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9 死城-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页是实验室的构造大概。实验室建在地下,分成五层。每向下走一层,对消毒的要求就更严格。每层都设有休息室、娱乐室、咖啡间、图书馆、避难所、实验室、解剖室和通信室。在这页的底下,有粗黑字体印着:清查数页数。如有错漏,立即报告。

  荷路并没有心情逐页逐页地揭。他想找出特别有趣的部分。他发觉第二百五十五页是与其他部分不同的。

  此乃二百七十四页中的第二百五十五页

  国防部命令将此页从本最高机密文件中抽出

  页数:二百五十五/255

  文件密码:野火

  抽出内容:“执决者假设”

  请注意:抽出此页乃属正常,读者无需申报

  255野火255

  这是什么意思呢?荷路正望着这一页沉思,驾驶员却喊:“荷路医生。”

  “嗯——什么事?”

  “四分钟后我们在奈华达州平石镇降落,请准备。”

  战斗机以一点八倍音速划过阳光灿烂的长空。

  《死城》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第九章 实验室

  飞机在刚过正午时刻降落。天上万里无去,机场绿草如茵,但李维和荷路没有心思去欣赏。在候机室喝过一杯咖啡,舒一舒几乎震松了的骨骼,李维便催促上路了。当他们从候机室走出来时,一辆蓝色轿车已经在门口等着。

  车上没有标签说明隶属于那个部门,也没有驾驶员。李维解释说:“这里的人员分工有严格限制,免得多嘴多舌,把秘密传开了。”

  他们驶上一条凹凸不平的公路。这条路看来已经多年不用。荷格说:“又是保安措施?!”

  “嗯。我们在这条路上花了近五千美元,才把它弄成这个样子的。荷路,如果你要吸烟的话,趁机会抽一根吧。我们快到了。”轿车驶入泥沙遍布的小道上,右边有一个木牌写道:“政府物业,不得擅进”。不过,这里没有围墙,没有警卫,也没有军犬站岗。

  “我们不想引起一般人的注意。其实,那边山上有两副雷达,地底也埋了电子感应设备。一有人进入,会自动报警。这里养有十多头德国军犬,都是动过手术,失了发声机能的。如果有可疑的人碰上了,很难逃过它们的牙齿和利爪,不要以为这里很简单。”

  大约又过了一英里,前面是一圈直径一百码的玉米场,圈里有间木屋。一个穿开领衫、牛仔裤的人出来开门。门口的木牌写着:

  政府物业

  美国农业部开拓沙漠试验站

  李维把车停靠在木屋外,留下车匙,带领荷路进入建筑物。他们到了一间小房间内,一个正在吃午饭、穿牛仔装的大汉微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喂,朋友,有什么事要帮忙吗?”

  “没什么,刚路过,我们是往罗马途中。”李维随口答道。

  那人点了点头:“老兄,现在几点钟?”

  “我的老爷表昨天停了。”

  “真可惜。”

  “唉,都是天气的缘故。”

  暗语对过无误,大汉又点点头,两人便绕过他穿过一条走廊。走廊两边的房间外挂着“育种室”、“湿度控制室”、“土壤分析室”等牌子。李维说;“这里名副其实是农业部的试验站,必要时刚才守柜台的人还可以带你参观参观。”

  “‘野火’总部呢?”

  “这里。”李维推开一间挂着“仓库”牌子的房门,进去后看到一堆水龙头等杂物。荷路还未站稳,整个房间便沉下去了。

  实验室的第一层涂了红色,以冷光照明。房中央一部用绿色玻璃罩着的仪器,是指纹分析机。李维叫荷路把手掌放在玻璃上,机器便自动拿它限资料贮存库中的资料核对。如果掌纹上的上万条纹理都不错,便算准许过这一关。

  跟着是更衣室。他们须将自己穿戴的东西全部留下,换上实验室的“连衣裤”工作服。换完之后,又是一条长走廊。突然间,警报钟响叫起来,前面一道铁门霎时落下挡住了去路,头顶一盏白灯闪出强力耀目的白光。李维立即转头避开白光,一边埋怨说:“喂,你身上的东西究竟全部留下了没有?”

  “留下了。”

  “戒指、手表之类也留下了?”

  啊!荷路原来还戴着手表。当他脱掉手表再回来时,警报便不响了。李维说:“这里的检查设备连假眼、假牙也能够探测出来,幸亏工作人员全部都不戴那些东西。”

  实验室内,五层楼是用颜色划分的。第一层红色,第二层黄色,第三层白色,第四层绿色,至于第五层,是用蓝色。据称,这不同颜色也是经过心理学家仔细分析研究的结果。

  跟着,是到“检疫室”。他俩分别入了玻璃亭,坐在里面的椅子上。面前是装有电视机的电脑系统,一副平静的机械声说:“请坐好。注意你眼前的荧光屏,你坐的位置要使到那里的光点完全消失才算正确。”

  果然,荧光屏上有一组光点,排成人体的形状(见图)。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很好。为着核对纪录,请读出阁下的姓名。先姓后名。”

  “马克·荷路。”

  “请读出阁下的姓名,先姓后名。”同时,荧光屏上现出:

  反应不能理解

  “荷路·马克。”

  “多谢阁下合作。请背诵儿童诗‘玛莉有只小绵羊’。”

  荷路冲口而出:“这简直是开玩笑。”

  电脑停了一会,荧光屏上又现出

  反应不能理解

  “请背诵。”

  荷路觉得自己被捉弄,但没办法躲过。他用闪电的速度把诗背出来。又静默了一会,机器答:“多谢阁下合作。”一荧光屏上又现出:

  分析结果:肯定来人身分为荷路·马克“请留心听着,下列问题只用‘是’或‘否”作答。在过去十二个月中有没有接受过下面说到的疫苗注射?——天花、白喉、肠热……”

  荷路被弄得很不耐烦,不等机器问完便叫:“有、有、有,我什么都注射过!”

  “请按规定回答‘是’或‘否’。不合作只会浪费电脑的宝贵时间。”电脑一点也不着忙,还是慢条斯理地冷冷地说。

  荷路拗不过电脑,只好按规定的要求回答。然后是体格检查,电脑用电眼在荷路的身上扫描探测,附图是显示在荧光屏上的他的脚趾的图象。之后,又做了心电图、脑电图、血压测量等。机械手替他抽血时,他想反抗也来不及;不过,机械手很细心,事后连止血胶布也替他贴上了。最后,由电压手枪给他注射了一些疫苗。电脑说。“出口在你右面,多谢阁下合作,这次检查完毕。”

  从“检疫室”走出来,李维看见荷格满脸不高兴,便拍着他的肩膀说:“朋友,别生气!没有多少人有这份福气享用它呀,它们每部价值八万七千美元。算了,还是来跟‘野火小组’的其他成员见面吧——”

  李维推开一道写着“第七号会议室”的门,史东和波顿已经在那里了。他们围坐在一张硬木桌子旁边,彼此寒暄了几句,史东便从袋里摸出两条钥匙,一条银色,另一条红色,红色的一条还配有项链。他把红色钥匙交给荷路,说:“挂在颈上。”

  荷路疑惑地问:“这是什么?”

  李维插嘴说:“我看荷路医生还不知道‘执决者假设’的内容。他那份文件经过特别编辑。”

  “啊,是这样。”史东转过头来对着荷路说:“很简单,你是我们的特选代表。”他一边说,一边走到墙角。按下一个暗制,墙上露出一块闪光的金属板。

  他把自己的钥匙插进一个匙孔转了一下,金属板亮起一盏绿灯。他后退一步,墙上的暗门又关上了。

  “这里最底下的一层有一个自动爆炸的核装置。我刚刚开启了它。万一我们的工作有了闪失,实验室出现了污染,这个自动引爆装置使会在最底层完全被污染之后的三分钟内自动引爆。我的钥匙插入控制板后便告锁死,只有你手上的红匙可以关掉它。三分钟的时间是让你考虑警报是否假性现象。”

  “为什么选我呢?”荷路依然不明白。

  “因为你是单身汉。我们需要有个无牵无挂的人,读一遍这个便清楚了。”史东递过他自己的那份“野火计划”文件第二百五十五页。

  资料“执决者假设”撮要

  遵照“野火计划”策划人的提议,“华德·兰特心理研究部门”设计了一系列测验,以确定负责人在生死关头作出决定的可靠性。测验包括对十种不同情况的应变。接受测验人员包括战略空军司令部驾驶员、地勤人员、空军人员以及其他有机会作出决定步骤的人士。

  同时,“哈逊氏研究院”也设计了十种不同的情况,测试决策者在动用热核或生化武器时是否正确。受测验者只需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7420名接受测试者的结果,经电脑分析如下:(上表)

  未婚男性再分析如下:(下表)

  类别       可靠程度指数

  已婚男性         0.343

  已婚女性         0.399

  未婚女性         0.402

  未婚男性         0.824

  结论:已婚男性每三次决定中只有一次正确;未婚男性每五次决定中有四次正确。

  类别       可靠程度指数

  *未婚男性指数      0.824

  军部:

  现役军官      0.655

  非现役军官     0.624

  工程人员:

  工程师       0.877

  地勤人员      0.901

  服务性人员:

  维修管理人员    0.758

  专业人员:

  科学家       0.946

  *注意:上述数字仅供参考。

  由于测验正不全面,实际情况会远为复杂!

  负责“野火计划”的五名人员接受同类测验,以决定谁人最后执决引爆自动毁灭装置。

  测验结果编入“野火:人事”档案(翻阅77—14—0023)。

  姓名       可靠程度指数

  波顿         0.543

  李维         0.601

  却加         0.614

  史东         0.687

  荷路         0.899

  结论跟“执决者假设”一致,核毁灭装置应由未婚男性决定是否引爆。

  《死城》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第十章 怎么样?

  外面响起一阵铃声。史东看了看墙上的挂钟。

  “时间不早了,让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到现在为止的进展;然后,我们逐层往下消毒,这大约需要一整天时间。

  “出问题的卫星已经带回来了,正在送往第五层途中。”他接下控制桌上的一个按钮,一部闭路电视机立即显现出那个圆锥体的影象,操作完全由机械手负责。

  “我们还带回两个生还者.”荧光屏转到第二个画面,一个老人卧在床上,双臂被绳捆着。

  “这就是侦察机拍到的生还者杰臣,目前昏迷不醒。他在上直升飞机之前吐了不少血。我们暂时用盐水注射来维持他的生命。”

  史东按下另一个按钮,荧光屏上出现一个小孩,结结实实地绑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这个也是劫后余生者。我们不能留下他不顾,因为我已经提出执行‘七—一二指示’,比蒙镇相信已经被核弹毁灭了。这两人可能是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的两条活线索。”

  波顿跟着扼要地把他们降落比蒙镇后的发现向李维和荷路说了一遍。在谈到短时间内死亡、疯狂自杀、动脉闭塞和没有流血等现象时,荷路听得目瞪口呆,李维则不断摇头。

  “好了,我们开始吧。”史东发施号令说。

  消毒过程果然一层比一层严格。

  蒸气浴、碱性液浴、酸性液浴、全身检查,还有“特级闪光”:他们戴上一项金属头盔,按一下揿钮,一道强力闪光便罩在身上,大家都感到一阵短暂的痛楚。闪光过后,他们全身盖上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原来,刚才的强光把他们最外层的表皮和毛发都解决了。最后经过淋浴,他们换上绿色制服。史东宣布在进入第五层之前可以休息六小时,等待检验身体报告。

  荷路倒在床上几乎立即便睡着了。

  波顿却合不上眼。他忘不了早上从死城中见到的尸体,还有那跌在地上的固态血液……“是什么使血液凝固起来的呢?是细菌?病毒?还是……

  李维也没法入睡。他也是“野火计划”的发起人之一;所以觉得担子特别重。眼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治疗应当以解决血液凝固,还是以杀死外来不明物体为主呢?

  史东在沉睡之前想到的是跟着要开的会议以及那颗陨星。要是把陨星的事告诉他们,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会……

  他在迷糊中睡着了。

  《死城》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第十一章 会议

  “先生,该起床了。”

  荷路睁大眼睛,房内还是睡觉前的样子。他翻了个身……

  “先生,该起床了。”那副柔软的富于诱惑力的女性声音又在说话。

  是谁呢?荷路已经清醒,但见房内只有他一个人。

  “谁?——”

  “先生,该起床了。”

  他伸手按下床边的一个按钮,床头灯蓦地熄掉,声音却全无反应。

  “是录音带吗?”荷路一边起床穿衣一边想,“不象啊!它只是在我不起床时才说话的……。”

  聪明的荷格按下床边的另一个按钮。那副声音又来了:“你想要什么?”

  “小姐,我想知道您的名字。”

  “就那样吗?”

  “是的,能悉芳名,于愿足矣。”他等了又等。

  突然,一副铁一般的男性嗓音响了起来:“这是电脑操作的服务系统。荷路医生,我希望你能够严肃一点。”

  荷路哑然失笑:“噢!对不起。我不过想知道那玩艺儿是什么罢了。朋友,你明白吗,那副声音太诱惑人了。”

  “那是奥哈马州格蒂女士的声音,清楚了吗?她今年六十三岁,这里电脑的录音都是她讲的。”

  “哦!六十三——”荷路伸了伸舌头,连忙穿戴整齐,走到食堂吃早餐。

  食堂内冷冷清清,只有李维还在那里。李维特地留下来教他用早点:首先是一杯褐色橙汁味的饮料,黏稠稠的;然后是一粒维生素,跟着有餐后咖啡——没糖,据说糖是容易滋生细菌的物质!最后,李维递过一粒锡纸包着的药丸。有了它,连厕所也不用上了。

  李维说:“一会儿到了第五层,我们要做到尽量清洁。任何根轻微的污染都是不允许的。现在我们先去会议室,由史东谈谈有关嘉普的理论。”

  嘉普是匈牙利籍的生化学家,一九五一年加入美国籍。六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研究陨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当时,科学家分成两大派;每当赞成派说找到陨星上的生命时,反对派立即跳出来大大讥笑一番,说那不过是消毒工作不完善的结果。

  嘉普设计了一个实验,把陨星放入十二种消毒药水中浸过,用紫外光照射四十八小时,再放进杀菌液内泡。整个过程都安排在无菌实验室中进行。当他剖开陨星时,居然在里面发现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类脂物的细菌。于是,他肯定“存在理论”是正确的。可惜,在一九六一年伦敦召开的“天体物理和地质物理研讨会”上,他还是碰了一鼻子灰,从此心灰意冷,连培养出来的生物也在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一次实验室爆炸中完全毁掉了。

  李维是少数重视嘉普的实验的科学家之一。他总结出一套“三箭齐发”的理论,试图解答一个问题;如果细菌入侵地球,造成新的病源,它会从哪里来呢?

  所谓三箭,就是三个可能的来源。

  第一,无疑是太空生命的直接入侵。虽然茫茫宇宙间存在着极端悬殊的温度差和真空状态,但能抵御高温的细菌不是已被发现了吗?在古埃及法鲁王的墓穴中,也有一些细菌能度过千百年的类真空状态。

  第二个可能来源是地球本身。亿万年前,当地球上的生命刚刚开始形成时,某种细菌可能蒸发到了大气层之外,或藏在海洋深处,经过另一个不同的进化过程,成为人类不能抵御的品种。李维甚至认为这是“三箭”之中可能性最大的。

  第三个来源是污染。地球上的卫星、太空船等由于消毒不够彻底,把细菌带上太空,经过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逐渐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