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傅。洪武元年(1368)八月克复元大都。十一月克太原、大同,山西悉平。二年二月引兵西渡,定陕西。三年,总大兵自潼关出西道,出击北元之扩廓贴木儿军,大胜。时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大封功臣,改封为魏国公,食禄五千石,并赐铁券。四年奉命往北平(今北京)练军马,修城池,置屯垦田。五年分兵北征沙漠,十四年,复帅汤和等讨乃儿不花。太祖以其功大,特赐以旧邸,即朱元璋为吴王时所居宫室。又命有司于旧邸前治甲第,名其坊曰“大功”。徐达智勇双全,治兵严明,且谦虚谨慎,善拊循,能与下同甘苦,行军持重,不妄杀戮,士无不感恩效死,故所向克捷,功勋卓著,为开国功臣第一。朱元璋称赞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十七年病背疽,十八年二月卒。关于徐达之死因,历来众说不一,有人认为系病故,有人认为是朱元璋在其病中赐蒸鹅所致。

  (林金树) 
 


    
徐光启
    徐光启

  (1562~1633) 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迁赞善。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西方数学、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有用之实学”,译成《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诸书。四十一年,力主以西洋历法修正旧历,遭守旧势力反对,托疾离朝,自购田地,屯垦天津。四十七年,为抗击清兵侵扰,累疏自请练兵,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练兵通州。天启年间,遭阉党排陷,告病闲住,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农政全书》的编写。崇祯元年(1628)召还,二年,以礼部左侍郎理部事,奉敕督领历局,用西法修正大统历,并受命训练兵士,制造洋炮,抵抗清军。三年,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光启博学强识,治学范围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许多方面,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几十年精力,潜心探究农业科学,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科学巨著——《农政全书》。全书共六十卷,五十余万字,经陈子龙等整理,于崇祯十二年刊行。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于《徐光启集》之中。

  (张显清) 
 


    
徐弘祖
    徐弘祖

  (1586~1641)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自幼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应试失败后,淡泊功名,不求仕进。他酷爱史籍舆地之学,对历代地志的辗转抄袭附会深感不满,早年即有志于旅行考察。万历三十六年(1608),他开始有计划的远游,直到五十五岁时为止。东游普陀,南涉闽粤,西北抵太华之巅,西南达云贵边陲。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甚至饥食草木之实,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于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十六个省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所到之处,对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科学问题,都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以科学态度和惊人的毅力,以及锐敏的观察和生动入微的文笔,逐日写成考察记录。

  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详细地考察和记述了中国西南地区广大的石灰岩地区。在水文方面,对很多河流的源流做了详细考察,并辨明了怒江、澜沧江、红河等江河的水源流向,推翻了许多陈陈相因的旧说,还将气候、地形对植物的影响,作了详细的描述。特别是他晚年对于西南广大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已开始进入规律探讨的新阶段。这一部分的考察记录,成为世界科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其记述与现代地质学对西南一带的考察分类相符合。

  霞客的全部考察日记后经友人整理,按地区辑录成帙,定名为《徐霞客游记》,但未刊行。后因累遭战乱,多有散佚,幸有传钞诸本,历经后人校刊,迟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有初刻本问世,但已非全稿。20世纪20年代,其科学价值才被发现,1928年,丁文江主持编绘徐霞客旅行路线图三十六幅,连同据嘉庆年间刊本标点的游记本文及自著的《徐霞客先生年谱》一起印行。1980年,褚绍唐、吴应寿又根据新发现的两部早年钞本重加校补,另附旅行路线图三十九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是为当前《徐霞客游记》的最佳版本。该书既是科学著作,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游记。全书长达六十九万字,叙述质朴、生动,被清代学者钱谦益赞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参见彩图插页第101页)

  (侯仁之) 
 


    
徐鸿儒起义
    徐鸿儒起义

  明末徐鸿儒领导的起义。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巨野县人,后迁居郓城。早年参加白莲教。万历末,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徭役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被山东、南北直隶、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为教主,约定各地于天启二年(1622)八月起义。但是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徐鸿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庄树旗起义。起义军占领郓城、巨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义军多头缠红巾,众至万余人,先后攻占郓城、巨野等地。同时,其他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张柬白、侯五、周念菴、孟先汉等,也分别攻占滕县、邹县、峄县(今枣庄东南)等县城及漕运要道夏镇,并进攻兖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漕运,多次重创官军。

  徐鸿儒进攻曲阜碑

  由于起义准备不足,加之明廷派大军合力进剿,七月,各友军先后失败,郓城、巨野失守。徐鸿儒等在形势不利的条件下,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明军调集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

  (李济贤) 
 


    
徐阶
    徐阶

  (1503~1583) 明朝大臣。字子升。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为福建延平府推官、江西按察副使,屡进为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三十一年入内阁,四十二年任首辅,隆庆二年(1568)七月致仕。

  徐阶性颖敏,有权略,器量深沉。虽长期研习理道良知之学,但“以躬行为实际,以经济为真诠”,业绩颇多。在延平府推官任中,创社学,毁淫祠,捕巨盗,清狱囚,无辜受害者,多得平反。在吏部任上,他一反过去接见庶官不数语的常规,见必咨以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各官皆乐为用;又知人善任,所荐官员多谨厚长者,深得人们赞誉。任首辅之后,尽反严嵩弊政,注意选用与保护人才,先后引用高拱、张居正等入阁,谏止动辄捕杀边镇大臣现象,缇骑因此省减,诏狱渐少。他又力救户部主事海瑞,使免一死。明世宗朱厚熜死后,阶起草遗诏,将大礼议中因言事得罪诸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优恤;同时起用有节行、恬退自守之士,以励忠义风节。故诏下之日,朝野号恸感激。

  徐阶执政期间,还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课,致流徒尽复,课额不亏。景王死后,阶奏夺景府所占陂田数万顷还之民,楚人大悦。朱厚熜去世后,阶把斋谯、土木、珠宝、织作等统统罢除,为人民所拥护,朝野称之为“名相”。徐阶为取得世宗信任,避免严嵩迫害,也“谨事嵩”。罢官乡居后,其家占夺土地仍达二十四万亩,子弟家奴,横暴乡里,致讼牒山积。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按治,他以三万金贿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嗾使给事陈三谟论去海、蔡。当时人称:“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也有人把他比之为“权奸”。死后,赠太师。著有《世经堂集》二十六巷。

  (杨欣) 
 


    
徐敬业
    徐敬业

  (?~684) 唐代反抗武则天专政的军事首领。唐初名将李勣孙。祖籍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李勣本姓徐,赐姓李。总章二年(669),李勣死,敬业袭爵英国公,历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卒,中宗即位。次年,改元嗣圣,武后以太后临朝称制,不久即废中宗,立豫王旦(即睿宗),武太后掌握全部权力。这一年,敬业因事被贬为柳州司马,赴任时途经扬州,便和同被贬官南方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敬业弟敬猷以及前盩厔(今陕西周至)尉魏思温、奉使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一起策划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时扬州没有都督,由长史管理州务。这年九月,他们使人诬告长史陈敬之谋反,薛璋以御史奉使的身分将他捕杀,徐敬业自称扬州司马,组织囚犯、工匠、役丁数百人,占有扬州。随即招集民众,以扶助中宗夏位为号召,发布了由骆宾王撰作的《讨武瞾檄》。敬业起兵后,武则天剥夺了他的赐姓,命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统兵镇压。当时敬业的谋士有北上进攻洛阳和南下先取常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两种主张,敬业采纳了南进的策略,渡江攻取了润州。那时,李孝逸大军已逼近扬州。敬业重又还兵,在高邮(今江苏高邮北)迎战。十一月,大败,逃奔润州,想渡海投高丽,为唐兵追及,敬业弟兄被部下所杀,同党大都被捕杀。

  (乌廷玉) 
 


    
徐日升
    徐日升

  (Thomas Pereira, 1645~1708)耶稣会传教士。字寅公。葡萄牙人。生于布拉加省,就学于省立学院。1663年,入耶稣会。清康熙十一年(1672),抵澳门。次年,经南怀仁推荐以精通音乐来京供职钦天监,襄助治理历法,兼任宫廷音乐教师。对中国音乐亦有研究,每闻中国歌曲,即能仿奏。康熙二十七年,南怀仁病殁,继署理钦天监监副。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时,与张诚同为中方代表团拉丁文翻译。三十年,任耶稣会视察。时浙江多明我会传教士在兰谿新建教堂被浙江巡抚所禁,他上奏陈述传教士在制造军器、办理外交方面的功绩,要求弛禁。次年,康熙帝颁布谕旨:“各处天主堂照旧存留,凡进香供奉之人,仍照常行走,不必禁止。”四十四年,反对教皇的代表要教徒放弃敬孔祭祖的命令。四十五年,升任耶稣会中国省副省会长。后卒于北京。著有《南先生行述》一卷(1688年印行);《律吕正义》五卷(1713年北京印行),一至四卷为康熙帝敕纂,第五卷为徐氏与意大利传教士德理格(T。Pedrini)所作,专论外国音乐。

  (陈增辉) 
 


    
徐润
    徐润

  (1838~1911) 清末买办和工商业活动家。字雨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家族为买办世家。十四岁时到上海,在伯父徐昭珩(钰亭)担任总理行内办房事务的宝顺洋行学艺办事。1856年(咸丰六年),被提升为买办副帐房。后开始于洋行之外自营商业。1859年,与宝顺洋行另两名买办在上海伙开绍祥字号,包办各洋行丝、茶、棉花生意,并与人合股开设敦茂钱庄。1861年,任宝顺洋行副买办。1859~1864年的短短五年间,先后设立经营出口茶、丝和进口鸦片的行号及钱庄十多家,分布温州、宁波、河口等处。同时,大规模地进行房地产和其他投机活动,迅速积累资本。1868年,离开宝顺洋行,自设宝源祥茶栈,在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遍设茶号,成为饶有资产的独立商人,并受到洋务派封疆大吏的倚重。1873年,受李鸿章札委,会同唐廷枢接办李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曾为招商局招揽大批股本,积极添置轮船,扩建码头、栈房,创办自保船险。1884年,因挪用招商局公款投机地产失败被免职。1887年后,由李鸿章、刘铭传委派,先后办理平泉、鸡笼(今台湾基隆)、开平、贵池等矿务,但未有所作为。晚年转而投资民族工业,1902年创办上海景纶纺织厂,并在全国许多企业中拥有股份,总计资本不下一百二三十万两。1903~1906年,由袁世凯委任重返招商局,为代理总办。1911年3月9日(宣统三年)病卒于上海。著有《上海杂记》一书,对上海开埠后的变化,颇多著录。

  (汪敬虞) 
 


    
徐世昌
    徐世昌

  (1855~1939)  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总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1885年10月20日(清咸丰五年九月十三)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一个小官吏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衰落,成年后任县署文书或家馆塾师。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兼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等职。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奏请徐世昌以翰林兼管新建陆军营务处,成为袁的重要谋士,此后累获擢升。1901年升任国子监司业,1903年为商部左丞,1904年署兵部左侍郎,次年初以兵部侍郎兼会办练兵事宜,同时授军机大臣、督办政务大臣,旋调任巡警部尚书。巡警部改为民政部,仍任尚书。1906年奉命与载振同赴东北考察政治,上《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曾多所举措,冀能巩固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909年春内调,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大臣,次年去部职复任军机大臣,旋授体仁阁大学士。1911年5月,清廷裁军机处改设皇族内阁,徐任协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组织责任内阁,徐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2年3月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以“国变忧愤”力辞太保,避居青岛观望时局的变化。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快了复辟帝制的步伐。1914年5月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次年袁公开推行帝制,徐以局势难卜求去,以备于事机不顺时以在野身分为袁转环,随后徐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

  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为国务卿。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尽力。因要求过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袁世凯死,徐为之料理后事完毕又回水竹村。1916年11月,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调解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事后移居天津窥测时机。徐曾一度图谋通过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来掌握实权,后知事不可为乃幡然变计。1917年7月张勋复辟,徐被任命为弼德院院长,他托故未就。直系首领冯国璋任总统后,与总理段祺瑞矛盾转剧,徐又以调入自居。1918年10月冯国璋总统任满下台,段祺瑞亦去总理职,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11月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当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为了阻止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徐极力鼓吹“尊孔读经”以为抵制。

  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借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直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打破了北洋各系平衡的局面,曹锟、吴佩孚用恢复旧国会和由黎元洪复任总统的办法逼涂去职。同年6月2日,徐被迫辞职回天津英租界私宅。晚年,借助僚友门客编撰书籍二十余种。1939年6月5日,病逝于天津。

  参考书目

  李宗一:《徐世昌》,《民国人物传》第1卷,中华书局,北京,1978。

  沈云龙:《徐世昌评传》,传记文学出版社,台北,1979。

  (朱信泉) 
 


    
徐寿
    徐寿

  (1818~1884) 清代化学家。江苏无锡人。字雪村。早年习举业,后以不切实用转而讲求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咸丰间,旅居上海,在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开办的墨海书馆向当时著名的算学家李善兰请教质疑,吸收西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