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高科技霸主-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问题,我一周以后就可以变成樊冰冰的样子出来。”杨蜜甜甜地回应道。

    “干脆这样,以后每隔一个月换一次,樊冰冰过了之后……,就梦露吧!”

    “记住是梦露年轻时的样子,不要搞错了!”

    “再下一个是……。”随后李天成便安排了一连串自己钟爱的女人的样子,最后连自己中学的同学,当时学校的校花都没有放过,不过有些女子的样子,还需要李天成仔细描绘一下,杨蜜才可以进去处理。

    “这样吧,杨蜜的虚影还是保持原样,我还要替你当管家呢,那些女子我会依次凝聚出来的,保证你满意。”杨蜜随后又嫣然一笑道。

    “这样就最好不过了!”李天成开始意yín,幻想着下一个将要出现的美妙女子,将烦恼一下子都抛到了脑后。

    本来李天成想在家里呆上几天,但随后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让他不得不重新回到了繁忙的事务之中,这一天是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二rì,武昌起义爆发了,比历史上提前了八天,李天成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虽然他现在的实力rì益强大,与清zhèng fǔ和北洋军抗衡的资本越来越大,但此时有人在一旁策应一下,分散一下对手的注意力,局面就会好处理多了。

    但由于李天成以及振**的出现,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已大大降低,实际上首义的意义已被二十几天前的李家军攻占苏南取代,真正取得成功的首义已不是武昌起义,而是苏南事变,在次之前孙中山等人在各地也已进行了十几次起义,但终因为准备不足等各种原因宣告失败。

    自从苏南事变之后,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活动rì益频繁了,他们这一段时间内深刻总结了一下此前起义为何总是失败的原因,归纳出是因为历次起义都未能广泛发动国内民众和士兵阶层起来反抗,响应者寥寥无几,所以数次起义最终都只能在局部形成一定的成果,最终都没有能向全国推展开来。

    这次振**异军突起,使得革命党人更加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很多,他们没有振**这样dú lì的私人武装力量,dú lì的财政支持,dú lì的兵工厂和学校等必须的资源,只能依靠挖墙脚,策反新军之中的中下层军官,使新军的将士为己所用,起义费用来源也是通过海外捐款,私人赞助等手段,七借八凑起来的,随时都会出现亏空,而导致弹尽粮绝的被动局面,所以每次起义都在局部就被扑灭。

    这次革命党人看到四川、湖南等地皆已混乱不堪,加上苏南、浙江风云突变,此时正是将水搅浑的绝佳历史时机,如果此时不起义,那将失去一个极佳的历史契机,武昌起义由此而生。

    苏南事变之后,黄兴等人已秘密潜伏至武汉数rì,策划了很久,才选择在十月二rì这一天发动了起义,这一天离振**平定浙江不到一周时间。

    革命党人这次放弃了在边陲省份进行起义的策略,直接将起义的地点选择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企图直接从中心位置捣碎清王朝的脊梁骨,然后向周围辐shè到全国各地,历史证明,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这一策略是对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最佳效果,但此时却也已成为了苏南和浙江事变的陪衬,在国内推翻清廷的起义的斗争之中,地位大大下降。

第九十一章 风雨欲来

    以至于当武昌起义爆发时,国内的报纸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表现出过分的惊讶,国内外的反应也没有原本那么剧烈,但清zhèng fǔ的反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此时感到了火上浇油的揪心感,南方本来已大乱,没有一个省是安宁的,此时再生事端,一股气数已尽的态势初步展现了出来,深深压在了清廷统治者的心头,让他们夜不能寐,rì不能食,摄政王载沣等人正在焦头烂额地讨论着应对之策。

    经过多方激烈争论之后,载沣却找不到合适的军事将领出来主持大局,最后无奈只好听从了朝臣的建议,决定让被他以足疾为借口,开缺回原籍的袁世凯重新出山,执掌北洋六镇jīng兵。

    而袁世凯也像历史上那般,故作姿态地拒绝了载沣等人的好意,称病不出,随后在朝廷旨意再三下达之后,才不紧不慢地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执掌北洋jīng兵,准备重新排兵布阵,应对南方自上而下,由东到西的混乱局面。

    事实上当苏南事变发生时,清兵的反应较为迟缓,因为当时真正当权的皇亲国戚,能打仗的寥寥无几,若是袁世凯早点出山,或许李天成的压力会大上许多。

    但袁世凯是只考虑自身利益的真小人,他根本不可能为了清廷做出舍生取义的事情,因此他的出山,并没有给武昌起义带来灾难xìng的恶果,也没有将革命的火种彻底扑灭,而是在袁世凯的纵容之下,各省随后纷纷崩溃,清zhèng fǔ一路倒台,一发不可收拾,试想如果袁世凯真的卖力发兵攻打革命军,恐怕革命党人没有那么容易就取得胜利,很可能又会上演一次曾国藩对洪秀全的剿灭战,而革命军的命运则不容乐观。

    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国内的混乱局面,已远不能与太平军所处的历史时期相比,袁世凯也是聪明透顶的人物,审时度势、笼络人心是他看家的本事,但此时袁世凯的立场还站在清廷一边,虽不是心甘情愿,但姿态还得摆在那里。

    关于武昌起义,此前革命党人曾经为在广州,还是在武昌发动起义,发生过较大分歧,反对武昌起义的人认为清兵从北方调兵至湖北,可朝发夕至,这样对于新生的革命军而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支持武昌起义的孙武等人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武汉有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造币厂,可谓械jīng饷足之地;且武汉又是水陆交通中心,江南有湘赣呼应,粮秣运输便利,江北有武胜关险要可守,东南一带,传檄可定;而湖北由**官吏瑞徵当道,他此前竭力主张铁路收归国有,引起民愤滔天,又同皇亲国戚载泽等人表里为jiān,国人早已痛恨他们的逆施倒行之举,倘若义旗一旦举起,全省百姓势必都会积极响应。从兵力、武器、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优越条件来看,是广州无可比拟的,最后的结果证实,选择在武昌起义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次武昌起义与历史上略为不同,但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未变,主要过程也差不多,蒋翊武被推举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惟举为参谋长。政治上,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

    起义的号角吹响之后,革命军经过一夜浴血鏖战,到10月rì3上午,武昌全城已光复。九角十八星革命军旗帜在武昌城头上高高飘扬。次rì,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全在革命军掌握之中。

    李天成在十月三rì上午,立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发表了公告,表示对武昌革命军的支持和理解,这样做是在政治上的一种姿态,因为自己此前一直贯彻与同盟会革命党人积极合作的政策,不过他心里十分明白,他与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只能是既联合又打击,三国时,孙权与刘备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需要对方时就把酒言欢,抱成一团,不需要对方时,就一脚狠狠地踹在地方的脊梁骨上,反目为仇,大打出手,李天成和孙中山同样都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李天成立即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制定了一些列应对策略,因军务而无法到场的将领皆通过电传转发了会议内容和决定。

    袁世凯出山比历史上更加快速,清廷在十月三rì上午便颁旨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拒绝后,清廷连下三道圣旨,要求袁世凯立即挂帅,到十月五rì,袁世凯便宣布挂帅,出山担任北洋军统帅。

    随后清廷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认为李天成是一块硬骨头,需要长期军事斗争方可彻底剿灭振**,而新生的武昌革命军和四川等地的暴民起义军,则是相对弱小的势力,清廷如果用重兵攻打振**,那其它各省的弱势革命军,很快便会如振**一般,渐渐成长为强势力量,所以载沣和隆裕太后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柿子要检软的捏,于是做出了分兵攻打武昌的决议,以图快速浇灭革命的火种,将武昌起义扼杀于萌芽之中。

    袁世凯刚刚挂帅,便根据清廷的决议,立即调集原驻běi jīng仰山洼的陆军第一镇和京城禁卫军,和驻天津的陆军第四镇,驻山东的陆军第五镇,外加河南的第四混成协组成三军,第一军军统为荫昌,第二军军统为冯国璋,第三军军统为载涛,三军紧急调拨,朝汉口方向开进。

    其中的第五镇和河南混成协等清兵,原本是刚刚集结到苏南常州、南通和宜兴等地的部队,这次武昌起义突然爆发,还未站稳脚跟的清兵便立即接到了调令,调转方向朝武汉进发,对振**所做的前期军事准备变得毫无意义。

    清兵大部离开之后,驻扎在常州、无锡、湖州等地的振**第一、二、三师顿时压力大减,双方兵力对比原本为清兵五万多人,振**三万人,清兵还准备继续增兵,而此时清兵陆续离开的部队有两万多人,只留下了宜兴一部四千人,镇江一部一万五千人,其余在南京等地。

    其中镇江一部为第九镇新军七千人,旧军八千人,由江宁将军铁良和江南提督张勋领兵,在清兵的jīng锐部队离开之后,铁良和张勋放弃了此前频频发动小规模挑衅的进攻姿态,只得采取了防守态势,自动收缩阵地,严防振**转守为攻,突然发动进攻。

    振**自浙江大捷之后,整编完成了四个师的兵力,第三师童保暄部驻扎在金华、衢州等地,第一师马朝云部驻扎在湖州、嘉兴、杭州、上海等地,第二师黎云龙部驻扎在常州、江yīn、无锡等地,第四师路羽铮部负责浙南、浙东等地防区。

    而此时苏南和浙江地区的征兵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李天成准备让原清兵旧军组成的第四师随后也参加到前线战斗之中,而准备继续征收两个师的预备役部队,以借势迅速扩充军队规模,应对未来局势的发展,有了抢劫回来的小鬼子的黄金作保障,军需和军饷问题暂时已无障碍。

    到十月七号时,清兵赶赴武昌的三个军在汉口北部集结完毕,展开了对武昌起义军的进攻,武昌起义军此时已成为民军,湖北军zhèng fǔ此前宣告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号召各省起义响应。

    民军随后也派人联络了上海军zhèng fǔ,要求军zhèng fǔ在军事上给予民军帮助,李天成原则上同意向民军提供帮助,以军事行动作为牵制,缓解民军的军事压力。

    李天成此时已派人去南京和镇江等地游说,逃至镇江成立了临时抚衙的江苏巡抚程德全成了重要的争取对象,程德全是相对开明的人士,曾经在武昌起义之后,参与联名上书,要求清zhèng fǔ立即实行宪政,武昌起义之后,程德全最后响应了起义,成为江苏都督。

    而铁良和张勋等顽固派势力将成为最大的障碍,历史上他们曾经组织清兵奋力抵抗浙江和上海联军的进攻,但他们二人手下的部分将官也存在革命倾向,可以设法争取过来,在其内部发动兵变。

    于此振**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展开了具体行动,而清廷随后却突然派人到上海,想要和李天成达成所谓的停火协议,李天成当然不会上当,此时清廷是不得已而想要与自己讲和,待平定了武昌民军之后,他们的矛头会重新指向自己。

    被上海军zhèng fǔ严词拒绝之后,清zhèng fǔ只得严令江苏和安徽两省做好准备,防范振**的进攻,从振**的动向来看,一场大风雨即将来临。

    PS:今天下午开始要上一周首页强推,这周兄弟们帮忙顶一顶啊!感谢了!

第九十二章 讨伐檄文

    此时已腹背受敌的清zhèng fǔ,只期盼武昌民军能在短期内被迅速剿灭,这样一旦振**发动进攻,他们就可以立即分兵抵抗,但若是武昌的局势一时难以平定,甚至是其它各地局面失控,那清zhèng fǔ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振**四处攻城略地,最少要拿出几个省出来填饱振**逐渐扩大的胃口,随后再慢慢整合军队,与振**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最后还不一定能挡住势头迅猛的振**强势的进攻。

    总之清zhèng fǔ此时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运气’二字上,当所有的事情都朝着有利于清zhèng fǔ的方向发展时,他们才能获得喘息之机,才有重新翻盘的希望,否则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对于身体各处遍布恶疾的他们而言,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自十月三rì起,上海军zhèng fǔ宣布全面封锁苏南段长江航道,所有船只皆不得随意通行,此前一些民用客、货船未被禁止航行,这一次因为战事扩大,必须实施禁航,因为清兵的海军舰艇已在积极调动,他们已接到命令,随时准备参战,但军舰要想突破苏南长江段,进入内陆地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前海军一直未动,就是担心振**岸防火炮的打击,振**目前有能力控制局部江面,清海军舰队若是强行闯入长江内河段,将会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他们一直都未轻举妄动。

    武昌北洋军与民军的战局自十月七rì清晨展开以后,刚开始民军依靠强大的士气,还能抵挡一时,甚至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几公里,压迫清兵退缩防守,但清兵毕竟兵强马壮,三个军几万人的兵力,武器装备jīng良,官兵皆是训练有素之人,指挥作战能力强,枪法也jīng准,对湖北民军而言,对手过于强大,到后来他们就只能且战且退了。

    时间到了十月七rì下午,民军便在汉口北部一带开始出现溃退,清兵开始加强组织攻势,压迫民军向长江和汉江方向退守,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一度出现了白刃战,随后又展开了游击于街头巷尾的巷战,汉口大片区域都成为了双方争夺战场,平民伤亡也rì益增加,仅七rì一个上午,就有一千多平民在战斗之中丧生,大多都是被炮火和流弹击中,民房倒塌超过一百间,损失惨重。

    十月七rì,汉口战事打响之后,上海军zhèng fǔ便立即发布了讨伐清zhèng fǔ的檄文,檄文早在两rì前移起草完毕,军zhèng fǔ发表公告,表明振**准备配合民军,近期便会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檄文主要内容为:“上海军zhèng fǔ讨伐清廷檄文公告:清末以来,清廷**无能,贪官污吏横向无道,搜刮民资民膏,强征苛捐杂税,强迫内债,民不聊生,四海困穷,国民怨声载道;对外战事屡战屡败,频频赔款割地,国家颜面无存,实属苟延残喘;此时国命甚微,民众无自主之权,生存之状悲惨绝伦;如今振**高举义旗,讨伐清廷,力图推翻满清,救普罗大众与水深火热之中,救我中华于危难残存之机……。”

    一篇长达三千字的檄文立即在各大报刊头版头条被公布了出来,民众有读之热泪纵横者,群情激奋。

    苏南和浙江等地部分民众组织了局部大游行,声明对振**的支持,高喊推翻满清的口号,各地还自发组织了捐款捐物行动,为振**将士送去了各种钱粮物质,各地组织的临时后勤民兵组织,迅速加入了振**的后勤部队之中,将各地的马车、牛车等运输工具收集起来,投入到部队运输队伍之中,整个苏南和浙江地区已被革命的烈火点燃。

    在振**各地的征兵点上,报名参军者甚众,每rì达上千人,大大多于平时,甚至有女子出现在征兵现场,要求加入振**,讨伐清廷,形势一片大好。

    七rì下午,振**第一、二、三、四师在各地召开誓师大会之后,都开始了调动,除第一师和第四师各留三千人,驻扎在上海和浙南等要地,负责两地的防务之外,其余近三万八千人的部队开始分三个方向集结,常州方向的第二师黎云龙部一万人,开始清扫原先布置在常州和无锡等地的雷区,开辟出军队通行的道路,准备向镇江和南京发动进攻。

    第一师马朝云部扩编之后的八千人,加上第四师的七千人,一共一万五千人,在湖州方向集结,准备向安徽逼进,第三师童保暄、朱瑞部扩编后的一万三千人向衢州集结,准备向江西、湖南进发,第三师已临时组建出两个炮兵营,由原振**将官负责指挥。第三师拥有两个五千人的旅部,和一个三千人的dú lì团。

    此时振**炮兵营数量已达七个,另第二师有三个炮兵营,第一师有两个,第四师的炮兵部队还在组建之中,准备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对炮兵进行实地训练,使他们在实战之中迅速成长起来,不过他们暂时不作为前锋部队,主要配合第二师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