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80-旗袍     :慰安妇屈辱史的见证-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她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我就会把她找到。    
    我的车徐徐在路上行走;几乎跟路上行人的速度一样慢;我特别留意那些老女人;我想李曼姝一定在她们中间;如果她曾经在这座城市挣扎过;现在她会重温这座城市。我一路盯看行人;眼睛都快看酸了;这时我发现车又开回了我生活的小区;八角楼近在眼前;我忽发奇想;李曼姝会不会又到八角楼来呢?当年周边的环境毕竟在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她来说八角楼的真实首先应该是周边环境的真实。    
    要过铁道了;我加快了车速;快速驰过铁道;这条铁轨已成了城中的怪物;早听说要把它清除到另外的地方;可说了多少年;它仍然在这里岿然不动;据说我们小区的房价如果不是靠近这条铁轨;早就奔万了;这条铁轨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更换它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目前政府很可能还没有精力顾上它。这片居住区的居民只好忍受火车的咆哮;权当它是铿锵的音乐。    
    我正出神;手机响了;我将车停在路边;看了一下手机号码;是幕府宾馆的服务小姐;她告诉我李曼姝已经回到房间了。    
    简直在跟我捉迷藏;我掉转车头赶往幕府宾馆的方向;我的车速很快;生怕李曼姝在这个期间再离开宾馆;我暗自发笑;刚才开车出来寻找李曼姝原本就是一个错误;我应该在宾馆里等她;只有宾馆里的李曼姝才是真实的李曼姝。    
    十分钟后;我的车又停在了幕府宾馆门口;如此快的速度;连我自己都意想不到。    
    我站在203门口;轻舒了一口气;而后有节奏地叩门。


《旗袍》 第一部分《旗袍》 第三章(3)

    B     
    李曼姝怔怔地看着门口站着的中年女人;她并不认识她;她找自己干什么?李曼姝打量了她一会儿;好像没有让她进房间的意思;这使郭婧颇为尴尬。不过;在郭婧看到李曼姝的第一眼;她就确认了这是自己要找的人;刚刚围着八角楼转悠的正是她,她身上的那件黑色的金丝绒旗袍尚未脱掉。于是;郭婧微笑着说:我找李曼姝。    
    李曼姝显然听明白了这三个字;但她在回答对方的时候却用了韩语。    
    郭婧一脸茫然;她不懂韩语。这就意味着她们之间无法进行交流;郭婧想自己真是太疏忽了;打听到她是韩国人就应该找个翻译。    
    李曼姝大概意识到自己过于冷淡了;她稍稍往房间里退了一步;像是要让面前这个陌生的女人进来;但又缺少让她进来的诚意;在这座城市她没有什么亲戚;她凭什么认识自己呢?    
    郭婧从包里掏出了记者证;纯蓝色的封皮;烫着银色的字迹;这证件在李曼姝的眼前一晃;她就什么都明白了;不过;她的心情更加紧张起来;记者来找她干什么?莫非知道了她的身世?    
    李曼姝想起自己刚刚去过八角楼;不仅是八角楼;她方才还去看了八角楼附近的那条铁路;那两道铁轨还在;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她重温了当年对火车的记忆。那么这个持证的女记者显然知道了自己的行踪;否则她怎么可能找到幕府宾馆呢?李曼姝这样一想;心情越发慌乱了;如果按她的逻辑推断;她一踏上中国的领土;就被有关部门注意上了;他们知道她的历史;她从前在这座城市的一切;在八角楼的一切;然后他们派了记者跟踪她;这证明她具有史料价值。    
    李曼姝回国的目的;的确想到八角楼指认什么;作为风烛残年的她;能把当年自己经历的屈辱昭示后人;也算是正视人生的一种勇气;可当她回到自己的故土;看到那座八角楼时;她对自己屈辱的历史忽然想缄口不语了,说那些陈年旧事有什么意义呢?如今的故土到处欣欣向荣;人们沉浸在繁荣昌盛的生活状态中;她在这个时候去揭历史的疮疤;只会给她的行程带来暗影;毕竟是慰安妇;让残暴的日本侵略军发泄血淋淋欲望的肉身;每一个细胞都是不光彩的。因此;多年来她从未参与过韩国慰安妇对日本的索赔抗议活动;这次回故土是受了丈夫临终前的鼓动;然而睹物思情;她的倾诉勇气又消失了。那么眼前这个陌生的女记者;一定是知道了她的什么,否则怎么可能找上门来呢?她决定只说韩语,算作搪塞她的一个办法。    
    郭婧将自己来的目的用手比划了半天;李曼姝仍是低着头;郭婧知道对一个不懂中文的韩国老人来说;她所有的讲述都是哑语。郭婧就给宾馆总台打电话;想雇请韩语翻译。    
    这时;一个年轻的小姐姗姗走来;她轻快的脚步声好像给了李曼姝一种新的希望;小姐刚在门口喊了一声:李曼姝女士!    
    李曼姝就急不可耐地迎了出来;脱口而出道:黄导;今天行程怎么安排?    
    黄小姐无疑是导游;她递给李曼姝一顶遮阳帽说:我们跟一个大的旅行团走;他们一会儿来接我们。    
    郭婧在一边看呆了;这个叫李曼姝的韩国老太会说中文;这就意味着她在中国生活过;也许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那么她当年是怎么漂零到韩国的呢?她与八角楼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她为什么要到八角楼去转悠呢?郭婧感觉李曼姝很可能就是八角楼里的慰安妇;可能因为面子;她不想承认自己曾经倍受屈辱的历史。那么她用韩语跟她讲话,证明了她内心的有所掩饰和对媒体的封闭,郭婧后悔不该急着把记者证亮出来,事实证明记者证并不是通行证,她有点操之过急了。    
    李曼姝跟黄导寒暄过后就回到房间里收拾东西;她始终背对着郭婧,这显然是对郭婧下逐客令。郭婧只好将导游黄小姐喊到了屋外;在远离房间的走廊;郭婧出示了记者证;又把自己想采访李曼姝的意图讲了;黄小姐吃惊地睁着一双大眼睛说:这未免太荒唐了吧;人家怎么可能是慰安妇呢?我一点也没看出来嘛。    
    郭婧将食指按在嘴上嘘了一声,示意黄小姐小声点,以免李曼姝听见。    
    黄小姐不好意思地吐了下舌头。    
    郭婧又往走廊的尽头走了几步,黄小姐也跟着走了几步,感觉离李曼姝的房间比较远了,郭婧仍是放低声音对黄小姐解释说:我看到李曼姝到八角楼去了,在那里转了很长时间,一个韩国老人,刚来本市就去看八角楼,想必那里有很多隐情。你知道八角楼吗?    
    黄小姐摇头说: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没有去过。看看郭记者,又说:李曼姝去八角楼观望一下就被怀疑是当年的慰安妇,这未免太主观了吧,人家说不定也是一种好奇心呢。    
    郭婧执意说:很少有人知道八角楼的历史,本城的人不会对这座破旧的楼房发生什么兴趣,国外的游客只会去那些有名的风景区,如果李曼姝跟八角楼没有任何牵扯,她到那里干什么?何况如今八角楼周围早就是一片新开发的居民区了,李曼姝不是去走亲访友,便很值得怀疑她去看八角楼的目的。


《旗袍》 第一部分《旗袍》 第三章(4)

    黄小姐想想说:李曼姝的祖上会不会是八角楼的主人?她去寻觅祖宗的遗迹?    
    郭婧立刻说:不可能,本城有关方面早就对八角楼的历史考证过了,它是清末民初一位军阀的私人官邸,因军阀与另一军阀有私仇,后被另一军阀满门抄斩,家人亲戚不剩一个,一直被世人视为凶宅封锁多年,直到侵华日军进驻本城,才将这老宅打开做了慰安馆。这是侵略者的一处物证场所,本来城建规划时要把它拆了,后来本城的文化界人士强烈反对,总算暂时保存了下来,但如果没有具体的人证,这种保存就会是短暂的。李曼姝当年倘若跟慰安馆有不解之缘,并且肯指认的话,她就是最好的人证,有了人证,八角楼就极具文物价值了。见黄小姐沉默不语,郭婧又说:当年日寇在我们这座城市屠杀了数十万人,仅慰安馆就有四十多处。这段耻辱的历史必须让后人铭记。    
    黄小姐见面前的女记者如此认真,忽然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起来,便说:我会尽力吧,但我不知道该怎样观察李曼姝并引导她说出真相?    
    郭婧想想说:你不要故意去观察一个人,那就成了克格勃了,你只要留心她的一些细节就行了,如果她当年确曾遭受过日军的蹂躏,她会对类似于八角楼那样的场所特别敏感。    
    黄小姐意会地点点头。    
    郭婧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她说:随时跟我保持联系吧。如果此事真如我猜想的那样,也算是我们对本城历史的一份贡献。    
    李曼姝好像一直在门口偷听她们的谈话,黄小姐回来后,她显得心事重重,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总是用察言观色的眼神看黄小姐。    
    黄小姐记在了心里,暗想莫非郭记者的猜测真是正确的,李曼姝的神情怎么明显地前后不一致呢?    
    黄小姐看着仍在收拾东西的李曼姝说:您老换换衣服吧,今天可能要爬山,山下距山顶要攀登二百多个台阶呢,最好换条裤子,走路方便。    
    李曼姝站在穿衣镜前看着自己的旗袍说:我就穿它吧,我想多拍些照片,穿它很有意义,这是国服。    
    李女士真的是中国人吗?黄小姐故意见缝插针地问。    
    你看我不像中国人吗?李曼姝反问。    
    黄小姐说:你从韩国来中国旅游,自然就是韩国人吧。    
    李曼姝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也算是韩国人,在韩国生活几十年了,但我同样是中国人,我出生在中国。下飞机的时候,我不就告诉你了吗?    
    那您刚才为什么不跟那个女记者说中文呢?黄小姐又问。    
    我讨厌记者,记者喜欢捕风捉影招事生非,我回国几天,想安安静静走一走看一看,物是人非,很多东西我都不认识了。也许这是我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次行走,人生过得真快呀,一眨眼我都八十二岁了。李曼姝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唠叨起来没完没了。    
    这让黄小姐一阵欣喜,暗想要是李曼姝没完没了地说下去,说不定真会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说出来,如果这秘密确实是郭记者想要的,她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黄小姐故意问:您都看了哪些东西啦?您昨晚才到,今天就发这么大的感慨,有什么东西触动了您的心灵吗?    
    李曼姝警觉地看了黄小姐一眼,刚要说什么却又把嘴闭上了。    
    黄小姐说:您知道刚才那位女记者为什么来这里找您吗?她说她看到您到八角楼去了,本城有一座八角楼曾是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慰安馆,房地产商想拆了它重新开发,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女记者正在四处寻找人证。    
    李曼姝不由哦了一声,然后就用一种特殊的眼神看黄小姐,她的眉宇间紧皱起来,因为皱得过紧,像是放了一枚核桃。不一会儿,她转过身,自言自语地说:要是真拆了,那就什么证据都没有了,小日本可就太便宜了。    
    是呀,如果您当年来过这座城市,知道八角楼的一些情况,最好出来做个证明。黄小姐说。    
    李曼姝浑身打了个冷颤,看看黄小姐,嘴唇开始翕动。    
    黄小姐想沉住气在房间里听李曼姝诉说,可就在这个时候,她的手机响了,旅行团通知她们到门口上车,说车已经等在门外了。    
    黄小姐遗憾地啧了一下嘴。    
    李曼姝跟着黄小姐往门外走,刚关上门,她忽然想起没拿帽子,于是又开门回去拿帽子。    
    黄小姐在一旁看着想:今天不能光陪李曼姝玩,还有任务在身。想到任务,黄小姐感到心情特别沉重。


《旗袍》 第一部分《旗袍》 第四章(1)

    第四章    
    A    
    从幕府宾馆出来,叶奕雄的电话又打过来了,他让我马上到红顶酒楼,说他和他的同学已经在那里等了。    
    如果我正在采访,我会拒绝叶奕雄的邀请,现在我没有理由不去赴约了。    
    一路上,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李曼姝的形象,她的黑旗袍,她枯瘦的身材,她惊疑的眼神,她那带着沧桑和风尘气的脸孔,还有她脖颈上那一小块月牙状的刀疤,这一切总让我跟当年的慰安妇联系在一起。李曼姝有意不讲中文,说明了她内心掩饰了什么,遗憾的是她穿着中国的旗袍讲韩语,更令人疑心重重了。    
    红顶酒楼是本城的顶级酒楼,主要特色是地方小吃,小吃相当有品味,价格也不菲,代表着本城食文化的特色,叶奕雄逢到接待特别重要的客人时都选择红顶酒楼,一般他是不到这里作秀的,在这里吃一餐饭,要比星级酒店贵两倍。    
    路上总是塞车,我着急也没用。这个城市的交通因为车流量的大增几近瘫痪,有时开车还不如骑自行车快,我前几年一直骑自行车,天热的时候会大汗淋漓骑到单位,再大汗淋漓骑回来,从来也没有过职业的优越感,职业的优越感是开上车子以后才生出来的,我在有空调的车里不再出汗,看着路两边蚂蚁一样骑车赶路的人,直觉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有次我把这想法跟叶奕雄讲了,他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才有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不高贵了。我当即白了他一眼说:哪像你,公子哥!    
    但我还是比较赞同叶奕雄的观点,这个世俗的社会,有时候你不摆点谱出来,常常会遭逢“狗眼看人低”的尴尬。    
    半个小时以后,我终于抵达红顶酒楼。    
    叶奕雄早就等得急躁了,我刚一露头,他就站起身向我挥手,还好今天客人不多,算上我才三位,叶奕雄身边坐着的那个男士无疑是他请来的客人,留英归来现又访美归来的同学赵宗平,赵宗平人很瘦,与叶奕雄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不过今天叶奕雄的装扮很特别,一身中式的肥大衣裤,淡黄色,好像庙里的方丈。    
    我坐下后,正好是两人的中间,叶奕雄忙着向同学赵宗平介绍我,赵宗平谦和地起身跟我握手,我发现他像竹子一样修长。    
    我礼貌地递上名片,有点矜持地说:早听叶奕雄介绍过你多次了,他可盼你回来呢,他说你一回来他的商机就多了。    
    赵宗平笑笑,算是对我这番话的回答。    
    叶奕雄对我说:我们两个喝茶,你喝点什么?    
    我说:黄瓜汁吧,加点蜂蜜。    
    叶奕雄随口道:这姐什么时候这么讲究了,黄瓜汁还要加蜂蜜。说着就转身喊服务小姐。    
    赵宗平可能怕我难堪,急忙补充说:高贵典雅的女性都讲究饮品。    
    我笑笑说:不要紧,叶奕雄敲打我是家常便饭,我早就习惯了,我是因为他的敲打才喜欢跟他在一起的。    
    那你们俩是否能成为中国的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王后?赵宗平放开地调侃道。    
    怎么可能呢?叶奕雄有老婆,从小青梅竹马。我急于表白。    
    那查尔斯王子的原配还是戴安娜呢,有用吗?赵宗平又说。    
    行了,宗平,我可没有查尔斯那样的艳福,人家是王子。我这位老姐呀,把所有的男士都看成是癞蛤蟆,而她是白天鹅。叶奕雄为自己争辩。    
    好了好了,我们别说这个了,俗不俗啊?我沉了脸。恰好这时黄瓜汁送上来了,我故意问服务小姐:加蜂蜜了没有?小姐说:加了,要是您感到不甜,还可以再加。我将吸管放进杯子里,吮了一口说:够了。    
    桌上又成了三人世界。我担心自己刚才的态度惹两位男士不快,特别是赵宗平的不快,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便主动说:你在英国学的是建筑吗?    
    跟建筑沾边,叫规划美学,刚刚兴起的新学科。赵宗平说。    
    这个学科不错,回来一定会在我们这座城市派上用场的。我们这座城市啊,太缺少美学归划了,盖了多少楼,哪一座能成为杰作而传世?开发商只注重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虑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建筑风格。我看了一眼叶奕雄,他正在吃荷叶蒸肉,见我看他,对我笑了一下,示意不在乎我的批评。    
    我继续说:因为缺乏美学规划,街道越来越乱,楼房越盖越离奇,听说有个艺术馆的造型奇怪得令人费解,盖上后设计者才说那是利用了男女生殖器的造型,简直是开玩笑,开世人的大玩笑。我们这座城市,经历了历史古都的荣辱兴衰,有多少古建筑具有文物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可是在政府大规模的拆迁规划中说拆就拆了,古建筑的毁损就像一江春水逝去了再不可回返。赵宗平先生,我希望您访美回来后,能在本城的建筑规划上起一点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古建筑的保护。美国纽约的高楼再漂亮,它毕竟是纽约,照搬到我们这座城市就是东施效颦了。我们中国的城市建筑要有本民族的特色,具体到本城,应该有本城的特色。现代建筑不光要单纯地求美求新,还要对历史有一种起码的尊重。我想起那座风雨中飘摇的八角楼,想到李曼姝,目前这还是个秘密,叶奕雄毕竟是商人,于是我缄口不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