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6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战后,当罗如意提出要在自己麾下效力的时候,孙元还是很大方地扔过去一张徐州守备的告身,当然,这个官职也就是个名号,孙元可不打算使用这种废物,也不想让他进宁乡军坏了部队的风气。

    反正官儿我已经给了你,至于你将来怎么做这个官,某也管不着,你看着办吧。

    如果是一般人得了这个官职,又不被实际派遣,估计会有两种打算。一,纯粹是将这个官职当成一项个人荣誉;二,干脆跑到南京兵部报备,求情朝廷另外任用。

    又或者,觉得孙元也不过是糊弄了自己,忿忿不平。

    可这个大白鹅却是不走寻常路,官职到手之后,他直接跑去军中,开始协助孙元收编甄别、整编被俘的清军。

    这厮以前在李率泰军中本就是个老人,上至将军到到火夫,姓名来历禀性都一清二楚。而且,他人缘又好,什么人都能够和他称兄道弟。

    本来,俘虏被被关进战俘营之后人心惶惶,一日三惊,可一看到罗如意,在他的细心抚慰下,都平静下来,恢复了秩序。

    有他在,整编部队的事却容易许多。

    他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孙元倒有些不好意思闲置不用,也就由着他在自己面前整日晃荡混个脸熟。

    这次拿下徐州,孙元一共俘虏了九百八十一名清军汉军旗士兵。这些人当然不可能都杀了,孙元决定甄别之后,若是有问题犯下罪孽的,一概发付去劳动改造。剩余的则通过教育,和义军中选拔的精锐混编为一军,用做地方卫戍部队。

    如果不出以外,这九百八十一名俘虏中应该可以选拔五百人马,至于山东义军,选一千战兵还是可以的,成立一个登州营,将来驻守在山东和徐州之间,用来保障大远河漕运安全。

    赵慎宽可为登州营的大将、秦尚行为副将。至于其他义军头领,愿意留在登州营的,欢迎。不愿意的,可调去其他卫所驻守。

    不过,这些人野惯了,相必也不肯受军法的约束,任其自便好了。

    罗如意这次跟到城楼上来吃茶,说是自己精通茶艺,特来侍侯。

    对于这话,孙元嗤之以鼻,罗如意从小生在军营,长在辽东那种未开化之地,懂得什么博大精深的茶道?

    要说起茶艺,这世界上还有人比得过董小宛?

    普通清茶经过她的手,滋味却大不一样。

    一想起这个自己抢抢来的小妾,孙元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快有小半年没有见到过她了。自从把她抢过来之后,孙元将董小宛送去母亲哪里待产。如今,却不知道这个女子究竟是什么情形,肚子里的孩子生还是没有生,是男是女?

    府中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不带信过来。大概是因为战争使得通讯断绝,又或者,自己一冲动干出强抢民女的事乃是侯府的一个大污点,家里人也觉得没面子,都不太肯在外人面前提起她吧?

    本来对罗如意的茶艺不以为然,可真到了楼上,这鸟人一双小胖手上下翻飞,竟然将茶汤熬得分外香醇,颇有后世功夫茶的架势,叫孙元大叹自己先入为主,小看这个罗如意了。

    这事仔细一想也简单,如发酵茶、茶砖这种东西在古代乃是军需品,不值几个钱。罗如意从小生在军营里,摆弄起这种茶叶自然是经验丰富。

    听到罗如意这一通溜须拍马的屁话,孙元大大地瞧不起,可内心中却有一种古怪的快乐。心中不觉暗叹:恭维话儿人人都喜欢听,看来我也就是一个普通人。

    孙元:“罗如意,你说得都是混帐话,若凡事都是某一个人说了算,还怎么集思广益,还养你等何用?说,你想什么就说什么好了,说错了也不要紧。”

    他倒有些试试这个罗如意,看看他还有什么本事。其实,这种小人如果真有本事,未必就不能限制使用。曹孟德当年说得好,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治国的本事。所谓,惟才是举。

    扬州镇中的郝肖仁和周仲英这两个猥琐二雄,不也干出一翻事业,成为自己得用人才了?

    罗如意一副诚惶诚恐模样,连连摆手:“侯爷,你的面前怎么有小人说话的余地。小人就是笨蛋一个,胡言乱语,反污了你的耳朵。”见孙元的脸色难看起来,他不敢再说其他,紧接着道:“侯爷,这把侯府搬来徐州搬有搬的好处,不搬有不搬的好处。”

    “滚,滚下去!”孙元终于忍无可忍了,下令:“来人,把他给我架走,没得坏了心情。”

    罗如意抱头鼠窜而去。

    “侯爷,属下觉得迁来徐州是件好事。不过,这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毕竟这里实在太荒了,不是个宜居之处。而且,侯爷将来北伐,要从这里出兵,倒是可以预先将粮秣先运来这里备着。”

    “这么说来,你是赞成移镇徐州了?”孙元问。

    “对。”这个好小人连声道:“这地方不错呀,虽然比不上繁华如锦的扬州,可山高皇帝远。”

    “山高皇帝远吗?”孙元淡淡地笑了笑,也不接茬:“没错,倒是可以准备北伐了,今年扬州过了大兵,打了大仗,秋收是指望不上了。部队的物资也消耗一空,得为明年进攻北京,收复整个北方失地提前准备。”

    郝肖仁:“不过,若是要移镇徐州,属下只怕有一个人不答应,这事还得侯爷亲自去说。”

1281。第1281章 毕竟东流去(五)

    孙元大奇:“什么人,如此军国大事,难不成他不答应,本侯就做不成了……哦,你说的是黄先生。”

    他苦笑着摸了摸鼻子:“黄先生不答应,此事还真有点难办。不过,北伐何等要紧,徐州又是北伐恢复故土的,黄兄实在没有道理反对的。”

    郝肖仁挤了挤小眼睛,讨好地笑道:“侯爷,属下说得又不是黄先生。”

    “那你说的是谁?”

    郝肖仁却不接茬,反问:“侯爷,属下想斗胆问你一句,若是说得不对,还望侯爷恕罪。若侯爷答应饶过小的一命,属下才敢问。”

    说着,就提起那口袖珍得可怜的紫沙陶茶壶,给孙元倒了一小杯。

    孙元不悦:“某从来不以言罪人,只要不是胡搅蛮缠,我都不会治罪的,你有话就说。”说完,他端起酒盅大小的茶杯,品了一口。

    郝肖仁:“侯爷,小人想问的是,你有没有想法将侯府设在北京城里?”

    孙元面容大变,霍一声转头看着郝肖仁:这个小人是在问鼎之轻重啊!

    在全歼多铎、阿济格两部之后,满清八旗主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干净。所有人都知道,建奴已经在北方站不住脚了。恢复故土,收复北京已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

    孙元以军功授田的制度一出,宁乡军将士都有了个盼头,也不枉追随他将近十年。

    实际上,扬州大战之后,几乎每个宁乡军士卒名下都寄存了上百亩地。带兵大将积功甚至有好几千亩良田。除了一线作战部队,后勤部门的人的名字也记到功劳薄上。说难听点,就连后勤部看门的,才当差一年的小兵也弄了十来亩。

    当然,这些田地都不是实授,要想真弄到手里,还得等孙元收复整个北方,收缴无主土地之后才进行分配。

    对于北伐,现在甚至不用动员,整个宁乡军从上到下都是杀气腾腾。若不是在刚才这一场空前大战中将粮秣辎重弹药消耗得干净,这个时候只怕已经有好战的将士上血书清孙元出兵了。

    但是,事情就怕但是。但是,就算孙元率领宁乡军收复了黄河以北地区,将功劳薄上的土地兑现,还存在一个法律上的问题。北方的土地可都是有主的,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乃是宗室、贵族和大官僚、名门望族的积聚地。譬如洛阳一城,除了福王,还有一连串姓朱的皇族,什么奉国将军、镇国将军,什么奉国中尉、镇国中尉,所有的好土地都被皇帝的亲戚给兼并去了。

    这个世界上的朱家人实在太多了,一旦孙元收复北方失地,这些王爷和大人们回到北方,要收回以前土地,大家不是白忙一场吗?

    他奶奶的,合者咱们流血牺牲,这天下都是帮朱家那群废物打的,老子不福。

    最好是咱们宁乡军占了河北,封建割据,谁来都不买帐,也好逍遥受用。

    更有如犟驴子那样的军汉学着《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语气,在吃醉了酒之后喊出:“打进北京城,扶俺家侯爷坐龙床快活。如此,这天下都是俺们侯爷的。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侯爷要将土地赏给咱们,谁也夺不去。”的话来。

    这话算是提醒了大家,对头,如此一来,咱们不就成开国元勋了,那可是真正的大富贵啊!

    于是,军中涌动着一股亢奋的情绪,无论看什么人,都是满眼的杀气——谁敢挡侯爷的道,就是挡俺们的道,坚决消灭之。

    对于军中突然涌起的这股思潮,孙元在吃惊的同时,也感觉有些经受不住,压力山大。

    对于大明朝,说句实在话,他虽然没有任何感情,可表面上还是很尊重的。而且,弘光待自己也算不错。

    扬州镇势力日渐强大,他孙某人已经掌握了明朝七成以上的野战军团,可以说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朝廷拿扬州镇也没有办法,默许孙元开科取士,招募公务员管理地方。默许孙元收取地方一切赋税,军政一把抓,已成事实上的裂土封建。

    老实说,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孙元还是非常满意的。在他看来,做土皇帝可比做真皇帝快乐的多了,至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不用像弘光那样背负许多自己承受不了责任。

    他甚至悄悄地同傅山推敲和一旦夺了北京,下一步该如何走。

    这事牵涉甚大,老狐狸傅山自然不肯将话说明。

    不过,孙元和他还是同时兴成默契,也有了计划。

    一旦收复京城,孙元下一步必然是继续向辽东用兵,进而解放朝鲜。另外,日本那边孙元还得扶持岛津一夫做幕府将军,做自己的代理人管辖日本。如此一来,他孙元才能成为真正的东亚霸主,为整个民族开拓一个巨大的生存空间,以免在未来的世界民族竞争中落后于人。

    在此之前,他可不想自己的后方再出问题。

    做皇帝,那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可以,如日本幕府将军那样的政治体制,其实非常不错。问题是,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好象没有先例,也不被自己的部下所接受。

    所以,对于这种思潮,孙元觉得应该打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内乱。

    此刻,郝肖仁突然在自己面前说出这种话,孙元就怀疑他是不是代表军中的某些人来探自己的口风。

    揣摩上意,不可原谅!

    看着孙元凌厉的目光,郝肖仁心中一寒,额头上有汗珠子沁出来,讷讷道:“侯……侯爷,属下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觉得……”

    “你觉得什么重要吗,又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孙元冷笑:“你不是说有一个人不答应移镇徐州,还得本侯亲自去劝。说,究竟是什么人?”

    郝肖仁不敢再提北京一事,忙道:“侯爷,属下所说的这人正是侯府老夫人。”

    孙元:“你说的是我母亲?”

    “对对对,正是老夫人。”郝肖仁:“老夫人年事渐高,这老人人都有个心思,要落叶归根。南通也好,泰州也好,距离如皋也不过是一两日路程。但徐州就远了,又是北方,怕就怕老夫人不习惯这北方的水土,不肯离开老家。”

    孙元:“这……你有什么办法。”

    郝肖仁:“所以说,这事还得侯爷亲自去劝。”

    孙元苦笑:“就算本侯亲自去劝,母亲大人也未必肯听。”他这辈子就怕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黄佑。

    郝肖仁:“侯爷,其实也不难。你可请虞夫人去劝。虞夫人能言善辩,又侍侯老夫人十年,她的话,老夫人多半是会听的。就算心中不乐意,但面子还是会给一点的。至于刘夫人、董夫人,怕是不好使。”

    这话正说到孙元心坎里去了,心道,这个好小人还真是诡计多端,不过却非常好使,是个人才。

    可转念一想,却勃然大怒:这厮竟然打听起我的家事,想插手我的家务,不可原谅!

    揣摩上意已经不可原谅,再加上这一跳,叫孙元忍无可忍。他低低咆哮一声,喝骂倒:“某的家务事,什么时候论到你这个小人来废话了,滚!”

    见孙元发怒,同先前罗如意一样,郝肖仁也抱头鼠窜而去。

    两个猥琐胖子一走,城楼上总算清净了许多。

    孙元又开始悠悠品茶,心中的怒气才算平息了许多。

    正喝得浑身通泰,好小人又上城楼来了:“侯爷,侯爷,大事不好了。”一脸都是慌急。

    孙元怒喝:“你怎么又来了?”

    郝肖仁:“刘春吃了一个大败仗,手头一千骑兵死了三百多人,就连他也受了箭伤。准塔残部在打败刘春之后,杀出一条血路,一路向东夺路狂奔,已到海城,追之不及了。咳,不能全歼建奴准塔部,实在可惜。怕就怕准塔残部去了山东之后,会有变数。”

    “刘春受伤了,要紧不?”孙元皱起了眉头,强占徐州,逼迫准塔部逃去登州是他的既定方针。其实,以徐州和淮安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全歼整个准塔部。仗打成现在这样,孙元大体是满意的。

    “不要紧,就是流了不少血,人虚得紧,得修养一阵子。”郝肖仁忙将这件事的经过同孙元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原来,在得到准塔死讯,建奴大军向东撤退之后,刘春觉得自己全歼敌人的机会到了。一改当初追击准塔时咬住敌人屁股骚扰的态势,反兜到清军前头去拦截。

    刘春这人在淮安保卫战的时候是锻炼出一支铁军来,不过人数实在太少,而且他也低估了建奴东去的疯狂。

    刚一接触,刘春是占了不少便宜,一千骑兵斩获甚巨。

    但打着打着,事情就麻烦了。建奴越来越多,越来越精锐,而他身边的士兵也越打越少。最后终于顶不住,彻底崩溃了。

    而刘春的背上也中了三箭,血透层衣,若不是身边的士卒拼命死救援,还真就交代在战场上面了。

    “这个刘春还真是不改以往那狂妄的秉性,一千骑兵就敢去拦两万多急于逃跑的建奴,也罢,当成一场教训,只要人活着就好。”孙元也是哭笑不得。

    郝肖仁:“侯爷,刘春来信说,他将来徐州同你见面。”

1282。第1282章 毕竟东流去(六)

    依旧是火红的夕阳,这个夏天快要过去了。

    在中原沃野上,黄河水滚滚向东。

    孙元和刘春迈步在大河边上,一队精壮侍卫迁着马远远地跟在后面。

    “伤可要紧?”孙元问。

    刘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已经这样闷着头走了两里地了,往昔那张黝黑健康的面容因为失血过得已经变成了白色,嘴唇和下颌也蓄起了长须,看起来成熟稳重了许多。

    可以想象,惨烈的淮安保卫战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中二青年,铁与火已经将他锻炼成一员剽悍的大将。

    孙元:“小小挫败算不得什么,某自其兵以来不知多少次被人打得溃不成军,不知道多少次都在生于死的边缘徘徊。这次徐州之战,某陷在瓮城之中,险些脱不了身。做人做事,就如这地上的小路,只要走下去,不放弃,总归是能抵达目标的。一个男人,究竟要走过多少的路,才能成其为男人?”

    黄河边上的荒草极其茂盛,夕阳落山,虫声如雨,初秋的夜晚是如此热闹,如此沁人心脾。

    刘春抬起头,颓丧的眼神里有着一丝闪光:“我都知道,我是秦易教官训练出来的,我知道一个战士最可宝贵的素质是什么。颖川侯,谢谢你。”

    孙元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家人不用说这些。”

    刘春突然问:“妹子可还好?”

    孙元苦笑:“戎马倥偬,聚少离多,某也是有两个多月没见到母亲和夫人了,下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过几****便会上奏朝廷,请求移镇徐州。到时候,母亲和夫人就能搬到徐州城来,估计也就是一个多月的光景。”

    刘春眼睛里闪烁过一丝喜色:“那就好,那就好,我就留在徐州养伤,说不定到时候伤一好,还能见着妹子。”自从弑父杀兄之后,刘春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彻底将父亲刘泽清的势力从山东军中连根拔起。而那些弟弟们,则都赶出军队,任其自生自灭。

    可以说,如今的刘春已经和刘家彻底决裂。不,应该说,他现在就代表刘家。

    如今,在自己心目中,他在刘家也只有刘夏宁可刘孔和两个亲人了。

    作为一个大哥,虽说刘夏宁已经嫁做他人妇,可在他心目中永远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