,他在电视上说:“我妈妈老了,反应也慢了,我希望她上街的时

  候有人也能搀扶她一下。我做的只不过是用父母的心去顾念每一个孩子,用孩子

  的心去感念全天下的父母……”

  电视机前,无数的母亲眼睛湿润了。

  爱很简单,就在带给别人温暖的举手投足之间。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宽 容 是 金
  作者:罗强

  2004年8月23日,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进行。28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观众,但在落地的时候,他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向前移动了一步,裁判因此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奥运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全部站了起来,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比赛被迫中断,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虽已准备就绪,却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面对这样的情景,已退场的涅莫夫从座位上站起来,向朝他欢呼的观众挥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不满,嘘声更响了,一部分观众甚至抻出双拳,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动作来。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裁判被迫重新给涅莫夫打了9。762分。可是,这个分数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使嘘声再次响成一片。

  这时,涅莫夫显示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襟。他重新回到赛场,举起右臂向观众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接着,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将双手下压,请求和劝慰观众保持冷静,给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

  涅莫夫的宽容,让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以自己的宽容征服了观众。

  涅莫夫的宽容值得称道。在生活中,出现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会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面对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能宽容时就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狂女阿罗
  作者:徐慧芬 

  阿罗在故乡人的脑子里可以归入“狂人”一类。她是我们村贫农长庚的女儿,相貌丑,脾气还坏,为人处世总与人拗着。你要她朝东,她偏朝西——大约是想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或是为了挣回自以为是的“面子”。村里人背后都叫她“泼货”。女孩子不听话,或者顽皮,大人便要教训道:你想学长庚家的“泼货”吗?

  她的父亲对她也有着几分畏惧,有时背后与人说起女儿的粗野,总要扭头看看。大家都说她的“泼”是长庚宠出来的。阿罗五岁时死了娘,长庚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这个独生女领大,放任她,娇宠她,最后女儿竟成了祖宗,家中事稍有不称心,阿罗就要耍泼。“泼”惟一的好处是,乡人不大敢欺负长庚这个老实人;大的坏处是,长庚丧妻后,想讨点好处的媒人见家里供着这么个横眉怒目的女金刚,胆子和嘴巴都小了。久而久之,长庚也断了续弦的念头。

  好在女儿一天天长大,人虽长得五短身材,可手脚像男人,力气也出奇地大,一天到晚赤着脚帮父亲摆弄自留地里的农活。她读书读得不好,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我要当……》,她写了《我要当英雄》。老师笑着说她:“成绩这么差,天天和别人打来打去,还想当英雄?”于是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她气得掀翻了桌椅,跑出了学校,把书包里的书统统扔到门前的河浜里,第二天便扛着一把锄头跟父亲下地赚工分了。长庚是无法说服这个女儿再读书的,众人对她自愿当“童工”也无可奈何。

  阿罗一天天长大,看到父亲的腰也一天天弯了下去,某一天动了恻隐之心对父亲说,你要讨老婆你就再讨一个吧。父亲神色黯然地摇了摇头。女儿见父亲不领她的情便动了怒,大声说,我叫你去寻,你就去寻!长庚只好说,我已老了,一大把年纪了,到哪里去寻呢?阿罗反驳说,啥人说的?我倒不相信!结果这个“泼货”女儿真的托了媒人为父寻妻。媒人找到邻村一个新寡的女人,试着撮合。那寡妇说,找长庚还要搭个后娘,到了长庚家,怕是要和阿罗的关系倒过来,称阿罗为“娘”了。媒人把这番话一五一十地说与阿罗听,阿罗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骂了几声娘。

  后来长庚终于寻到了后妻。女人是从外地逃荒来的,还带着个小女孩。媒人瞒住了阿罗的“泼”,只说还有个能干重活苦活的女儿。后娘是个慈眉善目的女人,进门后事事谨慎,处处小心,与阿罗还算相安无事。阿罗只是不肯叫娘,叫她“哎”,有事“唔”一声了事。

  新妈小心翼翼,善待这个女儿:煮两个鸡蛋,也要挑一下,大的给阿罗,小的给自己带过来的女儿。可是有一次阿罗还是“犯毛”了。一个冬日,阿罗收工回来,看到妹妹脚上的一双新棉鞋,想到自己大冷天还是单鞋一双,到底是后娘偏心,不由怒从心头起。晚饭时,饭桌上她就发作了,话十分难听:哼!六月里的日头,晚娘的拳头,一点不错。同样的天气,我穿的啥?后娘一听这话就哭了。还是妹妹从房里取出了一双新棉鞋,递给姐姐,说妈妈原是做了两双,今天我先穿了试试的。阿罗一听,愣了一会儿,便伸出巴掌朝自己脸上扇了两下,对后娘说了声大人不生小人气,总算承认了自己是小人。第二天,她竟动用私房钱买来一双新雨鞋要送给后娘。后娘说,我的雨鞋还好好的,花这钱干什么。阿罗也不解释,只说新的好,旧的她扔了。原来前一天她在饭桌上耍泼前,就已经用剪刀把后娘的两只雨鞋底上各挖了两个洞。

  后来阿罗竟交了好运当了工人。那时我们村上少数拿工资的工人一直被农民羡慕着,谁家出了个工人阶级,是很庆幸的。阿罗的运道还是出在她不安分的性格上,譬如,她的父亲断言她是种田的命,她就要把命翻一翻;譬如,别人嘲笑她是冬瓜身材长相粗,她定要有所能耐,混出个人样给你们看看。

  她家的一个亲戚在村附近一个运输场里,有次偶然说起场里要招两个工人,她一听便缠上了,亲戚说那是男人干的重活,女的不合适,她说你叫两个男工来,我们打打看,看谁赢!亲戚经不起她的缠磨,就把她的力气向场里作了重点介绍,那里的头儿让阿罗去试试看,结果她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自然大受欢迎,成了工人阶级的一员。

  尽管这是个比种田还累还脏的活,阿罗却不觉其苦,一天到晚穿着油腻腻的工作服,满怀豪情,住在场里。礼拜天回家来一次,总是一手拎两瓶老酒,另一手揣几包猪头肉花生米之类的下酒菜来孝敬她老父。常常父女对饮,父亲喝不过她,便宜了几个讨酒喝的傻小子。

  她每月都把钱用光,老人便劝她,阿罗呀,你总要成家的,省点钱吧!她撇撇嘴说,吃光用光死得不冤枉!不要替我操这份闲心!或许她心悬明镜,明白凭自己的这副长相是鲜有人来求亲的。也有村里一些二流子之类的拿话激她:阿罗呀,嫁给我怎么样?她便哈哈一阵大笑:你要娶老娘,撒泡尿照照像样不像样!有人凑热闹地问,那你要啥条件的?她诡秘地一笑说,我讲出来你不要吓死噢!有人又说,那你倒说说看,我们好留心着呢!阿罗便说,凭我这样的条件,起码找个旅长、师长差不多,是吧?众人一听,笑得闪了腰。由此,她的“泼”加上“狂”,声名更加显赫。

  过了两年,这么个结实的人却死了。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几场雪后,屋檐上又挂上冰凌。我们村里靠公社大田附近有个池塘,那是孩子们常去光顾的好所在。夏天,孩子们在池塘里捉虾摸鱼逮蝌蚪,水性好的孩子就在塘里摆战场。冬天,池塘里结了冰,天然的溜冰场,孩子们哪里肯放过,一群一群的,天天在那里玩得不亦乐乎。这一天,有个孩子哭着跑回来找大人,他的弟弟掉到冰窟窿里去了。阿罗正巧在半道上碰到这孩子,就奔到池塘边,那里已围着不少看热闹的,也有几个大人在旁边指手画脚。阿罗一看火了,冲着这些人骂了几声狗娘养的,就脱了棉袄,跳进冰窟窿。池塘里的水很深,她花了好一会儿工夫,才把灌了一肚子水已奄奄一息的孩子捞上来,孩子被及时送到医院得救了。

  阿罗却在当晚发了高烧,又不肯进医院,结果死于急性肺炎。临死前,阿罗叫了她后娘一声娘,说她亏待娘了。送葬那天,差不多全村老少都出动了,被救的孩子披麻戴孝捧着阿罗的牌位,一路哭去。

  此后再有提到阿罗的,村上人便肃然起敬。老辈人叫惯她“泼货”的,也总要竖起拇指叹几声:难得!难得!这几年听了好些新闻:有救人的,也有要价救人的,还有见死不救当看客的,甚至逃之夭夭而心安理得的。我脑子里这个陈年的阿罗便活了起来,清晰起来。我想,阿罗终究是实现了她的“英雄”梦的。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中,怀着各式理想的,最终实现的,又有几人呢? 

  本文摘自于《读者》2005年第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没有卑微的爱情
  作者:阿明

  他和她,算是世间卑微的男女——收入不高,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