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那太医颤巍巍的开始把脉。我焦急的看着太医,想知道婉琴皇后如何?内心又唯恐他一开口就说出些不好的消息。在这个时代,怀孩子也是件危险的事情。过了半晌,太医才把完脉。

    “如何?”

    “回皇上,皇后娘娘没有大碍,只是受了些惊吓,老臣配剂安神补胎汤,皇后娘娘服下后,休息会就会好。”太医也似乎松了口气。

    “那快点开方抓药。曹化淳,太医开完药,立刻叫人煎好送过来。”

    在大地的摇晃中,我们这一群人就这样等着,经过几波余震后,地震慢慢的开始过去。

    等药煎好的时候,那该死的地震终于平息,大地恢复了平静。婉琴服下药后,在坤宁寝宫睡下。我让一直在旁伺候的刘鸿训和其他人也回去休息,各殿的宫人已在收拾掉落的东西。夜空中飘荡的积云,终于在一道强烈的闪电后,开始下起雨来。今晚也不知道京城有多少百姓遭了殃。地震后的宫殿显得有些凌乱,在这样的雨夜,我望着屋檐下掉落的水滴,一切都显得索然。

    第二天一早,顺天府伊杨延麟上报,京畿内有近万人无家可归,怀柔,昌平等县也有人员损失,好在秋收已毕,没有什么作物被毁。

    自然户部要些粮米过去,工部要派人建屋安置下。都快冬天了,一切都要利索的完成,不然这万把人也会把京城搞得乱七八糟。

    “现在各位大臣还有什么方法?浙江水患已经使来年京城粮食不足。”

    “臣以为可以在各省购粮。”户部侍郎候洵奏道,  “不可,民间原本粮食不足,再购粮,米价上涨,受害的还是百姓,我等岂可救一方百姓而害另一方百姓。”御史万元吉立刻就反对。

    “京师乃重地,九边将士负守土职责,岂能无粮?”候洵当下也辩驳。

    “各府城中百姓无粮,后果不堪设想!”

    “危言耸听。调百万石粮岂能全国州府都乱?”

    “那襄阳府不就是前车之辙!”

    两人还要争下去,我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从各府调粮,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各位爱卿还有别的办法吗?”

    礼部侍郎李标出班,“臣以为,今年对广宁外诸部的赏赐可以减免,如今我军鞭长莫及,这诸部夷人都为满人所用。赏其米粮无异于助敌,免除后可节约二十万石。”

    “这诸部落外族人归顺我大明已久,身受满洲兵苦,二十万石照吧,不过需得他们迁入宁远以西。这事情你们旨给袁崇焕,让他处理。”

    “臣遵旨。臣以为现在各地米粮已入库,各处用粮可先半数,等户部侍郎李大人到安南后再作打算。”

    “如今也只有这样了!各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启奏?”昨晚弄得筋疲力尽又一夜未睡好,我又急着去看婉琴皇后,粮食的事始终没有好办法。所以没有多大的心情。想着退朝算了。

    刑部尚书乔允升道,“皇上,谷城县令已经押解到京。现如何处置?”

    “让大理寺处理吧。”

    “臣遵旨。”

    “臣弹劾钦天监正徐光启,昨夜京师地震,在这之前臣等均为收到报告。以至未曾作好防备。”说话的是升为御史的倪元璐。

    内阁大臣韩鑛出来说话,他与徐光启有旧,也知道那是个人才。不忍徐光启就此给打下去。

    “回皇上,徐大人被皇上调到遵化去研究冶铁,此事怪不得钦天监正,钦天副监正因考核落选,才使无人对京师地震作出预报。请皇上明察。”

    “罢了,叫徐光启推荐个人主理钦天监。”

    “皇上圣明,臣遵旨。”

    孙承宗接着出来说,“皇上,福建降寇郑芝龙已到京师,皇上何时召见?”

    “下午让他递牌子进来吧。朕乏了,退朝。”

    我好困啊,看完皇后,随意吃了点东西,我就在乾清宫睡着了。  睡到日薄西山给个内侍唤醒,我洗了把脸才问道:  “什么时辰了?”

    旁边内侍答道:“回皇上,已经申时三刻。”

    “那郑芝龙来了没有?”

    “未时司礼监曾有人来报说有大臣递牌子求见,当时万岁爷没醒,曹公公拦了回去。这会子,皇上可是要召见,奴才这就去传。”

    “你这太监倒也伶俐,叫什么名字?”

    “奴才贱名叫方正华。”

    “好,以后你就跟在朕身边做个随堂太监吧,回头你跟曹化淳说。现在去传郑芝龙见来见朕。”

    “奴才叩皇上恩典,奴才遵命。”

    我到乾清宫前殿的时候,郑芝龙已经在等候了。他见到身穿黄色龙袍的我,赶忙下跪行礼,口呼万岁。我打量了下他。个子极大,长得颇为粗犷,一把络腮胡,头有些凌乱,果然是海盗特色。

    “郑将军,平身,恩,果然是勇猛之士。”

    “谢皇上。”

    “朕本来是想设晚宴请将军的,不想传话的内侍听错。将军久等了,不要见外才是。”

    “臣惶恐,臣不敢。”

    “将军乃我大明勇士,现归顺朝廷,应当为国出力。朕召你来,一是敬将军之才,二是要借将军之力。”

    “臣虽驽钝,也是大明子民,自当为朝廷效力。”

    “朕打算将来组建水师,已经在塘沽口筹备,无需太久,大明将会有无敌的海上大军。昔年倭人扰我福建,浙江,大明总要去扬我国威的。将军久在南方,熟悉海战,他日必能替大明征战四方。”

    郑芝龙听到皇上这么说,心里也是翻腾不已。他来投降是因为看到大明水师薄弱,他投诚自当受到重要,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展自己的势力,还可以拿到朝廷的粮饷。但是现在来看,皇上已经开始筹建水师了,虽没有听过,但是皇上讲来,应该不会假。自己若再做海寇,以后难免会给剿灭。现如今归顺听命,说不定哪天可以成为一方大员开府建牙,光宗耀祖。

    “大明南方海域微臣不敢夸口无敌,但也不是海寇可比。臣将尽心尽力,为大明扫除敌寇。”

    “好,将军现有多少船只?”

    “有大舰五十余只。将士三千全是跟臣血战过来的。”

    “不错,目前南疆海域虽是不稳,但也无大仗可打。你等先在厦门修整,朕前个月曾派人去安南互市,现在到了浙江。将军若不嫌大材小用,暂时委屈下,就先护送使者从海路去安南。”

    郑芝龙开始听皇上说,以为要他领兵去打台湾。万历年间,荷兰人曾经攻打过澳门,结果被葡萄牙人打败,于是占领了台湾。结果只是让他护送使者去互市,那最好不过。南方并无海寇敢动他,因为他们就是最大的海寇。赶忙说:  “安南海路,微臣甚是熟悉,臣一定保证把使者安全送到安南国。”

    “不单是送过去,还要护送回来,要保护使臣的一路安全。这次出使,将军需得听从使臣的命令,朕可是赐了朕的尚方宝剑给他,不要让朕为难。朕封你为福建水师提督,从三品。回来后朕军饷十万犒军。此次出使,不仅让你去立个功,而且关系大明体面也关系到南方安定,你可勿让朕失望!”

    “臣明白。臣当为皇上分忧!”

    “你明日回厦门准备。使臣一到,你们就出。”

    “臣遵旨。”

    彼此解决心中之事后,言谈甚欢。晚间我还留他用膳。

    第二天,郑芝龙启程南归。

    ……………………………………………………

    《明史》:秋七月壬午,浙江风雨,海溢,漂没数万人。癸未,海寇郑芝龙降。…………八月乙未,诏非盛暑祁寒,日御文华殿与辅臣议政。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