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6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指还在不手指挥地向上,向上,向上,直到那深不可测的所在。

    传来咬牙的和抽气的声音。

    这屋里真热啊!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太监高声喊:“太后,摄政王来了!”

    伪满睿亲王多尔衮来了?侯方域心中一惊,汗出如浆。

    在京城已经好几个月了,靠着果园为他提供的大量钱财,靠着自己的一身才学,侯朝宗现成在京城中混得风生水起,隐约有北京士林领袖的架势。

    这也可以理解,先有李自成进京,接着紫禁城中的主人换成了建奴,在京的官员和智识阶层大量逃亡。往日的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在失去大量的知识精英之后,已经蜕化成文化沙漠。

    虽然建奴并不尊重所谓的汉人的知识分子,可经过皇太极多年的汉化。而且,做强盗打草谷和坐江山治理天下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文化人,很多事情确实做不好。

    所以,虽然口头不说,但清庭还是慢慢地开始吸收大量的汉族地主阶级和失意小知识分子充实到各级政府机构。

    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入关基本平定各地的义军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科举。遇到有名望的人不肯参加科举时,直接抓了带回北京,勒令其为自己服务。

    正因为实在没有什么人才,侯方域在此刻的北京士林还真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开玩笑,东林才俊,复社四公子,即便在人才济济的江南,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这段时间,侯方域为了顺利打入建奴高层也实在高调了些。在果园的引见下,成日游走于王公贵族的府弟……哦,应该是游走于王公贵族的内宅之中……开文会,参禅斗诗,品茶唱曲,逢人就表达自己对我大清的仰慕忠诚之心。并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强烈渴望,准一个节操丧尽。

    如此人物自然不能不引起皇太后的注意,于是,老侯就入了大玉儿的青眼了。

    不得不说,侯方域这种风度翩翩的,文雅的,甚至带着一种苍白病态的安静的美男子对见惯了粗豪北人的皇太后来说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今日若不是被突然到来的多尔衮打断,侯朝宗先生还真要被人家给吃干抹尽了。

    正因为接触到了皇太后这样的人物,而且深得其宠爱,侯方域如今对于清庭的事儿也算门清,自然知道多尔衮和皇太后的脏事。

    当初豪格和多尔衮争位,为了打倒豪格,多尔衮和皇太后勾连在一起,将正蓝旗一系直接打进万丈深渊。当然,多尔衮也做出了妥协,扶大玉儿的儿子福临登基,也就是现在的顺治皇帝。至于他,则出任摄政王,全面掌管军政大权。

    有这么一个凶残而野蛮,且实力庞大的盟友,任何人都不会安心。为了免得自己成为多尔衮的抹布用完就扔,为了自保,皇太后无奈之下使出****手段和多尔衮成为事实上的夫妻,如果大玉儿也有色相的话。

    一想起刚才皇太后眼角的皱纹,厚实的敷粉和身上的白肉,侯朝宗就有种恶心的感觉,也佩服多尔衮的好胃口,这就是传说中的饥不择食吗?

    不,应该是政治上的媾和。

    对他们彼此来说,有了**交集之后,双方就算是给对方一个承诺。虽然政治人物的承诺,有的时候不过是一张废纸。

    也就是从那时起,多尔衮出入宫禁就好象回自己家一样,已经变成这紫禁城事实上的主子。

    正因为多尔衮和皇太后有过苟且,按照常理推测,如果这个老奴酋看到自己和大玉儿独处一室,身上又穿得如此单薄,会怎么想?

    但凡男人都会有嫉妒心,可以预想,一旦多尔衮闯进来,自己只怕会大大地不妙。

    建奴都是野兽,直接抽出刀子将自己砍死在这里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1334。第1334章 恶劣形势(求推荐票)

    “哦,睿亲王来了,让他进来吧!”皇太后坐起身来。

    看了一眼汗流浃背的侯方域,大玉儿淡淡一笑,捏了捏他的手,示意不用担心。

    被皇太后又肥又湿又冷的手握住,侯朝宗感觉像是被一条蛇从身上爬过,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恍惚中,他已经变成了武州时侍侯武则天的张昌宗、张易之,一种难言的屈辱从心头升:堂堂侯方域今日竟堕落成为女子裙下之臣了吗?

    还好,侯朝宗先生的担心都是多余。

    不片刻,就有一个高大的身着蟒袍,戴着说不出什么样子的红帽子的中年人大马金刀走进来,一屁股坐在皇太后身边,然后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显然这里他也来得熟了,非常随意,至于君臣礼仪,建州人也不讲究这个,对他多尔衮更是个屁。

    这个伪满的摄政王从头到尾都没有看侯方域一眼。或许,在他眼中,侯朝宗不过是一个卑贱的汉狗奴才,连人都算不上。

    屋中很热,只片刻,多尔衮额头上,眉毛上就集了一层晶莹的水珠。

    这还是侯方域第一次看到多尔衮,禁不住留了意。

    却见,此人;皮肤黝黑,下颌极短,腮帮子上又两条粗大的咬筋,五官相貌看起来就如同一头短吻恶犬,显得非常凶厉。

    这样的人,只需看上一眼,就叫你心中突突乱跳。

    皇太后面上带着笑容,斜了多尔衮一眼:“睿亲王一大早怎么进宫来了,可有事?”

    多尔衮鼻子里哼了一声,却不说话,满面都是阴云。

    “睿亲王有话说就是了,可是京畿南战局有有变化。哀家知道部队打得很糟,却也怪不得他们,咱们兵力不足,那些汉军也未必同我们一条心。将部队收缩到京城里是正确的,只要有兵,将来无论是战是走,都显得从容。这一点,哀家是不会更改心意的。等下再说吧。”皇太后又朝侯方域看了一眼。

    实际上,作为一个还算合格的政治家,大玉儿知道如今的北京城已经人心动荡,建州人在中原已经站不住脚了,要想活命,唯一的法子就是撤出山海关回辽东老家。在辽东,建州人有天时地利任何,十年生聚,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留在北京,一旦明朝大军北上,四面一围,那就成笼中之雀了。

    北京地区实在太狭小,腾挪空间有限,怎比得上白山黑水天高地阔?

    可是,在见识了汉人城市的繁华之后,建州人的骨子都被这纸醉金迷给淘虚了。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单难。

    虽然朝廷有意北归,可下面反对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大。已经有人将矛头指向多尔衮和她,说他们是卖国贼。

    一个处置不当,国家就将大乱。

    但真叫那些反对的人说说该如何御敌,满朝王公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些天,北京城中酒肉消耗比起往日更多了数倍,满城都弥漫着醉人的香气,真真是醉生梦死。

    也由于这样,皇太后和多尔衮所考虑的北撤之举就这么无限期地搁置下来,一直拖延到现在。

    在皇太后的心目中,侯方域不过是自己的玩物,弄臣而已,这种机密大事他还没资格听。

    听他们说起军国大事,侯方域来了精神。可是,既然皇太后要让自己离开,也不得不朝精舍外走去。

    但多尔衮似乎已经等不及了,叫道:“太后,山海关丢了,咱们建州人北归之路已然断绝。”

    “啊!”这下,不但皇太后低声惊呼,就连侯方域也叫出声来,他也忍不住站住了脚步,停了下来。

    只不过,这叫声,一个充满了愤怒和绝望,另外一个却带着欢娱却强自压抑下去。

    既然已经叫侯方域听到了,皇太后也懒得再叫他出去。况且,自己心怀激荡,也需要有个美男子在身边平复胸中的波澜:“侯方域。”

    “臣在。”

    “给哀家倒碗茶来,你的茶,哀家喜欢吃。”

    “是。”侯方域一边手脚麻利地给皇太后侍弄茶水,一边悄悄偷看。

    只见,大玉儿一脸的煞白,右手紧紧地捏着一张手帕,尖声问:“多尔衮,山海关怎么就丢了,是哪一支明军?镇海军吗,他们不是在保定府吗,难不成插了翅膀飞过去了?”

    多尔衮牙齿咬得咯吱响;“不是镇海军,是宁乡军。”

    “啊!”侯方域和皇太后又发出了一声低呼。

    皇太后叫道:“怎么可能,宁乡军不是刚过黄河吗?”

    侯朝宗心中也是疑惑,他以前在徐州的时候做的的孙元的贴身秘书,处置的是往来文书。虽然没什么权力,可对宁乡军上上下下以及相关部署一清二楚。宁乡军也就两个骑兵军,四个步兵营,在他看来,孙元的作战风格其实是非常沉稳的,而且军队在打仗的时候也非常依靠后勤保障。别说弹药粮秣不继,三顿以午餐肉对付,几天没有吃上新鲜蔬菜水果和肉食,战斗力就会下降。如此,宁乡军绝对做不出千里奔袭山海关的事来。

    接下来,多尔衮的话让他明白过来:“太后你忘记了,宁乡军还有一支水师。”

    “水师!”大玉儿的眼珠子瞪圆了。

    多尔衮愤怒地一拳砸在桌上:“前线急报,宁乡军水师于半月前集两百艘战船,一万多兵马浮海而来,突袭登州,一日之内就拿下了登州府。当夜,敌水师不做停留,连夜北上,于两日后攻占山海关。至此,我建州北归的通道已然断绝。我也是刚得到这个消息,一刻不敢停留进宫与太后相商量,看能不能合计出一个对策。”

    好,侯方域心中那个好字差一点脱口而出:我怎么就忘记水师了,那可是不逊色于陆军军团的一支雄师啊。一万多人马,足够编成两营了。至于舰船上的火炮,更是陆军的十倍。轻松拿下登州和山海关,也是意料中的事儿。

    听到这话,大玉儿颓然倒了下去,眼睛呆滞地看着头顶的藻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虽然对这妇人极其反感,可刚才自己好歹也同她有过旖旎风光,见着皇太后没有丝毫血色的脸,侯方域心中高兴的同时,隐约有些难过。

    屋中的气氛压力得快要让人发狂,老半天,皇太后才无力地呻吟一声:“睿亲王,登州守军撤下来没有?”

    说着,她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多尔衮。

    八旗主力除了正蓝旗的兵丁之外,基本都被多铎丢在了扬州。

    如今,满清的兵力捉襟见肘,即便是防守不大的京畿地区也有所不足,可谓四面漏风,浑身破绽。至于那些汉军,在明朝大军压境的关头,估计都起了别样心思,不可信任。

    别说汉军,正蓝旗的人也不是那么听话。在他们心目中,豪格才是他们的主子。至于朝廷,还有她大玉儿,谁认识谁呀!

    实际上,豪格在被调回京城之后,受到朝廷严格的监控,过得非常憋屈。可扬州大战以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为满八旗中实力最雄厚的第一人。到现在,基本上是咳嗽一声,九门之内的地皮子都要颤上几颤。

    朝堂的形势已经发生扭转,对于豪格,要想再限制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大玉儿和朝廷只能转为笼络,也因为这样,她恢复了豪格肃亲王的王爵,算是暂时安了他的心。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皇太后不认为如此就能让豪格对自己俯首听命,将希望寄托在这个肃亲王的忠诚上是威胁的。况且,帝位之争中,豪格对自己只有恨。

    大玉儿所做的不过是暂且让豪格失去警惕,以方便自己调登州的清军入京。那只部队怎么说也有五千人马,力量并不逊色于正蓝旗。而且,以前带兵的准塔又是镶白旗固山额真,军中上下下下都是多尔衮的人。

    有这支部队在,她也能在朝堂上直起腰杆。

    所以,扬州大战之后,大玉儿和多尔衮就不断下令,命登州建州军尽快开拨返回北京。

    可惜的时候,他们都没有预料到山东军刘春来得那么快。只一月功夫就席卷了大半个山东,也牢牢地将那支部队隔绝在登州一隅。

    登州建州军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打回北京,可粮秣匮乏,整个山东都是明军。

    他们刚一出城,就不断受到山东军的骚扰,同时,他们一动,徐州的和布置在大运河沿岸的宁乡军也跟着动。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以,只能又缩回登州城,这一缩就是将近一年,最后遇到宁乡军水师,连城池都丢了。

    虽然有不好的预感,但大清国的皇太后还是幻想着那支部队能够平安地撤出来。

    “没有……”多尔衮闷闷地说。

    “那么,是遭受了重大损失。多少,一千,两千,三千?只要……那怕是撤出来一千人,不,五百人也好啊!”

    多尔衮苦涩地摇头:“反正到现在一个也没退下来,估计是都丢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大玉儿的脸已经彻底失去了光泽,变得灰败枯槁。

    登州军被全歼,我大清失去了一半的野战军团;山海关被夺,我大清归路断绝。

    形势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1335。第1335章 分赃

    多尔衮:“太后,无论如何,咱们得做最坏的打算,这京城已经成为死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回辽东,还有机会。否则,我大清就是再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走,怎么走?”皇太后喃喃道:“睿亲王,有没有可能组织兵马,夺回山海关?”

    “没有可能了。”多尔衮倒也干脆,径直道:“山海关丢失之后,据那边的急报说,抚宁卫也组织过汉军反攻。可山海关城防实在太坚固,城中的宁乡军有众数万,都是百战精锐,怎么打?还有,敌人的火炮实在太犀利。部队还没靠近,敌舰上的红衣大炮炮弹就好象不要钱似地砸来,顿时就乱了,散了。如今,已经没人愿意进攻。”

    “太后,试想,就算咱们将心一横,不计牺牲全力进攻,拿下山海关又如何,宁乡军那些狗才们都都是乘着大船的,他们随时可以登舰退到山海关以北的广宁、宁远和锦州堵咱们的去路,难不成我们还要一座城一座城打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什么时候才能回辽东?别忘记了,明狗的大军还回在后面追击,到时候,咱们被两面夹击在辽西,又该如何自处?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只能走古北口、青山岭和墙子口,绕道蒙古回辽东,也只有走这边才稳妥。”

    皇太后捏手帕的手指又紧了紧,神色带着惊慌:“睿亲王,你是我建州少有的智者,既然你这么说了,看来也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了。”一想起自己一介女流只辈要翻山越岭从草原回辽东,心中不觉一紧。

    从辽东来的时候,她和满清的王公贵族走的是辽西走廊,倒不觉得什么。现在要走蒙古,头顿时就大了一圈。而且,做为一个政治人物,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以前清军翻越这几次关口侵略明朝,出动的是剽悍士卒,精壮男儿。这次北逃,坛坛罐罐一大堆,扶老携幼,走得动吗,一天又能走几里路?

    而且,明朝北伐大军中的宁乡军、秦军、镇海军、山东军又不是傻子,会眼睁睁放他们回家吗?

    最最关键的是,皇太声音大起来:“真要放弃北京,只怕……只怕八旗的王公们不肯……”

    是啊,这才是最大的忧患。入关以来,在见识到汉地繁华之后,满州上层以极快的速度堕落下去。别说上层贵族,就算是普通带甲士,在满汉分城、跑马圈地之后,谁手头没有几间院子,几十亩好地,更别说家中劫掠所获的金银堆积如山,娇妻美妾莺莺燕燕一大群。而这些东西,在逃跑的时候都是不能带走的。

    人都是自私的,而建州八旗与她和多尔衮的威信是建立在不但为大家获取好处的基础上。一旦没有这些好处,别人根本就不会听她的话。可以想象,撤退命令一下,这北京城中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多尔衮点头:“太后说得是,真若要撤退,那些进京后吃得脑满肠肥的混帐东西们肯定是不愿意走的。你看看那些王爷们,一个个都长了大独腩,身上又有哪点我们建州男儿的气息?自明狗大军进入京畿以来,已经有人上奏朝廷请死守北京,诏各地兵马勤王。”

    皇太后又气又急:“勤王,哪里还有勤王兵马?”

    多尔衮咬牙切齿:“更有贼子上折子说,朝廷不妨效仿当年宋辽和议旧事,派使者去南京和弘光小儿和谈,看能不能来个划江而治。”

    皇太后气得眉毛都竖起来了:“糊涂蛋儿,一群糊涂虫。就算要和议,也不用去南京,如今整个明朝军都听他孙元的,就算要和议也得找孙元吧?他孙某人和我建州仇深如海,此人野心勃勃,已有在北方自立的野心,如今正要拿咱们的人头收拾人心,如何肯罢手?这些蠢货,辜负国恩君恩,当杀!”

    看到皇太后和多尔衮这两个建奴的头儿又气又急,侯方域心中一阵痛快。心中大悦:痛快,痛快啊!想当年崇祯皇帝受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