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小将一愣,心中马上醒悟:这是个大人物!
于是,他飞快的派人去寻找皇帝。
此刻,李世民正下了马来,坐在一张马扎上略作休息。众将依次前来汇报战况,往来哨马信探络绎不绝。数百名飞龙骑将士围成了一个临时班朝模样,护卫着李世民。
一名小卒快马奔来跪倒在皇帝面前:“陛下,那边有一群吐蕃人不肯缴械投降,还指名道姓要见皇帝陛下!”
李世民嚯然一下站起身来:“终于找到了——走!”
赤松德赞依旧骑在马上,感受着阵阵寒风掠过。他拎着马缰的手已经有些冻得发白,但身形依旧挺拔,静静的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这时,前面围着的唐军闪开了一道人墙,听到有人高喊:“皇帝陛下驾到!”
一匹白马,金甲红袍,李字帅旗与血红的大唐龙旗,果然是李漠。
赤松德赞的嘴角轻轻挑动了一下,眼睛直直的看着那个方向。
李世民带着李愬、薛平二将,骑着马缓缓走到了赤松德赞等人面前。
护着赤松德赞的七八个将军这才将刀扔到了地上,退到了赤松德赞的身后。
二人四目相对,良久。
过了许久,李世民扬了一下手:“李愬,请赤松赞普下去歇息。还有他身边的这些忠勇将军们——好生款待,不得有丝毫怠慢。”
“是。”李愬拱手应了一声,跳下马来朝赤松德赞走去。
赤松德赞盯着李世民看了好大一阵,转头看向走到了自己马头前的李愬,说道:“你就是李愬?”
李愬不卑不亢:“正是末将。”
“就是你杀了论莽热?”
“正是。”
赤松德赞用意复杂的冷笑了一笑:“走吧,牵马引路。”
李愬有些恼怒的
了赤松德赞一眼。就差骂出来:都战败被俘了,还使!
李世民在后面说道:“照办吧,李愬。这是应该地。”
李愬终于没有多言,牵着赤松德赞的马朝后营走去。那七八个将军如影随行也跟在一起,数十名飞龙骑将士从旁严密监视,一起护送着他们朝后营走去。
待赤松德赞走后。薛平有点忿然的说道:“陛下,历来没有如此宽待战俘的先例。哪怕他是吐蕃的赞普,也用不着让李愬将军如此低声下气去伺候吧?”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微微笑了一笑:“你不会懂地。”
战场清理的工作,持续到了中午时分方告结束。战事清理结束送到帅帐的时候。连李世民都吃了一惊。
这一战,从打响到结束,不过短短的个把时辰时间。就是这么短地时间之内,二十万唐军杀人如麻,居然斩杀了近四万吐蕃人。另外还有二十余万人成了俘虏。仅关押俘虏的兵营就占用了七十多个。好在吐蕃人是主动投降,不然这么巨大数量的俘虏要是有心闹事。恐怕也是难以镇劾。收剿的粮草多达十余万石,照这样计划起来。吐蕃至少还可以支撑半个月左右。兵器甲仗更是堆积如山无法统计。青海湖的水,被染红了一半。血水与泡沫飘浮在河面上,层层荡开让整个湖面都添上了一层红色。
胜利酝酿了许久,却仍然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所有人都仿佛仍在梦中,不敢相信这一场旷世之战居然就这样结束了。吐蕃人还有二三十万兵力。居然甘心拱手认输。
不自觉地,众人将讨论的话题放到了赤松德赞地身上。
“陛下,这一仗赢得诡异了。”浑档馈!拔颐窃疽晕辽僖鄙弦惶煲灰狗郊窒H蚩磐冯停褪前谠谀抢锶梦颐强骋惨丫」し颉K氲剑罗司尤痪驼庋督盗耍俊
“是啊,陛下。”李光进也表示疑惑,“末将也有些想不通。按理说,赤松德赞完全还有翻盘的机会,至少能突围而出杀出一条生路来。他怎么就突然放弃了呢?”
众将一起看向皇帝,想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李世民慢慢的踱了一下步子,轻轻一笑,说道:“那是因为,赤松德赞毕竟还是人。他的心里,始终还保持着人的天性。”
“什么天性?”众人异口同声地问。
“理智、求生、怜悯。”李世民说道,“他是枭雄没错。但他是一个理智的枭雄。同时,他也有着求生的本能,和对生灵地些许怜悯。朕听说,他在战场之上突然晕厥倒地。可能就是在那一刹那,他感觉到了死亡的恐怖。于是,他心中仅存的一点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下令放弃了抵抗,结束了这一场让数十万人拼命的战斗。”
“他就不怕陛下事后照样处斩战俘吗?”浑芽诙觯婕从指芯跸袷撬荡砹嘶埃回5背 
“他知道的。”李世民语音淡淡,并没有去怪罪浑笥炙档溃捌涫担幽持忠庖迳辖玻请薜囊桓鲋骸!
七天以后,二十几万大军押送二十几万吐蕃俘虏,移师城大营。为了安置数量巨大的战俘,李世民先派李光进带了万余人马回到城,修建了一个异常庞大的临时战俘营。战后的清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投降的吐蕃人也没有过多的造次生乱,全都乖乖的束手就擒。李世民再发急件送往长安,命令送一批粮草过来。突然之间平添了二十几万张嘴吃饭,军中粮草异常吃紧。尽管如此,李世民传下令来,先要优先照顾俘虏的饮食,哪怕唐军每天少吃一顿,也要先让俘虏将饭吃饱。
大非川一役的捷报,很快传遍了河西陇右,传到了天山、昆仑、陇山,传到了关内中原和西域诸地。
无法确切的形容所有人的感想。汉人激动振奋,吐蕃人瞬间崩塌,其他胡族惊栗莫名。
大唐的雄风,瞬间袭扫天地宇内,荡涤了一切阴云,震烁乾坤。
而此刻的李世民,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欢庆与感慨。现在,他比平常都更加的忙碌。营大帐的帅营里,进出的信使官将络绎不绝,诸多军务多如牛毛。正副元帅李光进与浑呕实廴找拱旃β担丫堑谌炝恕
只不过,虽然这几天异常的忙碌,李世民等人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疲倦。仿佛身上永远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和精力。
河陇一带的州县城池,全都插上了鲜亮的唐字大旗。许多军民百姓日夜欢庆载歌载舞。每天都有许多的百姓送来大量的物资劳军慰军。
一些老人激动的跪在军营前久久磕头,泣不成声。
四十年了!从当年安史之乱起,大唐就失却了河陇一带,失之交臂长达四十年之久!现如今,大唐的光芒终于重临河陇,怎能不让这里的百姓们激动万分神形俱泣!
李世民派出了十几路安抚使,安抚附近的州县百姓。同时还可以肃清一些吐蕃残留的游兵散勇,确保大战之后无大乱。
一股雄浑苍劲的大唐之风在长烟落日的河陇之地刮起,澎湃磅礴。天地震荡山河苏醒,百万生灵顶礼膜拜如迎神佛。
当青海湖的湖水再度变得青蓝幽亮海天一色的时候,大非川战场之上的痕迹也在慢慢消蚀而去,不再见到昔日滚滚的喧嚣狼烟。
人们或许不会记得青海湖里有多少生灵的魂魄沉淀下来。但是,看到四处飘扬的大唐龙旗,就不难明白一件事情——景兴大唐的盛世,即将来临……

第三卷 九鼎 第457章 壮哉!

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军事会议,在县县衙里进行。醉露网:皇帝要进城来,早就忙活得七窍生烟了。破败的县衙好不容易收拾出一个模样来。
众人知道,这虽然只是一个军事会议,其意义却不亚于在阁部弘文馆召开的宰相御前会议。因为有许多的事情,将在今天商讨。
李世民带着元帅将军们进了会议堂,坐定之后,一大堆文案被搬了上来。
李世民看了台下的众人一眼,心中暗自思忖:浑拇笤е凶钅昵岬囊桓觯吹暮芏嗄暌阅谒冀⒒蛹渚薮蟮淖饔茫氐匠芯褪窃紫啵焕罟饨ヌ胬铌煽杖钡那嘧撑山砣宋铮紊系木跷蛞脖冉细撸阋耘嘌啥赖惨幻娴拿г紫啵焕罟庋眨毂蛘痰暮檬郑屠罟饨Φ男值埽部煽按笥茫缓芦u,熟悉河陇一带一切民生政务的猛将,可用的地方很多;薛平、李愬,大唐未来的顶梁大柱、良将贤臣;徐韬,虽然略显稚嫩却也是一员难得的猛将。韩愈与李吉甫,随军走了这一趟,已经变得老练成熟了许多。将来在三省六部之中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和这些人一起商讨接下来的这许多大事,也算适宜。他们,都将是大唐未来很多年里的重要臣僚。
“今天我们的军事会议,不关讨论军事。”李世民说道,“有三件事情要商议出一个结果来。其一,眼下的当务之急。二十万吐蕃俘虏该当如何处置;其二:大非川一战我军已经得胜,如何巩固这一场胜利、完全平复河陇一带的地域;其三:我西征军接下来该做什么。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顾忌。先说第一个问题:吐蕃俘虏。”说罢,李世民就看向了李光进与浑K耸钦痹В庋木禄嵋槔淼弊钕确⒀浴
李、浑二人自然明白皇帝地意思,于是也没有推脱。李光进坐直了身子拱手拜了拜说道:“陛下。
末将以为这二十万吐蕃俘虏,不可杀、不可放。”
李世民略点了一下头:“接着说理由。”
李光进说道:“末将的理由有如下几条:其一,大非川一役刚刚结束,吐蕃国的大部份兵力已经被我军削除。醉露网但是。吐蕃毕竟是一个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大国,不能忽视了他们仇恨的力量。我大唐想要从此征服吐蕃,就不能再造下杀孽仇恨。而且,我大唐一向以霸道抗击侵略、以王道抚慰民生。不能落下一个滥屠滥杀的恶名,这将影响大唐在诸国邻邦心目中地地位。所以,吐蕃俘虏不可杀;其二:眼下战事刚刚结束。吐蕃国内的局势仍不明了。西川大军在韦皋的率领下奇袭逻些城也还没有消息。倘若现在就将这二十万俘兵放回,不异于是放虎归山。至少会让韦皋的大军陷入生死绝境。而且。吐蕃人生性反复。只要放他们回去,难说会不会马上卷土重来与我军为敌。因此,吐蕃俘虏不可放。”
李世民笑了一笑:“杀也不是,放也不是。难不成大唐就一直养着这二十万废人?”
李光进又拱手一拜:“陛下,末将以为。解决这二十万吐蕃俘虏问题地关键,就在一人身上。”
李世民自然知道他指的是谁:“赤松德赞?”
“正是。”李光进说道,“大非川一役意外的结束。全是因为赤松德赞下令吹响了撤兵投降的号角。如此看来,赤松德赞心中肯定是已经有所打算了。吐蕃的问题最终该当如何解决,赤松德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人物。”
李世民点了一点头不置可否。他心中在想,虽然大非川一役唐军获胜了,可是打了败仗地赤松德赞却还一直像一只骄傲的狮子,纵然被关进了笼子里也依旧狂傲不服软。这些日子以来赤松德赞就以养伤地名义住在县县城里,只让自己随身的七个将军服伺,其他的人谁也不见。想要彻底解决吐蕃的问题,的确是要从赤松德赞下手。而这件事情要办成,唯有亲自去解决,其他地旁人谁也帮不上忙。这,不亚于又是另一场战争。
李世民自然不会跟手下的臣子说起这些,转开话题对浑档溃骸澳阌惺裁匆饧俊
浑笆职萘艘幌拢档溃骸氨菹拢┙贤罟饨墓鄣恪M罗松辈坏靡卜挪坏谩D┙晕勇ひ淮て诖τ谡铰抑校罗硕哉饫锞簧频贾旅裆虮炙蕖=吹丶改辏勇な强隙ㄒ⒄沟摹W砺锻⒄咕捅匦胍鸵邸D┙醯茫舛嗤蛲罗椒褪亲詈玫娜搜 :勇な俏掖筇谱钪匾哪脸。罗讼匀皇巧贸ご说赖摹!
这话一说出来,众人都轻轻的惊咦了一声。
这可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奴役外族战俘当劳役,这样的事情大唐可是没干过的。大唐的对外政策当中,除了抵挡外敌入侵时的杀伐,一般都是怀柔与安抚为主。这样对待战俘可是没有先例的。
李世民的眼角略微闪过一道亮光,说道:“把吐蕃战俘当成劳役驱使,这显然是不合我大唐国法国体的。但是,倒是可以考虑让他们从此移居到河陇一带,成为我大唐的子民。朝廷发放农具牛羊一些生活必须品,让他们充实河陇一带的户口倒是可行。河陇这边本来就居住了许多异邦帮人,他们都以畜牧为主。汉人种粮胡人牧马,河陇一带汉胡杂居的格局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朕觉得,浑崭盏恼飧鎏嵋樯约有薷模故强尚小!
大家都没有表示什么异议,李光进说道:“陛下,此事说来容易,做来可就难了。二十万习惯了厮杀的野。要安置在异乡生活下来,首先他们从情感上就难者,要安抚、镇劾他们不闹事,也将颇费周章。同时,安顿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销。”
李世民轻轻拍了拍额头:“安顿生活倒不是很难办。大唐数千万人口。要养活他们二十几万人十年八年也不成问题。他们地牛羊十年八年总该能成熟了吧?再者,他们在情感上不认同也要认同。因为朕不仅是要将他们移居到河陇,而是要将整个吐蕃民族都同化。他们的赞普都沦为了朕的阶下囚,吐蕃亡国之日又还能有几时?过不了多久。这块大陆上就没有吐蕃之国了。过个十年几十年,人们的记忆里就只会剩下大唐。他们就算记着吐蕃也没有用。而且,朕有信心用王道去安抚他们。朕就不信了,安宁富庶而没有战争的生活,还不能让那些吐蕃人回心转意安心投诚?当然,朕会尊重他们的文化与习俗。一如当年天可汗太宗皇帝所说,朕会秉承‘汉胡一家亲’地原则去对待他们。朕待之以诚。不信他们就会一直桀骜不驯。”
李光进皱起了眉头:“陛下,这将是一项需要数十年来完成的重大国策。”
“是的,没错。”李世民说道,“朕不仅要制霸天下,更要收御天下、安抚天下。吐蕃是大唐最强大也最顽固的敌人。假如朕能率领大唐将吐蕃地问题处理好。无疑是福泽千秋、造福万代的大事、好事。就算朕有生之年不能完全这件大业,朕的后继们也要去玩成。民族同化与融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李光进你说得很对。这将是一项重大国策,将贯彻大唐的始终。朕可以想像,今后的若干年内,吐蕃高原和河陇西域这一带会不停地爆发危机与麻烦。也许是吐蕃人要复辟,也许是汉胡矛盾不断升级。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坚持一项原则:汉胡一家亲。不能把他们当成外人来对待。
就算是兵乱、败变、复辟,也要当成家事来解决。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李光进拱手拜道:“陛下高瞻远瞩胸怀广大,末将非常佩服。只不过,眼下吐蕃本土集仍然未平,现在谈论这些是否为时过早?”
“不早。正合时宜。”李世民说道,“大非川一役我军得胜,该当趁胜用兵,将麾旌指到吐蕃地本土的西域去。李光进,朕刚刚说的这些,将来也会对朝中的宰相大臣们说。你明白朕是何用意吗?”
李光进浑身轻轻一颤:“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刚刚朕所提的三个问题,其实都是连贯成一个整体地。要解决俘虏问题,接下来我西征军的动向也就颇为重要。朕的想法是,将西征军分出一师,由你李光进担任统帅,由大非川这个突破口向吐蕃国内推进,先平定行宫格尔木与扎陵湖、鄂陵湖一带。这里是吐蕃最重要地草场农牧要地。拿下了这一带,吐蕃的事情就解决一半了。然后,朕要你的大军纵横在昆仑山一带,完全扫清这里的吐蕃军事障碍,兵力直抵勃律国。假如你能成功,不仅昆仑一带将臣属大唐,也将和西域打通联系,或许就能和李怀光汇师一处,从此大唐制霸西域。”
李光进浑身一震,大跨步走了出来郑重的双膝拜倒:“末将愿领此重任!虽肝脑涂地,不敢有负陛下重托!”
李世民并不激动,淡然说道:“李光进,你可以想清楚了再答复,朕准你可以收回刚才的话。如果你领命,那么,你有可能这后半辈子都要在军旅或是高原雪域中度过了。朕会成立昆仑都护府,制辖格尔木、大非川和昆仑山脉一带千万里疆土。到时候,大约会有一半的吐蕃故土和部分西域、河陇地带都属你兼管。你若能成功办成好事,无疑将是景兴大唐最重大的功臣;但你若稍有闪失,你自己固然身败名裂,大唐也会因你一人之失而再蒙受无尽的战乱之苦。”
李光进狠一咬牙,毫不犹豫的说道:“末将明白。末将义无反顾,愿意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好。你且先起来,坐下。”李世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接着说道,“吐蕃本土的大事,异常重要。先是要军事平复,然后要在民生上彻底解决问题。光是李光进一路人马,显然是力不从心。朕计算再派一师西进,与李光进在格尔木分道,取道牦牛河往逻些城推进。不管韦皋有没有成功,这一路兵马都非常的重要。韦皋若胜,这路兵马则沿途扫荡残余的吐蕃兵马;韦皋若败,则要拿下逻些城彻底平定吐蕃。高原之上困难重重危机四伏,这一路兵马可以说是凶多吉少。而且将来,这一路兵马将是镇劾吐蕃本土的直接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