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坑世界-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说这种习俗,是华夏先祖传承出去的,”李梅的问题,令吕涛十分不满。或许是在这种鬼地方,吕涛也是极度忍耐着脾气,重重呼吸几口,这才缓平压抑了恼怒神色:“类似记载很多,史记中记载在秦始皇陵墓中就安置有长明灯;中国人有视死如视生的传统,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君王尤其重视陵墓,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他们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因此也就有了长明灯;一种长明灯是双层结构,里面的一个容器内装灯油,灯芯用醋泡制,外层装水,用以冷却灯油;这是个伟大的发明,因为油灯消耗的油主要不是点燃了,而是受热挥发,醋泡过的灯芯不易能保持低温,油坛外面的水也可以有效阻止油温上升,但是长明终究是理想中的愿望;在北京定陵的发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内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那就是长明灯了,但是显然这盏灯在陵墓封闭后不长时间就熄灭了,原因是密闭的陵墓中缺少燃烧所需要的空气。”

一股寒气从脚底下钻了进来,吕涛忍不住的打了个寒颤,脑门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渗出一层细小的汗珠,用手擦了一下,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给自己壮壮胆。

从石门走到这里,虽然只有几米之遥,但李雪的气色看着好了一些,霜白的俏脸有了些红润。对吕涛柔声道:“为死者在陵墓中点上一盏或几盏长明灯的想法是好的,难道古人不知道密闭的陵墓中一但缺少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就会熄灭这个道理?”

“古人不可能不知道,”吕涛慢慢从口袋里摸出烟来点上,喷出的淡青色烟雾在空气中扭曲了一下然后很快就散了开去:“很难想像,古墓长明灯是否永不熄灭?那些过去记载的见闻是不是真实的呢?永不熄灭的灯很自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一部分人认为,世界各国有关长明灯的记录足以让人肯定,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不熄的灯,或者长久燃烧的灯,只是技术失传,我们现在的人理解不了。中世纪时期的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确实存在这种不熄的灯,并且认为这种灯具有某种魔力。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虽然有那么多有关长明灯的记录,但现实中并没有一盏长明灯摆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这种灯的能量问题严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这种不熄的灯应该不存在。还有许多人认为,这也许是古人在书中开的一种聪明的玩笑,可惜这种不熄的灯现在再无踪影,”

李梅被吕涛说的异样惊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撒娇道:“一说有某种魔力,那一定就是假的。”

“你说的不错,”吕涛也是很了解李梅的脾气,争起来也没太大意思,拉着李梅又开始吹起了厉害:“如果长明灯真的存在,那么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或者它们幷不是永久长明的,但千百年长久地燃烧,若是普通的煤油灯,就要耗费多少万升的煤油。难道它们的燃料是能够不断补充的?中世纪以后,许多思想家曾经试图用补充燃料的方式制造一盏长明灯,即在燃料将耗尽时,快速补充燃料。但是没有一个实验成功过。即使利用现代的燃料连续补充技术,制造一个千百年长明的灯,也不太现实。”

“你呢,你也不相信能有燃烧上千年的长明灯?”李梅很是苦笑着看着自己这个活宝小老公,满脸的期盼神色,脸色又犹豫不决起来。几次张嘴,却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吕涛顿了一下,不自然的摇了摇头。强自一笑道:“当然不相信,那些过去记载的见闻是不是真实的,永不熄灭的灯很自然成为考古圈内争论的话题。”

吕涛拿过火把将左右长明灯点燃,半尺长的灯火,仅将周围一米半以的黑暗照亮,左右两盏长明灯的光亮,在若大的墓道中,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走过长明灯,这里是前室,这前室一般是墓主人一些接待宾客的地方。前室此刻居然是空空如野,这墓主人也太不讲礼数了吧?吕涛不由得有些诧异,难道有盗墓贼曾经光顾过这里?吕涛带着姐妹俩看了看四周,立刻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这前室空无一物,就算是真的有盗墓贼光顾过,那多少也会遗留下一些残破的碎片啊。

吕涛的心头顿时有些不安,东张西望的李梅看着四周似乎有些害怕。黑暗中,那双眼睛似乎还在不停地打量着他们,他们心头都已经察觉,可就是找不到它的所在。恐惧再度开始蔓延。

第五百八十八章 古代陵墓

第五百八十八章  古代陵墓

长明灯的灯火在若大的空间中显得那样无力。黑暗中的吕涛打着手电继续向前搜寻,整个墓室依旧是那么的空荡,没有什么他们刻意想要得到的随葬品,这明显就是下葬时故意所为的。因为这并不符合古人的丧葬方式,古人认为身前享用过什么身后也应该继续享用。所以,厚葬是最隆重也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想想这里这么大的地盘,就这么一座陵墓,墓主人的身份在当时肯定是非一般的显赫,可是这前室何以诡异,一切都太诡异了……

地面上没有什么他们刻意想要得到的随葬品,但眼前的景象令吕涛和姐妹俩惊讶不已,极目望去,他们好像走进了一个神话世界:到处是雄伟庄严的建设,到处是精美绝伦的石刻和浮雕,有形态各异的大象、飘逸优美的仙女、慈眉善目的石像。奇特的构思,庞大得惊人的建设,

李梅忍不住好奇心恐惧般的向着一幅浮雕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整条甬道里回荡起她那孤寂的脚步声。走了一会儿,才走到那幅浮雕下,自言自语赞叹道:“古人的陵墓都建得如此之气派,真难想象当时设计者高超的思维能力。”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

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人类社会存在以来,艺术一直是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于对自然现象还无法正确地解释,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随着原始宗教的发展,原始雕塑艺术也作为祭祀信仰、崇拜观念的体现方式或表达形式而得以发展。山洞中的原始岩画和雕刻,最初表露出浮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人类的物质生活,往往影响到精神上的表现。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狩猎采集生活所接触的自然对象,把它们描绘成平面的绘画,以表达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关切。当人们发明线刻,意欲以岩石等硬质材料固定和保存这些形象时,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随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了暗影表现法,逐渐由平面形相的涂绘进到对物象体积的关注。这种关注以及采用各种材料来达到体积表现的造型实践,促进了圆雕最初的发展。

原始时代的岩画、线刻,无论是模拟自然的写实物象或是装饰性的图案,其描写方法或造型模式多大同小异。尼罗河流域及地中海东部,各洞穴中所发现的线刻。其方法皆是先大略勾勒外面的形廓,然后予以着实的描写并刻成线形。随制作工具的发展,浅浮雕性质的岩刻也受到相应的促进。中国北方的原始游牧民族在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留下了大量记载他们生活历史的岩刻(或岩画)。这个地区的岩刻特点是,写实性强,多以牛、马、山羊、鹿、虎、豹等野兽和家畜为题材;原始艺术家们将图形绘于致密光洁的黑石上,后用专门磨出的尖锐硬石刻出图形,成为石刻浮雕艺术的早期表现。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塑造技术和装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雕塑形态的发展。除彩绘线画外,不断推进的陶器装饰还发展出具有雕塑感的装饰形式,出现了立体的印纹、划纹、刻纹和堆纹等,甚至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陶质圆雕、浮雕或透雕。考古资料表明,与石雕一道构成原始雕塑的丰富面貌的陶塑包括泥塑,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地中海、欧洲中部西部以及中国等广大的文明区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原始社会解体以后,浮雕艺术逐渐走向繁荣。在许多文明古国,为祈求死后永生而修造的陵墓,为祭祀祖先神灵而营建的庙宇,以及为颂扬帝王功业而树立的纪念碑,无不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浮雕这种兼具雕塑的实体性和绘画的叙事性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地适应于古代社会生活和精神取向,它为表现人们想象中的神圣世界或伊甸园般的天国理想,以及记录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方式和广阔的天地。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步骤来分析,”其实吕涛的心中,也对这墓主人的身份感到好奇,若不是三人被困于地下世界,这些垂手可得的财富。吕涛岂能能视而不见。面对着李梅对浮雕艺术的惊叹,这下吕涛是纳了闷,走过去的他,脸上一片苦笑地讲解道:“第一,古人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 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中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那第二呢?”吕涛的表情,被回过头来心情极度兴奋李梅看在眼里。

有些受宠若惊的吕涛,急忙笑着继续道:“第二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着的陵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由于帝王谒陵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同时陵外设置斋戒、驻跸用的下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规模小于唐陵。南宋建都临安,仍拟还都汴梁,故帝王灵柩暂厝绍兴,称攒宫。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见明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轴线布置宝顶、方城、明楼、石五供、棂星门、祾恩殿、祾恩门等一组建筑,在整个陵区前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封土为覆斗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阙楼。借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有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 古代陵墓

仿照世间。文献记载,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写照。陵东已发掘出兵马俑坑3处,坑中兵马俑密布,完全是一队万马奔腾的军阵缩影。唐代陵园布局仿长安城,四面出门,门外立双阙。神路两侧布石人、石兽、石柱、番酋像等。

用材和结构 陵墓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因时代不同结构形式有变化。大型木椁墓室是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墓室的特点。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又出现用大木枋密排构成的“黄肠题凑”形式,形成木构墓室的高潮,汉代一些王墓即属此制。砖筑墓室是墓室结构的重要形式,反映出早期砖结构技术的发展水平。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空心砖墓室始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约始于西汉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应用渐广。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为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为筒拱等。例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为砖砌墓室。石筑墓室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宋陵墓室虽然是由石料构成,但顶部是由木梁承重,为木石混合结构。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级石料砌筑的拱券,与无梁殿相似。数室相互贯通,形成一组华丽的地下宫殿。

中国宫殿传统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不发达,它所产生的美主要存在于室内外空间的变化之中。就建筑单体而言,它是外部空间,但就围墙所封闭的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因而呈现出一种亦内亦外的模糊感。而且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通过空廊、据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它内外空间去。因此,它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绘画性的,没有绝对明确的体形和绝对肯定的体积。

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极为相似。墙壁中的柱子,或屋顶下的大梁小椽,并不羞藏起来,反而坦诚地表露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