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是是是,侯爷说得是。”

    其实,第二套方案确实诱人,如果大军沿着大运河北上,可以直接消灭建奴的中央机关。可这事有两个问题,一是现在正值隆冬,运河北段应该已经结冰不能行船。至少还得等上两月,等天气暖和下来才能实施。等到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天下的局势又是何等模样。

    而且,水师的大海船又不能在内陆运河上航行。

    听到孙元的顾虑,大方道:“侯爷,迟两个月也不要紧。至于船只的问题,您也不用担心。我水师也不尽是大海船,大不了到时候将大炮装到小船上就是了。实在不成,我水军也可上岸作战。咱们在海上上蛟龙,上了陆地也是下山猛虎。”

    孙元:“那好,如果我军要实施第二套方案,自然少不了有你大方露脸的机会。”

    大方高兴地搓了搓手,道:“侯爷,按照日程来看,就在这三五日之内。日本岛津一夫那边就会贩运过来一船黄金,用来购买我扬州镇铸造的铜钱。到时候侯爷可于岛津鬼子商议一下,能不能先借他那一船黄金使使。”

    孙元大为惊喜:“还有这等好事,看来,某还真要在这里过年了。”

    扬州镇早在几年前就弄了一个铜元局,用来铸造宁乡军所发行的鹰洋。到如今,鹰洋已经在江南商贾中流行一时。可单鹰洋的那点钱息并不能满足孙元的胃口。毕竟每年也就那么点发行量,而且,这几年孙元为了备武,所赚的利润都投进部队和收编招募流民身上,到现在手头还有些窘迫。于是,扬州镇就将魔爪伸向了制钱。

    毕竟,白银作为贵金属不过是在商贾和世家大族中流通。而普通百姓一户人家,一年也没几两银子的收入。不少贫苦百姓一辈子都没见过白银究竟是什么模样。因此,市面上流通量更大是乃是铜钱。

    于是,扬州镇就开始铸造崇祯通宝。最近,更是抢先于朝廷一步发行弘光通宝,对此,朝廷拿孙元也是无可奈何。

    日本朝鲜一带本不产铜,也没有自己的货币。因此,两国民间使用的都是明朝的制钱。最近十多年来,明朝战乱不断,输入日本和朝鲜的铜钱越来越少。铜钱的价格相比起万历年间翻了一翻。看到这其中的利润,不但扬州水师,就两岛津一夫他们也开始做起在扬州购买铜钱,贩运到日本购买黄金的生意。

    有了岛津一夫的一船黄金,这次北伐的军费应该差不了多少了。

    问题是,这个时代的海运实在不靠谱,大方说岛津一夫最多三五日就能到达崇明沙所。可等孙元在这里过完年,到正月十五这天才看到了码头上岛津家船只舰艏上飘扬的如同狙击枪瞄准镜那样的家纹旗。

    岛津一夫的船队每次到扬州都会在崇明稍事停留,做简单的补给之后再去南通。

    岛津一夫跑扬州至日本航线一般都会带着一支有着四十多条大船的舰队,他这次过来,舰队的规模却是无比空前,竟达到惊人的一百艘。据大方来报,随他一起过来的竟还有高丽海盗。

    “叩见颖川侯。”岛津一夫跪在孙元面前恭敬地磕了一个头:“方才在码头上,在下已经听方总督说过侯爷要借我这船黄金的事情。侯爷既然开口,那是瞧得起在下。也不用说借不借的事情,愿将这船黄金献于侯爷。”

    岛津如此大方,倒叫孙元意外:“岛津一夫,你可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如果真没问题,某就答应你。我知道你一直想做大名,可惜,我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大陆上,还没有办法兼顾日本,不能派兵去九州。”

    岛津:“不不不,就算要经略九州,也是以后的事情。在下的力量不还有些不足。”

    “哦,我明白了。”孙元点点头:“你是想要某手头的大炮、铁炮和军械。”

    岛津一夫又是磕了个头:“扬州镇的铁炮冠绝天下,比澳洲铁炮还好,不请之情,还请侯爷恩准。”

    孙元:“可以,我卖给你手下的所有士卒每人配备一套铠甲、兵器。”

    岛津一夫大喜:“多谢侯爷,听说侯爷即将北伐,我九州岛摩萨武士也愿意参加。”

    孙元吃了一惊:“岛津,你也要参加北伐,这是咱们大明朝和建奴的事,你不必参与的。再说……”

    岛津一夫:“侯爷放心好了,我摩萨武士参战所需的军费,在下自己承担。我摩萨武士虽然勇敢,可真上了岸却是不成的。我想借这次北伐练出一支强军来,还是侯爷那句话,精锐部队是打出来的。”

    “你想参加北伐,不错啊!”孙元更是欢喜,马上就是一场空前国战,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你手头有多少力量?”

    岛津一夫:“侯爷,在下能组织一支两千人的队伍。”

    “岛津联队才两千人……”孙元一阵无语,日本矮子的战争规模还真小啊,比如他们所谓的战国时期的战争,不过是一个村子和另外一个村子的群架。

    “好吧,你就将部队带到扬州来,到时候与某一起行动吧。”盛情难却,孙元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让我进去,我要见颖川侯。”

    门口的卫兵大声呵斥:“快走开,这里可不是你等蛮夷乱蹿的地方?”

    一个洪亮的声音愤怒地响起:“什么蛮夷,我等读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圣人之道。我朝受大明天子封建,乃是王化圣教之地,又是什么蛮夷?圣人云:‘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可见中国蛮夷之别从来讲究的是教化认同,而不是血统。起开,让我去见颖川侯。”

    却是一口标准的北京官话,字正强圆,铿锵有力。

    孙元疑惑地看了大方一眼:“怎么回事?”崇明沙所乃是扬州镇水师大本营,不是宁乡水师和与扬州镇有利益瓜葛的友军,根本不能靠岸补给。

    外面那高亢的声音很是陌生,却不认识。

    大方也疑惑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人究竟是谁。

    这个时候,正跪在地上的岛津一夫大惊,触电一般跳起来冲到门口,连声喊:“别叫了别叫了,不是说好让你们呆在船上吗?你好好地做你的生意不成吗,非要过来捣乱,惊动侯爷。”

894。第894章 三国联军

    外面那个声音也非常不客气:“岛津,你这倭寇,当初你说好了要在颖川侯面前引见我的。可到了崇明沙所,你却让我等整日呆在船上,却是何道理?莫非你要食言而肥?”

    岛津一夫被外面那人一通臭骂,气得哇哇大叫,就将手放在倭刀的柄上了。

    孙元:“好了,外面究竟是何人,一心要见我孙元,还请进来吧?”

    “谢颖川侯。”

    不片刻,就看到一个中年人脚步铿锵地走进来。

    此人大约四十出头,生了一张宽大的脸庞,单眼皮。说句实在话,不是太好看。可身上却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再加上他先前在外面呵斥卫兵时引经据典,谈吐文雅,想来应该是有来历之人。

    孙元一看他的装束,顿时抽了一口冷气:高丽棒子!

    没错,这就是一个高丽人,这一点从他身上的打扮就能看出来。

    此人身上穿着一件白色鹤氅衣,还有裹胸。头上的乌纱样式也古怪,和明人的装束大不一样。若不是孙元在前世看过韩国电视连续局《大长今》、《明成皇后》,一眼就能认出这是高丽士大夫的打扮,还真被他弄糊涂了。

    孙元:“你是?”

    “在下朝鲜国国主李淙之弟李举,见过颖川侯。”那人风度翩翩地一施礼。

    “原来是朝鲜国主的弟弟李举亲王,幸会幸会。”孙元忙站起身来,走到他面前,将之扶起。

    这个李举看起来文质彬彬,可孙元伸手一扶,触手处却感觉到他小臂上结实的肌肉。心中一动,这人的力气倒是不小,不像是个养尊处优的贵族。

    “谢颖川侯。”李举顺势直起了身子,态度不卑不亢。

    大家分宾主坐定之后,孙元才问:“亲王这次不远万里来扬州镇,真叫某意外啊!”

    李举:“我平日间在海上贩卖高丽人参貂皮为生,前年认识了岛津,听说他这次要来扬州见颖川侯。对于颖川侯的名字,在下闻名已久,这次就跟着岛津一起过来了。听说扬州镇正要北伐,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请侯爷武装我高丽勇士,李举愿带麾下人马一道北伐。”

    “你也想参加北伐?”孙元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如果我没记错,你们朝鲜以前和建奴本是同盟,后来黄台吉征讨朝鲜,你们举国投降做了满清的属国,而你们国王也将长子和次子送去沈阳做了人质。如此一来,你我之间如今是敌非友吧?”

    没错,在崇祯九年十一月,黄台吉亲征朝鲜。十二月初,他率领代善、多尔衮、多铎、岳托、豪格、杜度等亲王,共十万大军,从沈阳出发进攻朝鲜。初就那天,皇太极渡江进入朝鲜。岳托部于十三日到达平壤,多铎部市丝日进逼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淙逃离国都,避如南汉山城,凭险死守,双方僵持不下。

    崇祯十年一月,多尔衮出骑兵袭击江华岛,俘获朝鲜国重臣及家属二百余人,逼迫朝鲜国王李淙投降。

    李淙无奈,只得于正月三十日出城投降,献出明朝所颁给的敕印,向清臣服,成为满清的属国。

    听到孙元说起这事,李举一脸的悲愤,眼泪都涌了出来,叫道:“国土沦陷,国主被执,此乃我高丽民族前所未有的大耻辱。什么时候我朝鲜和辽东那群不受王化,不读圣贤之书的野人是友了?颖川侯你生在强大的明朝,又如何知道我小国的亡国之痛。若再说这样的话,李举只能以死洗刷亡国奴的耻辱。”

    孙元连忙拱手道:“方才是某一时口快说话没有遮拦,得罪亲王,还请恕罪。”

    如此,李举才好受了些。

    孙元也没想到李举的个性如何刚烈,情绪如此激动,只得小心道:“亲王你的意思是想让我扬州镇武装你的手下,却不知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国主的意思?”

    “不是我国国主的意思,而是我高丽民族所有人的意志。”李举咬牙道。

    然后哼了一声,断地茶杯小口地喝起来,再不说话。

    旁边的岛津一夫急忙走到孙元身边小声嘀咕了半天,孙元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李举在崇祯十年清军进攻朝鲜的时候正好带着两千水军在济州岛讨伐当地的水寇,侥幸没有同李家王族那样在江华岛被建奴一锅端了。

    后来朝鲜国主投降清朝,并送出人质之后,也曾让李举回朝。可李举对于国主投降建奴一事颇为不齿,拒绝回朝,说是觉不做建奴的奴才。就带着手下在大洋之上做了七年海盗,平日间以抢劫商船和贩卖朝鲜的人参山货维持生计。

    因为他拒绝投降,这些年,清军拿他也没个奈何。倒是朝鲜国的军队剿过他几次,可因为李举在国内威望极高,朝鲜军队也不肯出力。

    但无论如何,李举已经同他那投降满清的哥哥李淙彻底反目了。

    李举势力弱小,日子过得清苦,手下的船只也差,士兵跟叫花子一样。

    在海上飘了这么多年,他和岛津一夫及宁乡军的水师将领也认识。这次听说宁乡军要北伐,就决然地带着麾下两千人马来了崇明沙所。

    听岛津一夫说完这事,孙元心中一动。说起来,朝鲜对于明王朝是相当忠诚的,也一向以中华文明正统自居,对于还处于奴隶社会的建奴是非常鄙夷的,说他们是辽东野人。

    后世的高丽人虽然搞笑,不过,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以弹丸之地,就敢和如日中天的建奴沙场对垒,并在南汉山城让皇太极吃了不小的苦头,逼不得已派多尔衮突袭江华岛。可见,朝鲜民族都是天生的战士。

    如果武装一支高丽军北伐,倒是一件好事。

    按说,让李举在朝鲜起事,沿着朝鲜半岛进入辽东抄建奴的老窝应该是一条好计。可惜李举的力量实在太小,搞不好刚一进朝鲜半岛,他先得和朝鲜国主打起来,也达不成战略目的。

    恩,就武装他的部队带高丽人一起北伐……对了,等这个李举在战场上打出声威,以后再让他回国争位。我孙元不就能通过这个代理人掌控了整个朝鲜半岛,再加上九州岛的岛津一夫,整个东北亚都在我孙某手中。

    正在这个时候,一直在喝茶的李举突然悲伧地高呼一声:“悲哉,悲哉!”倒将中军节堂中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还没等孙元问他悲什么,李举将手中的茶北放在几上,哭道:“这种上好的碧螺春,我以前在王宫里喝过不少。这几年,自从李淙做了建州的奴才之后,我亡命天涯,今日在颖川侯这里又尝着这茶水的味道,突起故国之思,不能自已啊!”

    孙元:“亲王,你手下有多少人马准备投入北筏?”

    李举一抹眼泪:“两千高丽男儿。”

    孙元:“好,把你的队伍都带去泰州,到那里后,费洪将军会负责训练你的士卒。至于军械,放心好了,一人一把长矛,一口钢刀,一具铁甲还是可以的。至于购买军械的费用,先欠着,等你以后打回朝鲜之后再慢慢还。”

    “多谢颖川侯。”李举一揖到地:“我八千里江山,千万高丽有血性的不愿意做奴隶的男儿皆感念颖川侯的恩德,愿效死!”

    孙元忙将他扶起,哈哈笑道:“我大明现在也到了国破家亡之际,你我都应努力同心,共讨建奴。”

    于是,李举就和他两千部下留了下来,又依着孙元的命令带着手下朝泰州开拔。

    正如岛津一夫所说,那群高丽兵果然穷得一逼,跟叫花子没什么两样。不过,这些来自朝鲜半岛山区的高丽人一个个凶狠剽悍,天生就是杀人坯子。孙元当即就让大方开了武库,将李举部武装起来。

    于是,一支高丽营正式成立。孙元还亲自为他们授了旗,旗上绣着一个太极,红蓝两色,像一陀鲜艳的膏药。

    如此一来,日后的北伐就有来自三个国家的部队了:宁乡军,岛津联队,高丽营。

    崇明沙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江北地区一个重要补给港口,在这里常年有西洋船只停泊。

    听说宁乡军将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那些西洋冒险家也骚动起来,以后有油水可捞,纷纷跑来找孙元,说自己已经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雇佣军,问孙元要不要。如果价钱合适的话,他们也可以随行的。

    孙元本来还很振奋,可仔细一问,才知道那些所谓的雇佣军最大的一支也不过百来人。少的也就三五人,穿上一件铠甲,提着一把老式火绳枪。

    这样的队伍也想来发财,这些红毛鬼子知道东亚战争究竟是什么样的规模吗?还真当东亚是中世纪的欧洲了?

    自然是不能用的。

    在崇明沙所这一逗留,就到了一月月底。

    南通大本营来消息了,说是黄佑已经从泰州赶到了通州,他已经和傅山一道拿出了军功授田的章程,请颖川侯尽快回南通颁布法令。其次,领地内的公务员考试将在二月初九这天正式举动,此乃扬州镇前所未有的盛事,侯爷不能不在。

895。第895章 不能宽恕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为之,还是纯粹是巧合。不过,前者的可能大些。

    按照朝廷的科举制度,每届春闱,也就是会试的日子乃是二月初九。

    今年正是弘光皇帝开恩科,结果宁乡军的公务员考试也在这一天,这纯粹是跟朝廷打擂台嘛!

    老实说,扬州镇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大拿能够镇得住境内的书生。就连学问最出色名气最大的傅山也不过是一个举人功名,还是被人瞧不起的北方举子。

    因此,这次考试,孙元通过钱谦益的关系,请来了他的门生瞿式耜瞿起田。毕竟,人家怎么说也是进士出身,做个户科给事中,好歹也当过几天清流。且他有是常熟人,怎么说也是在竞争残酷的江南科场上凭真本事杀出来的,也能服众。

    主持一场考试,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无论是出题还是审卷,都能新手拈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别人当主考官,广收门生,那是一件值得夸耀之事。但对他而言,却要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

    公然在朝廷之外另设考才场,此次考试之后,也不知道他要被江南士子唾骂成什么样子。

    但问题是,瞿式耜不得不将脸抹了不要,上孙元这条贼船。

    原因很简单,钱谦益是他的恩师,恩师有命,他不得不从。否则就是钱门叛徒,一辈子被在在后面戳脊梁骨。

    最最关键的是,孙元和钱谦益开出条件来,如果这次考试能够顺利地为扬州镇招揽人才,将整个扬州镇的文官体系和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