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火河山-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咱政府?慈禧那老太太每天想着的就是怎么讨好外国人,她要真敢这么做,我就一头投进大海!”张孝淮不以为然。   
    蔡锷说道:“我说的可不是满清,南方起事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听说那三省军政府的大元帅胆子大得出奇,可是个什么事都敢干的主,没准还就是这大元帅指使的呢。”   
    蒋百里突然问道:“你们怎么看待三省军政府?”   
    蔡锷和张孝淮对望了眼,蔡锷说道:“我看这军政府比满清朝廷强,听说他们那推行新政,锐意改革,训练新军,搞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他们的‘民族独立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虽然最近吃了个大败仗,但很快就调整部署,扭转了局势,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独立军的口号,民族不独立,士兵毋宁死!他们要想的真是象他们喊的口号一样,我还真想加入民族独立军。”   
    “恩,”张孝淮点了点头:“那个三省大元帅李国勇据说也是个怪人。在北京的时候,拥护慈禧政变,大肆抓捕维新志士,怎么看怎么都是慈禧的忠实爪牙。可一到了江苏,可怪了,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维新派当初想做却没有能力做到的,最后干脆反了一手提拔他的慈禧。”   
    蒋百里却若有所思:“这个李国勇,要么是个善于隐藏自己,野心勃勃的一代枭雄;要么是个忍辱负重,胸怀大义的民族英雄。也只有这两种人,才能做到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是后者,那么中国的强大,也许就不再是个梦想。”蔡锷轻轻叹息了一声。   
    这时,边上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三位既然想知道李大帅是什么样的人,何不跟我一起来呢?”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七十七章 说 服   
    三人吃了一惊,扭头看去,一个三十来岁,胖胖的中年人,身边还带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笑眯眯地操着带有浓重上海口音的话说道:“三位既然对李大帅那么有兴趣,不如跟我来,我给你们个答案。”   
    蔡锷沉下了脸:“你是谁?”   
    胖中年人看看店里,客人因为刚才的警笛和枪声走得差不多了,这才说道:“回先生话,小的名叫黄锦容,因为长得胖,大家都叫我黄胖子,上海来的。”他指着身边的少年道:“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儿子,杜跃生。我们爷俩上月来到东京讨口饭吃,这不,知道三位好来这酒店,我就把这酒店盘了下来,专待三位大驾光临。”   
    蔡锷的脸色更加阴沉:“原来早就冲着我们三个来的,说吧,有什么企图。”   
    这个叫黄锦容的说起话来一嘴的市侩之气:“您是我大爷,我怎么敢对您老人家有什么企图。这次是真的有一个你们的老朋友想见你们,我只是帮着传个话。”   
    黄锦容,代号“肥鼠”,浙江余姚人,1900年被情报局招募为特训人员,为人心狠手辣,胆大心细,黑手党组织东京组负责人。此次来东京,除了破坏日本经济,劫掠钱财外,肩负的另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保护代号为“书生”的军政府特遣神秘人物寻找到蒋百里和蔡锷。陈其美在他临行前曾特别召见了他,再三嘱咐蒋百里和蔡锷是大帅点名要找的人,因此无论如何要把这个任务完成。经过一段时间查访的黄锦容,这才上演了刚才那么一出。   
    蔡锷听他说完,面容稍稍缓和了些:“我们的老朋友?谁?”   
    黄锦容一脸苦笑:“先生,不瞒您说,我就只是个传话的,那人叫什么,我是真不知道。三位先生放心,黄锦容若对先生有半分歹意,天打五雷轰!”   
    三个人相互看了看,蒋百里说道:“反正没事,不如跟他去看看。”   
    在黄锦容的带领下,三个人大概走了有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东京一间再普通不过的民房前,黄锦容轻轻叩了三下房门,里面传出个声音:“谁?”   
    “一点三红朝南香,南面来的。”黄锦容操着切口回答。   
    门被打开了,一个大汉迅速地把众人迎了进去。蒋百里三人也被这神秘的气氛勾出了好奇心,随着黄锦容来到了一个书房前,黄锦容恭恭敬敬地道:“三位先生,你们要见的人就在里面,黄某就不进去了,外面给你们放哨去。”   
    蔡锷将房门推开,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踏踏米上的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蔡锷一见这人,惊喜的叫道:“老师!”   
    原来这个人正是《江苏时事报》总编辑,湖南人唐才常。   
    唐才常与蔡锷的师生情谊结于湖南时务学堂。当时年仅16岁,还叫蔡艮寅的蔡锷,就学与湖南时务学堂,唐才常就经常在此授课。因此,蔡锷对自己的这位老师还是相当尊重的。李国勇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给他取了个“书生”的代号,将其送往日本,以其说服蔡锷和蒋百里为军政府效力。   
    惊喜不已的蔡锷急忙向蒋百里和张孝淮介绍了自己的老师,两人也久闻唐才常维新之名,都是尊重万分。   
    等四下坐定,从惊喜中回复过来的蔡锷问道:“老师怎么来日本了,还弄了个什么‘书生’的代号?”   
    唐才常笑了笑:“我这次来,是特意为三省军政府大元帅李国勇做说客来了。李大帅久闻各位大名,必要请到诸位而后心快。”   
    蒋百里满腹狐疑:“李国勇知道我们这三个无名小卒?”   
    唐才常又笑道:“我们的这位大帅那,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每次开口,总有惊人之语,所相中的人才,也个个都堪大用。比如现今军政府总理杨度,航空处处长冯如,独立军总参谋长赵声,以前又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可咱大帅偏偏就敢用,一用还一个准,看中你们三位,也不足为奇。”   
    话是这么说,可三个人心里还是惊讶不已。   
    蔡锷试探着问道:“老师,依您之见,李国勇此人如何?”   
    根本连考虑也没有考虑,唐才常斩钉截铁地道:“中国成大事者,非此人无疑!大帅看似散漫,放浪不羁,可每每所做之事,无不出人意外;每每所做之事,无不大快人心;每每做所之事,无不得到军民拥护。”   
    老师这样的赞誉,是很让三个人吃惊的。他们素知唐才常此人傲骨铮铮,大有清名,能让他这么夸赞一个人,那当真是不容易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孝淮问道:“可是我听说他曾抓捕过维新党人,致使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两位老师至今对他愤恨不已,言称谁若能取李贼之首,甘愿散尽家财以谢之!”   
    “糊涂!”唐才常有些生气:“广厦,卓如糊涂啊。要说恨,我也该恨大帅,我也是维新党人,可我不恨,为什么?在咱中国,做啥事都要讲究有没有实力,没有实力,什么都是空谈,就象光绪皇帝和维新人士。李大帅不同,他深知实力才是一切的道理,在北京,他忍辱负重,甘背骂名,可到了江苏后呢?相信我不说你们也看到了。”   
    三人听了唐才常的话,都默默点了点头,其实不光是在中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没有强大武力做后盾的想法,都只能是梦想。   
    蔡锷这时慨然道:“我相信老师的,既然老师如此推崇李大帅,蔡锷愿意把这身躯,献给国家,献给民族的进步!”   
    说着他把眼光投向蒋百里和张孝淮:“你们呢?”   
    张孝淮毫不犹豫地道:“我也愿意,我们来国外学习,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我们的国家再也不受欺凌?”   
    只有蒋百里考虑了会,说道:“我也很想去,但不是现在。我想先去德国学习军事,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唐才常微微一笑:“大帅早就考虑好了,这是两万英镑的支票,大帅托我转交给你,并让我转个口信你,好好学,认真地学会强国的先进经验,别忘记,祖国在等着你回来。”   
    瞬间,蒋百里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他们这些海外的游子,满清政府,有谁关心过他们?这位素未谋面的李大帅,竟如此地看重自己,怎能让他不心潮澎湃?   
    蒋百里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对唐才常鞠了个躬:“老师,这躬不是给您鞠的,请您回去转告大帅,就说方震绝不敢忘了大帅的知遇之恩,他日必当回国为大帅效力!”   
    蔡锷握住了他的手:“方震兄,蔡锷在祖国等着你的回来!”   
    蔡锷,1882年生,时年23岁;蒋百里,1882年生,时年23岁;张孝淮,1883年生,时年22岁。这三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即将踏上风云变幻的中国舞台!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七十八章 回 国   
    上海码头。   
    今天这里的排场让各国领事馆的洋人们觉得很好奇,三省军政府的要员们几乎全都到。政务院总理,各部局的头头脑脑,肩上扛着闪闪金星的独立军高级军官。就连军政府最高首脑,大元帅李国勇今日也换上了白色的大元帅服,神情肃穆,却又显得有些紧张地往远处眺望着什么。   
    是什么样即将到来的人物,能让军政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日本商船“日生丸”上,唐才常带着归乡心切的蔡锷和张孝淮站在甲板上迎风而立。自日俄战争爆发后,大量日本商船被政府占用,由日本到中国的船只越来越少,这也让唐才常他们耽误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靠着黄锦容,才搭乘到了由日本往中国启运战略物资的“日生丸”商船。   
    归心似箭的蔡锷和张孝淮,不时地到甲板上看看,等临近上海的时候,干脆拖着唐才常在船外不进去了。   
    上海码头的轮廓逐逐渐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之中,蔡锷和张孝淮的神情,也由渴望变成肃穆,由肃穆变成欣喜,突然蔡锷拼尽全力地大叫一声:“祖国,我回来了!”   
    “大帅,日生丸来了。”陈其美指着向港口驶近的轮船说道。   
    “什么时候,我们的舰船能够自由航行在大海之上,那该有多好。”李国勇有些离神地说了,又看了一眼身边的海军司令赵灿薛,接着大声说道:“乐队,奏乐!”   
    李国勇今天的心情是兴奋的,不光风流儒将蔡锷来了,连和蔡锷,蒋百里一起并称为“中国三杰”,被黄兴赞誉为“唯有真才能血性,须从本色见英雄”的张孝淮也回来了。李国勇实在有些责备自己,怎么把张孝淮给忘了。   
    日生丸缓慢地靠近了码头。   
    李国勇也不管身边的人,大步迎了上去。推开熙攘的人群,他一把握住了从船上下来的唐才常的手:“先生,您辛苦了。”   
    唐才常笑道:“怎敢劳动大帅亲自前来,唐某回来得晚了,不过幸不辱命,大帅指明要的人,除了方震去了德国,其他人我都顺利带回来了。”说着他拉过身后两个英武不凡的年青人:“大帅,他们就是蔡锷和张孝淮,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才生。”   
    李国勇看着俩人,一说也不知说什么才好,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嘴角带笑地看着他们。   
    而蔡锷和张孝淮也在打量着面前这位穿着笔挺军服的年轻将军。这人估计也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眼睛里带着三分玩世不恭的嬉笑,三分欣喜,剩下的,全是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深沉。难道这人就是名动中国的大元帅李国勇?   
    唐才常看着奇怪对视的三人,不由笑了:“你们两个啊,在船上念着想着大帅,怎么现在大帅就在你们眼前,反而不说话了。”   
    果然是他!两人心里同时冒出来这么个念头。不过这样的见面也有点让他们手足无措,说穿了,蔡锷和张孝淮现在只不过是无名小卒,军政府竟然动用了这么大的排场来欢迎他们,就连大元帅也亲自来了,惊愕之余,更多的还是感动。忙乱中,蔡锷也不知道用什么手势说话好,敬礼吧,自己可还不是个军人;拱手吧,自己也不习惯。蔡锷干脆鞠了一躬:“大帅,蔡锷在海外久闻大帅英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之志!”   
    李国勇笑着一手抓住了蔡锷的手,一手抓住了张孝淮的手:“我前些日子听说,你们在日本士官学校成绩优异,大大挫折了日本人的自尊心,我听了,很高兴,非常高兴,你们给咱中国人长脸了!”   
    短短的几句话,让两个人不安惶惑的心立刻平静了下来。   
    李国勇牢牢抓着他们,生怕他们跑了似的,来到军政府的欢迎人群中,笑道:“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两位就是我朝思暮想的蔡锷和张孝淮,这两个人,加上远赴德国求学的蒋百里,那可是大大给咱中国争了光,你们知道外国人管他们叫什么吗?‘中国三杰‘!”   
    蔡锷和蒋百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可等他们听大帅一一介绍完前来欢迎的人时,真的是又吃惊又感激了。   
    三省军政府政务院总理杨度,财务部长王清源,南京银行行长张宁杰,副总参谋长赵声。民族独立军各师师长,旅长。这样的阵容,让他们惶恐不已,李大帅闹出的动静也太大了吧。   
    其实他们没有理解李国勇的苦心,李国勇之所以弄出这样的排场,为的就是准备为日后将委以重任的蔡锷和张孝淮,现在就树立起他们的威信。   
    在上海的六国饭店,李国勇专门安排下了为他们接风的酒宴。敬了几杯酒后,李国勇对分坐左右的蔡锷和张孝淮说道:“两位远来,我看先休息一下,等段时候,我就会给你们安排工作的。”   
    蔡锷说道:“大帅,我们不用休息,我们希望立刻就能够到自己的岗位上去。”   
    没等李国勇发话,一桌上的柳波成大声道:“大帅,咱来之前可就说好的,两位先生可得优先给我们二师,不瞒两位先生,二师连住的地方都给你们安排好了,全师官兵都等着我带你们回去呢。”   
    三师长谷学宾当时就不乐意了:“波成,大帅待你们二师可已经不错了,几个师的老兵都快抽光了,武器流水一样的到了你们那;还有这次无锡军校毕业的学员,好家伙,尽着你选,剩下的你不要的才轮到我们。我说大帅,您也不能太偏心是不,咱三师这次伤亡也大啊。两位先生说什么的也得给我们三师一个,不然我可拉着全师官兵到您家请愿去。”   
    四师长吕远直着嗓门道:“什么和什么呀,老子的四师江西一仗的劲到现在可还缓过来,今天我说什么也不能再让了,只要先生肯来四师,老子宁可降级去当旅长!大帅,我跟您的时间够长了吧,三师会请愿,咱四师难道不会?”   
    蔡锷和张孝淮听得面面相窥,先是感动于大家对自己的尊重,接着想起了在船上唐才常就说大帅平时是最没架子的,现在亲眼看到,果然言下无虚。   
    眼看着一师长孟凡贵也要来凑热闹,李国勇拍着桌子道:“瞎囔囔什么,也不怕大家笑话,我来安排。”他对蔡锷和张孝淮说道:“松坡,孝淮,你们看这么着行不,先委屈松坡担任二师四旅旅长,孝淮去三师八旅担任旅参谋长。这两个师在和北洋军的战斗里受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二师,几乎被打残了,所以松坡的责任要更大一些啊。”   
    士为知己者死!蔡锷和张孝淮心中同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两个才从军校毕业回国,二十来岁的青年,竟然能够受到大元帅的如此器重,这在以前满清政府中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两人站了起来,一起说道:“誓为大帅竭尽所能,誓为独立军披肝沥胆,决不辜负大帅期望!”   
    李国勇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对他们,也是对所有人说:“这杯酒,让我们为了中国的强大,为了民族的强盛,干杯!”   
    未来的“独立五英”,除了蒋百里尚在德国,柳波成、蔡锷、张孝淮、吴佩孚,已经为民族独立军的强盛,而走到了一起!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七十九章 扩 军   
    在李国勇对民族独立军的锐意改革下,独立军的编制起了很大的变化。   
    独立军除原有的四个主力师外,同时将预备役5师,8师,9师提升为了主力师。各主力师一律采取三旅九团制,其中1、2、3、4师为天字号步兵师,辖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团,野战炮兵团,辎重团,战斗工兵团,搜索团,补给营,通讯营,警卫营,医疗营和师部机关。   
    步兵旅辖三个步兵团,山炮营,野炮营,辎重营,战斗工兵营,搜索连,补给连,通讯连,警卫连,野战医院和旅部机关。步兵团辖三个步兵营,山炮连,步兵炮连,迫击炮连,辎重连,战斗工兵连,搜索排,补给排,通讯排,司号排,警卫连,医疗队,团机关。   
    步兵营辖四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迫击炮排,辎重排,通讯班,警卫班,司号班,伙夫班和营部。步兵连辖三个步兵排,一个火力排,一个狙击班,伙夫班,补给班和连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