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夫之却小声嘀咕了一句道:“那黄宗羲还不是年纪不大?!”

    张岱他们几个瞪了王夫之一眼,示意他别乱说话。王夫之十来岁就进了铭心堂,跟黄宗羲几人年纪相差不多,而且能进铭心堂的人各个都自负才学,自然不甘人后,有意无意之间也是存在着比较。王夫之的话虽小声,但我还是听到了,笑道:“正是因为黄宗羲出去的年纪太小了,锋芒太露才有后来的事情!朕希望你们能在铭心堂多学点东西,要历练的话,朕有大把的事情等着你们去做。忠清,你可明白?”

    顾炎武想不到皇上会转而温言宽慰他,老实说,他心里跟黄宗羲比较起来当然有些不舒服。黄宗羲虽然大他三岁,可他们是在同一年中的进士,而且顾炎武还是状元,但皇上偏偏把黄宗羲放出去任职,把他这个状元留了下来,多少让他心里有些想不通!不过今日听皇上这么一说,顾炎武隐约中感觉得到皇上是故意这么安排的。不过再想想,顾炎武也就释然了,崇祯四年的状元张岱不也还在铭心堂嘛!而早他三年的状元曹文衡现在已经是官居从三品的参政,明年外察只怕又会再进一步,直升布政使了!要真说不平衡,只怕他们的头儿更加不平衡,但平日却没有看到张岱有丁点表现。看来这养气见识,自己还差的远,这人与人是不能太过着相于去比较!

    听到皇上想问,顾炎武抛却杂念,忙回道:“微臣明白,这是皇上爱护臣等!”

    “嗯,你明白就好,你们的路还长,不要太顾眼前,只有真正学成一身治国本领,朕才会重用你们!还有你们三个姓张的主编,都是崇祯四年的进士,朕把你们扣住在这,会不会心怀不满啊?”

    张岱等人见皇上又问他们,赶紧道:“臣等不敢!”

    “有什么就说什么,朕可不信你们一点想法都没有?!”

    张岱苦笑道:“皇上这么说,微臣再否认就是欺君了!想法也是有一点的,但是微臣几个知道自家事情,于经济一道不甚精通,着于地方事务未必就比别人做得好,这些年倒也安心于铭心堂。”

    “呵呵,这就对了嘛!朕要听的就是心里话!让你们几个堂堂在状元放在这是有点委屈了你们,但是明刊对于朕很重要,朕也需要一群跟朕同心的人为朕打理,所以才一直将你们留在铭心堂!”

    跟皇上同心!听得这句话,三张心里一阵激动!

    我指了指顾炎武他们道:“他们两个就不说了,朕以后再安排。至于你们三个,朕也明白对你们说,朕是要将你们长期留在这里任职。当然了,朕也不会亏待你们,京官也好,外官也好,都是三年一

    考,朕也让你们跟他们一样,三年一考,合格的话朕也同样升你们的品秩。你们觉得怎样?”

    张岱他们几个连忙伏地道:“谢皇上恩典!”

    “起来吧!”

    张岱他们几个心里更是激动不已,如果说做官自然是在京城里头做官的好,而且铭心堂没有更多的担责,却又经常跟皇上见面打交道。现在连升迁的问题皇上都解决了,可以想象这几乎是一些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官位。

    各个都给了糖果,现在到时候谈正事了!(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舆论分化(下)

    跟他们说完铭心堂的事,接着就是我来这儿的目的了。明刊是我掌握的舆论喉舌,但在它真正变成我的舆论之前,我必须把几个主编搞定,否则这场舆论大戏就唱不下去了。只有他们几个成为我新政的坚定支持者,这样他们才有足够心力去跟反对者一争长短。

    张岱他们几个年纪较大,自然明白皇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来铭心堂宣示皇恩。明刊作为朝廷动向的风标,如今朝廷内的几件大事他们还是明白的。他们也曾私下的讨论过这件事情,都是不愿去触这条线。如果是旗帜鲜明的支持皇上,那么他们将会得罪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包括他们的父母家的宗族。只是有些事情轮不到他们选择,不管怎样都是要面对的!

    我还没有开口,张岱他们几个面色就有些不正常,只有顾炎武跟王夫之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我来这的目的就是说服他们,自然不会让他们产生其他想法,所以我一开口就将所有的话堵住道:

    “朕再过段时间就要推行新的赋税政策,简单的说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张岱他们几个哦了一声,心里却暗暗苦,顾炎武他们点点头表示在听。

    “新政是一定要实施的,这是朕在登基之际便定下的国策!朕之所以没有实施,一来是过于仓促,二来是因为当时辽东之事未了,如今朕腾出功夫来了,这项国策一定要实施!”

    皇上话语不容置疑,何况张岱他们几个只是小臣哪敢反对皇上的旨意。只能是唯唯诺诺的应了,心里除了苦笑,更多的是无奈!

    “好了,你们几个别不吭声,对朕的新政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说说看!”

    张岱硬着头皮道:“皇上,这是国家大事,微臣不敢置掾。”

    “嗯,这话说的有些避重就轻了,朕的多少国家大事还不是靠明刊宣示天下!”

    被我一训斥,张岱马上起身跪下道:“微臣知罪!”

    “起来吧,接着说说看,朕今日来就是听听你们的意见!”

    张采不忍张岱受窘,就出声道:“皇上,微臣以为实行新政固然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但同时也将会得罪天下士人!”

    “你说朕会得罪天下的官员,怕朕手下没人干活了,对吧?!”

    张采一点头表示默认!

    “那朕问你们,这官绅不纳粮的制度怎么来的?”

    张采他们在铭心堂这么久,对于历朝历代的史实知之甚祥,他深吸了口气回道:“回皇上,这是本朝太祖皇帝开国时代定下的规矩!洪武十年太祖下诏令曰: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著为令!洪武七年“令官员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洪武十二年又定:“自今内外官致仕还乡者复其家终身无所与。”;洪武十三年“令六部、都察院、应天府并两院判禄司、仪礼司、行人司随朝官员除本户合纳税粮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尽免。又各处功臣之家,户有田土,除合纳粮草夫役,其余粮长、里长、水马驿夫尽免。”;嘉靖二十四年议定如下则例: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粮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以下每降一品,免粮额减二石,人丁减二丁。降至九品免粮六石,人丁六丁。内官内使亦如之。外官各减一半。教官、监生、举人、生员各免粮二石,人丁二丁。杂职省祭官、承差、知印、吏典各免粮一石,人丁一丁。以礼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闲住者免一半。”

    我点点头道:“说得倒是详细,那太祖皇帝为何要定如此规矩?”

    张采迟疑了一下才道:“这是因为皇上体恤臣下,体恤读书人,再者”

    我打断他的话道:“再者是因为建国之初,国库空缺,太祖以免纳粮来填补官俸的缺额,同时也是给读书人一点生活来源,但是大明经历数百年之后,事情却跟太祖皇帝的本意相反,官绅不纳粮成为了田税的一大弊端。”

    张采见皇上打断他的话,而且将官绅不纳粮定了论调,一时间不知怎么说好。张溥见张采不敢说,只好自己出声了。

    “皇上,微臣也说一句!”

    “好,你说!”

    张溥道:“皇上,虽然官绅不纳粮,但是在地方的官绅之家往往就是一地的领头人物,建桥修路,倡议县学,灾年救济等等都是他们主持完成。是以微臣以为,虽然他们没有缴纳赋税,但同样将这些钱银用于地方支出,还之于民,还之于朝廷了!再者官绅士林之流乃国家之元气,微臣以为应善待之!”

    “嗯,且不说你说的对不对,但你敢跟朕说这个话就不错!但朕要说的是,朕不能指望着靠官绅富商的良心来补这个赋税的漏洞。国家是靠法律来管理的,而不是靠人心!”

    我说到这,他们几个人脸色都变了。我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这个皇帝不就是最大的人治吗!难怪他们这幅表情!我摇摇头苦笑道:

    “朕的意思是,张溥你说的最好的情况,但事实上地方仍旧有一大批为富不仁的豪强。听听以前河南巡察御史毛九华上言说的是什么个情况:‘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顷。势豪之家,仆隶多至数百,奸民乘势投献,百姓受其鱼肉。’国人向来不患贫而患不均,既然是官绅了还不纳粮,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贫者日益贫,富者日益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可以想象,普通的百姓根本就无抵御灾年的能力,一旦遇到灾荒,他们就会卖掉田地度日,土地最终会不断集中到少数官绅手中,如果天下有一半的土地都是免税的话,你们认为朕这个皇帝还做得下去吗?”

    “你们都是熟读史书的人,上古到今田赋税法改了不知凡几。但朝廷上位者无不想法设法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往往效果却很差!从经历大乱的开国初期,土地重新分配到后期土地兼并剧烈就是一个朝代的兴衰史。大明开国二百余年,土地兼并相当之严重。朕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朕还是却要保证大明的田地都要交税,这样朕才有足够的银两来应付灾年。只要官府肯救济,朕相信没多少老百姓是舍得卖掉自己的田地的!”

    “再者,免税的这部分土地,如果朝廷继续官绅不纳粮,这些税收只不过是收入了官绅的仓库,让官绅的家产多增加一些而已,如果交纳朝廷则可以用来救济百姓!你们会说朕这是在劫富济贫,但朕要说的是,除了本朝,之前历代有何圣人之法说官绅不用纳粮的!佛家还有云众生平等,况且朝廷救济百姓对于官绅富豪之家同样是有好处的,如果朝廷国库空虚,最终引民乱,那么先遭殃的则是那些富户官绅们,这种做法跟好处是相辅相成的!”

    整一个下午,我就跟铭心堂的几位主编探讨土地政策。这也是我一直来思考的问题,如果大明没有开海禁外贸的优势,那么土地兼并将会产生富余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还没有

    萌芽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安排他们的,他们将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成为乱民。而我也不能打破现在的土地买卖政策,将土地收为国有,这样只怕不是官绅反对这么简单,连百姓也会跟着反对!对于百姓而言,土地是他们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的传家宝,关键时刻还可以卖掉的财产。一纸诏令说归国有,立刻就有人拉起队伍造反!

    张岱他们在听了我思虑的土地政策之后,眼光不在局限于既得利益者的短浅,而是从大明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虽然不可能让他们一下子就改变想法,但是从他们的脸色来看,对于官绅一体纳粮没有那么抵触了。我当然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心态,在离开铭心堂之前,我给他们留下了数个疑问:

    如果你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你该怎么办?

    如果以后读书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不交税,你又该怎么办?

    土地允许买卖,如果朝廷放任不管,最后土地兼并会成什么样?

    在张岱他们几个的震撼表情下,我回宫了!

    在我跟他们上了这一堂国民经济课之后,他们的思想果然有了很大的转变,先他们不反对官绅一体纳粮了,而是委婉的跟我提出一些补充措施,比如说嘉靖年间定下的规矩就很不错,让官员依照品秩减免税额等等。

    而我则较主张官绅跟百姓不再做区分,所以少不得找铭心堂的人谈了几次座谈会。官绅有朝廷的俸禄,让他们交税也没有多大的问题,而我想的更多的是读书人!( )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一步

    我所说的担心读书人,是因为很多穷经皓的读书人除去当官真不知道他们能干什么,能够从举人里头挑选出来的进士还算是难得的人才,其他很多把四书五经读傻了的人不计其数。想到后世家喻户晓的范进、孔乙己等人,我心里就堵得慌!而他们这些人却是官绅不纳粮的既得利益者。记得儒林外史中范进一中举,立刻就有很多人来投靠送银子,这里除去巴结的成分,另一个目的就是献土逃税。

    官员们有俸禄,举人以下的读书人却没有朝廷的俸禄,如果再进行官绅一体纳粮的话,他们就会率先起来反对。举人的数量比较庞大,若不注意的话,很容易让下头官员煽动起来当枪使唤。当政者怕的还是动乱,这个时代民智开相当有限,民间的舆论还是掌握在地方的官绅跟读书人口中。

    即使我跟铭心堂的几个主编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听到风声的内阁大臣还是派了代表来跟我商议纳税的事情!稍微惊愕点的是,没有想到来的是贺逢圣。不过想想也是,内阁之中原本最好出面的自然是辅钱龙锡,但他偏偏是提出丈量土地的人,所以他自然也不好来我跟前反对,次辅李长庚则是新晋的内阁大臣,而贺逢圣在朝中大臣眼里一直是我比较看重的臣子之一,所以最后还是让他来了。

    “怎么你也要反对?”我一开话头就拦住了贺逢圣。

    贺逢圣没有想到一来皇上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对于提拔他的皇上,贺逢圣打心里就有一种畏敬交加的感觉,即使皇上年纪比之他还要小,但是皇上不怒自威的神情让贺逢圣心里还是打了一个突,他赶忙辩解道:

    “微臣不是要反对!”

    “不反对?!”我顿时泛起了笑容道:“不反对就好!来,贺卿家,坐!”

    “皇上,这个”贺逢圣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话还没开头就被皇上堵了回去,他不由苦笑同僚们可是选错了人。但是自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皇上打,回去也无法跟钱辅他们交待啊,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道:

    “皇上,是这样的,这个官绅一体纳粮,微臣觉得实施起来太过刚猛,微臣是同意实施的,但微臣同时觉得应该缓一缓,用个缓冲点的办法!”

    “哦,那你想怎么缓?”

    贺逢圣见皇上没有怒,便大胆道:“回皇上,微臣的意思是觉得在嘉靖年间官绅按官阶递减免税最是妥当,这样既可避免官绅无限制的偷税,也同样不会让天下官绅难以接受。”

    “你是说有限制的免税?”

    “是!”

    这个办法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一步到位有一步到位的好处,免得事情拖拖拉拉以后还要改!不过忠于自己的贺逢圣都肯出面来说这个事,这代表着朝廷大臣们对于官绅一体纳粮都是抗拒的,甚至下头的读书人更加反对,所以谨慎的贺逢圣才敢出来跟我说这个话。

    “这个想法有什么章程了吗?”

    “微臣跟几位同僚商量了一下,觉得以官阶来定免税的亩数,之前皇上改革皇族俸禄曾用到此办法,臣等也是受此启,所以觉得如果这样实施的话,天下免税的耕田也不会太多,而且可以有效遏制刁民献土,新政也不会受到太多来自民间的阻力!”

    我点点头道:“你说的朕明白!”

    “那皇上是同意了微臣的方案?”贺逢圣欣喜的问道。

    “这个朕再想一想吧!”

    “那微臣告退!”贺逢圣知道自己今天来的目的已经达到,当下也不多废话,否则更容易引起皇上的反感!

    贺逢圣走了之后,我一个人在宫里静静的坐了

    一会,其实并没有想什么,而是放松这几天都绷紧的神经,有时候什么都不想也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

    “皇上”一个轻柔的声音唤道。

    我迷迷蒙蒙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宫装美女。我拍了拍额头道:“哎呀,是秀儿啊,你怎么来了?”

    秀儿嗔怪道:“皇上还说呢,昨儿说好陪臣妾吃饭的,结果臣妾左等右等都没有来!”

    “哎呀,那真是不好意思了,朕方才坐着就睡着了!”

    秀儿嫣然一笑道:“臣妾哪会怪皇上,臣妾是怕皇上饿肚子了!怎么皇上还在为新赋税的事情费神吗?”

    我点点头道:“是啊,事关重大,朕不得不慎!”

    秀儿也是神色凝重道:“这倒也是,都是太祖留下的祖制实施了几百年,一下子取消确实难以估量会怎样!”

    官绅一体纳粮,这项新的赋税政策,不要想到反对它的人只是官员而已,而是这官员里头不仅是文官,还有数量庞大的武官,这些武官在一个驻地呆久之后,渐渐的也成了当地的大地主,更加不用说原先改制前的世袭将领了。朝廷内阁大臣们的担心也不是单单为了他们自己,于是我把贺逢圣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