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也十分的担忧啊……”
不久,刘亮来了。据他自己所说,自己年方四十出头,却像六十岁的老头子一样形容枯篙,瘦弱不堪。可见这一年来餐风宿露的行程,着实将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了。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了刘亮许多问题,让他介绍一下北庭与安西这些地方的现状。刘亮神色戚戚,伤感而又愤懑的说道:“怛罗斯一役战败后。高仙芝麾下的安西都护府属下精兵死伤惨重,所剩无几。我大唐唐在西域的羁縻府州沦丧殆尽。在后来地日子里,对于入侵之敌,仅有招架之功,再无反击之力。朝廷的号令也不再西出伊犁河。后来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再也无暇顾及西域。不仅如此。朝廷还征发西域精兵入关勤王,北庭和安西又抽调了七千余人,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守卫军镇,以致许多军镇州县不得不依附于回鹘,勉强支撑残局。现如今。大唐在西域原有的许多州县,大多已被吐蕃攻陷。只剩北庭都护府与安西四镇,仍在苦苦支持。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众将士都抱定了必死之心。誓死城池共存亡!”
“多年来,回鹘人一直以统治者的姿态,在北庭等地强征赋税。让这些治所贫困之极。不过,只要吐蕃人兵马来犯,回鹘人倒也兴兵相救。因此,北庭来抵挡住了吐蕃人的数次攻击而没有丧失。在一些沦陷了的州县,吐蕃对汉人极其的残暴不仁。他们规定,汉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许读书不许做官,男为奴女为婢。就算走在大街上。汉人也只许弯腰而行,不许正视任何一名吐蕃人。几年前,陛下在西川屡败赤松德赞,让他胸中怒火无从宣泄。于是,他派人在河陇一带地沦陷地大肆屠杀汉奴以泄愤。据微臣所知。吐蕃在几个州县实施大屠杀,已有超过三万名汉奴被杀!”
“岂有此理!”李世民勃然大怒的喝道。“朕施以王道善待吐蕃俘虏,他却在沦陷地枉杀我臣民!”
“不仅如此!”刘亮愤怒而又悲怆的说道,“在西域,但凡我大唐的将士被俘,必被吐蕃人剜胆摘心,甚至割得只剩一副骨架然后悬尸示众。更有甚者,他们抓到我们的孕妇,就将腹中地胎儿用刀挑出来,然后在火堆上烤食!他们的残暴不仁,让大唐将士愤怒欲狂,更加坚定了与敌决一死战的决心。有很多次,大唐的城池明明只有千余老弱残兵在守卫,可吐蕃的数千兵马就是攻不下来。面对强悍而残暴地吐蕃敌人,我大唐将士威武不屈,只用刀剑与死亡来回答!”
“好,做得好!”李世民一击拳,咬牙切齿的怒声道,“北庭与安西的将士,是我大唐真正地勇士,朕以你们为豪!”
“多谢陛下!”刘亮跪倒下来磕头,已是泪流满面。他说道:“陛下,现今大唐在你的带领之下,国力蒸蒸日上,军队战无不胜!北庭安西这些西域的大唐子民,日夜翘首以待陛下兴王师驱除恶虏收复疆土。每经过一个大唐的属地,当地的百姓都会拜道而泣,让微臣给陛下捎上一句话: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喃喃的念了数次。然后转过身来,静静的看着墙壁上的大地图,一动不动沉默不语。
刘亮伏在地上,静静地流泪,已经将面前的一方地毯都淋得湿了。武元衡走到李世民身边,拱手轻声道:“陛下,是否让刘长史先行退下,回去休息?”
“嗯……”李世民仍然背对着他们,轻嗯了一声。
刘亮郑重的三叩九拜,弓着身子退了出去。
武元衡走到李世民身后,轻声道:“陛下,夜深了,请早些休息。龙体要紧。”
“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李世民突然大声的喊道,“武元衡,你说,朕是不是真的从来就没有念着自己地子民?!”
武元衡骇然的愣住了:“陛下!……”
李世民转过身来,眼睛居然是通红地,而且还有淡淡的的泪痕。他剑眉紧锁神情冷峻,一字一顿的说道:“西域的大唐子民,朕对天发誓,一定会让你们重回大唐。一定要让欺凌你们的胡蛮恶虏,付出惨重的代价!”
武元衡惶然道:“陛下切勿感情用事!”
“朕知道!”李世民走到御桌边,恨恨的坐下来,一手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上,大声道,“赤松德赞,你们这群没开化的野蛮人,居然如此对待我大唐的子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现在真是后悔了后悔当初放回那些吐蕃的俘虏,没将他们个个大卸八块,以泄朕心头之恨!”
武元衡在一旁垂手而立静默不语。他知道,皇帝也是个性情中人。性子一上来,也会和市井无赖一样的破口大骂过几句嘴瘾。但是,他骂的那些话是绝对不能当真的。因为办起正事来,这个皇帝比谁都冷静和认真。屠杀吐蕃俘虏这样的事情,他基本上是不会干的。
过了片刻,李世民独自一人生了一阵闷气,见没人跟他搭话,也甚觉无味,没再发火了。看看武元衡,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李世民不禁有些恼怒:“武元衡,你在看朕的笑话吗?”
“微臣不敢。”武元衡谦卑的拱手而拜。
“哼!”李世民自觉没什么面子,恨恨的哼了一声。不过在武元衡面前,他也不用顾忌太多。毕竟他们二人知根知底,没什么好掩饰的。
“微臣是在等。等陛下发完了火,静下心来,再慢慢商议重要的事情。”武元衡依旧不愠不火。
李世民想生气,却又不知该生什么样的气,只得恨恨骂道:“武元衡,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也发一发火生一生气,陪朕一起发泄发泄?你这副天塌下来也不变脸的鬼样子,朕见了着实恼火。朕倒是希望,现在在朕身边的是脾气火爆的李怀光和野诗良辅!”

第三卷 九鼎 第377章 使功不如使过

武元衡是个聪明人,他是从来不顺着皇帝的脾气走的。这时候,他机智的调转了话锋说道:“陛下刚提到了李怀光和野诗良辅。微臣突然想起,如果要出征西域,这二人倒是十分的合适。”
李世民顿时诧异的道:“此话怎讲?”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们彪悍。”武元衡说道,“打内战,需要的是微臣这样能兼顾内政的将领。防守对抗吐蕃外敌,李晟浑马燧这样的将军都不错。但要千里袭敌远征破敌,李怀光绝对要比其他人要厉害。野诗良辅就不用说了。他那样的人,上了战场就忘乎所以,就是为了杀戮而生的。远征在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员生猛无比的大将鼓舞士气。有他在,军队就像有了定海神针,士气永不会跌落。”
李世民笑了一笑:“想不到,你对他们二人居然还有这样的了解。”
“还有一点更重要。”武元衡补充道。
“什么?”
武元衡脸上泛起一丝诡异的微笑,轻声道;“陛下可曾记得,当年太宗皇帝为何派李靖出征吐谷浑?”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当然记得使功不如使过嘛!”
武元衡点头赞道:“正是使功不如使过。李怀光身负罪孽,如果陛下能给他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让他带兵出征,他势必竭尽全力拼死效忠。相反,李晟、马燧与浑那些人,都有无数功劳在身,荣华富贵已是享之不尽。派他们出征,或许不会有什么大的闪失。但是也难免会让他们有一些无过便是功的想法。毕竟他们都是上了年岁的人了,谁也不想在晚年栽上这一把。反之,李怀光已经是掉到了底谷。只会专心打仗以恕罪过。他这样的人上了场战,会更加有创造性,也更敢拼命更不怕死。面对西域那样复杂的战局,没有胆量和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够的。所以微臣觉得,李怀光特别适合出征西域。或许,他就是上天赐给陛下地西域之王”
果真是侯君集再世吗?李世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这样的感想。当年侯君集远征高昌。着实打出了大唐的威风,也成就了他一世将名。难道,历史又会这样重演当年一幕吗?
李世民的脸上泛现出复杂的笑意,让武元衡感觉很是看不懂。
“陛下?”武元衡低声惊咦。
“哦,没事。你接着说吧。”李世民搪塞了一句。
武元衡拱手拜了一拜。说道:“其实,至从卢龙节度平复后,大唐天下节度使制度已然废除。李怀光的身份和事迹,也没有当年那么敏感了。当年陛下宽宏大量没有杀他,已经让天下仕人感佩。如果现在陛下再能大胆启用李怀光。只会让天下臣工都被陛下地胸怀所感动。更何况,李怀光也确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之才。就这样让他终老无用,确实可惜。多年后我们的后人凭吊先人。也会为李怀光唏嘘一番吧?”
“我说你……”李世民疑惑的看着武元衡,说道,“你可是从来不谁说情讲好话的。说,李怀光给了你什么好处?”
“这……呵呵!”武元衡尴尬地笑了起来,说道,“实话实说,李怀光的确是给了微臣一些好处。但他流放多年一贫如洗,送给微臣的不是钱财也不是美女。而是……几个响头。”
“李怀光给你磕头?”李世民有些不可相信。诧异的道,“这老家伙,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低身下气了?以前,他可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桀骜不驯地一个。”
“正因为他是那样的人。微臣才忍不住竭力的替他在陛下面前说话。”武元衡说道,“这一次。微臣并不隐瞒,地确是有一些私心,想帮助李怀光。陛下请责罚微臣吧!”
李世民故作恼怒的瞪了武元衡几眼,哼道:“我说你今天怎么摸到朕的书房来了,原来是特意来说情的。那李怀光好不知趣。朕不杀他就已经是额外开恩了。他不老老实实的在流放地过日子,还想着要上阵带兵吗?我大唐人才辈出名将如林,难道朕就真的非他李怀光不用吗?四大元帅也许都老了,适应不了长途奔袭的征战。如果当真要出兵西域,朕打算启用新人。”
“新人?”武元衡既失望,又有些惊讶。
“是啊,启用新人。”李世民说道,“李白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四大元帅年岁都已高,莫非你要朕在他们归天之后,手中再无将才可用吗?其实你仔细想想,年轻一代中,我大唐还是有许多可用之才的。李、房慈,师出李晟,尽得真传。徐战其实也还不错,只是比他二位师兄略显稚嫩一点。薛平一样年轻,虽然名不见经传现在也没什么功绩,但朕知道,他少年老成满腹才学是个人才,可堪大用。稍长一点地人当中,李光进、李光颜兄弟和唐汉臣、路嗣恭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李是猛将、董重质多智谋。高固和野诗良辅虽然一直都是朕身边的护卫近臣,其实也是可以带兵出征独挡一面的。你说说,朕难道非用他李怀光不可吗?”
武元衡听完,脸上的笑意居然更浓了,淡定地看着皇帝不说话李世民被他看得浑身不舒坦:“你这么看着朕干什么?”
武元衡轻笑道:“微臣只是随便说说启用李怀光的事情,陛下就反应这么强烈。足以见得……陛下对李怀光,当真是异常地在意啊!”
“你……大胆!”李世民像是突然一下被人剥光了衣服,既怒且羞。
武元衡慌忙拜倒下来:“微臣知罪!”
李世民恨恨的瞪了武元衡几眼,然后又无奈的长叹一声,摆摆手说道:“罢了,起来吧伯苍。也只有你,敢在朕的面前说出这样的真话了。”
武元衡心中暗笑:看来我猜得没错。皇帝口头上对启用李怀光一事大肆反感,其实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李怀光是什么人物,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只不过。谋反可是十恶不赦之大罪。李怀光有这样的前科履历,谁都不会再对他完全放心了。更重要地是,要启用一个重罪流放之人,本身就会很有挑战性,会背负上许多的压力。朝上的大臣会持反对意见不说,就是军队里的那些将军士卒们,或许也会心生芥蒂。毕竟李怀光已经离朝几年。人走茶凉是一个原因。另外,大唐的军队都已经经过了组编,哪只军队还会像当年的朔方军那样,对李怀光浑信不疑奉若神灵呢“朕看到李怀光的时候,地确是想过让他重回军队。挑起一份职责来。”李世民并不讳言的说道,“也正如你所说,朕也认为,他李怀光是特别适合在西域河陇一带拼打。一来,他在朔方经营多年。对回鹘与吐蕃都非常的熟悉。二来,他那股子狠劲、狂劲,也特别适合西域彪悍的民风。至于军事上的才能。朕就更不用怀疑了。虽然这些年来,他李怀光地战绩并不如李晟和马燧出色,但确实是因为缺少了发挥的机会。朕感觉,朕这些年来对他并不是太公平。李晟和马燧如此获得重用,他却被流放在荒僻之地,白白浪费了好几年大好的光阴。可惜,可惜啊!”
武元衡暗自发笑:陛下果然有想过这样的事情……看来,要重新启用李怀光。也并不是没有可能。虽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非议。但陛下是什么人?他要拍板定案乾坤独断,谁又敢提一个不字呢?
李世民警觉地瞪着武元衡:“你为什么笑得这么阴险?”
武元衡忍不住呵呵的笑了起来:“微臣从来不干什么阴险的事情。陛下心中有所思,微臣替你说了出来。事实就是这样。”
“真受不了你!你若是碰上别地皇帝,早被杀了一百次了。”李世民又好笑又好气的说道,“妄揣圣意。其命久乎?”
“陛下也说了,是别的皇帝。你是不会这样做的。”武元衡笑得越发自信。让李世民感觉有些恼火。但心中更多的是欣慰。毕竟,当皇帝的人想有一个知已,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样吧。西域和河陇的事情,暂时还不好提。”李世民说道,“真到了那一天要用兵了,朕再详细考虑。你给朕说说,这李怀光已经进京了,朕该如何安排他?”
武元衡果断而又机智地说了一句:“陛下为了给太上皇和昭应昭王庆寿,不是大赦天下了吗?”
李世民也当仁不让:“可李怀光犯的是十恶不赦之罪。朕如何赦他?”
“律法也不外乎人情。这么多年来,陛下一直提倡慎刑,不就是为了珍惜生命,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吗?”武元衡说道,“李怀光已经彻底悔悟,这样对他的惩处的目地就达到了,这就够了。再说了,当年李怀光的事迹,并没有造成十分巨大地损失和极度恶劣的影响。陛下要站出来对他开一个特赦,也不见得有多难。更重要的是……陛下与李怀光,惺惺相惜莫逆之交。于公于私,特赦李怀光都有充分的理由。”
“照你这么说,朕真的要特赦李怀光了?”李世民狡黠的看着武元衡,不怀好意的笑。
武元衡却是一本正经的拱手而拜:“正是如此。”
“那好吧,朕就依你一回,特赦李怀光。将他召回京城,不必再去岭南了。他这么大岁数了,再去岭南颠簸一回,要是死在路上了可不好。”李世民顺坡下驴,说道,“不过,朕也不置于一下又让他尝多少甜头。让他当个马夫,去给朕喂马。终南山脚下有个飞龙骑马场,让他去那里养马。”
武元衡险些扑赤一声笑了出来,但好歹忍住了。拱手拜道:“陛下英明,仁慈博爱之心,定能获得天下人的赞颂。”
“行了,少拍马屁。朕累了,你该干嘛干嘛去。”李世民伸了一个懒腰,轻松的说道,“想不到,你说情也还挺有几分本事。”
武元衡笑了一笑,缓步退了出来。出了御书房,武元衡马上就喜上眉梢了:皇帝终于撂下了面子,将李怀光留下了。我这一趟没白来。李怀光想留下不走,皇帝其实也想留住李怀光不让他走。只不过都是碍不过情面……到头来,只好我站出来当小人,替李怀光说情,替皇帝圆话了。罢罢罢,皇帝好歹给了李怀光一个差事,没让他在家养闲,估计李怀光也会感恩戴德了……嗯,在飞龙厩养马,这么说,皇帝有意让李怀光多接触飞龙骑了?他这样做,看来又是别有深意吧?呵呵!
李世民庸懒的坐在御书房的软榻上,枕着自己的手臂暗自寻思:河西、陇右是一定要收回来的,不然长安始终就像是裸体面对着敌人的威胁一样,这会让人寝食不安。北庭和安西的千里疆土,虽然贫瘠荒凉,但手背手心都是肉,也轮不到别人来奴役和瓜分。今后几年的国策与战略,重心就在那边了。西域与河陇的事情,估计多半都要在军事上解决。要对抗吐蕃震劾回鹘和其他一些蛮族,强大的骑兵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现在就开始重点培养才是……李怀光呀李怀光,将来,你可是朕手上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你可要活得精神一点,别让朕失望了。

第三卷 九鼎 第378章 大唐彪骑

李怀光,感恩戴德兴高采烈的去养马了。终南山脚下的飞龙厩里,从此多了一个令所有人瞩目的马夫。那可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四大元帅之一、阴谋叛国意图弑君的大人物。
在飞龙厩马场里,李怀光只是个小得不能再小、从九品的芝麻官。可是没有人敢对他粗气大气的说话。一来人们都知道他的来历;二来,李怀光身上那股自然散发的杀气和凛然气势,也着实让那些寻常的小官吏和马夫们不寒而栗。而且,李怀光本来就是相马养马的大行家。至从当上这个从九品的小官以后,他将自己一生积累的马匹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