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娱乐大咖-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9章部分内容敏感被屏蔽。

第239章部分内容敏感被屏蔽。

第241章申奥大使

2000年3月1号,娱乐娱乐集团副主席,天使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湖*南卫视总监余瑜女士当选为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这一下陈林积累的身份地位,一下被老婆超越了,他老婆现在不但在家里是一家之主了,在外面也成了他的领导了。

原本陈林也被提名了政协委员,考虑再三他本人拒绝了。这是因为政协委员是官方身份,如果有这层身份,在美国的事业就不好开展了,美国人对这点还是很忌讳的,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有爱人领了这份荣誉就够了。

3月5号,玉皇娱乐集团成功整合小马奔腾公司完毕,宣布今年拍摄12部商业以及3部文艺,2部主旋律电视剧。

4月1号,玉皇娱乐集团正式向香*港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4月5号,《两天一首》第四季走进宝岛台*湾,首播收视完爆台*湾其他综艺节目,此后的3个月台*湾综艺节目收视榜上演了宪哥的两档节目《两天一也》和《我猜》,自家人和自家人争斗收视冠军的有趣一幕。

5月1号,《美国好声音》第二季开播,《美国好声音》第一季为星空娱乐狂赚了12亿美元的财富。第二季一开播广告赞助就突破了1。5亿美元,比第一季节上涨了40%。

此后的几个月《英国好声音》、《韩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日本好声音》相继开播,好声音在四国收视都取得了成功。星空娱乐内部文件显示今年公司从五国好声音中分享的利益高达15亿美元。

。。。。。。

冬去春来,季节更替。

2000年12月1号,香*港证交所,经过8个月漫长的财务审计,玉皇娱乐集团终于在这一天要上市了。

上午,证交所大厅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玉皇娱乐董事局主席陈林、副主席余瑜。中央驻港联络办主任张明,香*港证券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等一众大人物聚集在交易所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下,等待开盘时间。

玉皇娱乐集团总股本20亿股,发行10亿股,每股发行价3港元。

时针终于走到了10点整,陈林看着时针,一看到点了,拿起手中红布包裹的大锤猛敲了一下身边的锣鼓——“咚!”

锣鼓敲响,股市正式开盘。

只见头顶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刷刷不断变换,这个时候陈林夫妻俩心眼都提起来了。紧盯着显示屏上“玉皇娱乐:3。00”字样。

是涨是跌就在马上见分晓。

终于上面的数字跳了一下从“3。00”变成了“3。12”,然后一路飙升,3。20;3。45;3。85。。。10分钟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变成了6。00。

“哦耶——”成功了,瞬间交易大厅一片欢腾,许多买了玉皇娱乐股票的股民都鼓掌相庆。

“陈总,余总,恭喜,恭喜。”

“谢谢,谢谢。”

驻港联络办张主任和交易所李总裁等人纷纷向陈林夫妻道贺。短短10分钟股价就翻了一倍。这代表市场对玉皇娱乐的看好。

股票交易市场上午10点开盘,到12:30停盘。一个上午玉皇娱乐股票一直在上涨,一直到涨停为止。

股票市场信息传播非常迅速,玉皇娱乐涨停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香*港。买了股票的股民欢天喜地,没有买的顿足捶胸。

到了下午4点当天股票停盘时,玉皇娱乐每股从发行价3港元大涨到10港元,这一下子玉皇娱乐总市值蹭蹭蹭涨到了200亿。当日发行的10亿股被蜂拥而至的股民和投资机构一抢而空。

玉皇娱乐本次香*港上市筹集了100亿港币现金,大获成功,从当天下午开始财经媒体已经封玉皇娱乐为中国娱乐第一股。

不但如此。随着中国娱乐第一股的一飞冲天,将因为受经济危机影响任然没有复苏的香*港股市带来了一线生机,香*港许多大公司的股票相继上扬起来。香*港所有金融机构,投资者,股民都欢声鼓舞起来,股票市场少见的迎来一波小牛市。

第二天上午,玉皇娱乐集团豪掷千万包下了香*港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宴宾客。

香*港影视界、政界、商界名流都收到了请柬,像李嘉成、霍英东、包玉钢、邵逸夫等香港各行各业的大佬都在受邀请之内。

许多大佬都很给这位内地首富的面子,只有极个别人在国外没能参加,像华人首富人在英国,不过他派了儿子李泽凯前来也算是很给面子了。

陈林以前交接的都是明星,和香*港工商界的人士并没有什么来往,这会算是弥补了这个漏。

宴会举行了3个小时,中午两点余瑜扶着脚步有点虚浮的陈林回酒店。余瑜伺候老公洗了把脸,然后让他坐沙发上休息,吩咐酒店服务员熬叫一碗姜汤。

“林林,来喝姜汤然后再去睡一会。”

陈林接过姜汤一口喝了,他感觉好过了点,苦闷道:“今天幸好老婆你机灵,安排了公司的几位女星挡酒,不然我就惨了,那么多客人要敬酒我都怕了,以后咱们不搞这样的宴会了。”

喝酒对陈林来说一直是个苦差事,只有和朋友之间小饮几口才有味道。

“你呀——”余瑜没好气的正要说几句,这时陈林的手机响了。

陈林拿出来一看是一个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电话一通对方是个中年男士的声音。

“你好,请问是陈林先生吗?”

“是的,请问你是?”

“陈先生,冒昧打扰你,我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王鹏。”

“原来是王局长,失敬失敬,请问王局找我有何贵干?”

“确切的说,我是找你的夫人余瑜女士,不过她的手机关机了。”

“哦,是吗,你稍等,我爱人就在旁边,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跟她谈吧。”

陈林说着将手机给了余瑜:“老婆,你认识国家体育总局的王鹏局长吗?”

“有过一次见面。”余瑜接过了手机:“你是王局?”

“呵呵,小余,咱们上个月18号,在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见过一次面,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呵呵,我听出你的声音了,王局你找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你知道咱们国家要申请08年奥运会吗?”

“我知道,在新闻上看过。”

“我现在是申奥组委会的执行主席,我代表申奥组委会邀请你担任申奥大使。”

“啊~~申奥大使?”

国家体育总局的王局长居然邀请她担任奥运会申办大使,这让余瑜惊讶起来,连原本躺在沙发上无精打采的陈林听到“申奥大使”几个字一下来了精神。

他一骨碌坐了起来仔细倾听起来。

“王局,申奥大使非同小可,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啊!”余瑜长吁了一口气道。

“我知道这事突然了一点,所以我先打个电话给你通个消息,我想明天和你见面谈一谈。你明天还在香*港吗?我过来找你面谈。”

“哦,不,王局还是明天我来北京吧,哪能让领导你亲自找我。”

“那行,明天我来机场接你,就这样定了,拜拜。”

“好的,拜拜。”

余瑜一挂电话,陈林就将老婆拉到身边坐下,兴奋道:“老婆,你太牛了。想不到申奥组委会找你担任申奥大使。”

申奥大使啊,亲,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难怪陈林开心不得了。

“林林,你就别取笑我了,这申奥大使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我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余瑜皱眉道。

“老婆,我发现你变了。”陈林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我怎么啦?”余瑜奇道。

“你看你以前什么时候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在电视台那会,谁不知道你是女王,我发现自从你嫁给我之后好想变的没有那么自信了,上次你就任总监也是这样。是不是你老公太有本事了,打击到你的自信心了?要是你决定自己搞不定,你向王局长建议让我来。”说的最后陈林打趣起来。

“扑哧!”余瑜娇哼道:“哼,就你还想打击我的自信心。你有本事怎么没见人家找你。”

“我决定了,就冲要压一压你的嚣张气焰我这申奥大使当定了。免得以后在家里你尾巴翘起来。”

“没道理,我这么帅,这么有名,还这么有钱,为什么就不找我当申奥大使呢?”

“哼哼,就你那伦敦郊区口音,这语言这一关你就不合格。”

余瑜毫不留情的打击自己的老公,还真别说他老婆比他更有资格,首先语言这一关那绝对是标准,再看言语谈吐,形象气质那更是没的说,其次余瑜的这两年担任天使基金会的主席声望也很高。

“呵呵,我是没有资格,但是——”陈林忽然牛哄哄,骄傲道:“但是我老婆是申奥大使,所以我骄傲,我自豪。”

“咯咯咯~~油嘴滑舌。好了,赶紧先去睡一下,下午5点钟我再叫醒你。晚上咱们坐9点的飞机飞北京。”

“遵命,我尊敬的大使。”陈林站起了敬了个礼,然后很听话的去卧室睡觉去了。

余瑜抿嘴一笑,也跟着起身和老公一起进了卧室。

第242章奥运宣传片(两章合一)

2000年12月10号,北*京奥申委新闻会宣布聘请香*港著名艺员陈龙为申奥形象大使,随后又与余瑜、巩丽、杨兰、邓亚萍和桑兰五位杰出女性签订协议,她们和后来加盟的刘璇、刘德桦、王治郅等一道竭力宣传北*京申奥,并利用各自的国际关系,帮助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余瑜成功当选申奥大使,陈林可骄傲了。

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通知了公司,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作为丈夫他觉的要做点什么支持老婆,他决定4小时全天候担任老婆的生活秘书,将她的生活起居照顾的妥妥帖帖,让她没有压力,投入到申奥工作中。

陈林在北*京有一套四合院房产,这是当初为了招待布什爷爷住的,后来他干脆买下了。两夫妻将家搬进了四合院,准备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他每天的工作首先6点起床陪余瑜一块跑步,6点30分准备早餐,7点20分开车载着她去体育总局奥申委办公室工作,到了晚上又接她回家。

他身上携带几样必备物品:水壶,茶包,牛奶糖,维生素片,最后还有余瑜的化妆包,手机,钱包。身为助理自然务必做到随叫随到,24小时全天候待命。

这天早上7点30分,陈林以助理的身份陪着余瑜走进奥申委会议室,余瑜来的算早了,但其他人比她来的更早。

陈林扫视了一下会议室,陈龙、刘德桦、杨兰几位申奥大使全到齐了,他还看到了一个新面孔——著名导演张义谋。

“余总,陈总,就等你们伉俪了。”

“我以为我们来的算早了,你们比我来的更早呀。”

大家互相打了招呼,余瑜小两口刚坐下奥申委的执行主席体育总局的王局长给两人介绍了张义谋和几位澳大利亚的顾问。

“张导。幸会幸会。能有你这位大导演加盟,咱们的宣传片成功一半了。”余瑜起身和张义谋握手。

“余总,你好,你好。”张义谋连忙也站了起来,笑道:“应该说有各位优秀人才加盟宣传片才会出彩。”

余瑜微微一笑,介绍了自己的老公兼助理。

“陈总,久仰大名。”

“呵呵,张导,我对你一样莫名已久。”

张义谋主动和陈林握手,虽然陈林以余瑜的助理身份出现在这个场合。但是老谋子可不敢怠慢这位身份特殊的助理。其他人也是一样,都没有把这个助理当成空气,陈林现在成了一个编外的顾问。

“好了,大家都到齐了,那咱们就抓紧时间,会议现在就开始吧。”王局长笑道。

他开始主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申奥宣传片。

会议一开始王局长请杨兰说一说上次申奥失败的经验。在1993年我国在申请2000年奥运会时以两票之差落后于悉尼。当时的杨兰就参加了那一届的奥申委。

“93年我们只差了两票,各位也许以为我们运气差,但是作为申奥委的一员我们不能把所有问题归咎到运气上。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只有正视失败才能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杨兰认真道,她的这番话得到了大家一致点头赞同。

“现在回顾起来,那时候的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有些错误是客观条件不足造成的,但更多的错误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有偏差造成的。我这里总结了上次失利的一些原因。有些原因大家听了肯定想不到,我当时也没想到。”

杨兰感叹了一声,然后将上次申奥失利的原因娓娓道来:

“首先我们的宣传片画面俗套,反复出现老人打太极和小孩捧鲜花。”

“各国世界级的体育明星纷纷出现在蒙特卡罗的公共场所。签名留念,为自己国家的代表团站脚助威,我们随团的十几位世界冠军。却在下榻的饭店里待命。”

“当外国报纸批评北*京为争办奥运搞了大量人海战术,没有把更多精力放在具体的环境改善上时,国内却传来十万人上长城的“壮举”。”说到这里杨兰苦笑起来:“我还记得,当初设计这个“十万人上长城”的方案时,包括我都觉得这个点子很棒,能够充分展现中国人们对奥运得渴望和支持,但你能想到适得其反?外国人很反感这一套,人家关注的核心是环境问题,关注的礼仪、卫生、服务。”

杨兰看了看大家若有所思的表情,顿了顿又接着往下说:“当时的中国团派送出去的礼品,也接到一位英国摄影记者的反馈:‘还记得你送给我的印有北*京和五环标志的背包吗?我不想使您难堪,但是那个包没用两天就开线了。’”

“其次,我们当时对外的沟通和公关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领导人出席记者招待会都是以能避免问题为成功,而不是主动地跟记者交流,好像总是怕记者提一些敏感的问题。那次我也看到西方媒体对中国,有些也是带有成见。当时有记者问北*京市的副市长张居发,北*京如果没有申办成功会怎么样。我记得当时张居发是开玩笑地说,而且是有上下文的,他就说那我就没脸去亚特兰大了。第二天我看当地的报纸出来的标题就是说“中国官员称,如果北*京不能赢得这次奥运申办,北*京将抵制奥运会”什么的。”

“我们中国过去搞运动搞多了,有一些得心应手的方法,比如说动员十万人上长城啊、人海战术,什么事情都是官方来出面,到了海外就发现这种民间的交往特别重要。”

杨兰说了半个小时终于阐述完毕,会议室鸦雀无声,大家闷头沉思。

打酱油的陈林听了杨兰所说内幕也是大有所获。他在心里扪心自问,如果他来负责策划申奥宣传会不会犯这种组织“10万人上长城”的错误。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中国人组织人海战术,似乎成了习惯。别看他自己多了10多年的见识,在美国也待了大半年,但对于西方人的思维还是了解不多。

比如会议中有人提出宣传片里突出龙的概念。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样的提法很正常,但被几位澳大利亚的顾问否决,专家说龙在西方并不一定是很正面的形象,一些民族有恶龙的传说。

陈林开始谨慎起来,告诫自己不要以为多了点见识就牛,就可以在这种关乎国家形象,国家重点事件上指手画脚,还是老实打酱油吧。事实上这个团队是成功的,也无需他指点什么。

会议一连进行了三天。宣传片的文案几易其稿最后终于通过举手表决,初步定了稿。

……

2000年12月15号,是个太阳天,艳阳普照大地给寒冷的北*京城带来了温暖。

奥申委宣传片摄制组抓住了这难得的好天气到了故宫,拍摄一组蹴鞠的镜头。

足球起源于中国,最初叫“蹴鞠”。“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它起源于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的齐国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后来演变成一种宫廷贵族们喜好的运动。

这一场蹴鞠戏最终剪辑后只能保留几秒钟的片段,为了这几秒钟的片段。剧组从早上7点到上午10点拍摄了3个小时。参与演出的两支穿着古装的蹴鞠队伍都是从全国各地专业的足球学校挑选出来的。

在挑选两队24个蹴鞠运动员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争论。原本文案就要求挑选24名会踢足球,年龄在16…23岁之间,身高1米7以上的小伙子即可,结果下面的人挑选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1米八的个子。胖瘦都一样,18岁的阳光帅气的小伙。

结果拍摄出来的画面虽然赏心悦目,但总感觉不对,最后发现问题在缺乏真实感。后来做了调整,人员不要这么统一,高矮胖瘦都有。

宣传体育运动一味的规规矩矩。标准化反而适得其反。再比如宣传片中有一组镜头是拍摄现代北*京人民的城市生活,外国顾问指出街道不一定要打扫的多么干净,不必一定要人为地营造出一种气氛。相反他们会觉得政府组织的痕迹太强,为了所谓的表面的整洁啊,一定要让民工离开啊,打狗打猫啊,这些事情在他们眼里反而是做得不妥当的。

其实一个社会不一定要做到一点缺点都没有才会赢得别人的喜爱,反而是这种真实和多元的状况挺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