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米饮汤调下,不拘时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大小便前后下血不止。
乌梅(三斤,温水浸取肉一斤) 丝瓜(烧存性) 百草霜 木香(各二两) 黄连 黄
芩黄柏 栀子 枳壳(炒) 当归(各一两) 半夏(姜制) 大黄(各五钱) 陈皮(八
钱)
上为末,用炒神曲四两,入煎药一同杵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
饮下。如硬加乌梅水和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大便闭,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举其阳则
阴火自降矣。
防风 白芍药(各一钱半) 白术 茯苓(各二钱) 苍术(三钱) 甘草(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泻痢,无问脓血相杂,里急窘痛,日夜无度。
白术 茯苓(去皮) 车前子(各二钱) 五味子 乌梅(各半钱) 黑粟壳(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痢。
酸石榴皮 草果(各一钱半) 青皮(二钱) 椿根皮(二钱半) 杏仁(十四个) 甘
草(一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乌梅二个,煎至一盅,露一宿,早晨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脏腑冷极,久冷伤惫,口疮下泄,米谷不化,饮食无味,肌肉消瘦,心多嗔怒,妇人
产后虚冷下泄,及一切水泄冷痢脾泄。此方于东坡家藏方内,言用此药与人,莫不神应,备
录病愈人名姓,兹不备述。予用此方十余年,无不取效,脾泄者即愈,而泻痢者只一服见效,
惟热痢热泻不治,盖药性热也,随证用之。
木香 破故纸(各一两) 良姜 砂仁 浓朴(各七钱半) 赤芍药 陈皮 官桂 白
术(
上为细末,用浆水煮猪肝,和药搜匀,仍用些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
心熬稀米粥饮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大人小儿一切泻痢,无问冷热赤白,连绵不瘥,愈而复发,腹中疼痛者,宜
砂(一方无) 乳香(各二钱半)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 杏仁(去皮尖,各八
钱半) 朱砂(一两) 木鳖(半两) 白胶香(一钱) 砒霜(醋煮, ,三钱半,或研
入磁罐子,以赤石脂固缝,
上为细末,熔黄蜡一两搜和丸,如麻子仁大,每服一丸,小儿半丸。水泻新汲水下,
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并放冷临卧服,孕妇勿服,忌热物一
二时辰。一方熔蜡入油二十点,和剂令软,用油纸裹旋丸。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胃虚脾弱,停积风冷,大便泄泻,水谷不化,腹胁胀痛,下痢脓血,遍数频,并里急
后重,呕逆恶心,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肉豆蔻(面裹煨) 黑附子(炮,去皮脐) 川姜(炮) 硫黄(研) 白术(炒) 当
归(去芦)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不和,心下坚痞,两胁胀满,脐腹疼痛,噫宿腐气,霍乱吐泻,米谷不消,久痢
赤白,脓血相杂,多日羸瘦,不思饮食。
白术(半两) 神曲(炒,四两)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猪苓(去黑皮) 泽
泻(各三钱) 木香(二钱) 官桂(去粗皮,一钱半) 甘草(去皮,炙) 干姜(炮,
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淡生姜汤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脾胃虚弱,泄泻之证,及伤寒病后,米谷不化,肠中虚滑,发渴微痛,久不瘥者,
及治小儿脾疳,泄泻得痢。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黄 山药 甘草 砂仁(各一两) 加浓朴 肉豆蔻(面裹煨,
另研,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饭汤调服,不拘时候。如渴,煎麦门冬汤调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
禹余粮(火 醋淬,不计遍数,手捻得碎为度) 丁头代赭石(如上法修制) 赤石脂 紫
石英(醋淬,以上各四两,入坩埚内以瓦盖口,盐泥固济,候干用硬炭十斤煨通红,火尽为
度,入地坑,埋出火毒,二宿,研末用) 滴乳香 没药 五灵脂(并去砂石,别研,各二
两) 朱砂(一两,别研)
上并研为细末,糯米粉糊为丸,如小鸡头大,风干,每服一丸,用破故纸入枣煎汤,调
钟乳粉少许,空心下。小儿肾泄白脓褐汁,面黯齿脱,畏人怯寒,震灵丹末入些钟乳粉,以
枣并破故纸,共煎热汤调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脏气虚弱,大肠滑泄,次数频,并日渐羸瘠,不进饮食,或久患赤白痢脾泄等病,并
宜服之。
没石子(南番者,面裹炮) 肉豆蔻(面裹炮,各二两) 诃子肉(湿纸裹煨) 白姜
(切作
上为末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米饮吞下,一日三四
服,枣肉丸亦得。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泄痢,无问老少。
地榆 酸石榴皮 赤芍药 浓朴(去粗皮,姜制) 甘草(炙,各三分) 阿胶(炙燥)
白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泻痢腹痛,久不瘥。
肉豆蔻 干姜(炮) 丁香(各二钱半) 诃子(去核) 甘草(炙) 陈皮(各一两)
御米
上嚼咀,每服二钱半,水一盏,乳香一粒,粟米百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霍乱吐泻水冷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虚弱,内伤生冷,腹胀泄泻,时时刺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或变脓血,昼夜
频并,经久不瘥,此药实肠胃,进饮食。
乌梅肉 黄连(去须,各一分) 诃子皮 罂粟壳(去蒂筋,蜜炙) 肉豆蔻(湿纸裹
煨,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饭汤下。如小儿作
小丸,煎甘草干姜汤下。一方加川芎一分。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泻痢赤白,腹痛不可忍,痢久不止者。
御米壳(蜜炙,一两)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乌梅肉 干姜(炮,各五钱) 甘
草(
上件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乳香一粒,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日进二
服。一方无乳香,赤痢冷服,白痢热服,花痢温服。一方无干姜。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夷坚甲志》云∶昔虞丞相自渠州被召,途中冒暑得疾,泄痢连月,梦壁间有韵语方一
纸,读之数过,其词曰∶
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甘草作汤,服之安
乐;别作治疗,医家大错。如方服之遂愈。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暴泻不止,及痢下赤白。
上用酸石榴皮烧灰存性,不以多少,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米饮调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气虚,肠滑下痢。
上用黄雌鸡一只,治如食法,以炭炙之,槌了以盐醋刷之,又炙令极干燥,空腹食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诸般泻痢神效。
罂粟壳 青皮(去穣,焙干) 陈皮(去穣,焙干,各二两) 当归(去芦,炒) 甘
草(炙
上件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通口服。如患赤白痢,用酸石榴皮一
片同煎,极妙。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泻痢。
木香(二两) 黄连(二两半) 肉豆蔻(七个,大者生用)
上为细末,取鸡子清搜和药作饼子,于慢火上炙,令黄色变红,极干再研为末,用面糊
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汤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泻痢。
肉豆蔻 诃子肉 白茯苓 白术(各一两) 石莲肉 当归(各半两) 乳香(三钱) 罂
粟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米饮下。如血痢减豆蔻白术
当归罂粟壳。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泻痢或血痢。
地榆(微炒) 当归(微炒) 阿胶(糯米炒) 黄连(去须) 诃子(取肉,炒)木
香(晒干)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空心用陈米饮吞下。先平方公引在括苍
,病痢愈月,得此方而愈。顷在 上,士人苏子病此,危甚,其妇翁孙亿来告,急录此
与之,旋即痊安致谢云。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歌曰∶
八痢临终事可危,仙方等分与均医。
三香止痛最为紧,四白和中不可亏。
甘枳更加罂粟壳,诃榆全藉石榴皮。
半夏浓朴黄连橘,救苦天医只片时。
丁香 沉香 木香 白术 白芷 白茯苓 白芍药 甘草 枳壳 罂粟壳 诃子 地榆
酸石榴皮 半夏 浓朴 黄连 陈皮
上各一钱,分作五服,白加生姜煎,赤加乌梅煎,食前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痢疾,无问久新,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日夜无度,悉能治之。绍兴壬子,浙
东提举黄郎中施此药,颇有效验。
当归 地榆 缩砂仁 赤石脂 陈皮 石榴皮 诃子肉 罂粟壳 干姜 甘草(各等
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陈霜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赤痢冷服,白痢
热服,赤白痢温服,年高娠妇小儿皆可服,忌生冷油腻物。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上用生鸡子一个,连纸一幅,乌梅十个有肉者,取鸡子白摊遍连纸,日干折作四重包,
撮乌梅安熨斗中,用白炭火烧烟尽,取出以盏碗盖覆,候冷研令极细,入水银粉少许和匀,
如大人患分为二服,小儿分为三服,不拘时。赤白痢空心井花水调服,如觉脏腑微有疏利
,更不须再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五色痢经验。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穣) 黄连(去须) 乌梅(去核) 南木香 杏仁(去皮尖)
浓朴(去粗皮,姜汁炒) 甘草(各五钱) 罂粟壳(去蒂穣,蜜炒,一两)
上锉散,五色痢黑豆枣子煎服,红痢生地黄春茶甘草节煎服。五色痢久不效,加龙骨
赤石脂人参芍药各一两为末,炼蜜丸,乌梅甘草汤下,粟米饮亦可,立效。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痢疾不可者。
上用十二月杀的猪胆,可收一百之上,将雄黑豆装入胆内,麝香少许,阴干,看人大小
,每服五七粒,为细末。如红痢甘草汤下,如白痢生姜汤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赤白痢,不问久新,百药不效者。
上用罂粟壳十两,重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生用,去穣及蒂萼,一分蜜炙,研为末
,炼蜜和丸,如小指头大,红痢生地黄春茶煎汤嚼下,白痢乌梅甘草节俱为末二钱,陈米
汤下,亦效。一方姜煎,一方用米醋一中盏,将粟壳且炙且蘸,候尽色黄为度,焙干,研为
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八分,通口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白梅(一两,烧灰) 枣子(一两,烧灰) 诃子(半两,烧灰) 罂粟壳(一两,烧
灰)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用水一小盏,入乳香一小豆许,同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上用腊茶为细末,不以多少,用白梅肉和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泄泻不止
陈米饮下,每服二十丸,团茶尤佳。大凡痢疾,不问赤白,而后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
为阳,当先服五苓散,用粟米饮调下,次服感应丸二十粒即愈。若手足厥冷则为阴,当服暖
药,如已寒丸附子之类。如此治痢,无不效。有人夏月患痢,一日六七十行用五苓散,立止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 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
夜无度,或噤口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川当归(洗) 甘草(炙) 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各二两) 赤芍药 地榆 酸石
榴皮(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
,忌生冷油腻腥臊等物。一方入赤茯苓北枣等分。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丈夫妇人室女小儿一切下痢,无问新久,冷热不调,日夜无度,脐腹 痛诸
困倦,小便闭涩,不思饮食,渐加羸瘦。又治内伤生冷,脾胃怯弱,饮食不消,腹
泄泻不止,连月不瘥,并宜服之。
陈皮(去白,一两) 车前子(炒,四两) 干姜(炮,二两) 甘草(炒) 罂粟壳
(去穣蒂,蜜炒,各半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或饭饮
调下亦得,忌生冷油腻鱼酢酱等物。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但是痢,服之无不瘥。
犀角屑(取黑色纹理粗者,产后弥佳) 宣州黄连 苦参(多取轻捣) 金州黄柏(赤
色紧
上各捣研为末,各等分和匀,空腹烂煮糯米饮,调方寸匕服之,日再服,忌粘滑油腻生
菜。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下痢,脐腹 痛。
木香(二钱半) 乳香(别研) 没药(别研,各一钱) 肉豆蔻(面裹煨,二枚)
上为末,每服一钱,大干枣一枚,去核,先入一半药在内,次用水浸巴豆半粒,再入
末半钱,合定,用油饼面裹一指浓火煨,面熟为度,去面并巴豆不用,只细嚼枣药,米饮空
心下。一方用乳香一两研,肉豆蔻二两煨,作末用,陈米糊为丸,服效。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金樱花叶及子 罂粟壳(去蒂草,醋炒)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手指头大,五色痢用春茶陈皮煎汤下,如为末,用蜜一匙春茶乌
梅煎汤调服。
杨梅方 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闷恶气,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亦能治痢。
上用杨梅烧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用白沸汤调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只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
罂粟壳(三斤,去上下蒂顶,隔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净秤)浓朴(三斤,去粗皮,
用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空心用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鱼鲜毒物三日。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黄连(三两) 乌梅(十四个)
上用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停冷,纳鸡子白一枚搅调,又煎取二升,分为三服。一方下
痢热,诸治不瘥,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夜二,米饮送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男子妇人脾胃受湿,中脘停寒,吃物频伤,心胸满闷,胁肋膨胀,肠鸣虚痞,小腹坚
痛,脐下强急,或大便不调,米谷迟化,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或下五色,或便如鱼脑,或
如豆汁,或有鲜血,或如烂肉相似,日夜无度,久而不愈,嗜卧怠惰虚羸,肢体沉困,寒热
时作,此药能固养脾胃,温中止腹痛,服之甚有所益。
诃子皮 干姜(炮) 陈丁香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 乌鱼骨(去皮) 赤石脂 甘
草(
上为细末,每服先用水一盏,入乳香少许,煎五七沸,调药末二钱,食前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