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举子道:“不如我们所有京城的举子一起上书,揭温体仁这奸臣。”

    乙举子道:“不可,圣上为那奸人所蒙蔽,御史们尚书都被留中不,我们尚书也无济于事。”

    丙傲然道:“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上书不行,咱们可以到那老贼府上呐喊示威,揭其罪行,让天下人都知道温体仁那老匹夫是国贼。”

    一讲到实际行动,众学子群情汹涌,丙的话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丁举人更是偏激道:“这有什么,围了温老贼,皇上能知道吗?!温体仁一封书信投到巡警司,或者到顺天府,马上就有兵丁来驱散我们。”

    丙见自己的主意被驳,不服气道:“那你说怎么办?”

    丁举子手臂一挥,微微笑道:“要做就得上达天听,让皇上知道我们天下学子的心声,咱们应该联合天下学子罢考!”

    “罢考?!”

    丁举子的主意一下子就把众人给镇住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罢考不仅是跟朝廷对抗,更多的是拿自己的前途来作赌注。丁举子见众人不出声,便鼓动道:“怕什么,反正法不责众,朝廷难道会将我们所有的学子拿去菜市口砍头不成?!甲兄是我们学院的才子,你说呢?”

    甲举子期期艾艾道:“事关体大,咱们慢慢商议。”

    “那丙兄以为呢?”

    丙举子顾左右而言他道:“这个甲兄也说得很有道理!”

    罢考这种事情自然要靠所有人才行,而且是要有名气大的人带头。丁举子见自己的主意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不由得泄了气。众人正没有个主意的时候,突然一个学子边走边喊着进来。

    “你们看到没有,这是明刊新出的号外。号外就是特别刊出来的吧,讲的是杂学科跟太学的事情。”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几张报纸。

    众人一听就围了上来,甲见人多便高声道:“别挤,找个人来念,听听里边怎么说的!”

    “我来念!”丁举子越众而出,他翻看了一下后道:“明刊的主编们倒也开明宗义,一开头就有篇讲杂学科的文章,是张溥写的!”

    “哦,是天如先生写的,快念!”

    丁举子咳了声后对着明刊念道:“题目是论以何学,下边就是正文了!

    夫国之为国,君之为君,臣之为臣,百姓安之守业,君王受之天命,臣以德才辅之君主,各司其职方使国泰民安。夫圣人未出,汤王得伊伊而兴商,伊伊匠人也;文王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吕尚亦为渭阳渔夫也。伊伊、吕尚其才非生而知之,亦亲历亲为所聚哉!

    后圣人出而有教无类,隋文开科举之创,天下儒生得学而优则仕。然圣人之教以德为先,未能细至诸物。士子需游而学之,方明山川风土,民情世故。昔夫子曾适周问礼,在齐而闻韶,至卫而得雅颂,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士子皆可游乎?圣人言:父母在,不远游。寒门学子盘缠难筹,诸生困于案台而不得游者十之七八。今上下体学子之苦,命撰《天工要略》使习之,乃天下学子之幸甚!

    科举数百年至今,公卿士大夫研习应试之文,方进朝时问其为官之道,断案之法,治河之策,百姓生计皆默然无以应,盖因未尝以学,何以知之!后教于翰林问于老吏,其时费焉!官吏不通于政,不明下情,势无常而计无所出,则民受其困。今天子置太学以待诸进士,以良臣干吏为师,使之德才兼备,乃天下百姓之幸甚!

    圣人之教,德也!诸子扪心自问,只习四书五经者,有一县之才乎?”

    丁举子念完,众人一下子就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没有登科的举子,自然没有做官的经验,而明刊中说的却是为官后所需的具备的知识。一直来,读书人都认为,天子取士重德,底下的具体事务自然有底下的人处理,他们只要将经文治好,懂得吟诗作对就有‘德才’为官了,至于其他的‘琐事’可以慢慢历练出来。现在朝廷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人理念,使德才兼顾,既要有德也要有才。众学子自然知道何为之好,哪种才有利于民。只是陡然间将杂学置于四书五经之列,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明刊号外中除了有各御用文人大家写文说理,同时还有大篇幅的官场纪实,这都是历年吏部所累积的资料,讲的全是只懂经文的书呆子,在官任上做的呆事、错事、糊涂事、不仅令人笑,也令人省!

    众学子将明刊看完,再也没有先时的热血沸腾了。因为他们无法反驳,事实胜于雄辩。谁能说那些可笑的官员四书五经不熟,诗文不佳。善书院的举子们受早期东林人的影响,都是一群有雄心,有壮志,想入朝为官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当他们现自己所争的不过是抱缺守旧,集会顿时烟消云散。号外给他们的冲击很大,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好在下一次科举在三年之后,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

    学子们没有闹起来,朝廷的言官们--御史在这个月的明刊出来后也集体失声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也是从进士过来的,里边的情形自然清楚,不需要讲什么。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在当月的明刊(非号外)上布了皇上跟辅成基命的一段对话,其中就有关于近期忠良阁的事情。皇上的意思很明显,为国捐躯的进英烈祠,贪污者入墨吏堂,卖国误国者进良知社,而在职兢兢业业办差的官员就可入忠良阁。

    这个消息一传出,百官的心思顿时开动起来,如果能入忠良阁,受春秋祭祀,那就是名流千古。为臣者不就希望如此吗?!历来朝中就有不少大臣为了博取名声,不惜夸大言词跟皇上唱对台。如今他们不得不三思而行,要是把皇上惹不高兴,那些喜好名声的大臣损失可就更大了,是以朝中大臣以祖制为由上奏折的人没有几个。

    在朝廷诸多的动作下,杂学科、太学的改制十分顺利的进行。在家休养的大学士韩鑛被启用为太学院的副使,只等三年后进士们入学,便走马上任。

    京中在**月份生了许多事情,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北方的大草原。在大同六十里外的察哈尔部落正在筹备额哲汗的继位大典,作为黄金家族的直系继承人,额哲汗的归国已轰动了草原。宋献策按照皇上的旨意,请苏泰福晋广帖子到漠南的各蒙古部落,让各部落领到察哈尔观礼。

    距大同最近的朵颜部跟喀喇沁部最先到达,而远在黄河以北的鄂尔多斯的大汗额仁沁济农也在大典前赶到。察哈尔部落现在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察哈尔部的汗王仍旧是蒙古部落名义上的共主,额哲汗继位他们不能不来献礼。大明方面除了宋献策,大同的守军也由徐子文带队来道贺。不过内喀尔喀,科尔沁接到使者的诏书后,并没有派人前来。苏泰福晋跟几个领台吉商量后,典礼照原商定好的日子举行。

    宋献策跟徐子文对此却是会心一笑,这本就是在预料中的事情!只要等额哲汗的典礼完成,他们就立刻以喀尔喀、科尔沁两部落不臣的罪名进行讨伐!( )

第二十章大同会盟(下)

      第七卷辽东攻略  第二十章大同会盟(下)

    在察哈尔部落四大臣的主持下,额哲汗举行了坐金帐大典。现在的四大臣就是苏泰福晋第一次会盟的时候设立的,额哲汗没有归国前,部落中的事情就由他四人打理。察哈尔部原本有八大鄂拓克,现在只剩下两千余户,牛羊也无多,但在大明的支持,察哈尔部很快安定下来,而且还收拢了不少走散的部众。另一个方面,新兴起的朵颜部俨然成了漠南草原第一大部落,斡赤伦对察哈尔礼敬有嘉,时不时送些牛羊过来,这一次他更是带了上万人来庆祝。大明对额哲汗归国的赏赐也很丰厚,光各种礼物就装了十几车,差不多将京师里的国宾馆拆下来运走。是以额哲汗的继位大典办得异常盛大,场面甚至过他老爹林丹汗当年坐金帐的盛况。

    在帐外朝着大青山的方向,察哈尔族人将烧好的牛羊抬出来,部落内的萨满祭师围着篝火跳着祭祀之舞,口中念着古老的祭文,向长青天禀报今日大汗坐帐的消息,同时祈求天神保佑察哈尔兴旺。萨满祭师祭祀完长青天后,须眉皆白的胡土克图活佛也举行了庄严的坐帐仪式,他神情肃穆的念了一大段经文,最后才给额哲汗戴上了哈达跟佛珠,这预示着额哲汗的汗位也得到了满天神佛的认可。

    蒙古人以前一直都是萨满教徒,或者是稍微带有一些旧派喇嘛教的色彩。直到十六世纪,鄂尔多斯人从西藏远征中带回了许多喇嘛后,蒙古人开始崇信喇嘛教。特别是土默特部强大领阿勒坦(俺答汗)的皈依,使得喇嘛教在漠南蒙古得到了广泛的宣扬。过了几十年,蒙古各部落,不仅是漠南,包括西蒙古跟外喀尔喀蒙古在内的各部落都虔诚的信奉喇嘛教,尽管各部落间有红黄的教派之分。

    漠南的大汗们都是信黄教的,后来林丹汗突然改奉红教,引来诸部落的不满。更让其他汗王难以接受的是,林丹汗要其他臣属部落也改奉红教,这导致察哈尔部落跟其他部落诸多不和,更使察哈尔直系下属乌珠穆沁、浩其特等部逃奔漠北去了。在苏泰福晋跟四大臣商议,甚至是大明皇帝过问后,决定察哈尔以后恢复黄教信仰,仪式上也就加入了活佛这一段。

    胡土克图活佛是黄教喇嘛,在蒙古草原传教三十余年,很受蒙古族人的拥戴。此番大老远将他请来主持坐帐仪式,就是为了协和察哈尔跟其他部落间的关系。没了信仰方面的差异,彼此间矛盾也就降到最低,察哈尔这个名义上的大汗才能坐得下来。

    年轻的额哲汗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相对枯燥的仪式而言,他更喜欢跟那个唤作郑经的汉人在一起。是郑经教会了他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好玩东西,比在大草原上骑马打猎更有意思的事情。看着周围的人都神情严肃,他大感无聊之余,不由想起了昨夜那两个妖娆的汉女。在他的印象中,他接触到的都是汉人的女子,而且年纪较他为长,所以他认为女人大抵就是如此。后来他回到察哈尔后,终于可以弄到自己族内的女人。在他某天晚上宠幸了侍侯他的小侍女,他才现蒙古女子竟然无味得紧,于是一心跟着郑经他们厮混。

    按着虚岁来算,额哲已经有十六岁了,这在草原上来说已经是一个汉子了。林丹汗壮年‘升天’后,阿布奈又出天花死了,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嗣只剩下额哲一人。为了能尽快繁衍出更多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自然要早婚早育。苏泰福晋已经知道儿子懂得了男女之事,但并没有阻止。相反,她正准备在额哲汗登基继位后,为他的儿子寻找正宫王妃。

    继位典礼上,活佛的仪式终于完成,接着下来是名义上的臣属朵颜、喀喇沁、鄂尔多斯三部献上了牛羊。待几个汗王行完礼、赐座后,庆贺大汗继位的宴会就正式开始了。打扮一新的蒙古女儿们随着冬不拉的调儿开始翩翩起舞,几万人大碗的喝酒吃肉一起庆祝这大好的日子。

    宴会上,左边坐的是蒙古的汗王们,右边则是来自大明的将官。宋献策跟徐子文坐在前头,后边连郑经那小子也有个席位。在这场景,宋献策自然少不了要跟同是大明臣子的定国公敬酒。他的官品比起徐子文来不知差了多少级,按着大明的规矩,那是要跪着见礼。上次他给皇上训斥了一顿后,再也不敢肆意妄为,规规矩矩的要给徐子文跪下敬酒。

    “下官敬定国公一杯!”

    徐子文一把拦住他道:“宋大人就不必多礼了,此番送额哲汗归国,你是皇上钦命的大臣,咱们又在外番,就以平礼相见好了!”

    “下官恭敬不如从命!”宋献策打量着这个有着儒将之称的定国公,年纪已到不惑,但收拾得极为爽利,若不是穿着一身盔甲,那活脱脱就是一读书人。跟宋献策见过的武将相较而言,徐子文身上更显出一份从容。宋献策隐约觉得他跟自己是同一种人,但像又近乎不像!对于大同两位国公跟皇上的渊源宋献策自然知道的很清楚。他也知道皇上对他二人极为的宠信,不然怎么会把大同数万军马交给他二人,而且还将皇城司的提督改由他们家族世袭。跟他们搞好关系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宋献策讨好道:

    “此番会盟有将军在,下官总算放心了,与蒙古人的会盟还要全仗将军主持!”

    徐子文瞟了宋献策一眼,对于他们这些侯门世家而言,宋献策这样的遽然提拔的新贵自然不会放在眼内。但徐子文知道这宋献策能得皇上重用就有几分本事,而且世家最忌与天子宠臣结怨,是以徐子文对往来的官吏都算客气。

    “不敢当,这会盟不知约在何时举行?”

    “下官跟苏泰福晋商议好了,就在后日!”

    “哦!”徐子文应了一声后道:“本督乃三边总督,负责的是长城一线的安全。这次来察哈尔也是依照皇上的旨意,前来确保额哲汗顺利继位。至于会盟的事情,乃是皇上所下的差使,岂可随意更换!本督只是作个旁观,其他的事情还有劳宋大人了!”

    “是,国公说得是!”宋献策的原意是徐子文官阶高作为大明的代表,下边会盟的事情自然由他来操办,这里边有讨好徐子文的意思。现在徐子文既然这样说,宋献策自然不好勉强。

    额哲汗的继位大典庆祝了一天一夜后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此番大明使臣出塞的重头戏--会盟才刚刚开始。额哲汗继位后,马上就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升帐议事。帐内除了额仁沁济农、达来台吉、斡赤伦、宋献策、徐子文、察哈尔的四大臣,还有苏泰福晋作为王太妃暂时摄政,而作为察哈尔的主人,年轻的额哲汗明显还昏昏欲睡。额仁沁济农三位汗王对于会盟的事也知道得不是很清楚,大概以为是重申上一次会盟的约定。

    宋献策见人都到齐便给苏泰福晋使了个眼色,苏泰福晋咳了一声,环视众人一周后道:“我察哈尔部蒙大明皇帝的支持,可以重新在草原建立部落,就是长生天的眷顾。我的儿子额哲汗虽然年幼,但也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我的察哈尔部族虽少,但也是草原上的狼,容不得那些家犬来欺压。现在额哲继承了汗位,察哈尔的部属喀尔喀、科尔沁不但没有前来献礼,还投靠了建州人。这些忘记了祖先的叛徒,我们决不能放过。这次会盟得到了大明天子的支持,所以我决定由各部落一起出兵前去讨伐他们。”

    额仁沁济农跟达来台吉听完都吃惊得对望了一眼,没有想到会盟竟然是要去跟喀尔喀人开战,或者说是要去跟女真人打。他们现在都迁到了漠南蒙古的左翼,跟女真人并无切肤之痛,抽兵作战自然是不愿意。苏泰福晋说完话,他们都默不作声。

    宋献策打破冷场道:“我大明是很支持察哈尔讨伐叛逆的,对于出兵作战的部落,大明将会给予相应的优待。这几年来,各部落跟大明一直友好相处,大家彼此互惠互利,相信各位大汗不会袖手旁观的。”

    蒙古人虽然豪爽,但利害关系还是考虑得清楚的。察哈尔不过两千来户万多人,就想去讨伐喀尔喀,自然是有大明在后边撑腰。不管讨伐的事情能不能成,但要是得罪了明朝,光断绝贸易这一项就让他们头疼不已。现在两大部的茶叶全靠跟大明边贸所得,要是没了茶叶,以后生活都成问题。

    徐子文听了宋献策的话,虽然面上没有变色,心中却是一惊。额哲汗登基,喀尔喀人不来那是意料中的事情。苏泰福晋接着举行会盟讨伐他们,说到底就是大明的主意。讨伐喀尔喀,那就等同于削去女真人的护翼。大明跟女真人才平静了两年,皇上要想跟他们开战了嘛?!

    徐子文正思虑间,斡赤伦哈哈一笑出声道:“宋老弟说得对,察哈尔是我们蒙古人的共主,喀尔喀人竟然不来那就是对额哲汗的不敬,我朵颜部出四千骑兵交由额哲汗统率前去讨伐!”

    苏泰福晋见有朵颜部出兵支持,面上方露出微笑道:“顺宁王果然是忠贞之士,我儿登位尚浅,讨伐的事情自然还要顺宁王多多出力!”

    “那是,战场厮杀的事情就交给我好了!”斡赤伦得到苏泰福晋的夸奖满面放光。

    既然朵颜部都表了态,达来台吉坐不住了。他能在归化入住,全靠上回朵颜部放他一马,于是他有些尴尬的站起身道:“这是我们草原的一件大事,我喀喇沁部自然不会不管。宋先生、斡赤伦台吉、苏泰福晋你们也知道,我刚刚在归化落下脚,不知有多少散勇盗马贼在打我族人的主意,这次出征,我喀喇沁出五百精骑!额仁沁兄弟,你呢?”

    全场就剩下他,额仁沁济农自然不好不意思下,他瞪了眼达来台吉后,道:“为了避开女真人,我鄂尔多斯部现在都迁到了大河上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