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32-日常的佛心-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的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个猎人经常打猎。由于他射猎百发百中,是个远近闻名的好猎手,猎人也以此为豪。    
    有一天,猎人像往常一样步入森林打猎。他忽见一对母鹿和小鹿在森林里漫步,母鹿在前,小鹿紧跟在后。母鹿不时地回头,仿佛是催她心爱的小鹿:“快快走,别走丢了。”就在这时,猎人毫不犹豫地举起他的弓,一箭射中了小鹿的脖子,顿时鲜血如注,小鹿慢慢地倒下而死。母鹿见此,也慢慢地倒在了小鹿的身边。    
    猎人快速走近了母鹿和小鹿,只见母鹿也死了,且神情尤为悲伤。猎人觉得很奇怪,他根本就没有射母鹿,母鹿怎么就死了?就一刀打开了母鹿的腹部,母鹿的心、肝和肺都已裂开。母鹿是因为小鹿,悲恸欲绝而死。    
    猎人看后,觉得十分难过和内疚,埋葬了母鹿和小鹿。从此他再也不打猎,并归隐山中修道,终于修成圆满。    
    评:那样的瞬间震撼心灵,让我们明白。一个猎人明白了,就去山林修炼,成为了佛祖。我们呢?


第一部分 佛是宽容觉察(4)

    (觉察)    
    神佛的公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东西无法标价,它需要你付出全部的身心。在心灵升华的旅途中,富人并没有丝毫的优势,财富不能解决丝毫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朋友的一个问题    
    有个朋友透过MSN问我,有没有认识比较高明的师父?    
    透过网路,我确实愣住了。什么叫做“比较高明”的师父?而所谓的“认识”,该如何定义呢?    
    朋友说,他想学佛,可是自己很懒,所以想要找一个比较厉害、比较高明的师父。    
    匆促之间,我并没有跟他详谈,只约略劝他,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懒,自己下不了决心,任何高明的师父,可能都帮不上忙。他或许可以点醒,但有没有办法参透,是不是能践行,还是修行在个人。    
    关上电脑之后,我又想起了很久以前曾经看过的一则新闻:有个犯案累累的人,身上总是带着各大庙宇求来的平安符,还四处点光明灯。被逮捕的时候,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害怕仇家来寻仇,所以希望众神保佑他。    
    就像有些人总是夸耀自己捐了多少钱,皈依在哪个师父门下,可是在生活中,还是习惯对很多人不满、对许多事情怨恨、照样奢华享乐,这跟那位带着平安符却频频犯案的人一样,拜佛会不会只是逃避,只是图心安而已?如果进而从佛的角度想想,你拜佛,佛就愿意管你了吗?你求神,神就愿意保佑你了吗?还得抱着一颗真正向善,真正清净的心啊!    
    朋友的一个问题,开启了我的思考,我很感谢这样的问题。    
    评:人的努力,只能争取到更多外在的东西,而心灵的成长却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也不需要你那么紧张——你必须守住一颗愿意返璞归真的心,当妄念止息、清净下来,你便能够觉察。    
    (觉察)    
    激烈的情绪让人变得丑陋,如果你当时能够有所觉察,有所醒悟,你就已经迈出了超越自己的第一步。    
    激动时,吐不出象牙来    
    记得那是一个飘雨的黄昏,我搭朋友的便车回家,车子左转滑过十字路口时,有一辆冒冒失失的车子竟从安全岛对面车道急速大转弯,想挤进我们这个车道来。    
    这当然是严重的交通违规,最危险的是,他竟然还转得那么快。若不是朋友紧急煞车,他一定会撞上我们。    
    我的朋友很生气。不知道为什么,在开车的时候,再怎么好脾气的人都很可能骂出“三字经”来。我的朋友大概也想这么做,但因有淑女(我)在邻座,所以他只是迅速按下车窗,瞪着那个冒失鬼,看那人要怎样。    
    “对不起,对不起!”    
    那人自知理亏,马上道歉,但在两声像在骂人的“对不起”后,他立即又加了一句:“我有说对不起哦,我已经说了哦!”    
    此话不说还好,一听,我的朋友更加气恼。他把车堵在那人前头,下了车。    
    那人不敢下车,坐在驾驶座前方仿佛在大声咆哮:“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样?”    
    这是我看过的效果最差的道歉方法。每一声“对不起”都像长了拳头似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也常目睹或耳闻“少说少错,多说多错”的类似事件。    
    以良好态度送出去的单纯道歉,常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若在情绪激动时,以防卫性的态度说出任何话,常是火上加油,明明企图灭火,却把燃料当成水泼出去。    
    男女朋友吵架,一个得了理暂时还不肯饶人,一个却想赶快息事宁人,两人情绪都激动,想把道理讲清楚,但是常变成大翻旧账,不然就是被“我都说对不起了,你想怎样”搞得不欢而散。    
    情绪激动时,防卫心和攻击性都很强,我们常变成一个锐不可当的“机械战警”,千方百计护卫自己,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做什么沟通;被指责的人,尤其需要冷静,眼光放远一点,先估量一下:此时是为自己争辩好呢,还是虚心候教好?这关系到你的危机处理能力。    
    一个虚心的鞠躬礼,往往胜过排山倒海的答辩状。也许对方错怪你了,待那人情绪平稳后,相信会自知理亏,并佩服你的“有容乃大”。    
    我也曾听过一个因为防卫心太强、只急于卸过而闯下大祸的例子。    
    一位客人在一家大餐厅吃甜点时吃到了碎玻璃,割伤了嘴。在客人大发雷霆时,服务生陪着客人一起激动,坚称:“这个甜点又不是我们做的,是从外面叫进来的,我们也没办法,你要骂,我给你他们的电话,你去骂他们好了!”两人当场吵了起来。    
    此事后来闹大了,上了法院,该饭店赔了一大笔钱,那个服务生的下场,自然也不会太好。    
    每一次听到陌生人大声吵架(路上车子擦撞、隔壁夫妻婆媳失和),我总会远远地竖耳倾听,从没发现谁说过一句真正有道理的话。大家比大声,能吵出什么好结果来呢?吵赢也等于输,为什么要白费力气?    
    评:忍不住争吵,说明这个人的承受力真的很差,他的精神时常紧张,总是害怕受到伤害,这样的生活那才叫苦呢。


第一部分 佛是宽容觉察(5)

    (觉察)    
    如果别人的话听起来不太顺耳,那起码说明他有他的道理,而你对他的道理并不了解。    
    善良是一种觉悟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动物的肉体用来充饥,它们的皮毛卖给远道而来的商人。    
    对于猎人来说,猎杀北极熊之类的大动物不是一件容易事,身手笨拙的猎人可能会搭上身家性命。但猎杀貂的风险就小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轻松。虽然貂的肉很少,但貂皮却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    
    但猎杀貂过程十分“残忍”。美国的一位摄影记者曾经记录了猎人猎杀貂的过程。    
    夜幕降临时,猎人穿上厚厚的棉衣出发,到貂经常出没的地方躺下,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貂生性慈悲,看到有人卧在雪地里,它们会从暖暖的洞穴里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温暖那些佯装冻死的人。于是,捕貂者十分轻易地抓到了貂。    
    那种令人齿寒的捕貂方法被记者报道后,引起美国动物保护协会的抗议,并且信奉上帝的西方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这是人类最为丑陋、最为险恶的行为。    
    不少人认为应该对那些惨无人道的猎人给予制裁,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对该国的经济进行制裁,以惩罚那些捕貂者。    
    但是,当地人并不认为这有悖人道。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貂的一种习性,捕貂的方法并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流行了上千年,他们的祖辈就是这样捕貂的。    
    但是,严厉的谴责还是让那些捕貂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迫于舆论压力,当地开始制止这种“忘恩负义”的捕貂行为。    
    在经过十几年的禁猎后,这种捕貂行为被当地猎人所废弃。如果还有人采用这种捕貂方法,将被同行所不耻,他们就无法参加捕猎大动物的行列,只能永远孤立于猎人组成的松散型组织之外。    
    人的恶有时候是被惯性所牵引着的,日积月累之后,恶变成了一种常事而被人忽视。    
    记得前几年电视中播放过一位森林工人,他在国家困难时期砍伐了大量的树,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这是他一辈子最为骄傲的事情。但自从两江发生大洪水之后,社会舆论把造成大洪水的根源归结为乱砍乱伐,他的良心受到了折磨。他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植树的道路,他要弥补和减轻自己欠自然的债。面对摄像机镜头,这位曾以砍伐大量树为荣的老伐木工人流下了两行热泪。    
    善良需要觉悟,就像泥土中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一般。    
    评:人生总会不断犯错,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自己一点错误都没有,错的都是别人。


第二部分 佛是洞彻洞彻(1)

    佛是洞彻    
    心的最高境界    
    富裕和肥胖    
    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浮生若茶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    
    人生红绿灯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鹅卵石    
    积极的Jerry    
    孩子们知道那是不同的    
    花儿的启示    
    真情测试    
    (洞彻)    
    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都希望有一点动心。你怎么就不希望,你的心在任何风浪面前,都稳如泰山、巍然不动呢?    
    心的最高境界    
    药山禅师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道吾,一个叫云严。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路旁有棵树长得很茂盛,绿意盎然;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就想试探两个弟子的功行。     
    先问道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答:“荣的好!”    
    再问云严,云严却说:“枯的好!”     
    这时正好走来一个沙弥,药山就转而问他: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不动。    
    评:心动了,就有了好坏的分别。今天你说他好,明天他就会变得不好。其实他只是本性难移,枉费了你许多欢喜悲伤。    
    (洞彻)    
    你追求那么多东西,但是,你真正需要的,又是多少?    
    富裕和肥胖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    
    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5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    
    后来我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评: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把其他的一切慢慢放下,这样的人活着才是为了自己。    
    (洞彻)    
    谁都有些东西难以割舍,时间长了就变成痛苦的执著。    
    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一个老人在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从窗口把刚买的新鞋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都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出去,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来说也没有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双鞋,说不定还能穿呢!”    
    显然,老人的行为已有了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放弃。    
    我们都有过某种重要的东西失去的事,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阴影。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与其为失去的而懊恼,不如正视现实,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也许你失去的,正是他人应该得到的。    
    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有时,失去不一定是忧伤,而是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为可爱。     
    评:一切都会随风而逝,但是你的选择,却能在你的心里留下不一样的意义,不一样的价值。


第二部分 佛是洞彻洞彻(2)

    (洞彻)    
    往往是命运的严酷炽烈,锻造出了我们坚毅的灵魂,让我们达到了以前从未想到的高度,看到了以前从未想到的风光。    
    浮生若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说:“施主,请用茶。”    
    年轻人呷了两口,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儿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说:“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沸水送来后,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年轻人俯首去看,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袅袅溢出来。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沉沉浮浮得更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禅房里轻轻弥漫。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评:把生命看成是学习,把挫折看成是成长,把一切的泥泞坎坷,都当作是看不见的手,它推动着你,展翅翱翔。    
    (洞彻)    
    我们以为把生活牢牢地抓在手里,但是怎么一点微风,就能让我们方寸大乱?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    
    据说,著名诗人苏东坡十分喜欢参禅悟道,他与一个叫做佛印的禅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禅修功夫和境界。在诗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写完之后,就派人送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法师看。佛印看后,提笔在诗上批了两个字:“放屁!”叫人送还回去。苏东坡本以为自己的诗会受到佛印的赞赏,不料竟是这个结果,大发脾气,立即乘舟过江来与佛印理论。万没想到这位和尚早已在江边等候了。苏东坡就问佛印,这是什么意思?佛印笑着说:“八风吹不动”,怎么一屁就把你吹过来呢?应该改成:“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苏轼闻此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