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精华版之二-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眨了眨眼。

  我敢肯定这简直是在演戏。我环视一下四周,看看附近有没有人正在偷拍照片。谁在这里开我的玩笑?

  这时她说话了:“你的生活很繁忙,但是你停下了脚步跟我说话,这就说明了什么。我被派到这里是给你一个机会想想别人,而不是只想你自己。而你做到了。我到这里是提醒你我爱你,上帝也爱你。“我注意到她背部上的弯曲神奇地消失了,她散乱的头发忽然变的十分美丽,光彩照人。她轻触了一下我的面颊,”我在这里的工作完成了,我必须走了,但是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我马上站起身,恳求道:“等等!为什么在我来到你跟前和你说话之前没有人停下来帮助你?”

  她望着我,咯咯笑了:“因为你是惟一看见我的人。你是用心看,而不是用眼睛。”

  说完,她就消失了。

  我僵在那里,目瞪口呆,困惑之极。有个人走过来问我:“你没事吧?你好象刚才看见了鬼似的。”我没有回答。

  从此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样。今天,我想—我知道—我的天使可以是任何我遇见或说上几句话的人。我永远不会知道她何时会再出现,但我相信她再次出现时定会换上另一副伪装!但我的心已经敞开去面对过去拒不考虑的教训。是的,我依然繁忙,但是不会忙得对于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所表露出来的美德都视而不见。即使是坏人也有他美好的一面。他们也会更多地看到我的长处。

  同时我感到心境平和。因为我知道不管我要忍受怎样的烦恼和压力……。不管我要面对多少艰难和挣扎……。。不管我对自己迷失了方向或犯下的罪过是多么的惭愧………我感到有一种爱和宽恕的力量会带我超越这一切。我永远不再孤单。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16期 
 

 
 

 
 
  
大地非洲 
  作者:田松

  歌与欢乐

  黑人是快乐的。

  我们到彭巴的时候是晚上,一进院子,就听到很非洲的鼓点。这个曲子一直响到很晚,仿佛只有这么一支曲子翻来覆去地放。似乎整个彭巴期间,院子里响着的一直是这个舞曲。也许是我对音乐过于无知,不具备分辨能力吧。

  黑人的生活很简单。按照杰克尹的中国工人老李的说法,像猴子似的,走到哪儿睡到哪儿,一有钱就喝酒,一有空就跳舞。

  彭巴家里有一位干瘦矮小的瓜德拉,他在大门旁边铺了一张席子,席子旁边有一台录音机,我常常看见他躺在那儿听歌,很悠闲,很惬意的样子。

  杰克尹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很能看出黑人的性格。有一次他买了两辆新卡车,带着两个黑工去马普托接车。工人们乘长途车到马普托,他乘飞机第二天到,一同接车回克利马尼。结果车刚出城,另一辆车就停了下来,开车的小伙子说想要在马普托玩一天再走,因为他没有来过马普托。这个要求被杰克尹拒绝了,于是接着开,不过过一会儿,那辆车又停了。那小伙子说,他不干了!杰克尹说:“这时候我也不能求他,我只能说,你给公司造成损失了,你来马普托的车钱都是我出的,那小伙子说他赔,他就是要在马普托玩两天。没办法,我只能让他走。那大卡车我没有开过,那我也得往回开呀。我就跟另一个黑工说,你在前面慢点开,我在后面跟着。一路开回去,浑身疼了一个星期。你看人家黑人这性格!从那以后我就注意了,再派人去马普托,先问他去过没有,要是没有去过,想在那儿玩,就早一天派他们去。多出一天房钱。”

  虽然莫桑比克按照全球化的标准很穷,但是老百姓好像并不着急。我初到马普托正赶上周末,所有的商店都关着,只有在大街上专门卖老外工艺品的摊贩还在。连中国人也入乡随俗,我路过一个中国人开的华安超市,迎客的门紧锁着。如果到莫桑比克开小商店中的中国人多起来,不知道会不会像在西班牙似的。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怎样理解幸福。当然,这不只是个体的选择,更是集体的选择。一个工作狂去了非洲,虽然看起来是个怪物,却可能大发其财;反过来,那些有钱就喝酒,有空就跳舞的黑人兄弟们到了节奏快的地方,则可能会无法生存。所以现代化是不可逆的。

  再换一种角度理解财富,黑人依然可以是富有的。在莫桑比克,我听到几次让我感动的歌声。一次是在彭巴,2004年7月17日中午,海滨Mondlane雕像广场前的婚礼上,宾客们围着一队新人又唱又跳,有一位背着婴儿的妇女也在里面欢快地跳着,那个婴儿的表情显然是习惯了。他们的歌舞完全没有伴奏,只是有人起了个头,大家就一起唱起来。我虽然是音乐盲,也能听出那是不只一个声部的合唱!完全不需要指挥,恐怕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我想,那是出自人的音乐本能,就像中国侗族和苗族的大歌。

  还有一次是在克利马尼的墓园。每个星期六,当地居民都要去墓园扫墓,拜祭过世的亲人。这个频率远远出乎我的想象,所以在一个周六,我专门起了个早,前往墓园。墓园里熙熙攘攘,人们也不显得怎样悲痛,倒是像走亲戚一般。就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墓园外开过一辆卡车,车后站着一群装扮整齐的黑姑娘,唱着美妙的和声,疾驶而过。

  我们的汉民族,尤其是城市里生活的汉民族,很久以前就失去了音乐本能。如果要想听到这样的歌声,要去大城市的音乐厅;要想唱出这样的歌声,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我想,如果把这样的歌声,这样的舞蹈货币化,黑人的财富会增长几个百分点?

  垃圾

  垃圾是我最近几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垃圾是现代化的痼疾。只要现代化战车开过去,就会留下一片片垃圾。现代化给人的便利的生活是显而易见的,而垃圾则要慢慢为人所看见,且往往被误认为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传统地区与现代化相遇,一开始总会有一段时期的热烈想往。

  我和杰克尹在克利马尼海边喝咖啡的时候,看到了两个黑人,拉着整整一车大塑料桶在海边的马路上走过。杰克尹说,人家黑人兄弟喜欢这个。他们当然有喜欢的理由。塑料桶比木桶轻便,结实,装得也多,当然有很多好处。然而,木桶坏了,可以归于尘土。塑料桶坏了,只能变成垃圾。

  彭巴的海滩是美丽的。但是,就在海滩的公路边上,已经开始有工业垃圾了。在进出彭巴的公路旁边,甚至有一片连绵几百米的垃圾堆放场。坡下是当地土著的居民区,再往下就是我曾去过的美丽海滩!

  全球化是一个食物链,非洲处于这个食物链的最下游。一方面,要为上游提供资源;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上游的垃圾。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有街头摊贩卖鞋的景观,他们是把鞋一串串地挂起来卖的。杰克尹说,这些是来自欧洲的二手鞋。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感动于如水的亲情 
  作者:未名

  一

  10年前,大哥和爸爸在一个地方上班,所以下班之后总能坐同一趟火车回家。

  那时,大哥还没有结婚,但是正与嫂子处于热恋中,大嫂的单位距她家也就500米,几分钟路程,但还是每天下班后在单位等我大哥,与大哥一同回来。

  有一天,天降大雨,爸爸没带伞,而大哥带了,于是大哥陪着爸爸一路走回来。

  外面下着雨,大嫂在空无一人的单位等大哥去接她。天渐渐黑了,没有伞,迟迟不见大哥出现,大嫂哭了。

  感动于大哥的孝顺,现在如果再出现同样的事情,不知大哥会怎么处理。

  二

  我12岁那年,我们全家煤气中毒,爸爸在出去叫人后回来最先抱我出去。他们说之所以爸爸选择抱我,是因为我最小,最严重,但我宁愿认为是爸爸最爱我——他最小的女儿。

  晚上坐在邻居家的炕上,看着爸爸满手的老茧,哭了。现在想来,还是心疼。

  三

  小时候,我们家在农村,那时上初中需要骑自行车去30里以外的地方,上下学各需一个多小时。大哥、二哥上初中时,每天清晨都是我家亮起村中第一盏灯火,凌晨4点,那是妈妈在为哥哥做饭。

  寒冷的冬夜,冰冷的厨房、菜板和酸菜。

  我想妈妈点亮的不仅是外屋的灯火,更是哥哥心中的希望。

  四

  6岁时,与二哥去西垓,路过一处泥泞的地方,哥哥蹲下来,要背我。其实那地方我知道自己能过去,但还是乖乖地趴上去,一路上就让哥哥背着。

  那件事,我想哥哥或许早不记得了,但我永远都忘不了,每每想起都让我如此感动。

  现在也一样,哥哥给我的总是最真的关怀。

  五

  小时候,我就是爸爸的小跟班,爸爸到哪儿我都跟着。

  一次去地里干完活,爸爸用挑筐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石头,在夕阳西下时,爸爸挑着我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想来都觉得那么幸福。

  爱你们的孩子吧,可能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让他感动一生。

  六

  一次爸爸病了,发烧,吃不进去饭。

  二哥每天工作很忙,经常7点半才能下班,到家时都8点多了,那几天二哥每天下班后直接去我家,陪着爸爸到9点半,再回家吃饭,休息。

  上次回家,二哥连续两天下半夜回家,第三天晚上8点半回家看我,他的小妹妹。

  七

  一次深夜零点后,大哥对大嫂说:“媳妇儿,咱俩去唱卡拉OK啊。”大嫂说:“得了吧,现在出去,没人以为咱俩是两口子。”

  寒冷的冬夜,大哥很晚了还没睡,他在等着接我这个半夜3点半下火车的妹妹。他不敢睡,怕醒不来。

  这就是我的大哥,为了我这个妹妹半夜想带自己老婆出去疯的人。

  兄妹之间的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很多平凡的小事都会被岁月沉淀为美好的记忆。

  八

  煤气中毒后,老姑来我家看我们,那时我们都已经没事了。进门后,老姑站在地下,我站在炕上。正说笑间,老姑突然把我抱住,放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好悬就看不到这个侄女了。”我也一下子由喜转悲,就那样搂着哭。多年后忆起,仍那么清晰。

  老姑总共有我们8个侄儿,3个侄女,但是少了哪一个都会成为永远的痛。

  九

  夏天回家,带着小侄女出去玩。

  侄女说:“小姑,你怎么不穿凉鞋?”

  答:“没有啊。”

  侄女:“那你买啊。”

  答:“没钱啊。”

  侄女无语,过了半晌,突然冒出一句:“小姑,你等着,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买10双,你一天换一双。”

  侄女6岁,天真可爱,经常语出惊人。

  十

  我在外地念大学时,一次,全家人围坐在家中的桌子前吃饭,闲聊中谈起了上学的我。这时大哥的女儿突然哭了,家人赶紧问怎么了。答曰:“我都想我小姑了。”

  后来大嫂多次对我提起这件事:“多令人感动啊,想你都想哭了。”

  这个侄女现在三年级,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亲情如水,却让人时时惦念,一生感动。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汉堡故事屋真情奇迹 
  作者:杨臻

  一双价值千万的手

  居住在德国柏林的丽莎24岁,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高级推销员。2004年10月,丽莎得到了公司老板的赏识,专门负责德国汉堡的化妆品市场。因此,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返柏林与汉堡两地。

  2004年10月14日,丽莎第一次离开柏林乘火车来到汉堡。一周后她返回柏林。乘火车的那天下午,丽莎拎着公文包,在汉堡火车站四处散步。

  她走在汉堡火车站通往斯坦恩大街的过道上。忽然,丽莎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间红黄相间、写着“故事屋”字样的小房子。

  丽莎透过屋子的玻璃窗,看见这屋子并不大,约有10平方米,里面有一张工作台、两把椅子和一套录音设备。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什么,另一个是工作人员。

  原来,如今很多人已不满足阅读名人的回忆录,他们更乐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一个公益组织在德国汉堡火车站建立了“故事屋”,人们只要支付10欧元就可以使用这里的专业录音设备,使用时间为1小时。录音结束后,客人可以带走录制成的CD。

  工作人员向丽莎介绍说:“这里的故事可都是自身的情感经历以及亲眼目睹的事。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录音带留在火车站,让别人和你一起分享。如果客人愿意,录音的副本还可以归档在德国联邦图书馆的民俗中心。”

  丽莎看到在一旁摆放录音带的架子上有一个粉红色的磁带,她取出带子放在录音机里播放。里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你可以管我叫麦。因为,那是我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我是一个闲散的人,却做起了到处奔走的保险行当。其实,这个行当里发生的故事很多。最近我听说有个男人在柏林东大街的L保险公司给自己的双手买了保险,价值1000万!去年他的双手断了却没来领这笔巨额保险。听说这个人是弹钢琴的。有人说,他在汉堡流浪街头,谁知道呢?”

  给双手买了保险?价值1000万?他怎么不去取这笔巨款呢?丽莎简直不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奇事。

  寻找千万赔款得主

  坐在回柏林的火车上,丽莎一路上都在猜想着那个人的形象:一个弹钢琴的,他给自己的双手买了保险,他的手断了,可他却不来领这份巨额保险,而是流落街头。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那他现在该多可怜,多需要帮助啊!可是他为什么不要那笔巨额保险呢?

  时间一晃过去了大半个月,丽莎又要从柏林前往汉堡,这一次,她带着心中这个疑问,决定再去一次那个故事屋。

  丽莎在汉堡一下车,就径直朝那个故事屋走去。

  很快,她交付了10欧元,找到了那盒粉红色的录音带。这一次,丽莎听到那段磁带的后面出现了一个新的声音:“多么奇特的故事啊!我好像曾在汉堡的第11大街上见过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双手,却在路边用脚弹琴。”

  第11大街?那正是丽莎要去的地方,那儿所有商厦都有她负责的化妆品专柜。丽莎相信这个人就是故事中的人。因为没有人会失去了双手还能用脚弹琴,只有像他这样懂得乐理的人才行。

  丽莎开始在第11大街上寻找着。她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才在一个街头泥塑家那儿打听到,这个没有双手的人叫汉斯,的确是从柏林来的。可他在一天前就离开了第11大街到别处谋生去了,他身无分文,根本没有办法可以联络。

  丽莎看到街对面有一个咖啡屋,她想这个叫汉斯的人再穷,也得在累了的时候喝点咖啡吧。于是她去这家咖啡屋一打听,得知那个叫汉斯的人住在第11大街尽头一个小房子里。可等丽莎到那里一看,早就人去楼空了。

  几天后,丽莎满怀着失望离开了汉堡。临走的时候,她又来到了火车站的故事屋。她找到那盒录音带,在第二个人的后面留下了她的故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被吸引了。这次,我又来到汉堡。去了一趟第11大街,我打听到,的的确确有这么一个人,他来自柏林,名叫汉斯。他在街头靠用脚弹钢琴卖艺。可是这个人现在已经离开了那条街,很遗憾,我没有见到他。说真的,我很想帮助他。如果有他的情况请与我联系,我的手机是:017074237×××。”

  可是,丽莎回到柏林后,她的手机却不小心丢了。

  逆境中的意外惊喜

  很快,又到了丽莎去汉堡的日子,这一次丽莎迫不及待地乘坐当晚最后一班火车到达了汉堡。丽莎匆匆地交了费,取出那盒粉红色的录音带,她迅速地将磁带快进。

  她戴上耳机,在她上次的录音后面,丽莎惊喜地听到了一个小伙子的声音:“这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就住在第11大街上。有趣的是,那天我无意中去儿童超市给我在远方的表妹买礼物,我在那儿见到了一位没有双手、用脚弹钢琴的男人。我想他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汉斯吧!我曾与这位叫丽莎的女士联系过,可她的手机号码却不对头。”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丽莎知道那个儿童超市,就在第11大街的北街上。

  第二天早上9点,丽莎就来到那家超市打听汉斯的情况,可是服务员却告诉她汉斯要过两天才来这里。丽莎第二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