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博书院主要武功-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蛾眉。我劝青天公且正,党心民心两不违。”青天大老爷者,重庆市招办主任诸公也。面视当日,本人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一只什么猫》,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演绎猫不分黑白男女,人不论亲疏内外,只要能逮耗子能干实事就行,讲的我热泪盈眶,听的人情绪激昂。结果,我却被一拨“超级女生”和“超级男生”PK掉了(杀人游戏,枪毙也)。

  狗日的“人事管理”,处处与老子作对!我有时也后悔,要是当年去了乡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莫说凭能力,单凭酒量也恐怕当上区县长了!但马上又检讨自己的狂妄:其一,区县也有人事局也要管理呀!其二,难道区县长都是酒囊饭袋乎?谬也。

  “考公”事变,发生在合作与共赢正在成为世界潮流的公元二千零四年春。恰其时也,课堂内外杂志社正在扩充“人力”,开发“资源”,伸出狼爪,四处抓人。于是,我义无返顾,弃暗投明!

  从此,我淡出官府,深入江湖,工农兵学商,只差没扛枪了。在课堂内外干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莫说凭酒量,单凭能力我就当上了主编、编室主任,至少让我觉得,工作更充实了,生活更殷实了,做人更真实了,前景更现实了,睡觉更踏实了。忙完了今天,你就可以触摸到明天,这种手感真好!

  兄弟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上!

  ——摘自半闲斋主人聂荣读书笔记《闲言杂语》

  2005年10月25日夜



  
今天的人民网访谈
  人民网谈《笑书神侠》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孔庆东先生已经来到文化论坛。我们的访谈马上就要开始了。欢迎各位积极提问。'14:47'
  孔庆东: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来到人民网跟大家在“空中握手”。
  '网友':很多读者反映,你的大作只有几篇文章可读,大部是文字幼稚的伪劣之作。这么说,你是怎么看的?
  孔庆东:说我“文字幼稚”我承认。比起“成熟”来讲,我的文字是幼稚的,说我的文字是“伪劣”制作,有点批评我太苛刻啦,我的文字保证不是伪劣的,不是从别人那买来的,不是假的,都是我在自己家里琢磨出来的。所以,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批评和提醒,我要防止伪劣,纠正幼稚。
  '网友':有评论认为《笑书神侠》是您研究金庸的集大成之作,在此之后您会继续进行金庸的研究吗?
  孔庆东:不敢说《笑书神侠》是什么“集大成之作”,只能说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跟金庸有关的文章的一个“乌合之作”,因为这本书普及的意义更大。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它是把学术研究转变为一种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语言,来面向更广大的“金迷”,面向更广大的读者,谈论一下我个人对金庸的一些看法。在此之后,我现在还不能确定我是否还继续进行金庸研究。因为我的专业主要不是研究武侠小说,我的专业主要是研究“五四新文学”。人必须不断地“充电”,才能继续前行,也许以后有机会我会争取写一些更有学术含金量的文章。
  '日出而做':金庸小说中那么多女主角,不知道孔醉侠心目中那个最好?
  孔庆东: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场合已经进行过多次回答,作为一个男性读者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怕犯了“厚此薄彼”的毛病。但是,根据我的记忆,我好象在很多的场合说过,更喜欢赵敏这样的女性人物。
  '网友':社会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武侠小说,在他们的想象里,武侠小说里面80%的内容充满暴力、打斗,实际武侠小说的内容如何?
  孔庆东:社会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武侠小说,那是在他们的想象里,武侠小说里面80%的内容充满暴力、打斗,实际武侠小说的内容并非如此。比如金庸小说其中讲人性、讲感情特别是讲爱情的部分往往是更重要。有的时候重要性超过武、侠部分,很多“金迷”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有时候不是要去读武打部分。很多人特别是女性读者更喜欢写爱情的部分。所以我们把武侠小说看成一个类别和名目,武侠小说里可以承载人性的各方面,从爱情角度讲,即使专门写言情小说的作家,他们未必对问题的挖掘,深度超过金庸。所以我的金庸研究是对应着金庸作品的内容的。如果不讲爱情的问题,显然不能把金庸小说讲深,讲透。当然,这个并不是我的“发明”,发现金庸小说里爱情写得深,写得广,这个是全体“金迷”的贡献。
  '石头记2005':对于金老先生对原著的改编,听说韦小宝要受报应了,您有什么看法?
  孔庆东:这一次金庸先生对他小说的改编,是接受了社会各方面意见的结果。金庸是一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人,他想让自己的作品经过这次改编后,变得更加对得起社会,更加对得起读者。可是,一部文学史证明,文学作品并不一定越改越好。作家的好心和诚意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金庸在改编中,把韦小宝设计为他要受到“报应”,这是受到了社会巨大压力的一种结果。因为很多人认为韦小宝是坏人,坏人必须要受到惩罚。我们很多可爱的朋友不能接受韦小宝居然可以一人娶七个夫人。所以我觉得金老先生的改编,有点过于屈从世俗。其实在我看来,原版的《鹿鼎记》,达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境界,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一定有坏报”。
  《鹿鼎记》一个了不起之处在于,深刻揭示了在现实社会中恰恰是韦小宝这样的人“飞黄腾达”,我相信今天社会中仍然有很多人,像他那样有七、八个夫人。但是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好人。只有韦小宝这样的人才能够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所以,我对金庸先生的这次改编,持保留意见。很多读者认为,我对金庸是“无原则”的吹捧,其实我对金庸有很多批评,无论是对他的作品啊、他的文字,还有他的日常活动,我都经常有批评,特别是对他改编自己的作品,我从一个研究文学史的学者立场出发,我觉得他这次改编恐怕是“功过参半”。
  '星空下的水妖':从2005年开始,你数度出现在CCTV“百家讲坛”上,讲金庸小说,讲中国武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你怎么看学者上电视?
  孔庆东:电视是当下社会的第一媒体,它的影响力要超过报刊等纸质媒体。媒体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可以“雅”也可以“俗”,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人在媒体上说话,我们有很多学者学识渊博,才富五车,但是他们洁身自好,他们觉得媒体是比较庸俗的地方,他们明哲保身不愿意在电视上发表言论。但是在我看来,“你不发言,总有别的人发言”。如果在你研究的领域内,你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允许一些水平并不高的人随便在电视上发言,造成了负面影响,学者自己是否也有一分责任?
  过去有一句老话“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去占领”。我并不主张学者都要上电视,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其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很多学者习惯于在书斋里“自言自语”,从小没有受过在人前讲话的训练。所以学者上电视还要注意一个“话语方式转变”的问题。
  其实我本人也是不太愿意“抛头露面”的,但是由于拒绝的“功夫”比较低下,所以不小心经常被拉上“贼船”。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水平更高的人取代我。
  '若耶':去听法制讲座前,留几个问题,第一:孔教授好:同事们和我都喜欢看你写的文章,这两天一直都非常热烈的讨论,引用您幽默诙谐的语言相互说笑。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很开心。您在北大情书中写到:还是鲁迅说得好,要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其实读书本身就是错误,读书人就是精神病人的代名词。请问您对中国目前的书有什么看法,对我们这一代有什么影响吗?如果说鲁迅时期读中国书害人至深,误人子弟,读书本身是错误,那么现代的社会的“中国书”是否能给我们带来好的高质量的精神粮食。
  孔庆东:我们今天的时代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地方。鲁迅的时代,中国人最急需的是接受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所以鲁迅用比较偏激的话语形式,提出要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因为在鲁迅说这句话的同时,大多数当时的中国学者,是开出了一长串又一长串中国古代典籍的书目,鲁迅的这些话,在那些铺天盖地的书目中是“空谷足音”。但是今天在读书问题上,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青少年基本上是不读“四书五经”了,从小就是看日本、韩国的漫画,今天恐怕需要另外一种“空谷足音”。所以,今天的读书态度应该是“兼容并蓄,打通中西”。
  '香巴拉的鹰':请问孔老师对最新的一些根据金庸原作改编的影视作品的看法。你觉得读武侠作品是不是比看武侠影视剧更爽?
  孔庆东: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很难改编为其他的艺术形式,改编的作品往往都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根据金庸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现在被称为“金剧”,普遍不如金庸小说原著。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指责编、导演人员不努力,不敬业,正像改编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也很难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一样。很多“金迷”主要看的是金剧,而不是金庸小说。我建议这些朋友应尽量地接触金庸小说原著。因为影视作品很难体现小说原著中那些深刻的文化内涵。金庸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话“看到自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给人家打”。我也希望以后的“金剧”改编者,“打人家的孩子打得轻一点。”
  '东瞧瞧西望望':不知道47楼207室的那几位舍友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孔庆东:他们现在都过得非常好,比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过得更好了。不过其中有几位朋友因为我的那篇文章,生活中经常受到骚扰。在此,我表示“洋洋得意”。
  '若耶':孔教授是金庸的超级大FANS,哈,“不读金庸就等于不懂一半中国文学”,请问:孔教授,武侠顶下中国文学半边天,他对您的作品产生了什么影响?
  孔庆东:那是一句比较夸张的话,并不具有真理性质。当年我的同学,用这句话刺激我去读金庸。后来我也用这句话,去“刺激”我的老师,这并不能说金庸或者武侠就能“顶下中国文学的半边天”。应该这样理解,没有武侠的中国文学,肯定是相当不完整的中国文学。
  '若耶':孔教授,记得在04年你写的《口号万岁》中,痛斥不良标语,您认为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语和很多街头标语,是否有所改善??
  孔庆东:在《口号万岁》这本书中,主打文章就是那篇叫做《口号万岁》的杂文。其实已经在各种媒体上流传了四、五年了。该文刚刚发表时,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一些压力。但是,我的一些批判性文章往往有这样的“效应”,“压力”过去四、五年,我的观点就会成为全社会接受的一种观点。当年批评我出言偏激的领导,当面表扬我说,“庆东这篇文章写得好”。而且,《口号万岁》一书出版后,云南省等地方政府发起了“清除不良标语”运动。当时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这个运动不要五分钟热度”,我的担心现在果然实现了。
  '星空下的水妖':孔大侠,您刚才说喜欢赵敏。和我一样,握个手吧!我也喜欢神仙姐姐,不知道您觉得赵敏和神仙姐姐有什么一样、不一样的地方?
  孔庆东:我不大喜欢“神仙”姐姐。所以只和你握一只手吧。我更喜欢带有人间气息的人。
  'confucius':请教嘉宾:堂吉柯德式的骑士文学在西方已经沉寂了几百年。中国的武侠小说却是如日中天。武侠作品在中国的常盛不衰,是不是和中国式的“精神胜利法”有关?
  孔庆东:“骑士文学”是西方中世纪的文学类型,堂吉柯德的出现,终结了这种“骑士文学”。现在西方通俗文学的主体是推理侦探小说。它所发挥的文学功能,跟中国的武侠文学是相类似的。与“精神胜利法”并没有必然联系。不过是用中西文化各自的方式去探讨人性。
  '星空下的水妖':你给金庸戴上了“民族形象设计师”的帽子,可王朔说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见面就打架,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他认为金庸塑造了一群很不高明的中国人形象。你觉得呢?
  孔庆东:王朔对金庸的那些评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这是王朔独有的幽默调侃方式。其实王朔跟所有的名人恰恰是“一见面就打架”的关系。他用这种独特的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非常好看的“名人搏击秀”。其实金庸小说,超越其他一些庸俗的武侠小说之处,就是并非人物“见面就打架”,能说清楚的一定说得清清楚楚。里面既塑造了许多很不“高明”的中国人形象,也塑造了不少“相当高明的中国人形象”,既有韦小宝,也有康熙;既有张无忌,也有张三丰。从某种程度上讲,金庸小说是“传统中国人形象大全”。
  '金小斗':孔大侠您好,你能谈一谈庸俗与通俗的区别吗?
  孔庆东:“庸俗”是一种审美品位方面的评价,所以它含有一种“高下”判断的意味。而通俗只是一种类别,“通俗”不一定意味着“庸俗”。在所谓“严肃文学”里,在所谓的“纯文学”里,存在着大量的庸俗作品,以往的通俗文学中,庸俗作品也很多,所以给人们造成了一个误区,把通俗与庸俗直接划了等号。正像通俗歌曲里可以产生大师一样,通俗小说里也是大师辈出。所以不要把审美与类别混为一谈。不要忘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通俗小说。
  '为了心中的理想':记得您讲的金镛的小说是《连城决》对不对?
  孔庆东:我对《连城诀》进行过评点。不过我讲课时,涉及到了金庸所有的小说。
  '恬然':孔老先生说话真慢呀,对前一段时间红学研究的争议,怎么看?
  孔庆东:我是红学的门外汉。毛主席说:“《红楼梦》要读七遍才能发言。”我只读了不到四遍,比许世友将军略强一点,所以不敢随便评价。不过我以为,红学研究不必搞得过于高深、过于神秘。应该把通俗小说的研究权、评价权还给最广大的普通读者。
  '金小斗':孔大侠,我曾是一个狂热的金庸迷,但我不喜欢别的武侠小说,只喜欢看金庸的,您能说说金大侠的小说为什么有这种力量呢?
  孔庆东:像您这样的金庸迷,非常有代表性。这种现象恰恰说明,金庸小说与其他的武侠小说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金庸小说给武侠小说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如果不喜欢别的武侠小说,就不必勉强自己去看吧,除非你是专家。
  '庐山':孔教授,好象你曾经说在金庸的小说里,完颜洪烈是天下最痴情的男人?你怎么看待金庸笔下的爱情与现实的爱情?
  孔庆东:我好象没有说过这句话。不过完颜洪烈确实也算得上比较痴情的男人。金庸笔下的爱情,一部分是现实爱情的反映;还有一部分代表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金庸小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结合”的作品。
  '若耶':我们以前读书时候看武侠,现在的学生不知道看什么东西,据说很流行卡通武侠,孔教授,您认为现代武侠值得看否?
  孔庆东:当前,武侠文学出现了种种新的情况,必须慎重对待,前提是胸怀要宽广。在每一种新出现的文学样式中,都可能蕴含着未来的经典和大师。
  '鸡鸣风雨':2005年,大陆新武侠创作开始呈现出一股欣欣向荣的势头,您本身从事金庸的研究,是武侠小说专家,对大陆新武侠这个概念,你是怎么看待的?武侠文化有可能成为大陆文化的核心吗?
  孔庆东:大陆新武侠这个概念,是我和韩云波等其他武侠文化研究者共同提出的。新世纪以来,一代新的武侠小说创造者成长起来,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佳作。我对这种势头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武侠文化不可能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但它是我们文化的基础之一。对于大陆新武侠的呼吁,也已经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今天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为了心中的理想':孔教授:金镛的哪部小说写的最好?
  孔庆东: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见仁见智。很难排出明确的座次,我个人认为,金庸写得最好的小说有两部:《天龙八部》和《鹿鼎记》,前者是武侠精神的高峰,后者是反武侠精神的高峰。金庸一个人做到了“左右互搏”。
  '十一郎1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