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辟和卓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命

  《生擒张格尔战图》

  伊犁将军长龄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三万余人,会师于阿克苏,组织全面进攻,相继收复喀什噶尔等城。道光二十八年初,张格尔逃至喀尔铁盖山被清军擒获后,解至北京处死,叛乱平定。

  (马汝珩) 
 


    
张广达
    张广达

  (1931~)中国历史学家。1931年5月27日生于河北青县。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中亚文明史》中国编委、法国亚洲学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广达致力于唐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出土官府文书、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他通晓多种外语。治学注意借鉴中外历史学家的经验,重视利用出土文书资料考证中外文献记载。研究重点为西域史地,特别重视研究唐代典章制度和中原文明对西域绿洲国家的影响、唐代以来多民族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各种文化在西域汇聚和汇合的过程。主要论著有《大唐西域记校注》、《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历史联系的回顾》、《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利用中外各种语言材料考证地名的论文有《碎叶城今地考》、《唆里迷考》等;区域研究有《唐取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于阗国的国号、年号及其王家世系问题》、《于阗佛寺志》、《敦煌瑞像图、瑞像记及其反映的于阗》、《和田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敦煌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等;有关唐代制度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有《论唐代的吏》、《吐蕃飞鸟使与吐蕃驿传制度》、《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州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古代欧亚内陆交通》、《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等。此外还有译著多种。

  (荣新江) 
 


    
张广泗
    张广泗

  (?~1749) 清雍正、乾隆时将领。汉军镶红旗人。由监生捐纳入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选授贵州思州府知府。雍正五年(1727),升贵州按察使。贵州苗民反清起义后(见苗民起义),张广泗率军驻都匀府八寨、黎平府古州、镇远府上下九股等处。因镇压苗民有功,擢贵州巡抚。雍正十年,准噶尔进扰哈密等地,张广泗为副将军,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征讨。钟琪进军至穆垒驻营。广泗奏言,穆垒地处两山间,筑城其中,形同釜底,受敌甚易,制敌甚难。遂奏劾岳钟琪调度失误,罔恤士卒,号令不明,不纳善言等。岳钟琪被革职。授张广泗正红旗汉军都统。十三年,准噶尔求和,师还。授湖广总督。时贵州九股苗反,授张广泗为经略,赴贵州,自将军以下皆听节制。广泗自凯里分兵三路进攻,苗定。授云贵总督,兼领巡抚。乾隆三年,修浚清水江、都江河道,以利商民。又增开十炉铸钱,以济粮饷。十一年三月,金川土司沙罗奔反(见大小金川之役),授张广泗为川陕总督主持金川军务。六月,小金川土司率众投诚。广泗以土兵为前驱进攻沙罗奔,自己则筑堡固守,坚壁自全,迁延观望,久无进展。高宗复命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前往,又启用岳钟琪至军营效力。讷亲、钟琪俱劾张广泗师老气怯,玩兵养寇,措置乖方,贻误军机,广泗遂被革职解京。高宗亲自在瀛台审讯,拒不服罪,以失误军机罪处斩。

  (刘如仲) 
 


    
张轨
    张轨

  (255~314)西晋凉州刺史。十六国时期前凉建立者张寔之父。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家世儒学,少年时受张华器重,在洛阳任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出任凉州刺史,在州兴办学校,安抚人民,击败入侵的鲜卑族。

  “凉造新泉”钱  张轨为凉州牧时铸

  西晋以来河西荒残,缣布代替钱币,人民不便。张轨时经济恢复,又用五铢钱。从此钱币流通,人赖其利。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以后,凉州比较安定,流移人士纷纷来此避难。他效忠西晋皇室司马氏,几次派兵到洛阳,意在保卫京都,匡扶王室。愍帝入关后,又派步骑两万到长安。张轨的后裔保据河西六十余年,俨然独立,但始终尊奉东晋王朝,几次通过成汉、苻秦控制地区,与江东联系。376年苻坚灭前凉,前凉主张天锡被俘。肥水之战苻坚败后,张天锡乘机渡江回到东晋,为十六国君主亡国后唯一投附江南者。张氏政权在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给以后河西地方若干以凉为名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周一良) 
 


    
张浩
    张浩

  (?~1163) 金朝大臣。字浩然。辽阳渤海人。本姓高,曾祖仕辽,改姓张。金太祖完颜旻时,任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八年(1130),赐进士第,为秘书郎,主持修建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皇宫。升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参预制定朝廷礼仪。后为赵州刺史、大理卿。金熙宗完颜旻天眷二年(1139),参预订立各种礼仪。历任户、工、礼三部侍郎,礼部尚书。曾主持六部事务,后出任彰德军节度使、燕京路都转运使、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尹等职。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元年(1150),为户部尚书、参知政事。次年,任尚书右丞。三年,督掌扩建燕京京城,修筑宫室。贞元年间,历任平章政事、尚书右丞相兼侍中、左丞相等职。先后被封潞王、蜀王。正隆三年(1158),主持营建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宫室。六年,海陵王迁都南京,任太傅、尚书令,曾劝阻海陵王侵宋。海陵王南侵,留治尚书省事。金世宗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海陵王被杀,张浩上表称贺。大定二年(1162),拜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次年,病死。

  (韩志远) 
 


    
张衡
    张衡

  (公元78~139) 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十六七岁时曾游三辅(今陕西西安及附近一带地区),观察社会历史情况。

  不久到洛阳,读《五经》,学六艺。永元十二年(100),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永初二年(108)拜郎中,后迁尚书郎。元初二年(115)任太史令等职。永和元年(136)为河间相,后又拜尚书。永和四年卒于官。张衡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是天文学。他是古代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在相传为张衡所作的《浑仪图注》中,具体阐述了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说在较长的时间内支配了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他著有《灵宪》,解释天地起源及天体演化的一些问题。他以为在中原能看到的星数约二千五百颗,而全部星数则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颗之多。《灵宪》中并讲解了月食发生的基本道理。张衡又改进了浑天仪(即现在的天球仪),利用齿轮系统把浑象与计时漏壶联系起来,能在室内观测到恒星的位置。他还设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仪器用铜铸成,象一个酒樽,中间有一都柱(即震摆),都柱周围平列着八个方向的机械。外面铸有八条铜龙,按八个方向排列并与内部机械相连,每条龙嘴里衔着一枚铜丸,某个方向地动,铜丸则落在同方向下面蹲着的铜蟾蜍嘴中,凭声音便知地震的方向。这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张衡在数学上著《算罔论》,曾计算球的体积。

  候风地动仪(复原模型)

  又创圆周率π=92/29。张衡还擅长文学,撰写诗、赋、铭等三十余篇,其中《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为世人称道。存世的作品辑刻在《张河间集》内。

  (严敦杰) 
 


    
张煌言
    张煌言

  (1620~1664) 清初抗清领袖之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兵渡江后,江南人民纷起反抗。顺治二年(1645)张煌言、张名振和钱肃乐等在浙江起义。张煌言到台州(今浙江临海)迎接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并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永历帝曾遣使册封张煌言为兵部尚书。

  张煌言手迹

  十二年,张名振病死。张煌言继续领导义师同郑成功并肩作战,还派人联系荆襄十三家军,共同抗清。十五年,配合郑成功北伐金陵(今江苏南京),与杨朝栋水师前镇上溯芜湖。当北伐失败郑成功南退时,张煌言派人劝阻未成,只得弃舟登岸,变服宵行,由安徽、浙江潜行两千余里回到浙东海滨。他坚持抗清斗争前后近二十年,至康熙三年(1664),见大势已去,遂遣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不久,因降校出卖,被俘遇害。一生诗文、书札颇多。他的后代辑录整理成《张苍水集》。

  (陈国强) 
 


    
张柬之
    张柬之

  (625~706) 唐朝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的宰相。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人。年轻时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永昌元年(689),举贤良科,对策第一。武周朝历官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合州和蜀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狄仁杰推荐他堪为宰相,长安元年(701),内召为秋官(刑部)侍郎。四年,经姚崇又一次推荐,遂以夏官(兵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武则天已病,居长生殿,数十日不见宰相,唯宠臣张昌宗、张易之侍疾在侧,弄权用事。柬之与另一宰柏崔玄及朝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密谋除二张。柬之先引有志反周复唐的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随后又任命敬晖、桓彦范、李湛为左右羽林将军;并说动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参加密谋,掌握了守卫皇宫的北门禁军。先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七年前已立为皇太子,这时,柬之等的密谋也征得太子的同意。神龙元年(705)正月,柬之等率羽林兵五百余人,迎太子由玄武门入宫,斩易之、昌宗,迫武则天传位太子。二月,恢复唐国号。柬之进位夏官尚书、中书令,与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并为宰相。

  当时虽改周为唐,但武氏家族武三思等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他们勾结韦皇后(见韦后之乱),谮毁柬之等。同年五月,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为博陵王(史称“五王”),同时罢相。柬之自请养病返襄州,乃出为襄州刺史。次年六月,贬新州司马。至新州,忧愤病死。敬晖等四人,亦先后外任,同贬岭南。崔玄先死,其他三人均被遣使杀害。

  (乌廷玉) 
 


    
张謇
    张謇

  (1853~1926) 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首脑人物。字季直,号啬庵。

  1853年7月1日(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生。江苏南通人。从小读书勤奋,十六岁中秀才。1876年入庆军统领吴长庆军幕。1885年顺天府乡试中举。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新败,张謇鉴于当时政治革新无望,决心投身兴办实业和教育。1896年,张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经克服诸多困难,始于1899年建成。其后陆续创办的重要企业有:大生第二、第三、第八纱厂和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以及通海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等盐垦公司,并创设淮海实业银行,以为事业发展之助,形成了以张謇为首的大生资本集团,其鼎盛时期的总资本约为三四千万元。

  张謇在经营实业的同时,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经营实业所获盈余之一部和劝募所得,在本地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和十余所职业学校以及图书馆、剧场、医院等;其中纺织学校、农业学校和医学学校成绩最好,后来三校扩充为专科,1920年又合并为南通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水产专门学校、中国公学、复旦学院、南京高等师范等。张謇因创办实业、教育卓著成效而名噪东南,清末江苏学务处成立,张謇被推为议长,并任中央教育会会长,清廷曾给以三品衔聘为商部头等顾问官。

  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张謇居于重要地位。1906年9月,与江、浙、闽立宪人士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9年江苏咨议局成立,任议长,他发动各省咨议局代表进京联合请愿,要求召开国会。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使张謇大失所望。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张被任为实业总长。未就职。张支持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政府大权。1913年出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次年衣林、工商两部合并为农商部,仍任总长。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公然恢复帝制,辞职南归。返乡后继续从事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事业,均获得可观的进展。由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外商对华倾销,加之沿海盐垦连年遭灾、花贵纱贱,使张謇所经营的大生资本集团各企业负债累累,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他曾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都无法实现。1923年被迫将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被债权人上海、金城等银行接管。1926年8月24日,张謇因病在南通逝世。著有《张季子九录》、《柳西草堂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

  参考书目

  刘厚生:《张謇传记》,龙门联合书局,上海,1958。

  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附年谱年表》,中华书局,上海,1930。

  (朱信泉) 
 


    
张九龄
    张九龄

  (678~740)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少聪慧能文,弱冠登进士,为校书郎。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宰相张说重

  张和龄墓志拓片 广东韶关出土

  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遂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740)卒。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书目

  何格恩:《张九龄年谱》,《岭南学报》第4卷第1期,广州,1935。

  (杨志玖) 
 


    
张居正
    张居正

  (1525~1582) 明朝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属湖北)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得徐阶等器重。二十八年改授编修。同年上《论时政疏》,抨击宗室骄恣、庶政旷废、吏治因循、边备未修和财用大匮等时弊。后因不满严嵩专权而托病家居。在家三年,潜心研究当时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三十六年返京,仍供职翰林院,颇不得志。四十一年,严嵩罢,徐阶任首辅,得晋升。隆庆元年(1567)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总裁《世宗实录》,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八月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事,力主改革。隆庆二年至五年间,他与高拱、王崇古、谭纶、戚继光等一起整顿北边武备,并在此基础上同以俺答为首汗的蒙古右翼诸部建立封贡互市关系,使北方边塞数十年得无事。累加柱国、吏部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