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北方已经残破,将军镇设在北方,显然是无法立足的。富庶的南方乃是权贵和士绅的底盘,就目前的自己来看,还打不进去。那么,只能向大洋发展了。

    “如此倒也简单,就这点地盘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朝廷的阻力也小得多。”以为孙元小富即安,刘宇亮倒有些惋惜,以他看来,孙元至少也得弄个什么大同总兵官做做才算是志向远大:“放心好了,老夫立即上一道折子给天子,请陛下立一扬州镇,拱卫南京,以防贼军东蹿。崇祯七年,高贼迎祥打到滁州,江南大震。若非有宁乡军,那一战也不知如何了局。而南京军也不可用,谁也保不准贼军什么时候又杀到南京,因此在江北设一军镇,也很有必要,天子应该会答应的。”

    孙元听刘宇亮说此事不难,面上露出笑容:“多谢阁老。”

    刘宇亮手下的幕僚们也都非常高兴,这事办起来也太简单了,这车马辛苦费可算是要到手了。

    刘阁老正要提笔,不过,想了想,却道:“不然后,这个折子还得缓一缓再说。”

    孙元:“末将不明。”

    刘老头接下来一句让孙元大惊失色。

    “孙将军,老夫先上一到折子,就说,宣府镇乃是京畿门户。如今,宣大镇虽有陈新甲总督,可宣府总兵一职却因为战事紧急,一直悬而未决。就因为此镇总兵实在要紧,必须择一员虎将镇守。所以,老夫决定推荐你为宣府总兵。”

    前宣府总兵杨国柱因为和内阁辅臣皇帝驾前第一亲信之人杨嗣昌不和,已经被免去了官职。如今,正留在京中备选。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会被派去辽西。

    “啊!”孙元惊得张大了嘴巴。

    老刘头,刚才咱们不是说得好好的要请朝廷设一个扬州镇吗,你现在却叫我去做宣府总兵,你这是演的哪一出啊?

    众幕僚也是一阵骚动,就有一个刘阁老的亲信上前柬道:“阁老三思,宣府总兵关系实在太大,这个职位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的。”

    刘宇亮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老夫要的就是事关重大,要的就是物议纷纷,要的就是不容易。”

    刘阁老就是个混了一辈子的老官僚,他的政治智慧自然不是孙元所能比拟的。

    其实,孙元扪心自问,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才能。说起智谋,其实不过是基于对于历史的先知先觉。至于带兵打仗的本事,那是因为以前混过军史论坛,有超过同时代人的见识。至于武艺,穿越到明朝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武年龄,到现在也就比普通人强壮些,和人动手的时候只能依靠装备。说穿了他孙元也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在现代社会如此,穿越到明朝也是如此。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小人。

    对于老刘的手段,孙元还是很佩服的,忙请教;“还请阁老明言。”

    “妙!”当孙元还在疑惑的同时,刘宇亮的几个亲信幕僚已经在击节叫好,闹得孙元颇不好意思。

    好在在明朝人看来,武官都是标准的军汉,要的是有勇无谋,孙元的迷糊倒显得正常。

    一个幕僚解释道:“孙将军,宣府的前总兵乃是杨国柱,宣大总督乃是卢建斗卢督师。卢建斗当初和内阁杨嗣昌杨阁老是政敌,而宣府镇的职责是拱卫京师,极为要紧。因此,杨阁老必然将手伸向宣府。因为,杨嗣昌就推荐陈新甲做了宣大总督,还免去了杨国柱的宣府总兵一职,一便安插自己的人手,由此可见杨阁老对宣府的着紧。”

    孙元:“是啊,正因为宣府总兵一位如此要紧,刘阁老若推荐末将,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那幕僚道:“这就是阁老的意思,以孙将军现在的功劳,做宣府总兵实至名归。不过,必然被杨阁老反对的。那么,将军可以退而求其次,请朝廷另设一个扬州镇,防备贼军再次东进南京。如此,杨嗣昌保住了宣府镇,将军得了扬州总兵一职,各退一步,皆大欢喜。”

    孙元瞠目结舌:“还可以这样?”

    幕僚笑道:“以退为进。”

    这种计策,也只有他这个幕僚来说,而不能出自刘宇亮之口。毕竟刘阁老乃是内阁辅臣,这点体面还是要的。

    孙元真心地一拱手:“佩服。”

    当下,刘宇亮就开始琢磨这举荐折子该怎么写。同时又派手下的幕僚先期押送十多万两银子去京城活动。

    十万两银子,那可是上亿元人民币啊,不心疼也是假话。可只要能够买来一个军阀做做,孙元还是觉得值了。

    看着远去的大车,孙元捏紧了拳头,现在是崇祯十二年,距离李自成进京,建奴入关还有四年多。不是他孙元不想在这场山呼海啸的民族大劫难中力挽狂澜。实在是手上实力实在有限,虽然在战场上接连获取胜利,那是因为预先知道历史的走向借势而为罢了。未来,他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李自成进京,清军入关,哪一场不是几十万人的大会战。自己手头区区几千人马丢在战场上,只怕瞬间就没消耗掉了。

    北方已然残破,又有诸多制约,现在是回江南的时候了。

    来刘头说得对,现在的退,是为了将来的进。

    只可惜,自己做出这个决策是基于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偏偏不能对黄佑明言。哎,希望他将来能够明白我孙元的一片苦心。

558。第558章 亲事

    清军已经北逃,听人说,多尔衮、多铎的大军已经撤退到天津卫附近。洪承畴紧急率领六镇兵马赶了过去,与此同时,秦军主力也抵达天津卫。超过十万明军在京西至渤海这一片狭长地带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同以前的保守不同,洪总制这次是下了死命令,各镇兵马必须奋勇作战,务必将建奴歼灭在天津地区,若有临敌不前,作战不利者,斩。

    洪承畴之所以一反常态的强硬,除了是受到刘宇亮和孙元的绝世大功刺激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秦军主力终于赶到了。

    三秦自古出强军,洪亨九和孙传庭一手练成的陕西军在这些年同农民军的战斗中屡立功劳,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陕军自来京城之后,还从来没有打过一仗,士兵们都憋的厉害,皆摩拳擦掌想在战场上获取功勋。

    也是处于对自己嫡系部队的绝对信心,洪承畴准备在天津卫,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好好表现表现,扭转皇帝对自己在山东战场碌碌无为没有丝毫亮点的成见。

    可是,秦军以前所获得的战斗经验都是出农民军战场。建奴和农民军比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只怕他们并不清楚。

    “我不看好洪总制,这一仗,说不好建奴还会如以往一般大摇大摆地破关而归,秦军也挡不住。”孙元肯定地说,实际上,仗打到现在,同真实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同的是,岳托的病故被孙元老实不客气地说成自己的功劳:“这一仗,说不定短短几日就能分出胜负。战争快要结束了,所以,大家准备一下,准备回京城吧!”

    旁边的黄佑依旧阴郁着脸,也不回答,只点了点头。他心中虽然对孙元不满,可作为孙将军的首席幕僚,该自己做的事情依旧会一丝不苟的做好。

    这些天,黄佑忙着安抚灾民,维持济南城中的秩序,埋葬死者,消毒,并遣散灾民回乡,累得面色发青,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这种琐事,孙元是不能亲历亲为的,这个孙太初就是一个甩手掌柜。

    他脸色难看,可其他宁乡军的军官们却都是一脸的兴奋。毕竟出来这么长时间了,仗也打得苦,都想回渤海所过几天安生日子。疲惫和战争后遗症不可避免的出现,即便是号称铁军的宁乡军也不例外。

    厌战情绪弥漫,也是可以理解的。

    犟驴子管不了那么多,大声问:“将军,依你看来,咱们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济南?”

    孙元笑问:“怎么,不喜欢这里。泉城乃是山东第一大城,正春和景明,风景极好,比起咱们渤海所的荒山可好多了。”

    犟驴子烦恼地摇着硕大的脑袋,苦恼地说:“这地方是好,可是臭得紧。他奶奶的,俺每天一醒来就能嗅到死人的臭气,这济南就跟个大茅房似地。”

    他这话一说出口,刚才还兴高采烈的众人都沉默下去。是啊,建奴围城战实在太苦,死的人实在太多。即便这么天过去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腐肉气息。这还是是初春,若是换成盛夏,也不知道会恶心成什么样子。

    说句实在话,宁乡军的士兵中,除了军户出身的老兵,后来加如六镇骑兵以及老天雄的士卒可都是沙场老卒了,以前也不是没有打过恶仗。可以前他们大多是同农民军在战场上厮杀,如今回想起来,与济南这种酷烈的国战比起来,所谓的内战其实都是小孩子过家家。

    山东之战,才是真正的战争啊!

    环顾四周,将士们身上或轻或重地带着伤。汤问行断了肋骨,身上十几道伤口;谭人凤阵亡;小毛阵亡;秦易现在还躺在床上;温老三屁股上被一顶倒下的着火的帐篷烧了,到现在烧伤的部位总算结了痂,前些天他在屋里叫得那叫一个惨;新任情报系统的负责人梁满仓断了一根肋骨,脑袋也被人打破了,整个人包得跟粽子一样。因为破相,以后也别想出任务当细作,只能老实呆在军中当官。

    至于宁乡军一军之主孙元也不好过,他也断了两跟肋骨,到现在左手还上着夹板吊在脖子下面。

    大约是看到众人的情绪都不高,孙元道:“诸君,如果某猜得不错,最多三月中旬,就有圣旨下来,让我军班师回京了。好不容易来济南一趟,大家抓紧时间逛逛。”

    据真实历史记载,清军会在三月上旬冲开明军在天津和蓟县一带布下的天罗地网,沿青山口出关回辽东。

    众人对孙元是非常相信的,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了,距离下月中旬也就十几天工夫,都高兴起来。

    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温老三笑了半天,然后依旧是那副阴阳怪气的样子:“终于可以回家了,不过,渤海所可不是咱们的家。还是韶伟那小子运气好,得了个回扬州的美差。哎,我温老三的爹娘当年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怎么没给我生一个貌美如花的姐姐。”

    话中之意是暗指韶伟得了孙元的照顾,终于可以回江南了。

    孙元一阵尴尬,忍不住连连咳嗽。让韶伟回江南可是管陶要求的,而且,他这次回江南还有更要紧的事情需要去办。

    见孙元尴尬,犟驴子忍不住大着嗓门喝道:“温老三,看你獐头鼠目的模样,你就算有个姐姐也会是个丑八怪,如果嫁给将军,那不是给将军心里添堵吗?而且,你多大了,如果真有个姐姐,他娘的都四十岁了,那是给将军找个奶妈子吗?”他和温健全一向不和,一见面都抬杠,说起话来也不客气。

    众人都扑哧一声笑起来,都说是啊是啊,驴子言之有理。

    温老三大怒,尖酸刻薄地道:“美,美管个屁用。这女人,关键在德。嘿嘿,驴子,你女人倒是美,可又如何,你他娘倒是省心了,直接当爹。”

    这话一说出口,犟驴子就知道他在说自己老婆怀了建奴孽种一事,大喝一声:“打不死你这个瘟器!”然后提着沙锅大的拳头就朝温健全头上砸去。

    众人大惊,忙将蒋驴子抱住。

    正闹着,突然间,关选关老头突然抽出刀来,朝温健全头上砍去。

    这下,形势一片大乱。

    直到铁铁山铁青地大喝一声:“干什么,当着将军的面也敢造次,想领军法吗?”闹着的三人这才安静下来。

    犟驴子和温健全怒目对视,关老头目光中全是怒火,直欲将眼前二人都烧成灰烬一般。

    孙元禁不住暗自摇头:这犟驴子和温健全简直就是天敌,两人见了面不掐个痛快不肯罢休。现在好了,还加进去一个关老头,关选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今天温老三的话可是彻底将关老头给得罪了,可想将来不知道要被关选怎么折腾,将来这宁乡军可就热闹了。

    说起关选和犟驴子的关系还真是微妙。

    自从关小姐被犟驴子救回去睡了之后,犟驴子被关小姐给破了处。这个军汉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又或者想对人家负责吧。不顾众人的反对,直接娶了关小姐为妻。问题是关小姐如今有孕在身,还是建奴的孽种,下个月就要生了。

    这事对于关来说是个很丢人的事情,这个女儿他是肯定不会认的,至于犟驴子这个女婿,谁在乎?

    问题是,犟驴子是他的上司,这个关系微妙了。

    拿下济南之后,孙元派人寻了一个城中最出名的郎中给犟驴子夫人关小姐凭了脉,据那个郎中说,怀的是个女儿。这让关选心中好受了些。毕竟是个外孙女,将来长大了大大不了嫁人就是,夷入汉则汉嘛!夷族女子嫁了汉人,那就是汉人的婆娘,也算是自己人了。若是个外孙,那可是个小建奴啊!宁乡军中的将士同建奴仇深如海,军中突然出了个建奴孩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来也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韶伟却跑犟驴子那里去说,驴子,既然你生的是个女儿,不如将来嫁给我儿子吧?

    韶伟早在两年前就同费洪的女儿二丫在渤海所成了亲,这事还是孙元促成的。这几年,韶伟已经成长成一个男子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费洪也知道女儿非这个坏小子不嫁,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于是二丫就住在渤海所,去年刚生了个大胖小子。

    韶伟本就是一个很邪的家伙,他说,别看关老头着实讨厌,可却五官端正,生的女儿也甚是美貌,否则也不会被建奴抢了去。他的外孙女还能丑了去,正好做我儿媳妇。若是蒋驴子的亲生女儿,老子才不肯呢!

    这事激怒了犟驴子,直接给了他两拳,叫他滚蛋。

    于是,这件儿女亲事就算是胎死腹中。

    说起来,宁乡军驻扎在渤海所的两年之中,因为没有战事,加上日子也过得滋润。部队迎来了一波结婚潮。

    当年跟着费洪在凤阳参加宁乡军的那十几个军官都结了婚,有的人还做了父亲。温老三这个混帐东西,大约是当年在山西边军时日子过得苦,如今做了军官,竟一口气娶了六个小妾,生了八个孩子。他那点军饷能养活这么多女人吗?如今可好,进了济南之后,又纳了两个流民女子。看不出他瘦瘦小小的身子骨,竟然是一匹上好种马。

    想到这里,孙元忍不住苦笑一声,心道:几年过去了,军中诸人成家的成家,为人父的为人父,我也该到了直接面对自己终身大事的时候了。

    这次韶伟回江南,正好将这事弄妥。

    终于要告别单身了。

    单身真好。

    不对,单身真他娘没意思,这两年,我一个人呆在北地可孤单得紧啊!

    那些妻妾成群,儿女成堆的部下真把老子给眼谗坏了。

    温老三这个混蛋,老子都还没结婚,你他娘已经有八个女人了,凭什么呀?

    穿越者,好不容易在异时空站稳了脚,功成名就,不三妻四妾,岂不亏得慌?

559。第559章 四个牛头

    而且,以朱汀和韶虞人对自己的情义,这么多年了,她们都还在默默地等着自己。

    现在,也该是给她们一个交代,一个名分的时候了。

    大丈夫,得有担待。

    这次韶伟回江南老家,除了将济南之战缴获的物资送回南方之外,同行的管陶还肩负这两件重大任务提亲,向韶虞人和朱家提亲。

    韶虞人那里简单些,反正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韶夫人肯定是会嫁给孙元的。甚至还有人以为她已经和孙元圆过房了,心中还在奇怪都这么多年过去了,韶夫人怎么还没有身孕。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韶虞人因为是青楼女子出身,肯定是不可能做正妻的。可这个时代的小妾地位实在太低,她又是同孙元共过患难的,孙元也不忍心看她将来日子过得不好。

    因此,孙元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她做自己的平妻。

    平妻是明朝中后妻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做平妻的女子可以享受一切大妻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对于名下的资产,有管理权,将来生了儿子,也有财产继承权。只不过,不能和丈夫一起住在祖宅,得另外买房居住,也不能做夫家的主母。

    这事,孙元以前同母亲谈过。

    孙元的母亲孙李氏总的来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她也觉得让一个青楼女子做自己媳妇不成体统。不过,内心中也实在喜欢这个女孩子。让她做儿子的平妻,正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这次,管陶回宁乡,就是请孙元母亲和韶虞人一道进京城,准备举行婚礼。

    京城这边刘阁老已经准备好了,他已经写信给自己的一个门生,让他做媒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