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九点,划龙舟的人,来参观的领导都到齐了,划龙舟比赛准备开始。
一阵鞭炮响,村里请来的舞龙队和村里的狮阵在溪边空地上表演起来,青狮怒吼,黄龙翻腾咆哮,十分好看。舞过后,一阵鼓响,龙舟赛就开始了。
小溪上,锣鼓声声响,声声急,划龙舟的汉子们用力的划着,汗流浃背,湿透衣衫。
岸边人cháo汹涌,欢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有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为证:“……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rì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逯安儿兴奋的拿着手机拍摄下来,打算回去让爸妈看,顺便向同学们炫耀一下。旁边宋文瞄了一眼她手中的高清宽屏手机,再看看自己手中山寨得不能山寨破烂屏幕兼不合cháo流的手机,都感觉有点自卑了。心想着有时间去南州一定要把手机换了。
以前他觉得手机用来通话就够了,所以也不管用的是什么手机,主要是便宜就好。现在看看逯安儿拿着手机摄影那么清晰,倒羡慕起来了,看来手机也不只是能用来通话的。
“咚、咚、咚、咚”
第一轮的龙舟比赛结束,中场休息。
逯安儿放下拍着的手机,兴奋的说道:“真好看。”又好奇的对旁边的宋文问道:“叔叔,你怎么没有下去划龙舟啊!你看人家比你老了都在划。”
宋文咂了咂嘴巴,怎么听这话感觉这么怪,好像不是什么安慰话。看到凰曦和小君也往他看来,连忙找了个借口,说道:“我最近拉肚子,身子有点虚,划不了。”意思是不是我不想划,是没法划。
没想到逯安儿听了,却是没好气的“哼”了一声,然后朝他做了个鬼脸,说道:“你就是懒,和我爸一样,懒得要命,上次我家院子的树上来了一只知了,叫得可好听了,我让他上树去抓,他就说他肚子不舒服;让他帮忙给我写作业,他就说头晕;让他帮妈妈煮菜,他又说他煮的菜不好吃。我看你就是和我爸一样,是个超级大懒虫。”
那是你爸,关我什么事?宋文翻了个白眼想道。
旁边凰曦和小君看到宋文被逯安儿训,对视一眼,吃吃笑了起来,看得宋文恼怒不已。不过在光天化rì、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能做出什么动作来,只好把这帐记下,等以后找机会报回来。
休息一会儿,锣鼓再响,龙舟比赛又开始了,逯安儿也不顾跟宋文说话,继续拍摄起来。
到了下午,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倒是缓解了一下燥热的天气。
端午节一过,几个大小美女就又离开了。小君走的时候让宋文准备一下,因为西安那边的博览会要开始了,她要带人先过去布置一下。让他把家里的东西安排一下,免得走的时候匆匆忙忙。
宋文把该带的东西带上,又叫老爸过来帮忙看院子,顺便喂鸡鸭等禽畜,然后就跟着小君和一同去的几个小妹,上了前往西安的飞机。
第三百零二章八仙庵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
从此,西安作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计算起来,此地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于此。。。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浓厚的文化背景,所以西安古迹众多。或许只要一锄头下去,就能从中挖出周秦汉隋事期的古物。是以很多利yù熏心之辈,都不计后果的来到这片地方,做着那一夜暴富的美梦,这里也成了一些文物贩子的天堂。
不过近些年在zhèngfǔ的严厉打击下,很多盗墓贼和文物贩子都不敢再明目张胆的贩卖文物,而是转为地下交易了。
宋文和小君还有两个在兰花圃中看店的小妹妹走下飞机,顿时感到一阵凉爽的气息迎面扑来。
最近南州天气变幻莫测,有时高达三十六度,有时却只有二十几度,温度差得让人都有点受不了。西安的天气比南州偏冷一点,但却刚刚好。
下了飞机,几人在酒店安顿好,小君就带着两个女孩去和博览会主办方打招呼,顺便办理出入证件。办证的事情不用宋文帮忙,他就留在酒店,本来想睡会儿,却怎么也睡不着,干脆起身,出了酒店,四处闲逛起来。。。
西安他没有来过,只是早已久仰大名。不说那埋在骊山中的秦始皇陵还是旁边的陵兵马俑博物馆,只说西安城中的古迹就让人震耳yù聋。
宋文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就随手招了辆计程车,叫他送自己到市内最大的道教宫殿去。
如今城市扩张,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也只有宗教庙宇或者古老民居才保留了一些古老痕迹,所以去一个地方,去的绝不是外表光鲜的都市商店,而是那个地方的宫殿庙宇和古老民居,因为那里往往是一个城市的jīng华所在。那里凝聚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沧桑。
八仙庵,又名万寿八仙宫,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
八仙庵位于西安东门外,最初是用来纪念各显神通的八仙。它建立在唐朝兴庆宫的遗址上,到宋朝才开始成了道观,至今没有更改。庵前有石头砌成的两座大牌坊,两旁树木葱郁,对面的照壁上刻着“万古长青”四个大字,有三间山门。左右各有钟、鼓二楼。听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西行途中曾经在这里避难,赠银整修,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宫因此得名。
八仙庵庙址属唐朝兴庆宫长乐坊地段,山门外石碑上刻有“长安酒肆,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因此八仙庵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八仙庵在长乐坊大街。南沿建有大照壁,北沿建有砖砌大牌楼,以此向北有第二个牌楼、山门、灵宫殿、雷祖殿、斗姆殿。两廊厢房东院为吕祖殿院、厨房院、道众宿舍院;西院为邱祖殿院、监察院。
宋文走进八仙庵看了一下。发现里面一切全然不是他想象中的古老建筑,而是现在用水泥砖头砌成的玩意儿。感觉很失望,瞄了几眼后,就离开了,不过门票倒是挺便宜的,只要三块钱。
出了八仙庵,他也没回酒店,而是信步游走,四处看了起来。
他最喜欢这样,不管到哪个城市,他都喜欢不看地图到处游走。因为这样,他往往会在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一处所在,看起来好像挺热闹的,抬头一看,前面的牌坊上豁然写着“八仙庵古玩市场”的字样。原来是卖古玩的,怪不得这么热闹。看了下,他就走了进去。
整个古玩市场就是一幢两层仿古廊坊式的木楼,走廊不大,两边小铺肩比肩并排地立着,大小大概有十几间店面;旁边还有不少地摊。木楼里的文物商店都是小而全的类型,古旧的青铜器、玉器、文房四宝、古陶、唐三彩、宋元明清瓷器、古旧家具乃至字画收藏等等五花八门,像个家一样那么自然地挤在玻璃橱窗里。
市场上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在看热闹,买的人很少。
宋文也是看热闹的人,左瞅瞅,右看看,以他的眼光,发现市场摊位上卖的东西没有一件像古玩,倒像工艺品居多。蓦然,他想起一事,自己铜镜不是能照到宝物吗?说不定能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找出好东西来。想着,意念一动,他手伸人口袋,假装从里面取出铜镜,然后装模作样的拿着铜镜对市场上卖古玩的摊子照了起来。
原本他是想拿出罗庚的,可是感觉拿着罗庚在这种地方照来照去有点不伦不类,就只取铜镜出来。在这地方拿着铜镜四处看相信没人会见怪才是。
宋文感觉这铜镜好是好,就是要拿在手里看比较麻烦,要是不用拿在手里就好了,可惜这也是只能想想而已。
铜镜照在摊位上的诸多所谓古玩上,里面空白一片,没有一丝光芒,照了十几个摊子,宋文是一个屁大点的光芒都没有看到,倒是自己看得头昏眼花,再照了一个摊子,感觉实在是头晕,就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下。
倏然,铜镜之中,放shè出一道耀眼的赤红光芒,差点亮瞎了他的眼睛。
有光就表示有宝贝,宋文不敢怠慢,连忙集中jīng神往那发出亮光的地方看去,发现那不过是一个鸡蛋大小不起眼的石头而已。那石头虽然有点圆,表面却坑坑洼洼的,就像干葱土里翻出来一样,一点也没有宝物的样子,倒像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圆形石头。宋文若不是从铜镜中看到那石头会发光,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摊主好像也待见这块石头,把他扔在一边的角落里。
虽然这石头不受摊主重视,但宋文却知道这是宝贝,一时心念疾转,想着怎么买下这石头,直接询问肯定不行,说不定这摊主来个狮子大开口。想了想,他蹲下身子,在摊子上看了起来。
摊子上的东西很杂很多,佛像、瓷器、手珠、琥珀、玛瑙什么都有,不过都只是一两件而已。
看了一下,宋文发现有一对镇纸不错,就拿了起来。
第三百零三章遵生九笺
镇纸入手,竟然颇有份量。
宋文仔细一看,发觉镇纸竟然是用黑铜所铸,他还以为是木头。轻轻敲了一下,镇纸铿铿作响,貌似是实心的。在如今这个能把土疙瘩当铁器,把草纸当文物卖的古玩市场里还能发现质地如此纯正的黑铜镇纸,真是不可多得。
镇纸上刻着一副对联:(身宝)(身丹)(丙火)(木石土)(心命)(千万)(自家水),(正青)(人道寸)(人法心)(至成)(天水井)(在人内)(九真)。。。
这对联宋文在网上见过,是道家中人用自己理解写的对联。
上联解释起来就是:玉炉烧炼延年药,意思就是“延年药”这个对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须外求,自身就有原料,就有最好的冶炼炉,可以烧炼出来。意义既深刻,又易懂,一语道破道家修炼奥秘。
下联释义为:正道行修益寿丹。“益寿丹”与上联的“延年药”意思基本相同。“道”是方法,也可作“规律”解。“正”是区别词,与“邪”对立。“正道”就是正常的或固有的规律。“行修”含有下苦功夫修炼的意思。这一联的意义,就是按正常的方法下苦功夫修炼,就能炼就益寿的真丹来。
对联旁边还写着鸿山道人,下面刻了个印章。
镇纸对联中的字全体镏金,衬着黑铜镇纸,非常好看。一对镇纸的背面还刻着一副山中修道图,一名道人坐卧草屋之中,旁边溪水潺潺,边上是云雾缭绕的山峰,其中仙禽灵兽游走,一副天外仙境模样。。。
宋文看着,顿时喜欢上了手中这对镇纸,就对摊主问道:“这多少钱?”
摊主正坐在马扎上。翘着二郎腿看报纸,刚刚宋文过来的时候他瞄了一眼,看他也不像是买东西的人就不再管他。这时看到生意上门,连忙坐好说道:“这个道家楹联镇纸要500块钱。”
“老板,好歹我也在西安呆了几年,你当我是傻子啊!你这破玩意儿又不是古董,值得了五百吗?”宋文毫不客气的说道。
“这镇纸确实不是古董,但却是用黑铜做的。你看看这质地,这手工,卖你五百不贵吧!”
“怎么不贵?是太贵了。便宜一点。200,怎么样?”
“200?要是按这个价卖,我全家都要去跳楼了,看你诚心要卖,我亏一点,四百五卖你了。”
“太贵了,二百五。”
“最多四百,不能再少了。”
“这样,你我都退一步。三百。怎么样,若是答应我就买下了,不行我就只能放弃。”说着,宋文放下手中镇纸。作势yù走。
摊主看宋文好像真的要走,心中踌躇不定,他这东西其实进价也没多少,三百已经挣了很多。想了想,就卖了。然后拿出盒子把镇纸装了起来。
付钱接过镇纸后,宋文又装模作样的在摊上看了起来。这也翻翻。那也翻翻,最后才貌似不经意的拿起那个被铜镜照到会发光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头,对着摊主问道:“老板,你这玩意儿不会也是古董吧!”
摊主看了石头一眼,笑道:“怎么可能,我没黑心到拿破石头当古董卖的地步。这是我在河边捡的,本来想拿回去给我儿子玩,你喜欢就送你了。”
“那就谢了。”
“不用客气,以后有时间来我这边关照一下就行。”
“一定,一定。”
说着,宋文就把石头和镇纸拿了起来,然后向摊主告辞。
摊主还傻乎乎的对他说慢走,浑不知自己摊上宝贝已经拱手送了出去。若是他知道他捡来的那破烂石头是不得了的宝物,估计他真的连跳楼的心都有了。
拿了石头,宋文迅即离开摊子,然后把石头放入口袋,实际上是收入如意扇中。有了石头的鼓励,他又拿起铜镜继续在古玩市场的摊位上照了起来,可惜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再发现会发光的宝物,只好悻悻的把铜镜收了起来。
往前走去,蓦然发现前面有家旧书摊,就走了过去。他喜欢在旧书摊上掏一些平常书店里没有的东西。
书摊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有现代、近代、民国、清朝,甚至更古早的书籍。
他来到书摊前蹲下,随意的翻看着书摊上的各类书籍。
不一会儿,他就发现一本他喜欢的书,说是书很勉强,因为只有薄薄几页纸,里面的字是用圆珠笔写在牛皮纸上,然后用钉书机钉就。书名《袁天罡先神推算册》,里面写的是摸骨算命的一些法门和口诀,他看了一下,感觉挺有趣的,就想买下,刚想问老板多少钱。又看到旁边有一套书挺古怪的,不是书古怪,是书名古怪,叫《遵生九笺》。
他只看过明时高濂著的《遵生八笺》,可没听过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遵生九笺》,心下奇怪,就拿起书看了起来。
《遵生九笺》一共有九本,一本对应一笺。宋文拿起来随意翻着,发现前面八本和他看过的《遵生八笺》没什么区别,就把前面八本放下,直接看起了最后一本。
书页上写着“遵生第八笺”,前面八本书是用印刷的,而这第九笺却是用毛笔写就。
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人生而灵,修养调摄,终能去病延年,但百年后难免化为飞飞。吾见身边之人一一老去,不忍视之,心甚怜之,故留下此笺,盼后人能安形固体,俾得地元之寿”
宋文看了一下,发现这书记载的是让人凝练五脏,进而使五脏归元,蜕化成仙人之躯的修炼方法。虽然写得有点玄幻,但他就喜欢这些奇奇怪怪的书,所以就打算买回去。
“老板,这书怎么卖?”宋文拿着书对老板问道。
老板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听到宋文问话,瞄了他手中的书一眼,说道:“一千。”
宋文听得两眼直瞪,几本破书就卖一千,抢劫呀?顿时没好气的说道:“老板,就这几本破书也卖一千,你太狠了点吧!”
“这书就值这个价。”老人没好气的说着,拿起其中一本,指着书后面的rì期说道:“看看,这书是民国的,是古董。一千算是便宜了。”
“老板你当我傻了是不是。民国又怎样?这书是印刷的又不值钱,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遵生八笺》呢?看看这一本,《遵生第九笺》,您说有这书吗?”宋文指着第九笺上面的字说道。
确实是没这书,地摊老板无语以对。
很多人到这边后都看过这套书,可都没人买,因为这书是印刷品,又属于大众书籍。书店里像这书只卖46块,而且谁都能看懂,不像这种老书一竖一竖看得人眼花缭乱。主要的是最后一本《遵生第九笺》,写的那么玄幻,谁看得懂。本来他想把最后那本书扔了的,这样前面八本说不定就能卖出去,但看书上内容好像和前面八本有关,他也就没扔,留了下来。
听到宋文这么说,摊主摆了摆手说道:“算了,算你便宜一点,九百块。”
“九百,那和一千有什么差别,我看这书也就值个二百块。”
“两百?”地摊老板听了宋文的话,差点跳了起来,“两百你卖给我,要多少我收多少。”
看地摊老板那气急败坏的样子,宋文感觉好像说得少了,毕竟有九本书,又是民国的,想了下就说道:“那我就再加一点,三百,我看三百也差不多了。”
“我看你也是诚心要买,我吃点亏,八百,要你就拿去。”地摊老板说道。
“八百还是多了,我们一人退一步,四百,再不能多了,再多我去书店买一本都比这些破烂好。”
“四百肯定不行,七百,最少七百。”
“算了,我吃点亏,五百,再搭上这本破书。您若是觉得行那我就买下,不行我也没法子了。”说着,宋文就把书放下,好像老板一说不行就要直接走人的样子。
地摊老板想了一下,他这套书其实是从收废品那边买来的,一斤才一块钱,现在卖五百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