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朝,还没回到乾清宫,孙化元就找了过来,“皇上,那个阻击神弩研究出来了,皇上能让臣观看一下吗?”原来孙化元听说了银作局已经作好了阻击神弩,放下了手里的活,想着过来先睹为快。

朱由校本来想休息一下的,一听这个哪里还有闲心休息,急忙加快速度往乾清宫赶,路上还谈到了毕懋康。

“皇上,毕懋康真是大才之人,提出的燧发枪那是头头是道,就是动手能力差了点。”孙化元说出了对毕懋康的评价,和他这个举人出身的人不一样,人家只是动嘴的,动手那是写字画图的。而孙化元整个一会写字的工匠,还是高级工程师型的工匠,动不动的就是赤膊上阵,真刀真枪的干,没见他脸晒的跟个黑铁蛋似的,都快赶上昆仑奴了。(“昆仑奴,新罗婢”。唐朝里在中国的黑人奴隶,亚洲马来黑人)

“那就多给他配备一些手脚勤快的助手给他,把朕关于火器的发展都说给他。朕需要的也不是他的手,而是他的脑子。”别说是毕懋康了,你让一个核弹专家去搞个焊接试试,那肯定给你焊砸了,人尽其才,绝不是尽他的弱项,而是强项。

“臣会再行加派助手给他。”

到了乾清宫,王朝辅果然在了,守着一口大箱子立在乾清宫前。魏忠贤识趣的急忙去清场。

“王掌印,手艺不错啊,”取过阻击神弩,朱由校让人在二十五丈处立了个靶子,开始瞄着瞄准镜试射,射了几箭后,开始认真的调节准头,然后再试、再调,经过了几遍之后,精确度已经相当的高了。连连的射中红心,搏得了孙化元王朝辅等大喝其彩。

“没什么巧,只要瞄准了,手不抖,谁都能做到,来孙爱卿试试。”又射了几个红头后,基本上弩箭已经把红心占满了,朱由校才罢手。让人换个靶子后,把地方让给了孙化元。

“好,臣试试。”对于神弩,孙化元这几天倒真的玩了玩,但效果真的很惨,到底是技术人员,玩射击仅仅是个小爱好而已。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臣劝帝

孙化元走到调试好的阻击弩前,握住了弩,眼睛抵住了瞄准镜,一旁的朱由校提醒说:“镜上的那个小点定在哪里,哪里就射击的目标,稳住了身体和手,就可以射击了。”

孙化元的眼里终于找到了小点,起先还真没注意,把小黑点和靶心重叠在了一起后,扣去了扳击。弩箭分毫不差的正中红心!这让孙化元兴奋不已,弩箭他当然玩过,这几天连神弩也玩过了,但如此精确哪里是以前的水平能比的。

“皇上,臣打中红心了!”黑黑的孙化元如此做派,有点兴奋,表现着自己的天真一面,不过四十多岁的年龄玩天真,看上去有点让人不太舒服而已。

“接着试试。”打不中才不正常呢,这又不是枪械,还有个后座力,完全的机械运动,根本就不难,有了这东西,就是批量生产神弩手的大好时刻,打不中的基本上可以扔疯人院了。

“是,皇上,”

接下来把一匣弩箭射完,除了有两支失误,而最后两只,在靶心的地方实在没有立足之地了,被插在了靶心以外,其余的全部命中红心。

“皇上,神器啊!”象自己这样的业余选手,都能有如此精准的命中率,可以想象,训练出一大批神弩手来根本就不难,那样净军甚至是大明的战力会高到什么样的境界?

“孙爱卿,神弩再利,也不过是射个三十丈内的冷兵器,射个二百支弩左右就射不动了,如若爱卿和毕懋康研究出了连发的火枪,射程能达百丈,再配合上此瞄准镜,天下恐无人可敌了。”这个弩再厉害,也是连发枪发明出来前的替代品,只是现在没有发明出来而已,火药配方、前膛装弹变后膛、火药铅弹变子弹这些东西说一句简单,但走起来却很难很难。

“回皇上,臣一定竭尽全力去研究火枪,不负皇上重望!”孙化元也挺激动,如果火枪研究透了,才加上这个瞄准镜,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真是如探囊取物一般,想想想说人兴奋。

“嗯,朕期待着爱卿带领的火器研究的成功。王掌印,朕现在需要望远镜和这种瞄准镜,恐怕你那边人手肯定也不足了,银作局的工匠再多招一些吧。”朱由校和孙化元说完,转头对王朝辅说。

“回皇上,银作局的人的确有些不足了,核心的几个人都在研制留声机,好手艺的人又被调到了金店,再大规模的制作望远镜和瞄准镜、以及那个显微镜,人手肯定是不够的。而且皇上给的玻璃镜片也已经用光了。”王朝辅把实际的困难说了说,倒不是玩什么心思,不过是实话实说,怕误了皇上的事情。

“这样,王掌印找大伴调一些人过去吧,再给宦官工匠们多加点俸禄,这宦官的确是太少了。而镜片的问题朕什么尽快着人给送过去。”这时候宦官人力资源再显紧缺,必定就那么十万人一方面还分布在全国各地,一方面又让自已抽了近一万的净军、一万的制造弩箭,这就去掉了二万,再加上各个实体、上林苑、皇庄占的人,还得留守皇宫,这人哪能够啊。

“奴才遵旨。”

“皇上,御马监里还有腾骧四卫营有三千人左右。”魏忠贤适时的提醒道,御马监里也是魏忠贤不能紧紧握在手里的监。由刘若愚控制着,现在刘若愚代理了司礼监秉笔,更是下去炼钢造压水井去了,此时趁机将其羽翼解散了方是正经。

“哦,还有三千人,那大伴带王掌印去挑一些人。其他的暂且留下,看哪里需要再说,”什么狗屁勇士营,朱由校连想想他们的战力都没想过,最起码宫里政变的时候也没见他们现身。这样的宦官从事一下技术这样有前途的职业多好,当兵纯是浪费。

“回皇上,兵仗局和火药司里也急需人手啊,”虽然孙化元不是什么宦官,但现在也是领导着火器研制小组,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还是知道的。说实在的两个机构中,兵仗局的人是足够多,但投入到火器中的人却少多了。火药司的人本身就少了点,现在一经整合,有时候的确紧张了些。

“那爱卿也让王应科和张宝军去挑人吧。”火器的研究是个长期的必不可少的存在,这点朱由校相当的重视,人多了也能培养出一些人才出来。所以朱由校对此并不持什么反对态度,相反等以后搬到了宫外,还要加强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并不仅仅的局限在宦官,而是面对全国的百姓等。

“臣谢皇上恩准。”

等他们都走后,朱由校吩咐让负责镜片制造的刘明伟下午过来,连出宫建玻璃作坊的时运生也叫过来问问,这都十天了,玻璃作坊也差不多该建好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同时也感觉有点饿了。

到了下午,还没等见玻璃呢,徐光启和孙承宗一起来了。稍作寒暄,两人就急着切入话题。

“皇上,怎么可如此莽撞,局势糜烂至此,理应韬光养晦徐徐图之,怎么可如此操之过急,擅言开边西北?”孙承宗急切的问,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怎么事前也不商量一下,就如此当朝敲定了呢。若不是朝臣们找到他,让其劝说一二,他还真被蒙在鼓里呢。这不怕自己的力量不够,寻找到了徐光启。

“孙老师莫急,朕心里已有谋画,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朱由校对于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其实是两方面看的,一是的确军事才能突出,相当的稳重中又有创新;但另一方面只能是愚蠢之极了。

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如累卵的情况下,他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亲临山海关督师,栉风沐雨,惨淡经营将近四年,力挽狂澜于既倒,招募组训了十几万辽军,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哈赤后退七百里,营造了一条令后金望面生畏的关宁防线,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在关宁期间,他制定了以辽土养辽民、以辽民守辽土的基本方针和稳固防守,逐步前进、渐图恢复的基本战略,使明军逐步从守势转为攻势,从被动转为主动。另外他还创造性地将战车、舰船和火器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以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海军,还组建了从海上登陆作战的两栖部队,并撰写了专门论述火器车战战术技术的军事著作《车营百八叩》。

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他的辽土养辽民的屯军计划,搞的辽东劳民伤财,自困死路。孙老师把士兵拉到离建奴几百里外去种田,搞所谓的屯战,不得不说,这是军盲的野路子。效果非常恶劣。他一把田种到大小凌河就被建奴收割,有人曾评论说:“从古征战未有陈师境上数年不进者,亦未有去敌既远虚设十余万之众坐食自困者,”。相比之下,毛文龙的东江军,秦良玉的白干兵多次和后金八旗兵进行野战,从多次交手战果来看,八旗兵并未象某些人说的那么强悍。而且明朝人力和资源多得是,在野战中和八旗兵消耗兵源,总比龟缩在城池里面,让对方绕过城池进行抢劫财物和人口(抓取当奴隶位后金生产)要好得多。历史上的,汉朝是靠着进攻打垮赶走不可一世的匈奴,而宋朝的岳飞也是靠着进攻打败金兀术比并把金国打得元气大伤,要不是汉奸秦桧,金国早就被岳飞直捣黄龙干掉了,就这样金国被岳飞打了以后基本上没了吞并南宋的能力。

所以对于孙承宗朱由校是相当矛盾的,能用,但却不能全用。

“皇上,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虽然归化城庇护汉奸使皇上动怒,但切不可因之而战啊!”孙承宗言辞肯切的说。

“孙老师,朕非因情而战之人,这点请孙老师放宽心,”虽然朱由校的确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确怀有忿恨之心,他们给汉族带来了太多的苦难,据他所知的从汉代开始,游牧民族就不停的侵略中原,小的每年打谷草不说,仅五胡乱华、辽国、金国、蒙古入侵,造成了多少汉族的家破人亡,多少政权又是因他们的侵略而冰雪消融。既然穿越了,那就让他为华夏民族解决这一苦难吧。但仇恨是仇恨,此次归化城方略却又是谋定而后动的,绝非因情绪而发动的战争。

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道蒙古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皇上三思啊!”孙承宗让朱由校说的有点生气了。

“孙老师,朕已反复思考过了,谋定而后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取八千净军,灭一弹丸之城,易如反掌,”在一望无际,平坦的草原之上,从设计竖盾、神弩之日起,朱由校就谋划着对付游牧民族,想的已经够多了。

“皇上,何不待新兵训练完毕后,再行动手不迟啊。”徐光启也跟着说,看到孙承宗被皇上顶了回来,只好他上了。如今之形势,再开辟一条战线,对于大明来说,真的是不智之举。

“时不我待,此时进军,正是敌人内乱之时,是大好时机啊!”

“内乱?”

“两位爱卿勿急,且待朕慢慢说来。朕虽兵书读的少,但亦知兴堂堂正正之师,行阳谋大道,此正谋也!两位对塞外的局势如何看?”朱由校没有急着谈出兵,而是把敌方的局势放在了首位,他的功课可没少做,虽然花了十万两银子并没有把真正有军事价值的情报搞到手,但但方面的势力公布、矛盾和地图却是弄来了,做完了功课当然要显摆一下了。

“回皇上,这段时间满清倒是消停了一些,而林丹对其也是虎视眈眈,而西北那边的情报却因和平了这几十年了,不曾注意。”孙承宗老实的说,而徐光启却没有什么表示,毕竟所知不多,都是一些道听途说,不足为凭。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打仗首先打的是情报而后是后勤,最后才是兵力的多寡等因素。朕倒是对塞外的消息听到了一些。”朱由校装模作样的说。

“但不知皇上掌握了何种情报?”孙承宗问。

“现在塞外草原上的局势也相当复杂,黄金家族的掌权者是年轻的林丹汗,立志想恢复大蒙古的风光,但多数部落却不卖其帐。而一部分蒙古部落而和满清却暗送秋波。比如科尔沁部落、东部蒙古四子部落、乌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等,都将成为建奴最忠实的走狗。而这个归化城所属的土默特部落,现在也是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一部分力挺林丹汗,一部分欲投建奴,正闹的不可开交,如今进攻,正是斩断建奴探向西蒙古的触角之时。假以时日,建奴战败或者牵制住林丹汗,就可以借蒙古之路,随时随地的越过大明西北边墙,入侵大明了。”

朱由校连蒙带猜的把蒙古、建奴的形式说了一下,其实虽没有亲见,但离实际已经相差不远了,建奴五次入关均是借道蒙古,从大明掠去无数的钱粮、人口。一方面加大了大明的百姓的苦难,激化了百姓与大明政府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建奴以战养战,变得更强。

“借道蒙古!?”听到如此话语两位老臣的确震惊了,大明集所有的精兵与辽东,目的何在?不就是抵御建奴的侵略吗?但如果构建的防线被建奴弃之不用,反而转战千里绕道西北,那里的防御薄弱的象一层纸,基本上来说,大明就成了建奴的后花院,随时想来就来了。这下麻烦大了。

“此决非朕之无端猜测,而是建奴在蒙古浑水摸鱼的终极目的,一旦成功,大明辽东构建的防线,将一无所用。”看着两位大臣惊恐万状的样子,朱由校解释说。

“皇上,如果此消息为真的话,那大明的战略就必须做相应的大调整了。”孙承宗也说道。

“是啊,爱卿所言极是,任由此发展下去,大明将是万劫不复之局面,所以此次北伐是必须的。”朱由校胡编乱造的说。

“皇上,那建奴那边可有情报,”孙承宗听的也是一阵脸红,自己也是久习兵法之人,对这个结蒙古以治建奴的方针政策的忠实支持者,但现在一听皇上纷说始知,有一部分蒙古部落已经和建奴暗通款渠,而自已和一些大臣却一厢情愿的想着纵横联合之类的计策,明显落了下乘,更何况,在不知对方情况的情况下,仅靠以前掌握的情势来制定计划,显然也是一种荒唐。

“现在满清的努儿哈赤处在病中,估计是让大明的大炮给打伤的。而他的儿子们都在忙着争夺继承权,根本就无暇西顾,此正是我朝蒙古之时。”

“皇上为何不等待一二年后,锦衣卫成长起来后再对付蒙古呢?要知道蒙古现在和大明仍然是和平时期。”徐光启这里插了一句话,他的想着仍然是想着拉一部分打一部分,以拒建奴,使明朝立与不败之地。

“和平?中蒙关系应该是时好时坏,大仗不打,小仗不断的局面。大明和蒙古虽开有马市等,看着是和平,但每年都会不时的有一些部落越过大明边墙,来打草谷,任意屠杀抢掠我大明子民,这是朕最无法忍受的。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屈辱之上的,非大明所需要的和平,大明立国之祖训即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为了一时之和平,竟然把河套地区给丢了,这是大明的耻辱,朕要用蒙古的血来洗刷此耻辱。至于等待,非朕不愿而不能矣,朕之战蒙古,非无目的之战,而是谋天下之战,一为确立我大明威信,以震宵小。这些宵小不仅指窥伺朕的皇位之人,还指一些欲挺而走险的乱世枭雄,更指诸如朝鲜、日本、西藏等番国。他们这些人或者国,看待大明已经是垂暮的老人,值此内外交困之时,无不想着从中谋利。朕此次出兵就是要起到敲山镇虎,杀鸡敬猴的目的。

二确立净军无敌之形象,为大明立一标杆,大明失败的实在太多了,战兵们没有有任何气势可言,未战先欲逃,如此势气如何能战?朕就是要借此战树立起大明的标兵,让他们看到,大明的兵丁敢于走出国门,与任何敌人在野外浪战。告诉世人朕的兵是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要整天想着什么化外之人有多强,朕会用事实来告诉他们,一切野蛮民族都是纸老虎。

三取得河套地区肥沃的土地,那是我华夏先祖的土地,朕要取回来,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朕不能做丧失领土的皇上,而是要开疆拓土,一寸山河一寸金,那是我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

四解决西北缺粮问题,这几年的大旱,使得西北以及北方诸省,大受其灾,百姓们基本上已经无粮可食,长此以往,非酿成巨祸,无粮可食的百姓将纷纷揭竿而起,为了活着,哪里还管什么三纲五常。所以朕必须提前谋画,朕将用征战得来的河套地区跟江南的富户们换粮食,然后再在西北、河套地区修路运动,以工代赈,把粮食再给受灾的百姓,如此百姓有粮了,就没有人会铤而走险,走上造反之路了。两位爱卿万务以为百姓不会造反,此为必然,而非偶然。

而且,朕之净军,有神弩在手,顷刻之间就能成就一名神弩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