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5精华版-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问我:“是什么使你们能保持这样浪漫的爱情?”我罗列了一大堆显而易见的理由:爱情承诺、共同兴趣、无私奉献、相貌相宜、相互沟通。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 

  我们现在仍然经常相互逗乐,快乐的心情油然而生。昨天,斯科特把橡皮筋从一卷报纸上取下来,用报纸轻轻地拍我一下,结果我们就打闹起来,一发不可收拾;上个星期六,在杂货店里,我们分摊了购物清单,便开始比赛各自买东西,看谁先到达付款处,就连洗碗也是件快乐的事情。总之,只要在一起我们就开心。 

  我们经常会给对方惊喜。有一次我一回到家便发现前门有一张便条,按照便条的指示,我又找到下一张,接着又一张,一直找到壁橱边,打开壁橱门,我终于寻到了“宝藏”:斯科特端着一个“金锅”(我煮饭的锅)和一包礼物。有时我会在镜子上给他留一个便条,把小礼物藏在他的枕头下。 

  我们之间能相互理解。我理解他为什么要和他的那些朋友一起打篮球;他也理解,为什么每年我必须离开家,丢下孩子和他到姐姐家去住几天。在那里我可以不停地谈天说笑。 

  我们一起分担家庭的忧愁,分担父母的责任,而且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上个月,他开会回来送我一本很厚的历史小说,虽然他比较喜欢惊险小说和科幻小说,但他在飞机上读了这本书,他告诉我他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我读完之后,我们能相互交流看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们能相互谅解。在宴会上当我大声喧哗窘态百出时,他原谅我;他在股市上输掉了我们部分的积蓄,我会抱着他,安慰他说:“没关系,不就是点钱吗!” 

  我们总是心有灵犀。上星期他走进门时,一脸愁容,一定是工作很累了。他和孩子们玩了一会儿,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告诉我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中风了,她丈夫站在床边,抚摩她的手。回忆这场景事,他流泪了。他不知该怎么告诉这对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夫妇,他的老伴可能再也无法恢复了。我也流泪了,为这位老妇人的病而流泪;为有人结婚四十多年还生活在一起而流泪;也为丈夫从医这么多年,见过了那么多临死的病人,还会感动、会关心而流泪。 

  我们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上个星期二,一个朋友到我家来,告诉我她担心她患病的丈夫撑不住了。星期三,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吃中饭,她刚离婚,试图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星期四,邻居打电话来说,她公公由于患老年痴呆症,脾气变得古怪。星期五,儿时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她的母亲死了,我挂了电话,心想:“这个星期真是太糟糕了。”做完祈祷,我到楼下去办点事。透过模糊的泪眼,我看见窗外盎然开放的黄橘花。儿子和他的伙伴在地下室玩,我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回到车道上,看见一个邻居家正在举行婚礼,身着白色婚纱披着头巾的新娘,将手中的花束扔向欢呼的朋友们。那天晚上,我和丈夫说起这一切,我们相互鼓励对方接受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相信欢乐终要战胜忧伤。我们要共同生活下去。 

  我们互相了解对方。我知道斯科特总是把衣服放到洗衣篮外面,他总是迟到,从是把盒子里最后一块巧克力都吃完。他也了解我总是把枕头放到头上睡;我常常忘记带钥匙把大家锁在门外,我也爱把最后一块巧克力都吃完。 

  我想我们的爱能持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起很自在。其实天没有更篮,音乐还是那熟悉的曲调,我们也没有觉得更年轻了。我们已经饱经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一切使我们不断成熟、明智和走向衰老,并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忆。 

  我想我们都懂得了爱的真谛是什么。结婚时,我曾请人在送给斯科特的结婚戒指上刻了一行罗伯特·勃朗宁的诗句:“白头偕老。”我们一直铭记在心。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瑞士的真正魅力
  ○刘林森 编译

  人们早就注意到,瑞士这个人口仅700万的小国拥有无穷的魅力。瑞士没有海洋,它的远洋船队按实力却居世界前列;它不出产可可豆,却生产出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它的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也就两个北京大小,而且一年只有4个月可以放牧和耕种,其余时间都是冬季,但却拥有世界上质量最高的乳制品。

  很有自知之明

  显然,瑞士人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如何根据国情获得财富,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瑞士是富有预见性和创新能力的国家,知道在当今时代,欲达到上述目的,唯一的途径是走科学强国之路。而且瑞士人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世界范围内,瑞士在开发智力、申报专利、研究与发展领域均名列前茅。也就是说,瑞士国家虽小,但科技发明、大学与企业的科研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为她参与21 世纪的全面竞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瑞士属于为数不多能够充分认识智力投资重要性并付诸实施的国家之一。长期努力的结果是:瑞士每年申报的人均专利最多。数目超过法国、日本和英国;按绝对数也仅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

  瑞士是世界上按人均计算科研费用最高的国家。每年瑞士投入的科研费用高达100 亿瑞士法郎。而政府的投入仅占总额的1/4,其它投资来自企业界。如化工医药行业、电子技术部门和机械行业都自行投资从事科研活动。另外,瑞士企业界每年投入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也高达80 亿瑞士法郎。

  世界上不少著名的公司,由于看好瑞士的科研基础,纷纷在瑞士设立各种研究中心。如美国巴特利研究所和IBM等。仅IBM 在瑞士的中心就汇集了众多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由于瑞士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其它著名的国际企业也在瑞士设立高水平的尖端技术研究中心,涉及医药业、精密仪器、微电子技术。

  重视智力投资和科研使瑞士在世界众多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用尖端技术领域增长率表示的创新能力统计,在10 项尖端技术领域,瑞士在其中的7个领域保持着最高的增长率。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瑞士名列第一,机器人方面居第二。如果按人均比例计算瑞士获得诺贝尔奖者比例在世界上最高。凭借着如此发达的科技知识和手段,瑞士已为其参与21 世纪全球科技和工业大竞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拥有最佳的机遇。

  以“诺浩”称霸世界

  瑞士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许多人都知道瑞士生产的钟表、精密机床,是世界上金融服务最周到的国家;是旅游胜地,有“欧洲花园”之称。但是,瑞士企业“诺浩”多,却鲜为人知。

  “诺浩”为英文Know-how的音译,中文意思是“专门技能”或“技术诀窍”。在西方国家,“诺浩”被视为“王牌技术”的象征,谁拥有“诺浩”多,就说明谁的“王牌技术”多。因此,许多企业以拥有众多“诺浩”而自豪,就犹如企业有名牌产品一样。在许多情况下,“诺浩”的价值远高于名牌产品。这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技术常常可以被仿造和窃取,而要盗取“诺浩”却不那么容易。所以,许多西方企业视“诺浩”为绝密,很少申请专利,更不外传。

  瑞士是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因此,该国很早就选择了走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的富国之路,即主要生产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较少的产品,而坚持在这些产品中注入知识含量高的劳动,以保证使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创造更高的价值。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除适应潮流的产品开发、设计外,主要靠生产、加工技术上的创新,并使其中的许多技术形成“诺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诺浩”不断完善,不仅成为企业的传家之宝,而且以“名牌加工技术”而饮誉海内外,许多客户就是冲着这种独一无二的加工技术而将大笔生产、加工业务送上门来。制作钟表,尤其是高档手表,手工操作在整个工作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瑞士工匠精益求精的手艺为巩固钟表王国的地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据调查,瑞士制造业无论大小企业均拥有“诺浩”,而且中小企业人均拥有“诺浩”远高于大企业。瑞士仅机床业拥有的“诺浩”就多达5000项。瑞士有一家专门加工手表壳体的小企业,已有90年历史,拥有320项“诺浩”,人均拥有4项。

  懂得如何赚钱

  瑞士与新加坡、香港、比利时并列为世界人均出口额最高的四大市场。如今,瑞士经济的一半收入来自外贸。

  瑞士贸易竞争力强源于以下因素:瑞士地处欧洲中心地带; 瑞士人讲多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瑞士的职业培训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瑞士产品质量一流,为世界公认;瑞士政局稳定,劳资关系和谐,很少有罢工现象;瑞士人工时长、效率高;瑞士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等);瑞士的服务业水准为AAA级(银行、保险业等);瑞士善于合理利用国际分工;瑞士科研水平为世界一流;瑞士为中立国家,接纳了众多的国际机构。

  瑞士虽是小国,却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纪录。 人们最熟知的是瑞士手表。多年来,瑞士手表的“含金量”世界第一,平均每块手表出口创汇是日本的1。5倍、香港的4。5倍,是中国大陆的20倍。目前,瑞士手表占据了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而高档高科技手表所占份额更达77%,可见瑞士表名不虚传。

  不要以为瑞士人只会制造钟表这些小玩意儿,各国工业界人士都知道,瑞士生产的机床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是瑞士机床产品的长期用户。长期以来,瑞士机床出口额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机床出口创汇近30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精密机床,更受各国青睐,2003年的出口额约20亿美元,占机床总出口额的89%。有人计算过,如果论斤两出售机床,瑞士机床每公斤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 倍、美国机床的3。2倍,是中国大陆出口机床的10倍。尽管瑞士机床价格之高“世界第一”,但其机床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瑞士莱斯豪斯机床公司是一家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业,它生产的精密螺纹磨床售价世界最高,但却一直供不应求。据一项调查,世界各国机床业的库存量中,瑞士最少,因此瑞士机床业的资金流动率居“世界第一”。在瑞士机床业界盛行一句口号:“产品卖不出去,是设计上的失败”。所以,瑞士的机床设计独树一帜,其重要特色有两个:高精度以及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

  瑞士除了拥有不多的森林和1500多个湖泊外,并没有多少旅游资源,但瑞士人善于动脑筋,设计了100多个旅游项目,并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硬件设施吸引游客,不仅每年有近2000多万游客进入瑞士,而且每个游客平均在瑞士逗留的时间达7。2天,这个指标居欧洲各国前列,而在人均旅游业创汇方面稳居欧洲前3名。此外,瑞士拥有大型旅游车12万辆,登山铁路专线50多条,轮齿轨铁路94公里,登山电缆吊车线400多条,滑雪电缆吊椅线1000多条……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相当不易的,无怪游客们说瑞士是“世界花园”。最近,瑞士的几十家旅游公司已通过因特网向海外招徕业务,通过网络可在瑞士订购客房、机票,并享受优惠。

  金融服务是瑞士最重要的服务业,半个世纪前就享誉世界,几乎所有国际大财团以及有声望的名人、大亨均在瑞士银行中拥有户头。瑞士的银行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以银行密度计,瑞士早已是世界第一。国内有3900多家银行,平均1000多名瑞士人便拥有一个银行。在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方面,瑞士更是世界上的绝对冠军。

  均衡发展教育

  瑞士是西欧的一个小国,这个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均衡发展。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教育制度中最突出的、最有光彩的特点就是它的职业教育了。九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之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俗称徒工学校)的道路。在瑞士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上,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与实情,照样有出息。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尖子。瑞士有300多种职业都有培训,学成后将获得证书。每个行业都在发展和进步。例如,今日对机械工人、裁缝、木匠、泥工等的要求,与50年前就大不一样了。瑞士人还认为,没有一个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培训系统,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和社会成功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不仅出了16个诺贝尔奖金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机床、钟表、电子和仪器等行业。

  在瑞士,全社会对各行各业的重要性都有共识,没有偏见。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甚至个体劳动者都愿意出资搞培训,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实际上,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徒工学校。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谁在惦记着你
  作者:刘继荣

  快下班的时候,我无缘无故地喷嚏连连,同事说,谁在惦记着你呢?

  窗外没有阳光,天空是制服般的冷灰,连微笑也是公式化的,谁在惦记着我呢?

  谁会惦记着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气温,谁会惦记着你很久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谁会惦记你是不是不开心,又是谁惦记着你在深夜里发一个短信给你?

  想起一个人,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她曾经说过我不美丽,也不勤劳,也不勇敢,可是我善良,我是她从任何搜索引擎上也有搜不到的好友人选。

  上大学时,她在我的下铺,不爱说话,每次我感冒都会从下面缓缓升起一个杯子,是我最讨厌的温吞白开水,然后是更令我厌恶的各种颜色的药片,喝光水,把药就顺手夹在床头一本同药一样的枯燥的书里。后来我偶尔打开那本书,里面黄黄白白的小药片那么精致而玲珑,那些经年的药片,像是当时没有认真看后来才读懂的留言,整本都有清淡的药香,一下子,鼻子酸,眼睛也酸,忽然就有了感冒的症状,才知道,感冒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日子如流水一样地过,奔波在烟火红尘里,永远地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我们在人海里走散了,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可是我们仍然牵挂着她,相信 她也一定会惦记着我,那些曾经从心底开出的花儿,在匆匆的流年里会老去,所有的花瓣都飘零之后,却留下了一粒粒晶莹的种子在某一个不能预见的日子,繁花会开满光阴的两岸。

  窗外已经开始飘雪,细碎的沙粒一般的雪,满天满 地无处不在。

  也许惦记着我的是年迈的双亲吧?他们打电话来永远是那几句:家里都好,你很忙,不要惦记我们。可是他们却一直一直的惦记着我。

  雪大起来了,大片的雪花旋转着飘 飞着,落下来,落下来,纤巧的娇憨的落花,厚厚地堆积着,它傻傻的只会爱,所以才不会碎,不会痛。

  “刘继荣,刘继荣!”谁在大雪里锐声叫我的名字,我连忙答应着,随即一个小小的身影冲了过来,我的儿子已经泣不成声:“你的手机怎么总是联系不上?预报今天有寒流,有大雪。以为你跌倒在雪地里,你怎么会这样?刚才我喊妈妈,那么多妈妈都跑过来,我只好叫你的名字。”自从我生一场大病之后 ,他常常是天气预报的热心小观众,关照我添减衣服,而且关照好自己不要感冒,有时候他絮絮叨叨地告诫我的时候,我真的会怀疑他是不是只有十岁。

  “要过马路了,小心车!”那么熟悉的声音。我过马路的时候,永远都是让人担忧的心不在焉,最早是父母无数次地叮嘱我,并且不辞辛苦地送我去学校,后来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总是好朋友挽住我的臂,和我一起过去。再后来是老公紧抓住我的一只手,现在他到外地了,我的孩子又抓住我的手,他第一次焦灼地喊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