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什么?”王旭猛然抬起了头来。
    两人被他那突兀的眼神吓到,有些迟疑,何曼的声音也随之减弱:“姓廖,名化,字元俭!”
    “廖化……”王旭喋喋自语,随即忍不住畅快大笑:“哈哈哈……想不到竟是故人!”
    “故人?”这下轮到何曼、何仪二人惊讶了,何仪奇道:“将军认识此人?”
    王旭露出一丝笑容。面带回忆地道:“可不仅仅是认识啊!”
    说着,也不给两人多解释。主动询问:“不知其人现在何处?”
    “正在帐外二十米处等候!”何仪回道。
    “典韦,汝将那廖化唤进来!”
    “诺!”
    几个呼吸之后,帐内走进一人,身形魁梧、阔脸短須、皮肤略黑,虽然穿着普通衣物,却也自有一股武者之气,行走间脚步沉稳。
    刚刚看到微笑着的王旭时,有些发愣。但很快反应过来,跪地行大礼:“降将廖化,拜见王将军!”
    “先起来吧!”
    王旭随意挥手,看着起身的廖化细细打量,心中好一阵感慨。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一别数年,又见面了。只是其脸上已没有当年那么年轻,多了太多风霜的刻痕。
    此将在历史上也是个忠义之士,归蜀之后南征北战,屡有战功,在三国中期,更是有很多亮眼的表现。诸多战役都能见到其身影,载入史册。
    民间也有句传言,叫“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虽然此语略有贬低的意思,但作为一国出征之先锋大将。没有一斤,也得有八两。
    倒是廖化被这一番打量弄得很不自然。迟疑着道:“将军,可是鄙人衣着有何唐突之处?”
    王旭微笑不语,凝视良久,才悠然摇头叹道:“廖化,多年不见,已不记得本将军了吗?”
    廖化一怔,他其实刚进来时,就感觉这位王将军有些面熟,可怎么也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当即有些尴尬:“将军,这……鄙人……”
    “哈哈哈……”王旭爽朗地打断,凝望片刻,一字一顿道:“可记得当年黄巾起兵时,兖州山阳那一箭!”
    “兖州、山阳!黄巾起时?”廖化喋喋自语,陷入回忆之中。
    半晌之后,突然张大了嘴巴,惊声道:“将军是当年那少年公子?”
    “不错,正是!”王旭点头,随之说道:“本将军今生第一战,便是与你所率之黄巾众,眨眼已经差不多十一、二年了,当年那扮作黄巾的商贩便是家父!”
    廖化不知王旭心意,瞬间冷汗直冒,旁边的何仪与何曼也没料到还有这出,面色顷刻间惨白,心惊胆颤。
    典韦更是将手放到冰火战戟上,若谁有异动,必然血溅五步,就连安坐的徐庶也伸手按住腰间剑柄。
    王旭感觉气氛有些紧张,立刻反应过来,疾声道:“莫要误会,本将军只为叙旧,并非追究当年之事!”
    此话一出,何仪、何曼瞬间长呼口气,刚才真是把两人吓到了,本来是好意举荐人才,得个小功劳,若是适得其反那才真是倒霉透顶。
    廖化擦了擦额头冷汗,心有余悸地说道:“将军,当年鄙人乃是黄巾,不得不为之,还望将军谅解!”
    “无妨,本乃小事而已!”王旭大气地挥挥衣袖:“传你进来,乃是因何仪、何曼举荐,猜测应该就是你,这才有心叙旧!”
    “多谢将军不计前嫌!”廖化放下心来,想起当年之事,也是有些感慨。“实未想到,当年所遇之少年公子,便是威震天下的王将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如今将军风采过人,鄙人着实眼拙,竟然当面也未能认出!”
    “那时本将军年方十三,尚且年幼,汝不能认出也在情理之中。”王旭摇头,也不欲再多说这个,微笑道:“你我也算有缘,闻你武艺不错,不如先入我亲卫军,以后就跟在典韦麾下,随侍左右吧!”
    廖化惊喜,漂泊那么多年,没想到刚有个立足之处,便得到这等机会,心中略有些感动,他也是知恩重义之人,当即疾声拜谢:“多谢将军厚爱,属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旁边的何仪、何曼也露出些许羡慕之色,没想最后竟会如此。能跟在王旭身边,立功的机会岂会少。
    王旭得到廖化,也是心中高兴,当场褒奖了何仪、何曼举荐之功,随后闲聊几句,才让三人退下。
    两日后,物资清点装车完毕,王旭心忧当下局势,立刻率军起行,班师回襄阳……

第五百一十四章 诡异的战局
    汉中和武陵相继告急,荆州将士频频出动,连襄阳百姓都已有所耳闻,只是无人有担忧之色,坊间谈论,无不认为将军府必然能击败敌寇,平定叛乱,甚至还有人说这是在为将军府送战功。
    可惜他们不知道,此刻的王旭已是焦头烂额!
    赵云驰援汉中,形势并不乐观!
    本来吴兰、雷铜等益州将军也不足为惧。赵云率领青龙骑士,汇合留守汉中郡府的一万精悍步卒后,出兵定军山一带相拒,连战两阵皆胜,益州军士又害怕赵云,那吴兰、雷铜更是极为忌惮他,所以局面很快被控制住。
    可不过几天时间,形势却陡然逆转,益州军士行动变得神出鬼没,不再正面交锋,迫使兵力不占优势的赵云不得不谨慎以对。
    随后更巧施诱敌之计,于定军山一险要隘口伏击,还好赵云当时有所警惕,只带了少数精锐前部追击,待发现不对,果断恃勇突围。
    后边的周智反应也快,随之率部接应,这才免去一场大祸。
    敌军前后行动判若两支军队,赵云等将惊异,不敢再妄动,小心应对。
    随后,经过多方打探,加上谍影这边配合帮助,费了好大力气,牺牲不少细作暗探,才侥幸得知,那并非出自吴兰、雷铜二将之策,乃是出自其随行的一个小小后勤掾吏。
    早前,此人便多次主动谏言,但雷铜、吴兰二人并未采纳。结果连败两阵。
    随后两人猛然惊觉,战事结果竟全被那小吏料中。这才虚心请教,从而使得战局逆转。其神奇的名声也很快在兵士间传开,让荆州这边探知。
    此人的名字报到襄阳的时候,王旭当场满脸苦色,好半天都没有言语。
    密报上工工整整写着那人的简单资料:“法正,自孝直,据传本乃司隶扶风郡人,因避司隶乱祸。南奔益州,效力益州刺史府兵曹,为一小吏,此次碰巧作为后勤人员随军出征,其余信息暂未探知!”
    这法正可不是一般人,才能卓著,历史上是蜀汉的股肱之臣。善奇谋、能治政,行军打仗、出谋划策一样都不含糊,被刘备视为左膀右臂,诸葛亮也对其非常欣赏和敬重,每逢遇到难事,常咨询其意见。史载号称刘备的谋主。
    可惜此人早死,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病逝!
    死后,刘备痛哭数日,虽然刘备本身就挺爱哭。但接连几天都流泪,可见还是真的很伤心。随后追谥为翼侯,同时也是刘备在位时期,蜀汉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臣属,《三国志》上与庞统并列立传。
    后来关羽死,刘备为雪恨起兵伐吴,连诸葛亮劝诫都不听,导致陆逊火烧连营,蜀汉主力灭之大半。那时诸葛亮曾慨然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止主上不东征;就算东行,有孝直在侧,也必不会倾危矣。
    若说法正唯一的缺点,那就是有仇必报,公报私仇也不在话下。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倒是个性情中人,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至少他能顾全大局,把握时事,与群臣关系都不错,也能与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沟通协调,总的来说,是良臣。
    此等人物,王旭自然记忆深刻,得知汉中战局始末,已是手拿密报,苦笑着喋喋自语:“碰巧,碰巧,为什么要碰巧随军出征?”
    随行的沮授、徐庶、陈登不明所以,顿时面面相觑。
    “哎!这天下俊杰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吏,却也坏我大局!”王旭叹息一声,随之将密报递给了沮授等人查看。
    三人看过,同样非常惊讶,沮授忧虑道:“主公,看来这法正非同寻常,当有经天纬地之才,汉中战局绝不容乐观,赵、周二位将军虽是良将,但以目前来看,未必能胜之!”
    王旭眉头都皱到了一起,说道:“我也如此认为,还望诸公想个对策,为我分忧!”
    就在两人说话这会儿,徐庶却依旧拿着密报仔细端详,甚至突然自言自语:“不对、不对!有问题,一定有问题,这不太合理!”
    “嗯?”王旭、沮授和陈登同时疑惑望去。
    王旭问道:“元直,有何不对?你怀疑战报有假?”
    “不是!”徐庶抬起了头来。
    “那是哪里不对?”王旭更加迷惑了。
    “是益州军的动向!”徐庶肯定地道,随即将密报在众人面前摊开,说:“主公且再斟酌一番益州的整个部署,烦请沮治中和元龙也看看!”
    三人狐疑,再度聚拢端详。
    片刻之后,王旭、沮授、陈登皆是齐齐大讶,面面相觑,有些茫然。
    陈登更是率先出口:“主公,这是因为益州军发生变故?还是那法正一时迷糊?怎么好好一个连环计,硬是放弃了最重要的一环,生生错失彻底击败我军的良机?”
    “是啊!”沮授也随之接口。“此计着实奇妙而诡异。”
    “这法正先虚张声势,让少数人频繁出动,佯装成大队人马,做出意欲攀山路,奇袭我军粮草所在的样子。然后却每每让我方察觉,等赵将军出兵拦截,才发现对方并没几个人,还远远看到我军便逃。”
    “赵、周二位将军随之判断乃是疲兵之计,或者妄图无中生有,暗中派遣数十兵士伪装成山民,监视各处山岭小道,大军则装作无动于衷的样子,这一段,双方布局倒是没什么问题!”
    “嗯!不错。”众人随之点头附和。
    沮授继续说道:“随后,法正果真使出无中生有一计。出动三千精悍步卒抄山路袭击,被探子发现。赵将军果断率兵截击,敌军败退。”
    “关键就在这后面部分,从此后的战报来看,法正显然早就料定,赵云能够识破这无中生有之计,所有此计乃是他诈败的前奏。”
    “当赵将军误以为已经识破敌军计谋,率军追杀时,法正派遣五千兵士来救。随后又被赵将军击败,一路追击。这时赵将军认为决战时机已到,派人通知留守大营的周智将军正面出兵,先行攻打敌营,他则继续趁胜追击败兵,准备尾随败军冲乱敌营。”
    “两人分头行动,确实成功。周智将军攻打敌营,发现敌营兵士只有三千余人,发力猛击。随后,赵云追击益州败军从另一路赶至,瞬间引起大营败退,两人合兵一处。继续追击。”
    “等即将追至被伏的隘口时,赵、周二位将军发现敌军数量差太多,足足少了近乎一半人不知去向,从而为谨慎起见,由赵云将军率精锐在前猛追。周智率大部在后压阵,最终赵将军前部在隘口被伏。”
    “此后。益州败退的兵士随之反扑,意味着法正图谋奏效。好在周智将军率领后部进击,救出了赵将军的前部,两军跟着败退回营,这一切布局虽然精妙,但也没有诡异之处。”
    一口气说到这里,沮授终于停顿下来,目光中全是难以置信。“可为什么,我军败退回营的路上,会遇到足足万人狙击?一万人怎么可能出现在那儿?这是绝对难以置信的?”
    “是啊!”徐庶感叹。“纵观这法正布局,一环扣一环,狠辣无情,怎会犯这么浅显的错误?这一万军士既然能在我大军败退回营的归路上出现,显然是早就隐藏好的,在我大军追到隘口,并且被伏击的这么长一段时间,为何不直接袭击我军后方大营?”
    陈登也跟着接口:“是啊!战报上说,当时大营只有霍笃率领三千弓弩手留守,益州这支诡异的马步兵足足一万,若是那时出其不意袭击大营,哪里会给我军丝毫机会?必然全线败退,后果难料,何必等着阻击我们败退的大军?这岂非舍去熊掌而得白米乎?”
    闻言,沮授也总结似的说道:“元龙所言甚是,若是吴兰、雷铜等辈,恐怕有可能在胜利中忘却,可一个布出那等精妙计划的人,没注意自己计划中可以致命的点,那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怎么看,我都感觉,这是法正在放我军一条生路!可为何如此?他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众人沉默,都不知如何回答,片刻之后,徐庶眼睛一亮,突然接口道:“莫非这法正虽才华卓著,但贪恋权势,不欲战争迅速结束,而是打算在此多立战功,以得高官厚禄?”
    “有可能!”沮授和陈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如此猜测。
    但王旭沉默不语,暗暗摇头:不会啊!法正此人虽然记仇,但历史记载其一生的举动,从未有任何一点,体现过这种因贪恋权势而耽误大局的举动,连诸葛亮也敬佩其顾全大局,若是贪恋权势之人,那么多年,早被诸葛亮给整下去了。
    不过这也说不准,谁知道历史记载是否完全正确,也不一定能反应出私下的斗争,说不定他病亡就是诸葛亮弄死的呢,尽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王旭是真的迷惑了,良久才悠然叹道:“也不一定,如果他是自信十足,意欲放长线钓大鱼呢?诸公且看,若是汉中无力抵抗,处于摇摇欲坠,那么我等必然增援,最有可能的是……”
    “主公亲征!”徐庶瞬间接过了话。
    “嗯!有可能。”陈登点头,随之又谏道:“既然如此,主公就更不能亲征,不管其意图如何,此次太过玄妙莫测,其若真有这种打算,那肯定有非常周密的图谋,不可中计。”
    王旭正欲说话,徐庶却是抢先出声:“元龙说得不错,主公若是信得过属下,不如让属下前去!必协助赵云与周智两位将军破敌。两位将军虽然文武双全,但终究需要一个助其分析形势的谋士,将军与谋士间的思考方式略有不同,可互相补全。”
    “元直善谋,我看可行!”沮授立刻出言,这些时日他与徐庶相交,深知其才。
    陈登也随之点头表示赞同。
    王旭有些犹豫,迟疑良久,才首肯道:“也好,如今南边蛮族也在叛乱,我需坐镇荆州稳定各方,那就由元直率领五千兵士火速前往。”
    “主公,兵就不用了!”徐庶微笑着摆摆手,自信笑道:“赵将军虽大败一阵,但因法正留的那线生机,赵、周两位将军又应对得体,战场上统兵有方,顺利撤退回营,几战伤亡加起来也不算太大,还有一万多兵士,够了!”
    “况且,益州军士初期两战连败,后来法正之计虽好,但也同样是自身死伤很大的计谋,又放过了胜利的机会,总的来说,比我荆州损失大得多,同样实力大减。再加上我荆州军精锐,又有赵云、周智等世间良将,还占据地利,已是足矣!”
    说到最后,徐庶洒脱笑道:“主公宽心,属下只需两匹好马,二十名随从护卫便可!”(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五章 沙摩柯的愤怒
    徐庶奔赴汉中,让王旭对那边的战局放心不少,赵云身边有个谋士协助,查缺补漏,应该不会再有大问题。不求速克,只要能挡住一两月,待其力竭,或阳平关的魏延击败外族,益州自然会退兵。
    唯独法正之前的举动,仍让其忧心忡忡,只是还未来得及弄个清楚明白,蛮族这边又出了大问题。
    鬼才郭嘉亲自带着黄忠等将南征,自然很快遏制叛乱局势,解去了护蛮族都督刘敏之危,即便彻底平定乱军,也只是时间问题。
    难以解决的,是如何从根源上化解,毕竟蛮族太多,遍布荆南山岭聚落,杀得越多,只会越激化矛盾,荆州没时间长年与蛮族纠缠,需要稳定的后方,更何况蛮族还是荆州重要的一大兵力来源。
    郭嘉当然明白大局,在击退蛮族先锋部队,并化解宁远县危机后,立刻寻到刘敏,与其深入交流,却从其口中得知,归附多年的蛮族突然叛乱,乃是有特别的原因……
    本来蛮族深感王旭当年之恩威,一直非常支持,倾心归附,民族的融合也在循序渐进发展,很多人都逐渐开化,褪去原始生活。
    但这种事终究不是三五年就能完全成功的,更多的蛮族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形成他们自己的聚居县乡。
    这些乡县渐成规模,虽然服从荆州将军府的管制,每年交税,也按时提供兵员,但终究有着自己的军政体系。
    而在这点上。他们又固执秉持自身传统,各聚居区都有自己的王。然后又从所有五溪蛮中选出最高的大王,唤作五溪蛮王,只是在名义上要由将军府册封。
    这些王旭也知道,更是他亲自批准的。
    虽然此举与初衷相违背,没能彻底解除蛮族武装,但如今的时机终究不成熟,不得不如此。若将蛮族逼得太过,手段过激。使得他们再度变成早前那般,躲在深山密林,必然后患无穷,时刻有只尖刀在背。
    而现在,只要始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