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24-悲壮的历程-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和鲜血,却最终未能幸免于难的土地!!    
    哦,云年,为什么,为什么命运要如此安排,为什么世事总是这般无奈,难道你和你的战友们注定难逃此劫?!    
    如果不是1976年4月6日和林格尔地震考察推迟了你们唐滦的行期;    
    如果不是六七月份唐山地区一反常态地多雨,野外工作未能如期完成;    
    如果你们的驻地不是处在灾情最重的极震区;    
    如果你们不是住在房屋质量极差、室内设施简陋的农科所的客房;    
    如果地震不是发生在凌晨三点你们熟睡之时;    
    如果唐山地震前能有(哪怕一次)有感前震;    
    如果地震前的宏观临震前兆,能早早进入你们的视野;    
    如果。。    
    如果有一个“如果”成真,你们不就能逃此一劫?    
    可惜,没有一个“如果”显灵,没有人能有回天之力,你们永远长眠于曾经奋斗与钟爱的华夏大地!    
    震后的胜利桥——桥东侧附近即是六人小组殉职之地


最后的拼搏告慰英灵(1)

    云年,你匆匆地走了!而我,却不知多少次从心底发出悲恸而无望的呼喊:云年啊,我的云年,在冀东大地惨遭涂炭的时候,你是怎样熬过那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你被地震惊醒的一瞬间,当你翻身抱被滚到床下的一刹那,你闪过怎样的念头?当那无情的黑暗与窒息扼住你的咽喉,当掺着血腥的雨水浸透你身边的大地,你,是否有过弥留之际?    
    如果上天有眼,能给你哪怕几秒钟的时间,你会怎样向世人告别,你会怎样向亲人诉说?    
    “来了,这么快就来了,那个预期中的恶魔!    
    晚了,一切都晚了!    
    唐山啊,我们愧对你;    
    冀东的父老乡亲啊,我们有罪,有罪。。    
    别了,大地;别了,亲人!    
    望你们警惕,愿你们奋起,    
    永远不要让中华大地再出现唐山这样的悲剧!”    
    云年,你一定想这样说,对吗?!    
    是的,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你一定是痛心疾首,你一定会谴责自己,你一定是死不瞑目啊!    
    整整4年,不,整整11个春秋啊,你和你的战友们一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立志降伏地震之敌;尤其是来到冀中大地,你已寻觅到大震的踪迹,瞄准“1980年前后河北北部7级以上大震”疾步追击,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穿梭转战于祖国大地。。    
    然而,你输了,你彻彻底底地输了!你不仅没有抓住这个震魔,反而被它一口吞噬,连在震后去考察、研究、反思它的机会都没有啊!你怎么能不痛心疾首,你怎么能善罢甘休啊!    
    哦,云年,我想对你说,我想对你和你牺牲的战友们说:蓝天知道你们,大地知道你们,祖国母亲和人民知道你们,地震战线的战友 们更知道你们:你们尽力了,你们用青春和生命的代价,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力了!    
    苏英俊    
    贾云年    
    可敬可爱的老苏同志啊,你尽力了!    
    你1957年4月走出宣化地校的大门,1962年1月入党。多年来,你一直从事野外地质工作,长年奔波于山西等省的山山岭岭,为祖国寻找宝藏;由于受到放射性矿藏的危害,你不到40岁就已鬓发斑白。    
    为了照顾你和你身边那长年患病的妻子,1973年5月,组织上将你调到河北省地震队。    
    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很快熟悉了本职工作,成为业务骨干力量。    
    你不顾家庭的拖累,经常外出考察,从不叫苦叫难。在石家庄建设大街的宿舍,你就住在我的楼下,你那多病的妻子,未成年的孩子,还有家中极为简陋的陈设。。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1976年六七月,你任考察组组长,带领全组同志奔赴唐滦。时逢雨季,野外工作受到影响,你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小雨时照样到野外工作,大雨时坐下来整理资料。    
    经过日夜奋战,你带领的考察组终于在7月27日完成了考察任务。按计划,你们将在唐总结三天,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后返石。然而,唐山地震发生了,你不幸以身殉职。    
    离开我们时,你年仅40岁。    
    你用生命写就了人生的价值,你虽死犹生!    
     我们的黄钟大哥啊,你尽力了!    
    自从1962年走出北京石油学院的校门,你就为祖国的石油事业把青春奉献;为了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你长年奋战在松辽平原、大庆油田。    
    1971年,你随石油部六四六厂的部分同志整建制转到地震战线,带来了大庆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铁人”精神;你生活简朴,工作勤奋,很快成为地震地质组的一员干将。    
    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发生后,你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不惧塞外恶劣的自然条件,带病前往地震现场进行野外考察,一干就是40多天,受到同志们的好评。    
    长期以来,你走南闯北,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不能与远在北京房山的妻子儿女团聚。为了照顾你,组织上决定把你调到离北京较近的廊坊地区队去工作。和林格尔地震后,廊坊的调令已到,组织谈话也已进行。    
    然而,久别家园和亲人的老黄钟啊,你非但没有到廊坊去报到,反而找到分析预报室的负责同志表示:组织上的照顾我非常感激,但是,“在离开省局之前,让我再去地震地质组工作一次,唐山、滦县的考察我一定要去。”    
    室里领导考虑到你的身体,且廊坊的调令已规定了报到时间,不同意你再赴唐滦。你却再次恳求:“到廊坊后像这样的实践机会就少了,还是让我去吧!我的病没事,不行我就到医院去开个证明!”不几天,你果真把一张:“可以适当工作”的诊断书交给了领导。面对你的执著,你的恳切,领导最终同意了你的请求。


最后的拼搏告慰英灵(2)

    1976年7月27日,当罗兰格在电话中询问你的情况时,你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话:“放心吧,反正我是坚持下来了!”这是你留给我们大家的最后一句话,它饱含着多么质朴的拳拳赤子之心啊!    
    然而,你没能回到我们身边,更没能回到你远在北京的亲人身边。年仅41岁的你,为地震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我年轻、可爱的素吉妹妹啊,你尽力了!    
    你1975年12月才从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分配到我局地震地质组工作;短短的8个月后,你就将一腔青春与热血,抛洒在冀东大地,为祖国的地震事业献出了年仅29岁的年轻生命!    
    来到地震工作岗位,你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大会、小会, 你总是凝神、专注地倾听,认真、细致地记录。每次见到我,你总会兴奋地告诉我:“我又向老贾学习了不少东西!”    
    我喜欢你的性格:来自普通农民家庭的你,质朴、热情、顽强、上进,从不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子而降低工作要求。8个月里,你连续两次参加野外考察,在外工作达80    
    多个日夜。    
    在和林格尔地震考察期间,作为我局派出的唯一的女性,你谢绝了领导的照顾,始终坚持与宏观组的男同志一起进行野外考察,把对地震事业的一片赤诚,化作辛勤的汗水,抛洒在内蒙古高原的山山水水。    
    返石后,领导曾决定不再让你赴唐滦考察:一个女同志在野外工作有诸多不便,更何况你又刚从塞外考察归来。    
    但是,你渴望工作,痴心不改,多次找领导请战,最后竟急得掉下眼泪。领导最终同意了你的要求。临行前,你又一次激动地对我说:“这次让我和老贾一起搞地震(活动性研究),我一定好好向他学习!”    
    参加工作仅仅8个月的女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享受爱情,你就匆匆告别了亲人,告别了人世。难道,你还没有尽力吗?    
    黄    
    钟    
    王素吉    
    还有你,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小周同志啊,你尽力了!    
    你1953年才来到这个世界,是考察组中最年轻的战士。然而,18岁就已入党的你,成熟、干练,在学校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1975年9月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来到河北地震局,你当仁不让挑起工作的重担。    
    在政工组帮助工作,你任劳任怨。为了赶写材料,常常加班加点;为了出好黑板报,你又写又画,不辞辛苦。    
    分配到地震地质组后,你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业余时间也不放松 自己。每天上班,你都早来晚走,打水、扫地,热心为大家服务。    
    在和林格尔地震考察中,作为河北局前往的业务干部中唯一的党员,年轻的你勇敢地担任了负责人的重要角色。你不负众望,大胆工作,与河北局的同志们一起,主动选择最艰苦的调查路线,赢得了兄弟单位的好评,也得到河北省地震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全省局范围内对你们考察组进行了通报表扬。    
    和林的风尘未洗,你又和考察组的同志们奔赴唐滦。在外工作期间,你积极协助老苏同志,努力发挥年轻党员的模范作用,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为了祖国的地震事业,你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周士久    
    阎拴正    
    还有你,阎师傅,我们地震战线可敬可爱的后勤兵,你也尽力了!    
    自1958年走出地质部正定技校后,你曾转战中原大地,走遍河南、湖北,于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汽车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你十几年如一日,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情,多次受到奖励和表彰。    
    1973年来到河北省地震队后,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细心了解地震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努力掌握用车的范围和规律,跑遍全省每一个台站,对有关交通路线和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取得了出行的主动权,一次次出色完成了物资运输、震情考察等任务,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任和好评。    
    1975年,你去承德地区宽城地震台执行基建运输任务,不怕山高路险,破例将汽车开到山上,把急需的木材及时运下山来,保证了基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严于律己,关心同志,是你一贯的作风。你家在农村,爱人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生活,但你从不因家中的私事影响工作,有时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车队的同志,你视如兄弟,情同手足,谁有困难你都热心相助;有时,为了保证出车司机好好休息,你为他们加班修车直至夜深人静。    
    在河北省地震局,你出车在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迹广为传颂。在雄县,你曾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为抢救当地食物中毒的20多位农民兄弟,开车往返四趟,把病人全部送到医院,使中毒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一次,在车上刚刚卸下的百多斤重的汽车轮胎,滚向一群幼儿园小朋友的危险关头,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轮胎,保护了孩子们的安全。。    
    1976年4月6日和林格尔地震发生后,你驱车昼夜兼程,使河北省的同志率先赶到灾区。在地震工作现场,你急考察组所急,想考察组所想,积极配合业务人员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同志们的一致好评。还没等你回到石家庄,表扬信已从内蒙古寄到了河北。    
    1976年6月,你又随地震地质组奔赴唐滦。奔波一个多月后,野外工作完成,你本可于7月27日安全返石,但你为送农科所一位患病家属去医院,影响成行,不幸于7月28日凌晨血洒唐山。    
    你用自己37岁的年轻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时刻要勇于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以致生命。”    
    1986年10月10日,在纪念唐山地震十周年的日子里,中共河北省地震局党组,向国家地震局党组发出《关于请求授予苏英俊、贾云年、黄钟、周士久、王素吉、阎拴正六同志“为地震事业献身的模范工作者”光荣称号的报告》;1986年10月18日,国家地震局做出了相应的表彰决定。    
    是的,亲爱的战友们,你们确实尽力了!    
    为了祖国的地震事业,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你们会聚在冀中腹地,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不已。在地震之敌逞凶的日子里,你们转战南北,敢打敢拼,顶塞外风雪,战冀东酷暑,不惧艰险,连续作战,直到最后的一息,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我国地震工作史上的壮丽篇章。    
    你们这支小小团队,就是中国地震工作队伍的缩影;你们的奋斗精神,就是中国地震工作者崇高精神的凝聚。    
    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英名!    
    安息吧,我们的战友,为人民利益而死,你们永生!    
    安息吧,我们的亲人,七月的怀念,永存!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