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飞廉的村庄 文摘-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棋类。由镇上供销社里买回来的象棋、军棋,只是父母多半不舍得花钱,丢掉一颗棋子之后也非常的麻烦,不过可以向做泥瓦匠的人讨一点马赛克,将字写在纸条上贴上去,自己来画棋盘。最简便的莫过于村里传下来的几种棋。只要捡一把碧绿的楝树的果子,另一方找一点儿石子或瓷片,就可以下飞廉的村庄里流行的自己的棋。一种叫“成三”,在空地上划由大到小同心的三个正方形,然后将各边的中点连起来,由双方轮流往这些交叉点上下棋子,只在自己一方的棋子成了一列“三”,即可吃掉对方的一颗子。大人也会玩这种游戏。一种叫“夹棋”,每一方三颗棋子,在地面上划出一个正方形,里面再取各边的中点划出正方形,每一方在角上夹住的棋子就算是死掉了,这是三五岁的小孩玩的,当然是要简单得多。一种叫点窝。在地上划出二排正方形,每一排总有五六格吧,然后每一格放五颗石子,再一格一格地轮流放一颗进去,出现空格,即可吃下空格之前的一格中的石子。点窝的时候还可唱歌,歌也是由大人们传下来的。    
    歌是这样唱的:点,点,点大脚,杨家的葫芦瓜子落,不落南,不落北,北上畈的好荞麦。荞麦开花一片白,茄子开花紫红色。金簸箕,银簸箕,哪个的小脚缩过去。    
    女孩子们玩跳绳、抓石子、踢键子、跳房子,不过有些男孩子在丫头们中间混,也可学到一身的本领,一个小子会抓得一手好石子,跳房子的本事高,也不算是稀奇。抓石子一般用五颗浑然的小石头,找到五颗大小颜色一样的小石头,是那些小丫头很重要的事情。抓石子要过七八关的样子,抓一,抓二,什么,一直到飞一,飞二,飞三什么的。跳房子好像是有两种,一种房子像一格一格的田地,别外一种,孩子们叫井,井田这些名堂,也算是乡间的基本的常识了。这一些,城里的孩子也会玩吧,不过规则不大一样就是。    
    男孩子们玩得最多的是分成两队,斗鸡。将一条腿抱在怀里,另一条腿在地上跳,然后去用膝盖顶撞。一方将另一方守着的一个圆圈中的砖头抢回来,就算赢掉了。有时候,村里的小子们也会串在一起,悄悄地跑到田野上,和邻村的小孩子打群架,将田野中的土块扔到对面小子的身上去,不过这样的事被大人知道是要挨骂的,男孩子们的敌人是肖家坝的小子,因为村里的田地正好与肖家坝村子隔着一座池塘,所以那条池塘正是如同楚河汉界,上面常会有土块飞来飞往就是。    
    大月亮的晚上,吃过晚饭,孩子们会出来在村巷里玩,大一点的孩子会一边跑一边大着嗓门唱:“伢们的,出来玩,莫在家里打脾寒。”歌中固然是有一点诅咒的味道,不过小孩子们在月光地里玩耍,消一消积食,炼一炼筋骨,未必不能防一防那可怕的“打脾寒”。在家里的饭桌边吃饭的小孩听到伙伴的歌,手中的筷子即会扒饭飞快,嘴里还含着饭,即会将筷子往桌子上一射,在父母的咒骂声里,一下子跳到树影交织的月亮地里,寻到那慢慢组成一队的孩子中间去。    
    如果以打脾寒相威胁,小家伙们还不跳到月亮地里来,又有另一首歌会被唱起来:“大月亮,小月亮,坛子底,点油亮。油亮点干了,坛底烧穿了。”意思是,外面的月亮这么大,那个笨东西却要在家里熬灯费油,真是活见鬼啊,还不快点出来玩,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月夜里,捉迷藏是最好玩的,偌大的村子,找到藏在房屋的阴影中的小家伙们可不容易,如果谁要是钻入草垛里,或是爬到树上,那受命来寻找他的小家伙就只好认输算啦。月亮快沉下去,夜已晚掉的时候,开始有父母喝骂小孩们回家,又会有小孩唱道:“扁担开花,各人回家。不回家的,是个爬爬。”意思是,那还回家睡觉的小子,与那还在门口摇尾巴的狗相去几希了。孩子中有人这样唱起来,其他的孩子当然也是一哄就散了。    
    冬天早上有太阳的时候,一群四五岁的小家伙们会在墙根下挤作一堆来取暖,一边唱:“挤呀挤,挤呀挤,挤出儿来吃白米。”那被挤出队伍的小家伙平白降了一辈,会很沮丧,何况也没有真正的白米给他吃。    
    这些小把戏们玩的游戏里面,还有一种叫“打豆腐”,两个小家伙面对面,手牵手,然后彼此转过身,手还是牵着,变成背对背,然后又转过来,那样子还真是有一点像过年的时候,推磨磨黄豆打豆腐的样子。也有这样唱的:“东边高,西边矮,一块豆腐打几块?”回答是几块,两个小把戏就得扭几个回合。    
    小把戏们玩在一块儿,好得像一个娘养的兄弟,不过吵架也是常有的事,常常有一个小家伙伸出大拇指,与另外一个家伙的大拇指一对,就表明,他们现在“仇掉了”,不玩了,散伙了。其中一个小家伙就可以唱:“你不和我玩,我有人玩,我到天上打鼓玩,天上有个大花园。”真是超级的阿Q精神啊。    
    在月光地里,小孩们还常做“闯麻城”的游戏。一群小孩站成一堆,另外一群小孩过来将他们冲散。一边唱着:“天上满天星,地下闯麻城,麻城闯不破,是个孬家伙。”这个游戏可能也只有飞廉的村庄一带才会有吧。几百年前,本地的居民由江西麻城一带迁居过来,当地地方志上称之为“麻城过籍”,留在小孩们的谣曲中的,想必就是当年艰难的回忆吧。    
    


第二部分第五节

    第五十四段 村里的童谣续    
    小时候唱过的一些童谣,有一些还记得。一堆没多少意义的句子,想起来却是很亲切,尽力地回想,抄一些在下面。    
    《张打铁,李打铁》: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割大麦,大麦还未黄,我要回去扫稻场,稻场还未干,我要回去做鞋穿,鞋未破,用刀剁,刀剁不断,炒油盐饭。由打铁到吃油盐饭,几无道理可讲吧,但是这个歌里倒是有一个挺勤快的小子。    
    《三岁的伢会栽葱》:三岁的伢,会栽葱,一栽栽到河当中,过河的,不伸手,尽它开花结石榴。石榴里面一坨油,姐妹三个来梳头。大姐梳个团团头,二姐梳个黄鹤楼,只有三姐不会梳,梳得个白洼钻泥鳅。栽葱与梳头没有关系,不过这倒是嘲笑那些臭美的小丫头们的一首好歌。    
    小孩子成天流着长长的鼻涕,像两条长龙成天挂在嘴唇上,就会有人唱《流鼻子达》笑话他:“流鼻子达,赶猪杀,大猪杀了一百八,小猪留到过年杀。”    
    小孩子们慢慢有了男女的分别,知道有的人是男的,有的人是女的,有一首《大麦黄》:大麦黄,小麦黄,儿伢不睡女伢床。大麦稀,小麦稀,儿伢不穿女伢衣。男伢与女伢的区别,也像大麦与小麦一样吧。    
    第五十五段 乡间的童谣续续    
          
    《牙牙碰》:牙牙碰,牙牙碰,儿伢吃了牙齿疼,女伢吃了肚子痛。牙牙碰就是指乡间陂塘上的野蔷薇。三四月发枝后,枝尖儿又脆又嫩,有淡淡的甜味,这支歌却告诫我们不可打它们的主意。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设下了这样的禁忌,不过小孩们还真是不敢贪上这一口了。    
      《前世戳了燕子窠》:前世戳了燕子窠,今生变个瘌痢哥。瘌痢背着锄头挖,挖块地下种芝麻。芝麻芝麻榨成油,瘌痢哥哥搽光头。村里肖雷、艾清头上就长过瘌痢,一群小家伙追在后面唱这一首歌。真是又羞耻又苦闷的事情啊。如果上一辈子,不去戳那个可恶的燕子窠该多好啊,连肖雷自己都相信了。所以村上的燕子,在谁家的梁上搭好了窠,除非风吹下去,是不会有小家伙冒着下辈子长瘌痢的危险去搬梯拿凳做蠢事的。    
      《绊根草》:绊根草,节巴多。人家说我姐妹多,我妈说不多。驮三个,抱三个,堂屋三个陪客坐,房里三个包裹脚,塘里三个摘菱角,稻场三个拍绣球,山上三个捡柴火,楼上三个绣花花朵,你说我姐妹多不多。为了生下传宗接代的男孩,村里有的人家会生养出一大堆丫头来,像剃头匠紫清。越想生儿子运气越是不好。歌里唱的,就像是他们家一样。绊根草就是经常爬到大路中央的像马鞭一样的长草,一节一节的,有时候,可以爬到一米多长。    
    《伢的妈》:一个伢的妈,会做粑。半升粉子半升沙。又有半桶打糍粑。又有格致又有沙。又有夜营壶倒净茶。又有裹脚扫地下。那时她会供菩萨。这是打架输了之后,骂对手的妈妈的歌,格致,是借音,就是华山论剑时的华山之下,周伯通由身上搓下来喂黄河四鬼吃的东西。用面粉,沙子与格致做出来的馒头,去供菩萨,真是活见鬼啊。这样的歌唱起来,对方的脸与眼睛都会红起来吧。    
      《反歌》:唱倒歌,倒唱歌,鸽子进了燕子窠。鸡蛋碰破石头角。老鼠咬了猫子脚。板凳爬上墙。石磙飞过河。先生我,后生哥。妹妹先把十岁过。接我的妈,我打锣。生我的爹,我抬盒。我往家家门前过。看见舅舅在摇家婆婆。我外婆教我唱过这支歌。时间往后倒流,所以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又古怪又滑稽。    
      《天上星,鼓鼓盯》:天上星,鼓鼓盯。杨枝杪,锯胡琴。胡琴破,琉璃货。鸦鹊挑水桥上过,哎唷哎唷压不过,猪砍柴,狗烧火。猫子煮饭笑死我。牛坐席,马陪客,驴子端菜跑不得。鸡洗碗,打破盆,老鼠关门笑死人。也是汪梁岗的外婆春上来我们家住的时候,教给我们的歌。每次听到鸦鹊挑水桥上过的时候,我与弟妹们都要捂着肚子狂笑。家门口的动物们被动员起来,在家里,办了一场大大的酒席,想一想它们忙乱起来,学着人来做事的样子,真是有想像力啊。    
      《点菜歌》:西瓜员外坐中堂。香瓜儿女排成行,大头菜前来把媒讲,姑娘要自己挑新郎。一嫌冬瓜长得胖。二嫌瓠子个子长。三嫌苦瓜满身刺。四嫌南瓜面皮黄。看上笋瓜人材好。择吉迎亲配成双。红白萝卜抬花轿。大椒来把灯笼掌。金针木耳吹喇叭。葫芦就把钟来撞。迎亲傧相是百合,亲家亲戚坐满堂。半路闯来猪八戒。大好喜事拆了台。吓得丝瓜焉妥了。吓得包菜卷起来。吓得扁豆爬上架。吓得茄子发紫又发白。白藕一见事不好,钻进塘里不敢把头抬。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童谣。每次我想起来的时候,脸上就会浮现出微笑。多么好的想像,地道的乡间的情趣。多么好,朴素而有趣的诗,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松柏杨柳木梓树》:松柏让路让得快,让它千年永常青。杨柳让路让得慢,让它逢春半年青。木梓树,不让路,罚它刮骨熬油点天灯。讲的是一个神仙挑着担子经过树林,有的树精明,让路快一些,有的树笨拙,所以神仙各有封赏,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样解释为什么有些树冬天掉叶子,有一些冬天不掉叶子,也算是自圆其说吧。    
      《九九歌》:头九二九,不能伸手。三九四九,凌破砥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人要脱单。八九七十二,燕子来说话。九九八十一,穷人有饭吃。这是飞廉村庄版的九九歌吧。我爷爷生前,一到冬天都会讲的。在三九四九里面,砥头,就是舂米的石捣头都要被凌冰凌破的时候,想起五九六九,能够沿河看柳的春日,真是心旷神怡。这时候在冬天的最冷的时候,觉得春夏真是太遥远了。九九八十一的时候,就是收小麦的时候了,一般的人家就可以吃上新面粉了。在以前,对断了米粮的人家,一定是非常开心的事。    
      《初一到初十》: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麻。由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十,分别是上面十样物事的生日。有意思的是它们的位置。因为初一到初十,村里人拜年,就是按亲疏的关系去上门的,初一兄弟,初二舅舅。初三岳父岳母。初四姐妹姑姨,这样排下来。那么对鸡犬过节的次序,也说明了它们在村里人心目中的地位吧。人排要第七位,也说明大伙儿,将人在世上,是看得低低的吧,不过以我的想法,牛要排在羊前面才对。    
      《三月三》:三月三,蛇出笼,藕出簪,葫芦丝瓜土里钻。正是三月清明的景象。这时候,春阳迟迟,草丛里,已游动着蛇。池塘里,绿荷如簪似箭。而菜地里,种下的葫芦丝瓜籽籽都发出了新芽,由湿肥的泥土里钻了出来。    
    


第二部分第六节

    第六十一段 飞廉村庄里的诗经    
    我发现,飞廉的村庄之中,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有许多在诗经中也是可以找到的。这实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正如同在诗经里面的活生生的人,即是我们三千年的祖先一样,草木与鸟兽的祖先,三千年前,当然也生机勃勃地活在这一块邮票一般大小的小平原上。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长在池塘里,根须是绿色的,模样有一点像从前的妇人们头上的银钗,叶片小小的圆圆的,有一点发紫。一到夏天,池塘里就会挤挤挨挨地长得满满的,一簇一簇开着淡黄的小花。村里人将它叫做“浮荷”,春天的时候,它可以做猪菜打回来,不过入夏开花之后,枝叶变老,猪已不愿理睬。所以诗经里那听关关雎鸠的怀春的丫头,也是在打猪草的乡下姑娘吧。    
    采采苤以,薄言采之。苤以是指车前子。阔大的叶子,长长的果穗,生长在大路边上。我以前总觉得是村里人称的一种叫蛤蟆衣的草。车前子村里到处都是,不过村里人却叫不出名字来。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薇这一种菜好像是专门给高洁的隐士们吃的呢,其实它就是指的野豌豆的苗。一到四月份,麦田里到处都是。三月份的青苗扯回来,牛是最爱吃的了。到了四五月份,麦穗出来的时候,野豌豆也结出了豆荚,小孩子们一根一根由麦田间寻出来,将那绿色的不到一寸长的豆荚摘下来,生吃,青气满嘴。最好却是求母亲用瓦罐,在做晚饭时煨在灶膛中,煨熟后倒出来,清香扑鼻,倒是极好的零食。隐士们大概还未发明煨豆荚的妙处,他们采到的,也许即是三月里还未开出小紫花的野豌豆的细藤,回家炒制成绿油油的菜肴,来填他们对牛羊敬谢不敏的肠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也叫做荻,就是芦苇。村东的池塘到村北留下一片沼泽地,一到夏天,就生满了芦苇。七八月份开始抽苔出花,可以捏着白花将茎抽出来,茎的最前端嫩甜可食。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往南边的田野去的高高的田埂上,长满了飞蓬,村里的人也叫不出名字。刚长出来的时候,有一点像蒿子,夏天开出了一朵一朵细细的白花,花开过后,就会一朵一朵形成像蒲公英一样的白絮,风一吹,就四处飘荡。村里的丫头们头发没有梳好,大人也会骂她:你看你这个懒丫头,像一个蓬毛鬼,大概也是觉得头发像八九月间的蓬絮飘飞时乱糟糟的样子。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是指葫芦。还有瓠,则是指瓠子。葫芦瓠子都是夏天里常吃的菜,不过是,葫芦老掉了还可以锯开做瓢,就像丝瓜老了,可剥下衣服做抹布,非常之有用。    
    其甘如荠。隰有苓。荠与苓是村里人说的地菜。也叫地米菜。腊月与正月,这是多么美妙的青菜。天气好的时候,村里的丫头们都要挎着筐子到地里去割地菜的。不过除了菜根以外,说它有甜味,却不太有道理吧。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从前书里一讲到美女的手,就是手若柔荑。荑是指二月里新生的茅草吧,那细细的,嫩生生的令人爱怜的样子,的确是像女孩儿的手指头吧。    
    墙有茨,不可襄也。在墙角与灌木中生长的这一种带刺的草,是小孩子们的敌人,那些野狗一样的小子们,常常会眼泪婆娑地捏着手指头,眼泪婆娑地去找大人,用针将扎入手中的刺拨出来。在乡下长大,手与脚难免会被这个“茨”欺负。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生在大树的树荫里,实则就是黄花菜。古诗里的合欢、无忧草和萱草,都是指黄花菜。我们村里没有种黄花菜,母亲倒是常由金神庙买晒干的黄花菜回家,做汤,炒腊肉,都是我们爱吃的。书上讲吃黄花菜可以忘忧,也不知是否有效,不过每一次吃到,都很高兴就是。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萧和艾,我尚未分清楚,艾草的叶片细小一些吧,在村东的松树林下,朝向池塘的向阳的坡上,长着一大遍萧与艾,村里人叫它做蒿子。艾蒿夏天里割下来,晒干,叶子可用来煮水洗澡,毛毛虫咬出疙瘩后,一洗即可消去,也可煎水喝下去,治肚子疼,总之在母亲的眼里,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