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历史发烧友,其实,这事孙元在现代社会也同网友们讨论过。大家虽然对建奴都是切齿痛恨,可还是不得不承认,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明朝要想渡过明末这个大劫难,还真不能两线作战。

    抛开个人情感不谈,换自己做皇帝,大约也只能先和满清议和,送上大量的财物,维持一段时间的边境和平。然后,将所有力放在国内战场。就算暂时忍受屈辱,也无所谓。

    形式比人强,作为一个政治家,客观冷静是最重要的素质。

    由此看来,杨嗣场与现代人的思路暗合,也是明末第一流的大政治家。即便孙元对此人的人品相当地厌烦,可也不能不承认这一点。

    众将群情激奋,还在不住痛骂杨嗣昌奸臣误国。

    孙元又陷入了沉思,如果不出意外,杨嗣昌的和谈之议必然会让崇祯皇帝大为动心。首先,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笨蛋。不但如此,此人也相当的精明,不然,登基时就不会不动声色地彻底剪除大太监魏忠贤一党。在他手下,权倾朝野如同庞然大物一般的魏党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谈笑间灰飞湮烟灭。

    他的问题是实际行政经验缺乏,做皇帝后被文官忽悠成了傻子,弄得国家破败不堪。这几年,随着年事渐长,见识多了,渐又振作之相。只不过,如今的明朝已是积重难返了。

    正因为崇祯皇帝是个精明透顶之人,也知道如今和后金硬扛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决策。而且,他对杨嗣昌也极为欣赏。老杨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甚至重过卢象升。

    在皇帝看来,卢象升不过是一个能够打仗的统帅,就其才具,也就部院大臣一级。而杨嗣昌却是能治过平天下的肱骨之臣。至于高起潜,也就是一个听话的家奴而已。

    当年崇祯接见杨嗣昌,一番谈话下来,立即发出“恨用卿晚”的感叹,当即点他如阁,全面主持对农民军围剿军务事。

    滁州大战之后,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效果明显。走投无路的农民军纷纷投降受了招安,就连巨寇张献忠也披上了官衣做了朝廷的官员。眼见着农民军就快要被彻底扑灭,皇帝也对杨嗣昌异常信任,但凡杨阁老所提之议,都照例准了。

    到如今,杨嗣昌既在内阁执掌机要,又掌握着全国兵马,乃是明朝末年权势最大之人。同他比起来,周延儒、温体仁都还有所不如。

    其实,在孙元看来,老杨这种围剿农民军法子也很不错,虽然有的时候他也很不以为然。

    到如今,农民军已经大部被扑灭。如果这个政策在维持几年,农民军就会彻底失败。然后,国家在休养生息,等到小冰河期过去,或许历史又会是另外一种模样。

    可以说,是这次清兵的入侵拯救了农民军。朝廷忙于对满清作战,然后南方的农民军得到喘息之机。

    再加上明朝的野战部队在京城战场损失太大,已无力南下进剿农民军。过得两年,农民军再次死灰复燃,且实力大张,最后终于灭亡了明朝。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自己是崇祯皇帝,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同建奴议和。

    有军官问:“王允成将军,陛下怎么说?”

    王允成:“督师如今尚在京城,我又如何知道这点。想来,以督师的性子,自然是见不得这种祸国遭殃民的奸臣的。咱们大明朝,什么时候和敌人和谈过?”

    “对,得同建奴干!”众人同时叫起来。

    王允成又问孙元:“孙将军,刚才冷落你了,对不住,这事你怎么看?”

    孙元正陷于沉思中,听到问,也没想太多,随口道:“内忧外患,要除外患,先解内忧,两面作战,不是什么好事。”

    “混帐东西,你想投降吗?”

    “嘿嘿,孙元,枉督师如此看重于你,却不想你竟然也想着和金人和议,软蛋软蛋!”

    顿时,群情汹涌,无数鄙夷的目光朝孙元投射而来。

    孙元这才醒过来:这个王允成是摆了我一道啊,我这是遭谁惹谁了。别人是言多必失,我也是言少也失啊!

    当年孙元随王允成一道来京时,在路上走了两月,经常在一起喝酒。刚开始的时候,孙元还有心结交王允成,也在他面前谈过自己对政局的看法。

    想来,王允成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话记在心里。

    没想到,今日自己倒成了主和派,犯了一个大大的政治错。

    孙元心中恼火,铁青着脸道:“是战是和,咱们说的也不算,一切在战场上见就是了。”

    一个老将军拍案而起,怒骂道:“狂悖之徒,孙元,你这是瞧不起咱们天雄军吗?别以为你打过几场胜仗,就敢在我等老将面前颐指气使,这天雄军是督师的,也是咱们军中老弟兄的,还轮不到你头上。”

    王允成面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这次卢象升刚一官复原职,第一时间就是调宁乡军过来参战,可见督师对孙元的信任。搞不好,这一战之后,这小子立了功,天雄军就要交给他了。

    不成,我和孙元已是势成水火,若他将来做了天雄军的统帅,我王允成还有活路吗?

    不行,绝对不能该这鸟人上战场立功的机会。

    当日,孙元和众天雄军将领们自然是不欢而散。

    下去之后,很快,孙元投降派,不敢同建奴在沙场较量的消息就传开了。几乎所有人看到宁乡军的将士,都是一脸的鄙夷,有的人甚至还朝他们狠狠地吐上一口唾沫。

    宁乡军的士兵有很强的自尊心,如何肯受这种气,遇到这种情形,大伙儿自然也没什么好客气的,捏拳头上。

    昌平州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军队,都是血气方钢的男子,谁也不肯服谁。

    在这两日只内,各军士卒相互斗殴,很闹出些事了。

    孙元心中的恼火自是不提,只得将军营一闭,禁止士兵出门了事。

    宁乡军已经分出了一半粮草用来赈济灾民,到现在粮草已经出现短缺。可问宣府镇讨要时,人家根本就不买帐,只推说没有。至于天雄军,根本对他不理不睬。

    到此刻,宁乡军和天雄军的矛盾算是公开化了,以后孙元再想整训天雄军也没有多大的可能。

    孙元苦笑着摸着自己上嘴唇上的短须,不觉苦笑:现代人比起古人,强在有超越前人的见识和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可若是论到玩心眼,耍手段,我还是比不上他们啊!

    在昌平呆了两日,这次入京参战的宣、大军总算到齐,昌平州一下子集中了一万多人马。与此同时,关宁军也到了。这支从山海关来的部队人数众多,达惊人的三万之巨,装备也好。

    四万多将近五万大军,至少在人数上和建奴两路兵马的其中一支数量相当。表面上看来,应该和敌人可以面对面板板手腕了。可是,这四万人当中,真正的主力战兵有多少,又有多少辅兵,鬼才知道。至于战斗力,和建奴比起来如何,老实说,孙元并不看好。

    卢象升也从京城回到了中军行辕,同时过来的还有监军高起潜和关宁军的将军们。

    对后金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381。第381章 夜袭之议

    昌平乃此地的地形甚是要紧,位于京城西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西部、北部为山区、半山区,以南口及居庸关为界,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区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山区海拔四百至八百米,最高峰高楼峰海拔一千多米。最著名的山脉有天寿山、银山、龙泉山、叠翠山、驻跸山、虎峪山等,层叠交错,高山、峡谷、悬崖、陡壁不断,可谓是北京的门户。

    如果敌人拿下此地,京城将无险可守。

    而且,此地又是明朝皇帝朱家的祖陵所在。

    因此,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这里就废县为州,驻有不少守陵军队。

    这次清兵两路大军合流,开始扫荡京南地区。

    卢象升的任务就是扼守这一要点,截断清兵南北交通,寻找合适机会同敌人决战。

    孙元脚步铿锵地走在城墙上,远处的垛口处站在一个消瘦矮小的人影,他一身麻衫,头裹白巾,正以手扶墙,定睛朝东南方向望去。

    雪还在下个不停,天地间一片雪白。

    风吹来,狂风怒吼,那一袭轻薄的麻衫猎猎起舞,仿佛要飞扬而起。

    浑身素白的老者并没有被这一片雪白掩盖,反显得越发醒目。

    孙元大步走过来,拱手实施礼:“属下孙元,见过督师。”

    没错,这人就是太子少保领兵部尚书衔宣大总督卢象升,已经一年多时间没见到他,孙元想起自己在将近两年中所受的委屈,心中一热,声音禁不住微微发颤。

    “起来把,太初,两年没见,你好象又壮实了许多。”卢象升见是孙元,心中大喜,猛地一把将他扶起,上下左右地端详起来。

    孙元心中发热:“督师却是清减了。”

    卢象升叹息:“岁月不饶人,某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

    孙元:“督师一回昌平州,就急招末将前来说话,却不知督师有何指示?”他心中也是奇怪,总感觉这事有什么地方不对,隐约有一丝不安。

    卢象升:“某这次回京城晋见天子一事,想必你也知道了。朝中出了奸佞,欲与后金建奴和议。某听人说,你也对和议之事颇以为然。太初,此事可真?”

    说到这里,卢象升的目光锐利起来,似要刺进孙元的眼睛里。

    在历史上,卢象升可是坚定的住战派,在对建州战争中从不妥协。这次一回昌平,就听人说孙元在下面说怪话,说朝廷这次本来就不该同建奴打的。不但不能打,反应该送上金银珠宝以结鞑子的欢心,礼送他们出境。

    对于孙元,卢象升是非常看重的。此次去北京崇祯皇帝在武英殿召集群臣和卢象升商议御敌之策,他明确地向崇祯皇帝提出主战的基本方针。

    卢象升例举了消极避战的害处和困难,认为与其处处被动防守,还不如主动出击。崇祯皇帝觉得卢象升言之有理,便命他和兵部尚书内阁辅臣杨嗣昌、总督中官高起潜商议具体之策。但杨、高二人并不同意卢象升的意见,于是,大家一通争吵,不欢而散。

    其实,对于建奴的情形,卢象升也非常清楚。要想在沙场上以堂正之师与敌较量,老实说赢面并不大。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这次若要想获得一场空前胜仗,就不得不出奇制胜了。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胸中逐渐成形,就是于几日后,选个月圆雪停之日,大军分为四路夜袭清军大营。

    当然,这个计划需要孙元部在前面打前锋。

    如今,在战场上能够和建奴面对面较量的大概也只有宁乡军了。就他看来,宁乡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于建奴。好钢当用在刀刃上,这个夜袭成败的关键在孙元身上。

    他若首开好局,在敌营中引起混乱,其他部队的仗就好打了。

    可一回昌平,卢象升就听人说孙元好象倾向于朝中议和派小人,这让他异常恼火。当即也不先回中军行辕,约孙元在城墙上单独谈话。

    听到卢象升问,孙元意识到不好,也为自己无心失言而后悔。

    正如他以前所知道的,对外从不和谈从不妥协是明朝的国家意志,这是明朝的政治正确。若在这上面犯错误,很容易被天下悠悠众口弄到身败名裂。

    而且,卢象升乃是江南世家出身,标准的东林党人。东林党可一向偏激,自己若因为此事触怒了卢象升,让他有了成见,事情就麻烦了。他可是孙元在朝廷唯一的大靠山,就目前而言,自己的荣辱浮沉还真系于卢象升一人。

    但若是矢口否认,只怕会让他更加鄙夷。

    心中一动,孙元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点了点头:“禀告督师,孙元以为南方贼寇未灭,朝廷两面开战,不是什么好事。”

    “你以为,你以为什么?难不成,咱们还得给建奴送上岁币,让陛下做那奴酋黄台吉的耳皇帝?临敌不前,难道你就不怕本督的军法吗?”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指责了,卢象升目光中又是愤怒,又是痛惜。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向看重的孙元,如今却想着同建奴议和,正要发作。

    “君子事无不可对人言,督师问,末将照实回答就是。”孙元忙道:“这也不过是末将对时局的一点看法而已,国家的事情还轮不到孙元来操心。不过,无论是战是和,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自有陛下和朝中衮衮诸公定断。如今,建奴已经打到京城,打到天子眼皮子底下。现在再和议,那就是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我等身为军人者,只能奋勇杀敌,马革裹尸了。”

    听到孙元这话,卢象升脸色好看起来,叹息一声:“太初,你能够在本督面前毫无隐瞒,果然是个君子。是啊,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建奴都打到京城了,就在咱们面前烧杀抢掠,如何还能和议?只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了。”

    说着他伸手拍了拍孙元的肩膀:“过得几日,本督欲分兵四路夜袭建奴大营。你是某手下第一勇将,到时候可与王允成一起在前面为大军开道,第二路则由某和宣府总兵杨国柱主持,第三路乃是大同总兵王扑,第四路则是关宁军。你可有信心?”

    王允成自不说了,乃是天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川军将领,领总兵衔,再加上孙元的宁乡军,可谓是卢象升手中的两张王牌。如今,被派上前线,可见他对这一仗的看重。

    当然,孙元和王允成部的兵力未免薄弱。宣大两镇的兵马也有所不足,要说这一仗的关键,还在关宁军身上。

    孙元偷偷地松了一口气,没错,在卢象升这样的君子面前,说谎话显然是骗不了他的,反让他对自己有了成见。所以,不如索性承认了。事情果然如此,倒让自己顺利过了关:“末将敢不从命,只是……”

    “只是什么?”

    孙元压低声音:“夜袭敌营只怕未必能克尽其功。”

    “怎么说?”

    孙元:“督师想过没有,此次对建奴作战,督师虽然说统帅天下兵马,主持对建奴作战事宜。可我军成分复杂,有宣、大、天雄三路兵马,还有京营和蓟镇、关、宁诸镇。宣大两镇或许还能提听督师调遣,其他兵马……而且,朝中掣肘实在太多。怕就怕到时候,军合力不齐,反煮了一锅夹生饭。”

    确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卢象升这次夜袭好象是吃了个大败仗。

    至于此战他究竟是怎么败的,孙元当年读书不细,也不甚了了。好象是因为事先卢象升和高起潜因为夜袭这事起了冲突,杨嗣昌甚至亲自跑出城来,来到卢象升老营调停。最后,双方说僵,高起潜拉走了卢象升一半兵马。

    而且,他拉走的就是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

    因为兵力不足,卢象升这次夜袭以失败而告终。

    卢象升何等精明之人,立即听出孙元话中有话,打断他的话,说道:“太初你的顾虑可以理解,不过某手执陛下的尚方宝剑。若其他军镇的军卒不听调遣,杀了就是。”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凛然。

    孙元又小心地问:“如果高公公不同意督师的作战计划呢?”高起潜可是监军,类似于后世军队中的政委,有最后决断权。即便是卢象升,有的时候也要受他制约。

    尚方宝剑,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想当年,袁崇焕祭出尚方宝剑杀毛文龙的时候,人家毛文龙手头也有尚方宝剑。这次对清作战何等要紧,想来那高起潜手头也有一把。

    大家手上都有法宝,且都是皇帝所赐。究竟谁的权力大,军中将士该听谁的,难说得紧。前头你卢象升要杀不听话的将军,后头高起潜又不同意,这兵也没办法带了。

    “高贼那里你不用担心。”卢象升哼了一声:“阉贼岂能插手某的军务?”

    见他一脸的自信,孙元也没什么话好说。在真实的历史上,接下来卢象升就该同高起潜分兵了。分兵之后,卢象升手上还有一万多近两万兵马,且都是宣、大、天雄精锐,按说,战斗力在明军中还算是不错的。

    可是,明军的究竟是什么货色,孙元清楚得很。建奴实在是太强悍了,如今,大约也只有宁乡军可以与之抗衡。如果夜袭,说不好一看到建奴,自己就崩了。

    当初,进京第一战的时候,自己那一仗表面上看起来打得好象很轻松。那是因为那一队人马中真正的建奴也不过一百。而且,敌人的骑兵还被朱汀给消灭了。可现在,明军面对的是十万满清大军。区区两千宁乡军,在战场上又派得了什么用场?

    但分兵是卢象升自己提出来的,孙元又不好提醒得不要做没做的事。

    想到这里,他也只能沉默不语,琢磨着一旦卢象升和高起潜闹矛盾时,自己看如何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