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突然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惊讶地抬起头来,“看来,洪总制是想让秦军在天子驾前博得头彩啊!”

    “孙将军你现在才想起来啊!”黄佑这段时间和孙元闹得有些不快,忍不住小小地哼了一声,又冷笑道:“秦军都败成这样了,还想着才天子驾前卖弄武功,还真以为他们是威武之师,敢和我宁乡军比吗?曹变蛟也算是一条汉子,我就不信他有那么厚的脸皮,好意思顶替咱们宁乡军面对满城百姓的欢呼,面对天子的嘉勉?”

    孙元哈哈一笑:“今次这事啊,鲍丘水一战,秦军一触即溃,蜕去了百战百胜的光环。没有比较,怎么显得出我宁乡军的勇猛。公道自在人心,他洪承畴要给自己面上擦脂抹粉,也由得他去,最后丢人的还不是秦军。只可惜曹变蛟了,小曹将军这人和我有一面之缘分。虽然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却骄傲的紧。这次,只怕他自己心中先过不去。”

    黄佑见孙元一脸嬉皮笑脸的模样,就恼怒地一跺脚,叫道:“孙将军,你都是正二品的金吾将军,快要独领一镇的诸侯了,怎么还一副不正经模样。难道你就没想过这事究竟意味着什么吗,据我所知,这洪亨九也不是一个脸皮厚的人,平日间爱惜羽毛得紧。这次竟然想着冒充首功,做出不惜做出这种不要脸的事情,背后没人施压才怪。将军你想想,洪老亨都是三边总制了,还有什么人能够让他屈服,不不不,屈服不贴切。应该说,还有什么人能够和他进行利益交换?”

    孙元面色微变:“杨嗣昌?”

    “想来定然是他,按照朝廷的意思,这一战之后,洪承畴可是要出任蓟辽总督的。可山东一战,他寸箭之功未立,鲍丘水又被建奴将秦军打残。这样的战绩,若是再执掌关宁军,如何叫人心服。可若灰溜溜地回陕西,颜面何存?”黄佑侃侃而谈:“所以,将秦军排在受阅部队第一位,而我军则放在最后。将军你想过没有,这么多部队开进城去,光走就要走上一个多时辰。等到咱们宁乡军的时候,看的人早就散了个干净。而且,咱们这个天子啊,最是喜新厌旧,没有耐性之人。见秦军做出一副威武模样,心中一高兴,说不定就把怎么宁乡军给抛之脑后了。再加上杨嗣昌在他身边……杨贼的奸猾得紧,说不定就会想出什么法子,让陛下不单独召见将军。如此一来……”

    孙元:“如此一来,老夫人的陈情书就递不上去了?”

    “递上去还是不难的,有的是机会。可惜啊……”黄佑摇头。

    “可惜什么?”孙元捏紧了拳头。

    “陈情书之类的东西,陛下一年间不知道要收多少。所以,要想给督师正名,孙将军你还得亲自在万岁驾前陈情。如今,孙将军你刚立下了斩首奴酋岳托的大功,你的话可陛下也能有些影响。可因为进京检阅一事,被秦军抢了风头,然后又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担负晋见陛下。等拖延得几日,朝廷的任命下来,将军要出镇一方,你走还是不走?所以,无论如何,明日受阅,将军得将风采抢回来,想办法得到天子的单独召见。”黄佑说到这里,声音铿锵起来:“太初,督师的遗体能否收殓回乡安葬,在此一举,拜托了!”

    说罢,就一揖到地。

    孙元一把将他扶起:“黄兄,这事孙元当仁不让,容我仔细斟酌,绝对不能让奸佞小人得逞,我这就去找洪承畴理论。”

583。第583章 集团的利益

    黄佑:“可是孙将军,那洪老亨已经铁了心要压制我宁乡军,否则,先前军中讨论入城受阅一事,各军军主都在,却惟独少了孙将军。而且,如果不出意外,此刻洪总制只怕已经进城去了,明日他可是要站在陛下身边侍侯的,又如何寻得着他?”

    孙元一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了想,又缓缓道:“要不……马上派人去见刘阁老,将今日之事禀明?”

    “这又能如何?”黄佑急噪地摇了摇头:“刘相虽然代天子视师,可如今大军已经班师回朝,刘阁老已经到陛下那里缴了旨,已没有权力节制诸军。如今,洪老亨可是总督天下兵马,咱们归他管辖。他要如何安排宁乡军,别人拿他也没个奈何。”

    “难不成,咱们就得吃这么个亏,督师的冤情就不能昭雪吗?”孙元气恼地一跺脚。

    黄佑忿忿道:“刚才我已经打听得明白,为了扶持他曹变蛟,各镇都将手头的战马和器械紧得秦军使。”

    “呵呵,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秦军想不成为威武之师都难。到时候,想不搏得满堂彩都难。”孙元冷笑出声:“看样子,洪承畴是铁了心要带秦军在皇帝和百官跟前露脸了,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黄兄你也不用担心,这京城之中藏龙卧虎,这军队能不能打仗,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一支部队的精气神,可不是靠穿几件好铠甲,骑几匹好马就能看出来的。当年,王允成随我一道进京时,不也排归队列操演半天吗。依我看来,不过是杂耍罢了。”

    这事设计到孙元和王允成的恩怨,川军、宁乡军都是天雄一脉,王允成死后,川军残部已经并入宁乡军成了一家人,黄佑也不好讨论,只默默地听着。

    孙元说到这里,心中顿时一动:是啊,若要论起走队列,这世界上还有哪一支部队比得上我宁乡军。要想见秦军比下去,却是不难。

    他立即道:“黄兄,宁乡军被派到最后入城也没什么打紧,好戏在后头。本来对此事我孙元也不放在心上,不就是接受检阅罢了。我宁乡军平日里怎么样,明天还怎么样。不过,看来,我还得事先准备准备。今次却要叫天子,叫满北京城的军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能打仗的部队,什么才是天下第一的铁血雄师。曹变蛟的部队,戏子而已!”

    黄佑见孙元一脸的自信,心下稍安,可还是低声道:“孙将军,咱们被排在最后。明日入城受阅的部队这么多,怕就怕前面的部队故意拖延,时辰一拖长,看的人已经没有耐心。天子看得厌了,自去太庙就麻烦了。”

    孙元摇头:“不怕,当今的天子乃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如今,军事乃是我朝压倒一切的大事,陛下怎么可能回因为不耐烦而提前离开。咱们什么也不要想,且做就是了。”

    没错,孙元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是基于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没错,崇祯皇帝这人性子是急,一天一个念头,所颁下的政令也都不切时宜。可这人却是以中兴大明,开一代盛世为政治目标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不耐烦而中途离开阅兵仪式?换成康熙,或者他的前任万历、天启,或许还有可能。

    “对,且做就是了,今人事,听天命,说不定老天爷换站在咱们这一边,说不定我等会有一个好运气的。”黄佑咬牙点头。

    “没有所谓的天命,也没有所谓的运气。”孙元道:“所谓的运气不好,那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

    下来之后,孙元立即招集军中诸将,开始安排起明日的受阅仪式各军各将该做些什么,又该如何表现。

    实际上,这事孙元觉得也没有什么好费心思的。后世每十年一次的大阅兵,自己也亲眼见过两次,没吃过羊肉还看到过羊跑,照葫芦画瓢就是。

    想当年,自己作为大学生群众团体在**广场参加国庆大阅兵仪式的时候,就被现代军队的威武深深震撼了,

    孙元就不信宁乡军不能秒杀崇祯,秒杀北京城中的官民。

    很快,一队队宁乡军士兵被集中起来,开始了简单的操练。

    ……

    夕阳中,洪承畴和陈新甲骑在战马上,出了拱北方城,慢慢地朝北京城行去。

    远处就是宁乡军的老营。

    自从各路大军驻扎京南之后,这一代可谓是处处皆兵,闹腾得厉害。士卒们在战场上见了血,神经时刻绷得极紧,已是过敏了。就好象一颗炮仗,见点火星就会炸。因此,在这些天里,军队中的士卒打群架者有之、骚扰地方者有之,吃酒乱性者有直,已是有些不象话了。

    对此,洪承畴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作为一个带老了兵的人,他自是知道,部队这几个月打得苦。各军的军士都是父子传承多年的军户,士兵和士兵之间彼此都有关系。这一仗下来,谁没有亲朋故旧死在建奴刀下。

    现在战争终于结束,绷紧的弦子终于断了,军纪自然是坏得不象话。可偏偏你却不能去管,一管,这些在战场上被建奴杀成疯子的军汉说不定先就营啸了。

    他们是吃准了各镇总兵担心部队在天子眼皮子下生出事来,不好向朝廷交代,这才越发娇横起来。

    可说来也怪,在各镇边军人心皆散的情形下,宁乡军却显得异常安静,甚至可以说是纪律森严。

    在暮色中,宁乡军老营灯火齐整,有一队队战马跑来跑去,小心警戒,一派肃杀之气。营中传来阵阵喊杀声,和整齐的脚步,不用问,定是孙元正在操演士卒。

    突然间,洪承畴和陈新甲都同时拉停了战马,回头看去,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不肯承认,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宁乡军比起来,各镇的兵痞子们简直跟垃圾一样。

    陈新甲和孙元不和,当初和卢象升也是政敌。可一想起已经以身殉国的卢象升,再看到卢象升遗留下的这支强大的野战部队,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天下第一铁军……哎,也只有卢建斗和孙太初练得出来。这让我想起万历朝的两个人物。”

    洪承畴:“陈总督想说的是卢建斗之于孙太处,正如张居正之于戚少保?卢建斗此人某接触不深,可看他所留下的精兵强将,真当得起人杰二字评语。”可惜,为了秦军,某却不得不将宁乡军压制了。

    没错,如果他拿不到蓟辽总督一职,又如何对得起追随自己多年的秦军士卒。他们日思夜想的就是等洪大人做了总督,又个好的前程。毕竟,秦军不过是朝廷为了镇压农民军,临时组建的一支军队,并不是大明帝国的常备军,说穿了不过是乡军。一旦内战结束,就会解散的。真到那个时候,追随洪承畴多年的士卒们,怕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只要他洪亨九做蓟辽总督,秦军就会摇身一变变成边军。说难听点,就好象是后世的政府聘用人员,被解决了治标,挤进了体制。

    压制宁乡军,让秦军在天子驾前争功这事干得实在没脸,洪承畴虽然不愿意,可他代表的却是整个秦军集团的利益,容不得他行快意之事。

    这次,杨嗣昌就是派陈新甲同洪承畴联络上的,表示,愿意尽全力保举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一职。前提条件是,秦军必须将宁乡军的风头压下去,最好不要让孙元的部队出现在天子驾前。

    陈新甲突然道:“洪总制,其实,宁乡军这次能够斩杀岳托,为我大明朝争光,某内心之中何尝不感叹振奋……我大明朝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在对外战争中获取过此刻的大捷……我大明朝已经许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强军了……可惜了卢建斗,可惜了孙太初……”

    说着,不觉将头低了下去。

    虽然和孙元有私怨,虽然卢象升和杨相是政敌,可对于孙元,他心中却是异常佩服的。

    洪承畴听出陈新甲话中的不满和惋惜,抿紧了嘴唇半天才道:“有的时候,规矩就是如此,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办。孙元虽然功高,可惜,他只是一个武人。武人,也只能够如此了。一切,当以大局为重。”

    这话的意思并没有说尽,实际上,一个武官,就算功勋再高,一镇总兵就算是到头。难不成还能做到总督、巡抚,甚至督师?大明朝的规矩就是文官统帅大军,做决策,武官负责实施。

    宁乡军就算明日排在第一,出了风头,然后上书请朝廷优恤卢象升有如何?难不成还能板倒杨嗣昌?

    如此,对他孙元也没有任何好处,反平白被杨嗣昌投闲置散。没有了他孙元,宁乡铁军还能存在吗?

    陈新甲有些丧气,想了想,心却中是好笑,孙元同恩相有敌非友,我却反同情起他来,真是怪事:“罢了,明日就是天子检阅三军的好日子,咱们说那些做甚,还是快些进京吧!许久没回京城了,事儿多着呢!”

584。第584章 盛事

    大明崇祯十二年,四月十六,一大早,大时雍坊和小时雍坊一带已是人头济济,两处的百姓都顾不得做生意和操持生计,齐齐挤到长安街的两边,伸长了脖子朝街上望去。

    因为就在今天,山东一战的部队都要从从宣武门入内城,然后沿着西长安街到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接受天子的检阅。然后,各军开去禄米仓领天子和朝廷的奖赏。

    如今的北京城作为明帝国的首都已经两百年,整个城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阔容了将近两三倍。作为整个帝国的政治中心,据户部统计,城**有百姓三十五万,再加上周边的四十多万农业人口,共计八十余万。这还不包括每日在城中进进出出的脚夫、船夫。如果将这些人口也包括进去,估计已经上百万了。

    百万人口,在工业时代的现代社会,也就是有个三线城市的规模,可这里是明朝。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当世最大的城市之一。

    自从建奴从青山口出关,北返辽东之后,断绝了半年大运河漕运总算是通畅了。北京满城官民全靠漕运物资过活,漕运一断,城中顿时困窘起来。再加上清军将整个河北打成一片白地,吃物流饭的贩子和商家已经困难到极点。城中的物价更是一日三涨,已经高到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很多人因为家贫营养不良,都是面带菜色。整个京城的商业活动仿佛已经停滞,再加上旱了几月,这都四月了,城中还看不到一丝绿色。就好象一口巨大的沙漠,吞噬着所有人的精气神。

    好在建奴终于走了,时值四月,江南的新谷、绸缎、瓷器更是如流水一样运来。好象是受到济南物资的滋润,京城物价在半月之内迅速地降落下去。而树木枝头,一夜之间却是繁盛成一片,城中上下,都满是喜洋洋的绿云。

    这段日子里,城中到处都是婚嫁喜庆的酒宴,到处都是人们的笑脸。

    这就不得不让人感慨,在一片废墟也似的河北,京城的繁华实在是太显眼了。可这种繁华却是建立在漕运之上的,一旦漕运出问题,这片繁荣立即就会枯萎。

    换种说法,大明朝在北京的政府要想顺畅地运转下去,那是建立在江南财富的基础上的。

    从唐朝江南得到开发以来,到如今,天下财物七成出自江南,江南财富七成出自宁、苏、杭。没有江南的财富,北方也不能独存。

    这就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经济基础。

    南方、北方,通过大运河漕运的联系,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此刻,在宣武门外,六镇并秦军、宁乡军参与山东之战的主力战兵都已经齐聚一堂,立于城门之外,准备等到一声令下,各军就开进内城,接受满城百姓的欢呼,接受百官和天子的检阅。

    这次检阅,按照洪承畴的布置,各军都有出一营主力战兵,也就是四千五百人马。六镇和秦军加一起总共有三万人马,宁乡军则全体出动,大约超出了将近一千人。不过,在所有人看来,孙元部走在最后,已经处于配角的位置,就算出动再多人,也没有关系。

    每镇一营人马说起来并不多,可明朝边军的主力战兵和辅兵的比例非常大,一比五甚至一比十也很正常。一场出动上万人马的大战,明军中真正能够作战的家丁,估计也就千余。

    打了半年战,明朝军损失惨重,各镇都是客军,这次来京城的人马经过消耗,很多部队甚至连一营战兵都凑不足,比如秦军,两千多主力战兵,在鲍丘水被建奴给杀了一半,只剩一千来人。没办法,各镇总兵们只能临时拉些身材还算过得去的辅兵凑数,辅兵不够的,民夫也成,反正现在京畿地区到处都饿得眼睛发绿的流民,三十文一天拍出去,什么人招不来?

    凑够一营之数之后,又简单地训练了几日,将铠甲往身上一套,将旌旗一举,整齐地喊几声“万岁,万岁”,倒也显得威武。

    三四万人马开进京城,铠甲闪亮、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真真是一桩难得的盛事,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京城百姓天不亮就涌进内城大小时雍坊,立于西长安街的两侧,等着观看这前所未有的大热闹。

    这次山东之站,明军前前后后斩首建奴一千多级,就连东夷右翼军的军主奴酋岳托也被摘下了脑袋。这可是自太祖开国,徐达将军、成祖爷纵横沙漠北以来,对外战争前所未有的大捷。

    上一次祝捷还得上溯到万历爷年间的三大征,不过,万历三大征虽说是胜利了,可仗却打得见仁见智。而且,那三次战役,都未免又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