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雅柔吐了吐**,跟在她爷爷身后去了。黄宗羲有点垂头丧气的从钱府出来,他现在要去找黄安一起从驿馆搬到钱府。( )

第一百零八章 两个阴谋

      第七卷辽东攻略  第一百零八章  两个阴谋

    黄宗羲入住钱府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开来,或贬或赞的众说纷纭。那些本来对黄宗羲不满的人更是放出流言,说黄宗羲要入赘钱家,又说黄宗羲靠一个女人才能脱身。黄安就算有心隐瞒,但这些话还是传到了黄宗羲的耳中。黄宗羲原本就对自己的前途有些忧心,现在又听到这些话更是丧气。就在这个时候,陈文一却是奉旨给他带了几本书,有袁世振的《两淮盐政飨》,《清理盐法疏》以及历任巡盐御史的奏疏。

    “子云兄,这是”黄宗羲稍一翻看便问道。

    陈文一朝北拱手道:“这是皇上赐给太冲老弟的,老弟切不可辜负了皇上的期望啊!”

    “是,是!小弟一时孟浪使得自己闭门思过,又差点连累到了子云兄,宗羲实在是过意不去,在此给子云兄赔罪了。”说着黄宗羲起身对陈文一躬身一拜。

    “太冲言重了,你我兄弟何必这么客套。太冲的高才皇上必不会就此浪费,愚兄虽不敢妄意揣测,但皇上必定是另有安排。这次皇上赐书就大有深意,太冲不可自轻。”陈文一好言抚慰黄宗羲。

    黄宗羲向来知道陈文一分析得极准,心中轻松了不少。两人便闲聊了起来,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中午。黄宗羲起身道:

    “子云兄到访,小弟本应该设酒宴款待,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不如这样,咱们出去一醉方休。”

    陈文一正要接话,钱雅柔却带着个丫鬟进来,丫鬟手中得托盘正摆着酒菜。黄宗羲看得满脸的愕然,陈文一却是笑笑不言。钱雅柔倒是落落大方,道:“今天陈大人到来也是我钱府的客人,你们都聊了一个上午,我让人准备了点酒菜,可不要说我钱府款待不周啊!”

    “小姐说笑了!”

    “那你们继续聊吧,我就不打搅了!”

    钱雅柔也不理会黄宗羲的反应,就带着小丫鬟走了。面对陈文一古怪的笑容,黄宗羲只能苦笑不已。此后陈文一成了钱府的常客,渐渐的陈文一跟钱象坤也熟识起来,常以后辈官员的身份前来拜访。有了陈文一在中斡旋,钱象坤跟黄宗羲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当然,关于钱府附近的变化都传到了有心人的耳中。在南京郊外的一座精致的院落,三管家闪身进了里边。很快房子里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道:

    “老三,有什么消息嘛?”

    “主人,据下人回报”三管家把南京城最近生的事情都细细说了一遍。

    那主人微微沉吟下道:“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阮大钺跟你们精心谋划的圈套却给个小女孩破去了,而且现在黄宗羲住到了钱象坤府上,高招啊!”

    三管家显然不是很明白主人说的,低声道:“主人,据现在的情况来看黄宗羲迟早会跟钱老头反目,钱家不会把孙女嫁给他的。再说,黄宗羲已经给罢免了官职,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

    那主人冷笑了一声道:“这嫁不嫁只怕不是由钱象坤说得算了,要是皇上下旨意指婚,你认为钱象坤会反抗嘛?!起用黄宗羲更是一纸诏书就够了!”

    “皇上?!”

    那人闭目沉默了会才缓缓道:“陈文一他们背后是皇上,皇上从调开郑三俊开始便想在江南**自己的心腹,因为皇上最终的目的是改制,而江南则是最难控制的。分化江南官场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李原吉、陈文一、李邦华、黄宗羲6续调来江南。但是凭着这几个新人还是不够的,钱象坤是南京六部大臣,若是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必然能分化一大部分人。现在不仅是黄宗羲住在钱府,就连陈文一也时常往来。你说,陈文一就单单是为了跟黄宗羲聊天才去得这么勤快嘛!之前不见他们来往密切,现在又为何这样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三管家幡然省悟道:“是这样,那主人的意思是陈文一名义上是去看黄宗羲,实际上却是去讨好钱象坤,想把钱家拖到改制的阵营去。主人,钱象坤是兵部尚书,这可对我们大大不利,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点行动。”

    那人却出乎意料之外的说道:“算了,那些只是一些小鱼虾而已。”

    “是!主人!”

    那人捻着胡须道:“对于大鱼而言,他们就是些小虾米,钱象坤虽是南京兵部尚书,但是他能够指挥得动那些兵嘛?!不能!既然不能那对我们的帮助跟威胁也就没那么大。”

    “是的,主人!”

    “嗯,你二哥去南安还没有回来嘛?”

    “回主人,还没有!不过二哥来信说他会在年前返回来。”

    “嗯!”那人顿了顿道:“另外你再通知阿大,告诉他跟沈缜打交道客气点,咱们还要靠他做牌子。哪一天皇上真的要在江南改制,那些反对的官员都会齐集在他的手下。这对我们可大大的有利,皇上虽然是九五至尊,但也不能逆了整个江南官场,没了手下,谁为他效忠啊。”

    “是的,主人!”

    “你先下去吧,有什么事情再来禀报!陈文一他们虽然是虾米,但你要让人看住点,不要让他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小人明白!”

    xxxxxxxxxxxx

    不少人关注江南情形的时候,在京师附近打探的女真探子也把京师附近生的事情源源不断的向范文程禀报。

    盛京,范文程府邸。

    “大人,听探子回报,明朝皇帝已经扩建京营了。”宁完我正在向范文程汇报关内的情况。

    “具体情况怎样?!”

    “据说是扩建两营,按照京营的编制,应该是增加四万人。”

    “增加四万?!”范文程有些羡慕又有些感叹,大明真是富庶一下子间就可以扩兵四万,而大金则一直为兵力的事情烦恼。

    宁完我进一步补充道:“大人,明人新组建京营的战斗力我们都是知道的,这对我大金很是不利。况且明廷的小皇帝跟以前的皇帝都不一样,随时可能拉着京营出来作战。辽东军要是有了十万京营助战,他们跨过锦州一线来强攻盛京也不是不可能。”

    “嗯,确实是心腹大患啊!”

    “大人,你看是不是专门向大汗禀报下呢?”

    范文程微微摇头道:“就算禀报也没有什么办法,还是夹在一般的奏报中吧!”

    “是,大人!”

    范文程想了下又道:“你还是准备好我上次吩咐你做的事情。”

    “大人,那要不要加运行?”

    范文程沉吟了会后道:“还是不要了,你按班就步的做好就行了,太急了反而会弄巧成拙,通知他们一切慢慢来。”

    “是,属下知道了!”

    “另外,上次大汗有意放过的那两个蒙古人怎么样了?”

    “回大人,属下曾派人打探过了,那个必勒格的蒙古人在弘学馆学习了一阵后,大汗便让他带着另外一个蒙古人一家离开了盛京,他们曾在敖汉的领地停留了几天然后一路西行,因为后来进入了朵颜部落的领地,我们的人不方便进去,不过之后没有见他们出来。”

    “那看来朵颜部落的人是接纳他们了!”

    “是的,大人!”

    “那就让这颗种子在蒙古草原芽吧,或许到时候将会扭转大金跟大明的局势。”

    宁完我有些怀疑道:“大汗跟大人都这么看好那个蒙古人嘛?”

    “呵呵,有些人就是不安于世的,必勒格便是这种人,他若遇到明主或许真大有所为。不管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女真人也好,都曾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之后会怎样谁人能说得清。只有因势利导,才能使得局面有利于我大金。”

    “属下明白!”

    “好了,不说这个闲话了,我派出的人已经到达了初步预定的地方,你记住等他们离开了后就不要随意派人跟她们接触,她们会遵照我的指示去做的”

    “是的,大人!”

    范文程似乎想起什么后道:“对了,过得这段时间我就会跟大汗提议,让你成为弘文馆的大学士。”

    宁完我露出一丝喜色道:“多谢大人栽培!”

    “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办差吧,有什么事情再来禀报。”

    “是,大人。属下告退!”( )

第一百零九章 启蒙老师

      第七卷辽东攻略  第一百零九章  启蒙老师  

    天气渐冷,我已经没有多去丰台了,京师的京营交给几位提督我很是放心,现在只等神策、神羽两军成立。因为连着下了几场大雪,我又免了早朝,这些日子我倒落得自在。皇后跟田妃都忙着照顾孩子,秀儿一如既往的管理着后宫的大小事务,就连原本空闲的淑妃孝明因为有了身孕也没在我身边侍候。整个宫里就我空闲了下来,不过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的第一个儿子炜儿已经快七岁了,在后世的世界里这个年纪就是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了。虽然傅山是他的师傅,但同时我也让半退休状态的内阁大臣韩鑛兼任了经史的教学。有他二人教导,我不用担心炜儿的国学,不过这还是不够的。他既然是我的儿子,就有可能会继承我的皇位成为下一任的帝王。如果我的后人忘记了一个皇帝的责任,而只顾着贪图享乐,那么即使我中兴后的大明也将进入另外一个兴衰的循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是维持一个王朝兴盛的关键,但是作为王朝最高的领导人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所以我要对炜儿进行适当的后世教育,让他明白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我想到就做,很快让人给傅山跟韩鑛捎了个口信给他们放大假,这个冬季由我来教导炜儿。不过很不幸,我这个老师第一天就睡过头了,等我到的时候,炜儿已经拿着三字经在摇头换脑的读了。炜儿见到我,很快就放下书起身跪下道:

    “儿臣参见父皇!”

    “炜儿快点起来,嗯,看来你真勤奋啊,这么大早就起来看书了!”

    炜儿站起来,一脸正经的回道:“这是韩师傅跟傅师傅教导的,他们还跟儿臣说父皇小时候也很勤奋读书,要我以父皇为榜样。”

    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面红,自己小的时候读书还算认真,但勤奋就说不上了。而且一直来因为怕冷的缘故留下个坏毛病,那就是睡懒觉,到大了以及转世来到明朝都无法改变这个恶习。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只有在人小的时候教育好,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炜儿六岁出阁读书的时候我就定下了规矩,以后宗亲读书无论风雨必须卯时前起身,卯时四刻也就是早上六点钟必须到学堂读书。

    我来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辰时四刻,足足迟到了一个时辰,也就是说炜儿已经在这里读了两个小时的书了。要是在后世,我也决不会这样严厉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炜儿他们不是普通的人,他们必须要比别人勤奋努力,要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我并非一昧的赞赏后来的清朝制度,但他们在皇子的教育上确实有称道的地方。不管皇子们长大后是否能继承王位,但有着良好教育的他们至少不会是无用之人。所以我现在对皇子们严厉点,至少不会出现昏君。

    看着年幼的炜儿,我摸了摸他的头道:

    “炜儿能够勤奋读书,父皇心里很高兴。不过今天父皇不是教你三字经,也不说什么经义,父皇要教你算数。”

    得到我的夸奖,炜儿很是高兴,满脸兴奋道:“算数?儿臣听过傅师傅说过,不过说要等儿臣大点时候才学!”

    “来,咱们到这边来,父皇今日就叫你算数!”说着我摊开大大的一张宣纸,在上边写下一二三到十的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一相对应的汉字。

    “父皇,这些字儿臣认识,是壹、2、3、肆、伍、6、柒、捌、玖、拾。”

    这些字对于七岁的孩子还是难了点,但是炜儿却全部都认得。因为宫中所有的帐簿上都是用这些大写的数字来计数。在明以前是有小写的计数的,但是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因为当时生了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其中那些官员就是通过涂改数字来贪污的,从而太祖布了新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用大写来计数。久而久之,在宫中都是用大写来计数了。

    “不错,炜儿全部都认识,但是你知道它们上边一一对应的是什么嘛?”我指着阿拉伯数字问炜儿道。

    炜儿迷惑的摇摇头,他长在深宫中还是第一次见这些蝌蚪文。我把他抱到书桌上来道:“这些也是数字,它们跟下边的大写数字一一对应,跟你认识的这些数字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呢,它们比大写的汉字要方便,容易计数也容易计算。你看,11就是拾壹,是不是要比你写汉字快很多,还有计算1+1=2”

    我手把手教着炜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我这样教他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能有什么造诣,而是使他的智力能够均衡展。本来按着以前小学的课程,我应该开始教他拼音的,但是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教材,所以暂时教他数学。

    不过教着炜儿的时候我心里有了其它的想法,推行普及教育是迟早的事情,虽然我在现有的制度里加入了杂学,但对于刚启蒙的儿童还是没有相配套的教科书。趁着教育炜儿的基础上,我自己弄一套完整的小学课程教材出来,以后各县的教谕或者秀才们就可以此来普及教育了。

    既然是有了这个想法,我便在司礼监调了几个文笔出众的小太监,我一边教炜儿学习,一边让小太监将我教学的内容整理下来。渐渐的,炜儿跟不上了进程,毕竟他才是个七岁的孩子。我每日也不会教他太多,他每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练武,我让傅山做炜儿的师父就是想炜儿能够做到文武双全。炜儿倒不负我的期望,一套太极长拳打得似模似样。

    皇后她们看到我悉心教导炜儿也很是开心,尽量在教学的时候少来打搅我们爷俩。每日看着炜儿学习,一点点成长也很是幸福。外廷的大臣们知道我在言传身教炜儿,更是麻烦我的奏折都少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我能这样教导炜儿就是要将他立为皇太子的前奏。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也懒得去解释。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的教案已经完成到了三年级,不过很快新年就到了,转眼就是崇祯九年的春节。西北、西南以及海外的使者开始到京师进贡,外出的御史们6续回来叙职,各种的典礼也在礼部主持下一一进行。

    已经在江苏安徽落根的郑三俊仍旧兼着两省的巡抚,不过他已经给我又上了道折子,说自己年老了,要求加派一个巡抚给他。我知道这是郑三俊还咽不下一口气,他是在位的大学士兼内阁大臣,却偏偏给我踢出了朝廷的权力中心。按理来说,他已经有了作辅的资格,但就是因为他跟我的政见不同,所以我才派到地方去开导开导他。我记得明史记载郑三俊明亡后活了十几年才死,所以放心的让他办差。而且江苏有上海等口岸城市,在那郑三俊能真切的感受到海外通商的好处。等他想通了我再将他调回朝廷不迟,况且以后江南方面的事情还需要郑三俊帮手料理,于是乎我又给他下了道旨意安抚,并且从崇祯七年的进士里边挑了几个给他作手下。

    另外原先跟我崇祯六年打赌的文震孟出任东昌府知府也已经快三年了,我倒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让文震孟出任地方的知府他就会明白现在下边百姓的情况,而且他慢慢的也会知道现有的制度的缺陷所在。但是可惜这位固执的官员没有等到打赌的日子,还差三个月的时候东昌府同知递上了一封奏折,告诉我文震孟挂了。

    他挂的原因比较简单,这三年来他日夜操劳不停的在东昌府的各县巡视,加上他年纪大了身体渐渐不行。东昌府的情况虽然比以前要有好转,但是距离当初文震孟夸下的海口还差了不少。他日夜忧心又任期渐近,没多久便老病作了。原本也要不了他的性命,但是他亲若儿子的外甥在这个时候病死了,文震孟一直把这个外甥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现在居然白人送黑人,文震孟顿时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对于一个守旧的大臣死了,我只能感叹一声,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文震孟的固执,他到死给我上的奏折都还是苦劝我遵从祖制,说东昌府只要按着他的办法就能够治理好。我也很干净利落的做了批示,朝中的大臣若是对我的政策不满,可以继续接文震孟的任,四品的做知府,七品的做县官,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样板来我就听他们的劝谏。有了这一招,御史们都不敢随意上折劝我恢复祖制,当然若是真有忠直的官员执意要去地方做官也算是造福一方。

    不过文震孟死了,尽管政见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