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4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还中了乙榜第六名。

    可说来也怪,连祈年如果预先知道题目,应该比自己考得更好才对。但结果是,连祈年最后只得了总榜地一百二十一名,差一点被淘汰。

    这个时候,周仲英才疑惑起来:会不会连祈年根本就不知道题目,而我不过是瞎猜,最后弄拙成巧,阴错阳差打中两题?

    恩,这个可能性相当的大。

    不过,不管怎么,中了就好,两个同学同时上榜,的确是一件值得让人欢喜的好事。

    本来,连祈年口中说不回来参加这场考试的。但他怎么说也是个旧文人,科举和入仕为官乃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自然也不能免俗。怎么着,当官也比做商贾风光不是。

    连祈年以前贩卖煤炭的时候来个扬州镇,这次可谓是驾轻就熟,就带着周仲英进了经历司。

    经历司那里已经等了十多个过来听侯任命的中式考生,这次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说难听点都是士林中混得不如意的,家境都不太好,有的人已经等不及过来做官了。

    他先进去,不一会儿就满面春风地出来了。

    不待周仲英问,就有人率先道:“连兄,什么官职?”

    连乞年朝大家一拱手,笑得满面都是幸福的红晕:“惭愧,惭愧,被派遣了泰州从七品判官。”

    “啊,恭喜恭喜。”众生羡慕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这个连祈年分配得真好啊,泰州可是个大地方,判官执掌一州的刑狱,权势极大。

    接着,又有一个经历司的吏员出来叫:“谁是周仲英,随我来。”

    “啊,是我,是我。”周仲英慌忙跳起来,跑了进去。

    他心中一阵激荡,连祈年排名那么靠后,竟然也能做个州判,我名次这么高,会不会做个同知呢……想来也不可能,同知可是正六品,不是新人能够出任的。

    进了屋子,却见里面坐着一个年轻得不象话的经历司副经历:“你是周仲英。”

    “正是晚生,见过经历。”

    那个副经历纠正周仲英:“我是副经历,余经历另有差遣,常驻留都,司中事务由我暂领。”

    他的话少,也不说其他,直奔主题:“经过考核,特派你出任……”

    周仲英耳朵都竖了起来。

    副经历:“出任,元字营甲队,掌牧。”

    “掌牧?”周仲英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急问:“武职?”

    “不是武官。”那副经历和气地解释:“顾名思义,乃是掌军中战马之职,一般都由从七品文官担任,主要职司是统计军中钱粮辎重。”

    然后他又勉励道:“周掌牧,元字营乃由颖川侯亲领。甲字号千人队在我宁乡军步兵中排名第一,好好干,实心用事,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这不也类似武官,周仲英苦着脸:“副经历,即便如此,不也要随军出征?我不过是一介文士,如何上得了战场?”

    “周掌牧谦虚了,你的事儿我们也清楚。当初侯爷还当着大家的面夸奖过你,说你是‘铁胆周仲英’呢,想必定然是个豪气干云的慷慨之士,若让你在地方上做官,倒是耽误了。”那个副经历呵呵地笑道:“天下万水俱同源红花绿叶是一家,侯爷对你是很看重的。你在元字营甲队,少不了立功的机会,真叫人羡慕啊!周掌牧,说不定以后我还要请你多多关照呢!”

    “我不做,我不当这个官了!”周仲英一阵悲愤。

    那副经历还是一脸笑眯眯的样子:“公务在身,就不同周掌牧多说了,来人,送掌牧出去。”

    等到周仲英一脸气恼地出来,十多个侯差的书生同时围上去:“周年兄,所任何职?”

    周仲英如何说得出口,红着脸支吾了几句,逃也似地出了扬州镇衙门。

    出来之后,他这才哭丧着脸:“完了,完了。”

    旁边的连祈年关切地问:“年兄,你怎么了?”

    周仲英气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被派进军队了,做的是元字营甲队的掌牧,丢人,丢人,丢大人了!”

    连祈年“哎哟”一声,一脸的兴奋:“太好了,太好了。”

    周仲英气道:“你……幸灾乐祸。”

    “不是不是。”连祈年:“周年兄好差事,这元字营甲队在宁乡军中地位想来也不用我多说。还是那句话,你进了元字营,那就是在孙侯的心腹了,以后说不定……嘿嘿……封个公侯什么的……”

    他自知失言,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有别人,才低声道:“以后周年兄若是显赫了,可别忘了我这个同年啊!如今这个世道,难道年兄还看不明白,这就是唐末啊!他颖川侯以后说不定就是郭雀儿、柴荣甚至赵大。而你周年兄,搞不好就是赵普。”

    这话如同一道寒流从周仲英脚底升起,直冲脑门,激得他全身鸡皮疙瘩暴起。

    讷讷道:“我算什么,要说赵普,那也是是黄监试官和傅青主。”

    连祈年嘿嘿笑道:“人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

    正要再故作神秘地引申下去,周仲英的一句话让他呆住了。

    却见,周仲英面上一红一白,然后猛地一咬牙:“连兄,给我二十两银子。”

    “怎么了?”

    “没钱,借来花花。对了,帮我说门亲事,我要娶小。大丈夫,当三妻四妾,有志男儿娶九妻。”

920。第920章 正蓝旗下

    此刻,在黄河北岸,距离开封只有一河之隔的小宋集。

    一个高大的,略显佝偻的身影正批着大氅立在高高的河堤上。

    风猎猎,吹起他身上的衣袂,在空中发出劈啪的脆响。

    他大约四十来岁,有些瘦,眉宇中却带着一丝阴霾。

    而这丝阴霾又在他额头上刻下深重的皱纹。

    “如何?”中年人的手放在一柄倭刀的刀柄上,下意识地捏了捏。粗糙的手掌和缠在刀柄上的亚麻布带摩擦,竟发出轻微的声响。

    “回肃亲王的话,士卒们正在河上架设浮桥。”一个光着头的将领模样的人在他面前单膝跪下,打了个千儿。

    这个将领身上批着染成深蓝色的厚实的铠甲,但却没有戴头盔,露出剃得趣青的头皮,以及拖在脑后那条又细又短的辫子。这真是辽东满人特有的金钱鼠尾发式,不用问,这人正是建州女真。

    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雪水,他光秃秃的脑袋上已经变得湿漉漉的,有大团白气升腾而起。

    二月天的黄河边上,眼前的大河上的浪花还凝固着。那一朵朵浪花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哪一天夜里突然被冻结,就保持着那种以前涌动的姿势,再也不动了。

    这样的冷让那个四十出头佝偻着身子,批着大氅的人感觉非常舒服,就好象又回到了辽东老家。

    没错,这人正是前满清皇帝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微微点了点头,豪格的手中刀柄上松开,虚虚一扶:“文佳,你起来吧,我且问你,这座黄河浮桥什么时候能够搭成?”

    那个姓文佳的满将直起身子,道:“回肃亲王的话,弄不成,弄不成的,只怕这浮桥要想搭好,怎么着也得等到三月中旬。”说着,他担心地看了豪格一眼。

    没能完成王爷交代下的任务,如果换成别的王爷,只怕自己小命不保。还好豪格是个好脾气的人,对部下也非常宽厚,尚不至于对他行军法。

    豪格皱了一下眉头:“怎么回事,文佳,我不是将三千汉军都交给你了吗?这么多人,就算扔进河中,填也将黄河填满了。”

    文佳道:“回王爷的话,如果是在十日前搭建这座浮桥也不算个事儿。反正弄点木料、谷草、破棉烂絮在冰面上一铺,就能纵马,可现在不成。”

    豪格醒悟:“可是黄河已经开始化冻?”

    文佳:“正是如此,这河冰表面上看起来结实,可底下已经变得薄了,一个不小心就要掉进冰窟窿里去。方才汉军已经死了好几人,人心都乱了,若是再强逼他们铺桥,只怕会激起骚乱。”

    说到这里,他接着道:“王爷,朝廷有令,叫咱们不要过河,轻启战端。咱们只需将部队驻扎在这里就是,不用急着搭桥的。而且,这天一****热起来,谁也不不准上游的冰什么时候就化了,随着水冲来。若是起了凌汛,就算这桥搭好也要被冲垮的,岂不是白费劲儿?”

    豪格不说话,只将目光落到河面,却见满眼都是穿着蓝色铠甲的士兵在河冰上忙忙碌碌,在初春苍白的天光下闪亮着,连接成一片蓝色的海洋。

    见他没有任何反应,文佳氏建议:“王爷,士卒们都已经疲惫,不如将他们都撤下来。反正也不过河,咱们费这个劲儿做什么?”

    豪格缓缓地转过头看着文佳,又摇了摇头:“谁说咱们不过河,只不过睿亲王让各地的八旗军忍耐,在没有彻底剪灭李自成之前,不要和明朝发生冲突。毕竟,山东、河北空虚,若是明军主力这个时候突然北上,直捣京畿,我大清要整个地处于被动之中。一旦西北阿济格、多铎他们腾出手来,咱们还是有过河的。拿下河南,争夺中原乃是我大清既定国策,只不过是早迟的问题而已。”

    “可是士卒们都已经疲惫,不但汉军,就连旗中的勇士也都颇有怨言。”文佳冷笑道:“明狗的军队都是废物,他们不北上还好,若来,正好让我等再建功勋。”

    豪格:“也不能这么说,南京的明狗部队虽然不堪,可还是有一支部队需要警惕的。”

    文佳:“王爷说的是宁乡军?”

    豪格:“正是,咱们多少八旗勇士死在他手上,这可是我建州最凶恶的敌人啊!”

    “倒是如此,看来,拿下河南是必须的。如此,也可让中原作为北京的屏障。”文佳这才恍然大悟:“如此一来,无论是攻是守,我满州都占有先机。”

    豪格是个宽厚之人,有的时候宽厚得甚至懦弱。文佳话一说开,胆子就大起来,气愤地说:“可拿下河南,争夺中原,囊括天下又如何,反正着天下不过是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他们的,同咱们正蓝旗又有什么关系。就算要卖力、卖命,也轮不着我们。就算打下了汉狗的江山,这荣华富贵同王爷你也没有什么关系。”

    豪格脸一变,厉声喝道:“住口,这话也是能说的?我大清是八旗勇士的,是所有来自黑山白水的勇士的,不是谁的私产。况且,我大清的皇帝是福临,可不是睿亲王。”

    文佳不服气,亢声道:“王爷这话说得不中听,什么大清是八旗勇士的,可如今朝廷的政令都都是出自多尔衮之手,福临皇帝说的话算数吗?还有,多尔衮当权以来只怎么对王爷你,收拾咱们正蓝旗的,难道王爷你还看不出来。就算大清打下整个汉狗的江山,同我正蓝旗同你又有什么关系。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上的鸟儿一旦被打光了,用来射鸟的弓就没什么用处了。如今,他们还想用王爷你的勇武在前面攻城掠地。一旦没仗打,只怕王爷头上的爵位又要被摘一次。”

    这话已经非常不客气了,豪格胸口好象被重重打了一拳,身子剧烈一晃,口中喃喃道:“飞鸟尽,良弓藏,飞鸟尽,良弓藏。”

    是啊,真到天下太平之时,只怕多尔衮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

    无论怎么看,自己这个肃亲王是没办法再当的。这事,去年多尔衮就干过一次。

    当时,豪格部将何洛会被多尔衮收买,诬告他图谋不轨。多尔衮借这个机会摘掉了他的肃亲王帽子,降为贝勒,并吞并了他手下的部队。

    后来,见豪格实力大损,不值得担心,又顾及到满族上层贵胄们的看法,这才勉强同意让豪格恢复王爵。并让他带着两千人马到山东、河北、河南交界处驻扎,算是变相的流放,将他彻底地赶出了朝廷决策中枢。

    多尔衮之所以对豪格如此无情,那是因为当初的皇位之争。

    黄台吉去世之后,按说最有资格继承皇帝位的是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嫡长子,年富力强,又是正蓝旗旗主,继承大统合情合理。

    不过,嫡长子继承乃是汉人的制度,却不是建州的规矩。

    在皇位继承制度方面,清初的满族统治者与历代汉族王朝有着明显区别。历代汉族封建王朝的帝位继承,一般按嫡长的原则进行,即由皇帝生前在嫡出皇子中指定年长者为日后的嗣君。这种制度虽每每使庸懦的皇子以嫡长资格荣登大宝,君临天下,但至少在最高权力交接之际,为当事者提供了一个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不致引发大的冲突或动乱。

    与这种状况大相径庭的是,满族肇兴辽东,开国伊始,制度草创,且带有部落时代的传统印迹,帝位继承并无一定之规。皇太极继承汗位,是经过贵族集体会议和推举,体现了旧传统的威力。但同样是这种威力,却为皇太极暴卒后的皇家争斗埋下了祸端。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掌握了满州的实际大权,觊觎皇位,就与豪格开始争斗起来。

    按说,当时的豪格手中力量比多尔衮要强上三分。他是正蓝旗旗主,父亲皇太极死后又留下正黄、镶黄两旗,这两旗都是坚决支持豪格的。另外,代善父子掌有正红和镶红两旗,当时代善也明确地表示支持豪格。如此一来,豪格手上就有五个旗的力量。

    而多尔衮只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二比五,怎么看都是一出败局。

    况且,见实力对比悬殊,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曾明确支持豪格。

    可事情在却在后来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商议立帝时,为了拥戴豪格上位,正黄和镶黄两黄旗大臣命令所属巴牙喇兵全副武装,张弓挟矢,环立宫殿。以武力威慑多尔衮等人,以防不测。

    会议开始,索尼首先提出立豪格,豪格乃是黄太极的嫡长子,继位顺理成章。奴尔哈赤长子,资望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也表示:“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虎口就是黄台吉对豪格的称呼,说的是豪格乃是黄台吉捏着手上最宝贵的东西,也就是汉语中“掌上明珠”之意。可见皇太极对豪格的喜爱。

    尽管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豪格在这个关键时刻却犯了软弱的毛病,“欲言而嗫嚅,欲进而趔趄。”他不仅不敢公开表明自己勇担大任的雄心,反而言不由衷地推辞说“德小福薄,难以承担。”

    皇太极以前喜欢读书,精通汉学,豪格也深受其影响,从小就有大儒教授学问,思维方式已经接近于明人。遇事,总喜欢谦虚上几句,以为美德。

    可满人乃是渔猎民族,可不讲究这些,他们崇敬的是敢做敢为的好汉。

    豪格的谦让,不但不让满族上层赞叹,反使得所有支持他的人异常失望。

    豪格刚说出这一句话,阿济格、多铎顺势提出应立多尔衮,两白旗将领也表示反对立豪格,认为如果立了豪格,自己将没有活路。

    后来豫亲王多铎又提出立自己,或者立代善。多尔衮反对立多铎,代善则托辞年老退离会场。

    这时,两黄旗将领佩剑向前,扬言:“我们的衣食都受于先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最后,还是多尔衮提出折衷建议:“肃亲王既然谦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只是他年岁幼稚,由我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年长以后,当即归政。”

    如此一来,就因为豪格这一句谦虚的话,皇位落到了年幼的福临身上,而多尔衮则做了摄政王,成为满清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一但大权在握,直将豪格折腾的********。

    到现在,正蓝旗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极大削弱,而他手头也只剩两千士兵,已经成为满八旗中力量最小的一支。

    如果这种趋势在发展下去,他不敢想象未来等到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

    飞鸟尽,良弓藏……汉人书中这句话说得正精练啊,说得正是此刻的我。

    我爱新觉罗?豪革就是那把曾经射尽天上飞鸟的四石大弓,眼见着就要被人当成劈柴扔进火堆里了。

    “就因为谦逊了一句,就因为谦逊了一句,我就与皇位失之交臂膀,这……究竟是怎么了,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豪格一想起这桩旧事,心中就隐隐发疼。

    再看看自己的双手,已经被这征途上的风霜磨砺得粗糙了,愚钝了。

    前方,那一面面绣着金龙的蓝色旗帜已经被冷风吹得破旧了,暗淡了。

    正伤感中,突然冰面上有几点黑影飞快奔来,大喊:“可是肃亲王,我是从睢州来了,许定国总兵有信给王爷,十万火急。”

    ……

    “王爷,这是许定国将军的信。”一个明军将领卑恭地跪在豪格面前,眼珠子骨碌碌地转着:“许总兵说了,今夜必取高杰头颅,请王爷即刻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