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从三地忽悠来的,亲不亲故乡水,自己不救自己等谁人来救?所以这些人都是自愿的充当的‘义工’,甚至连生小孩子的稳婆都准备的妥妥的,还别说,这几天的水灾里,二州里倒真有几百个小孩子出生,起的个名字不是‘君恩’就是‘风水’。

百姓们除了起程赶路,倒真没受多少的苦。只是家园被毁,怎么也不会让人高兴。霍维华是可着慈善事业是大做特做,皇上给的钱也是相当大方的,但监督的方面也不是没有,各地的锦衣卫就是这样的机构。这点霍维华还是有点把握性的,现在事业刚刚起步,家里也不缺这点钱,哪里会为了些许私利拿青云直上的光明前途来赌的道理。

霍维华还东施效颦的学着皇上搞了一个苏州常州慈善组织,承诺在苏州常州立善人碑,希望南京、松沪、杭州等地的富户们能够捐款捐物,支持灾后重建。

善财难舍是不错,谁愿意辛辛苦苦赚的钱拿出来捐了呢?从古至今莫不如此。但好名难求啊!听到立石碑万世流芳,还是有人愿意捧场的。所以虽说效果和皇上搞的义卖没法比。但毕竟是空手套白狼,还是在富庶的江浙地区。也是搞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要是有点御用之物支持一下,相信会更高的。这点皇上没有让他失望,知道了此信后,朱由校专门传旨,捐十台留声机,供其先拍卖,所得银两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因没有现货。只能带一台样品前往展出,然后得主由皇宫登记后发匾额、送留声机。这一下,却让留声机的声望更是大增,江南富户在那仅有的二百台留声机发行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一抢而空了。这时候集中在南京里搞的拍卖,一个个当然是擦拳磨掌。想要分上一台了。

霍维华公开了七月十六日,正式拍卖,所得的银两由两州共推十一位德高望重者管理此银,这些两州的百姓更是感到了希望所在。

七月四日,辽东将领在无限制的权衡之下,做出了光复杏山堡的计划已经实施完了。捷报和请求派人出持大局的请求,也传过山海关,赵率教等着盼着的宁远异动没有到来,所以对山海关内的祖大乐等人也一直没有动手,赵率教早就看这些人不顺眼了。现在有锦衣卫、净军在手,想搞他们根本就是一战而下!好在祖大乐他们也是被锦衣卫的战力所震。老实的和猫一样,也没给赵率教机会。没想到等了这么长时间,却得到了这样一份捷报,让他也是哭笑不得,找来了仍然在山海关外协防的袁可立。

袁可立现在正在和毛文龙联系着补给基地和情报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他是真头疼,想想情报做不到位,只能如瞎子一般碰大运,而且还有这么多的物质被沉入海底,没法叫人不心疼的。现在皇上又许了他三千锦衣卫,他正等着接收,而银钱的充足,又能造出更好的大船来,那以后的战功肯定会越来越多,得到了战利品肯定也会相应的增加。

而情报、补给、仓库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皇上已经传旨给了毛文龙部,这也算是个机会吧,他与毛文龙的矛盾也到了需要化解的时候了。

毛文龙接到捷报之时都傻掉了,他一向自认自己才是抗击满清的第一战将,无论朝野上下如何分说,事实是山海关一线就那么十一个军镇或者军堡。而他控制的金州诸岛屿、旋城、义州、哈山堡、长莫、大莫、永莫、宽莫、新莫、缓阳、延山关、昌城、铁山、宣州等如此多的和建奴犬牙交错在一齐的军镇、军堡,那又怎么算?如果说山海关一线打个仗还始有终,他则是从年头到年尾,没个消停的时候。所以一直以来,毛文龙认为自己才是抗满清的第一人,朝廷的辽饷分配再不公平一些,所以他的牢骚满腹,整天的告状,弄的大臣们更不带他玩了,这恶性循环就接连不断起来。

但现在却接到了袁可立右屯大捷的消息,让他的心思开始起了波澜。如果该消息仅仅是从京城传来的,他的脑子当然直接的给否认了,这年头别的不多,慌报个军情的事可真不新鲜,虽然他相当相信袁可立的人品。那也不能阻击别人谎报不是,毕竟这事太邪乎了。

但这样的消息是从建奴那边传来的,又经过了北京方面传来的捷报证实。这让他如何不信呢?别人不知道何和里是谁,他当然清楚明白了。想编故事也得有个谱才是,这个何和里就是个谱了。越是知道了事实,越是让他迷惑不解,袁可立的能耐他是知道的,在他东江军成立之时,基本上都是袁可立从人财物上无限的支援的,当然那些都是朝廷出的,但没有袁可立的莱登水师,靠什么也运不过来这汪洋大海啊。

而他的军事观点也和毛文龙的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利用船舶的优势,把战力及时的投放到敌人的腹地,对其有生力量,无论是战兵还是普通百姓,无差别的进行消灭。但老袁这次大发了,一下子灭了十五个牛录,这不得不让毛文龙看到了形势的严峻,能抗击满清的,不是他一个人。

现在皇上的圣旨来了,让他协同袁可立,这些他当然乐意,只是协同,又不是把手伸到他东江来。再接到了老袁的信函,毛文龙二话没说,全力配合,他倒要亲眼看看,老袁是怎么打的这一仗。

第三百零五章 大同将集

有了毛文龙的承诺,那袁可立就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注重的更是毛文龙的情报。袁可立正展开地图,看着一个合适的补及地点,最后他选定了连云岛关,那里是盖州的地界,是黄河的东北角,而且又离三岔河的入海口比较近。一旦抢了过来,重新机用起来,对建奴的打击有更加的及时。

盖州卫是明初为防倭寇(以日本封建诸侯、大商贾等为首的专门破坏海上贸易的海盗)入侵和北虏南扰所设,其内广置关隘、城堡和边台。属于盖州卫境内有盖州城、熊岳城、永宁监城和五十寨堡等其他9座城堡。明朝辽东墩台分沿边墩台和沿海墩台两类,又有边台、路台、腹里接火台之称。共有墩台计16座,而另外设三个关口,即石门关(位于今盖州市榜式堡镇大庙沟西北);连云岛关(位于盖州镇西十五里);梁房口关(位于今营口市区)。

以前此处商贾如云,商业十分发达,海运舟由此入三岱河。明朝辽东的屯田计策,推动了盖州卫农业大发展,并为手工业、商业和海运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原来榛莽荒野之地变成“数千里内,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沃土,出现“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货贿羡斥,每岁终辇至京师,物价为之减半”的繁荣景象。那时的盖州城是营口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却成了建奴占领的地区,而建奴的所需多半都是靠盖州来中转供给的。

所以这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现在袁可立把目光投向了他,一旦皇上那三千锦衣卫到位。他就将开始攻占那里。正想着那,赵率教着人来请了。

总兵府,看着祖大寿送来的捷报,袁可立不由的佩服起这帮辽将的脸皮来,自已给自己演戏,还演的如此投入。对赵率教说:“现在来他们接头的建奴已经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他们的小心眼估计也是没法再玩下去了或者是不敢玩下去了,既然如此。那就将计就计,把祖大乐他们放给他们,留在关里杀也不是擒也不是的,也不是个办法。”

对于祖大寿他们主动要求朝廷派员来主持大局并要求增援,这事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也是一个潜在的条件,那就是把祖大乐他们放回宁远。大员刚刚被皇上的圣旨救出去。皇上那边肯定不会再派人去了,增援也是一样,谁敢担保从此之后,他们就不投降建奴了?那增援的部队岂不是随时都是羊入虎口?辽将们要的就是山海关内已经失去自由的那些辽将辽兵。

“袁公,那岂不是便宜他们了?”赵率教不解道。

“皇上不还有一个计划吗?先把亲兵和辽将们分出去。然后再让辽兵们相互揭发他们的罪状,这些人同样是汉人。不能就这样给放弃了。”对于家丁这一部分死忠分子,绝对属于不可救药的,所以放弃了也就放弃了,反正关外还有七八万的辽兵,多他们几千人也不算多。少也不算少。对付起来也增加不了什么困难。倒是这些辽兵跟着他们却是无辜的。

“袁公此言正和皇上的意思。”想到皇上在言谈中对家丁制的痛恶,赵率教也是深以为然。“如此。山海关内的紧张局势也将彻底的改变了。”

“是啊,本官也不能老是呆在山海关内,眼下皇上的三千锦衣卫也是说到就到,辽东那边也急需解决一处落脚地。早日解决了,本官也好早做打算。而山海关内的锦衣卫,也可以正常的训练。”袁可立有感而言道,现在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连云岛那里了。

“好,下官这就去通知祖大乐他们自带家丁支援前线。”

七月八日,常州、苏州的大风大水终于停止了,灾民们也被组织着重返家乡,灾后重建项目已经启动了。和山西浑源州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重建工作因地处繁华的江浙地区,而且大水、大风对于家园的毁坏相对大地震来说是比较小的,所以重建工作开始的相当顺利。十八家银行中的宁波银庄,主动的跑来提供无息的贷款,要多少给多少,以十台留声机的拍卖所得为抵押即可,这是一个露脸的机会,按着商人那可比警犬的鼻子,早已看出了十六日当天的拍卖所得,绝对会高于五十万留声机的本身价值。几天的功夫而已,转转帐就搏得一个善人的名号,也是难得的机会。果然不出所料,皇上给了一份圣旨:珍重名声,从此善开始;爱惜羽毛,自此行永传。

人们看着被洪水、大风糟蹋的面目全非的家园,一个个欲哭无泪,想想家都毁成了这个样子,若不是当今皇上的圣明,提前预警,自己以及家人在这样的重灾之下,哪里会有命的存在?不仅拿出巨额银两来给赈灾,还再拿钱出来,如今又是留声机,那种国宝级的物件出来卖掉,给自己修、重建家园,皇上现在也穷,有点钱还得替天下的百姓交捐税,这不只能拿根本没生产出来的留声机来卖了,好在皇上的信誉好,没有人提出皇上是空手套白狼。如此的圣天子,真是可遇不可求啊,所以一个个都想着在家里为皇上立个长生牌,以感恩情。

大同,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吴襄带着从山海关带来的五千多人,历经十日的奔波终于赶到了大同。吴襄是相当矛盾的,在这场皇帝和辽将的博弈之中,他明显是站在辽东诸将这边的,因为他的家、他的亲人目前都在辽东,孩子们也都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了。自己的事业、家庭也都和辽东再也割不掉联系了。

但就是这样,他还是被皇上一张圣旨调了过来。祖大乐这个小舅子在他走之前就说了一句话,祖家上下都把他当成一家人看。这句话的含意有多深,吴襄当然明白。无非就是让他在大明先待着等待时机而已,他当时也是如此想的,痛痛快快的进了关。

但随之而来的消息却把他弄的一个愣一个愣的,袁可立只带了三千锦衣卫,就轻松的在不伤一人的前提下尽屠十五牛录,活捉了大金的一个旗主、一个大臣、一个汉人副将。这样的消息的震慑力也太强了,接到这样消息的吴襄一听,当时就吓了一跳,这样的战绩,根本就是奇迹,就连国势蒸蒸日上的大金也不敢夸口,以三千对付六千两倍的兵力的朝鲜棒子,在不伤一人的情况之下完胜。这样的奇迹他都怀疑到底是不是真的。

但从山海关押至北京‘种植’的囚车,经过自己大队的时候,他看清楚了,何和里他是不认识,但阿敏和李永芳他是认识的。阿敏被擒?!所有的消息都变成了现实,那时他就知道辽东那边的格局会因此而有所变动。

果不其然,当其到北京地面的时候,就传来了辽东杏山收复的消息,看来辽东那剑拔弩张的局面要有所缓和了。

现在自己也不敢玩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说是去陕西平叛,吴襄却不知道皇上对他们这些人到底是重用还是不重用,且看看吧。

袁崇焕带着的二万余人,也赶了上来,进入了大同。这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四处的凯歌之声,对别人来说,那是胜利的果实,值得大大庆祝,但对于袁崇焕来说,简直和哀乐没什么两样,太具讽刺意味了。想想当时宁远大捷的时候,自己是何等的风光,四方金印胸前挂,三杯御酒伴君王,功成名就春风得意,鲜花和掌声,到处的歌功颂德,当时恨不能诳个妓院都有人倒贴。

但这一切的一切,现在都是过眼云烟,却象一个响亮的耳光,把的袁崇焕的脸打的火辣辣的,看什么人都感觉人家都是来讽刺挖苦看自己的,无论是喜笑怒骂任何表情,他都会不由自主的往那个方向‘努力’。自己就象一个大骗子一样,骗取了大明帝国的荣誉,现在被袁可立一战给揭穿了。

所以这样闷着头只顾赶路,相对而言,袁崇焕的行军速度就快了一些。带来的一些将军也不敢多说什么,特别是曹文昭狠狠的警告过曹变蛟,不要给袁崇焕添乱,躲避,不要出现在他的视野之内。这没心没肺的东西可是真敢跑过去找袁崇焕庆功去,那可就真糟了。

而从四川石柱征兵四千,共八千余人的秦良玉也赶到了大同,欲越过边墙,援兵勤王。秦良玉这次有了皇上的恩准,回到四川石柱,人还没回去,兵源就已经准备充足了,她在石柱的威望很高,亲乡们都愿意把家里的男丁交给她,哪怕是为国捐躯,也是无怨无悔,这份情义正是白杆兵所向披靡的最主要的原因,一颗绝对的军魂在这个部队里,那就是秦良玉的个人魅力所在,她的精忠报国,她的爱兵如子,好的事必争先、、、、、、

第三百零六章 草原会战1

但很可惜,石柱就那么一点人,能够抽出的兵丁的确不太多,这翻了一倍,已经是极限了。

八千也不少了,秦良玉适中的想到,皇上并没有给她名额限制,意思是随便他征兵,这让她很感动。这是被人信任的感觉,特别是当今圣上,这种肯定让她感觉到相当的自豪。

虽说征战无数,但还真是第一次带如此多的人马,本来准备赶赴京城,但皇上此时和蒙古人对峙的消息被他在北上的路上听到了,越听越让虽是女流之辈但却以精忠报国为已任的秦良玉不放心,他对大明帝国文官体系的效率早已麻木了,不管皇帝发没发勤王召书,既然当臣子的知道了皇上有难,没有不千里驰援的道理,她当然要不计关山万里也要飞奔而去,所以她也来到了大同。

从贵州北上到如今,这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关于皇上的消息,撤辽饷、免税收、压水井、搞赈灾、打归化等等,更有连锦衣卫都能以三千战六千全歼建奴十五个牛录,这些消息太多了,让她一时都消化不了,这个时代变化太大了。皇上再也不是以前的皇上了,所作所为更象是一个活佛而不是一个天子。如此英明果敢的圣君却被大臣们如此不负责任的扔到了草原之上,独立面对二十倍的蒙古联军,这些大臣们肯定是皇上追辽饷追的紧了,才背地里下黑手,不发兵救皇上的。所以她去岱海的心思更加的强烈了,短短的时日就来到了大同。

锦衣卫后续的二千人也同日到达。现在的锦衣卫可不是以前那个谈虎色变的特务组织了,人家的小尾巴也翘起来了。南苑走出的锦衣卫成了整个帝国的英雄人物。这怎么可能不让锦衣卫们扬眉吐气耀武扬威呢?

跟着东厂干了这几年,除了收拾一下官员,就落了一个为虎作伥东厂鹰犬的名声,其它的是名也没有,钱也没有。但现在呢?一是皇上的提携,把自己真正的当成了亲军看待,苦虽然苦了点,但身体素质上去了。技能也提高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再则说了,以前的醉生梦死那是实在没事干,无聊所致,现在前有净军的标杆、后面有一大帮的锦衣卫新军,在西山玩了命的训练。好在皇上念旧,给南苑锦衣卫先行备了武装,否则被那帮新兵蛋子赶上了,这一辈子都很难再追了。而钱财上面也是以前收入的三四倍之多了,当然那灰色收入是不计算在内的。有锦衣卫老一出面做的生意,那是样样赚钱。给下面的兄弟们也都按月分润,但有一条,拿了这钱,以后不该拿的钱是一分不能动,否则没有任何情面可讲。直接的卷铺盖走人。

这次调动,去山海关的人就没有一个敢抱怨的了。而眼前的这些来山西大同的,当然是相对训练比较好的了。本来这些人还自喜呢,但上路以后,却传来了下一批锦衣卫三千人全部去袁可立部,那更让人脸红。没有伤亡立大功,这是何等诱人的机会啊。

但想想还是跟着皇上身边的好,无论何时何地,皇上的恩宠、圣眷才是重中之重。

这样四支队伍的到达可让宣大总督大皱眉头,这些客兵的后勤算谁的?这年头谁都不富裕啊。好在最要命的锦衣卫人家是自带的粮草,有‘皇家商团’保证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