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奈三国-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干听得满意,果然周瑜起兵是因为孙权的压迫,而且,这周瑜为了联络黄盖他们,果然也答应了他们不少的要求。

蒋干虽然心里高兴,可嘴上还安慰黄盖道:“老将军果然忠义无比。令人佩服!”

黄盖又是欢喜,又是忧愁的对蒋干说道:“我一人忠义,又能如何?单看昨日风光,就知道那周瑜已经变心了。而那韩当,程普,也是分别有了各自的主张,只是不曾名言罢了。”

蒋干闻言,心里更是欢喜。可蒋干依然平静的安慰黄盖道:“老将军放心,我既知此事,自当责问周朗因何背弃前约。想那周朗,还算是言而有信之人。我既提醒,他自知羞耻,定当顺从老将军心愿的。”

黄盖苦笑道:“周瑜既有野心,岂会轻易回转?只怨我当日错信了他。此时倒也不用先生为我分说。以致别生事端。倒是我还有一事,想要拜请先生。”

“老将军只管说来。干单有力及,无不从命。”蒋干很是郑重的说道。

黄盖欣慰的说道:“如此,多谢先生了。我听闻先生乃是曹公重臣。先生当可面见曹公,明我心声。我家四公子,乃是曹公族亲之婿,虽尚未圆房。可媒定已成。若曹公能念及姻亲,助我家四公子安坐江南。我愿为我家四公子作保,今后江南以曹公马首是瞻。”

蒋干听得欢喜,此事告知丞相,那也是大功一件。不过,蒋干还是佯作关心的说道:“老将军,此事我倒可以提老将军向基相通传。然而,此去路途往来,非只一日。若是老将军消息走漏,恐遭不测。”

黄盖哈哈笑道:“先生元需为此担心。昨日饮宴,我兵马未带,才被那周瑜责打。可就算如此,他也不敢把我打死。我手下雄兵八万。

我若死了,他周瑜也是管辖不了。而今,我既平安归还,那周瑜就更是动我不得!”

蒋干心满意足的回转了周瑜府上。

此时,周瑜早就起来。然而,蒋干刚一看到周瑜,周瑜就劈面问道:“子翼那里去了!”语气凶猛,很是不善。

第五百八十一回 又拿刘明说事

“哦,公瑾起来了。我刚才没事,上黄老将军家里转了一圈。”

蒋干回答的那个随意啊。就像早上上外面吃早点碰上一个街坊似的。

“子翼去黄盖那里何事,难道子翼就不知道昨天我刚刚责打了与他?”周瑜坐在那里阴沉着问道。

嘿嘿,看来这个美周郎的气量比原先小了不少啊。可也难怪,就他手下那么杂乱的兵将关系,谁摊上了,那也乐不起来啊。如此压力,这周瑜如今还能有这个气量向自己询问,可见周瑜的气量还是满大的。

蒋干暗中琢磨着,可表面上依然无所谓的说道:“没什么大事。只是昨天我见你责罚了那黄盖,而你如今又是自立之初,诸事繁杂。故此,我代你去看视一下黄盖,一个是安抚一下那个黄盖,另一个也是探听一下那个黄盖有什么不满的风声。此乃我略尽朋友之宜,公瑾无需放在心上。”

周瑜的脸色缓和了一些,问道:“如此,子翼可探听出什么?”

“还能有什么?那黄盖对公瑾你可是怨恨得很。誓要与你,势不两立。而且他还准备通过我想我余丞相进言,准备拥立孙四公子继承江南。看起来,公瑾你如今的军权,可并不稳固啊。”蒋干到一点也没替黄盖隐瞒,实打实的就说了。

蒋干这小子,确实够坏的。虽然蒋干已经信了周瑜这里麻烦不少。

同时也答应了黄盖,要替黄盖周旋。可还照样煽风点火,能让更乱一点,就决不让他安静一分。既然周瑜这里已经有动乱的苗头,那就不管他真乱也好,假乱也罢。干脆就把它往大了搞。反正黄盖也有兵。不会被轻易弄死。只要双方窝里翻。打起来了,那就算自己这趟没白来。可要是他们之间打不起来,那其中就要别有隐情了。

蒋干算盘打得挺好,没想到,周瑜闻言却苦笑了一下,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

蒋干一愣。在蒋干的印象中,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周瑜绝对是一个什么时侯都一幅胸有成竹,妙算在心的高人风范。绝对属于虎死不倒架地典范。如今何以作如此模样?

“咳!让子翼兄见笑了。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瞒你了。我如今虽表面风光。尽夺江南一地,与那孙权分庭抗礼。可实际上,我如今却如履薄冰,危机万千!稍有差错。即万劫不复。”周瑜很是磋蛇的说道。

蒋干愕然,不禁问道:“公瑾此言何意?”

周瑜感慨地说道:“近年来。我与曹操隔江相持,某大力招收新兵。训练新旅。可谓兵精将广。而那孙权如今所能操控的,不过是诸葛亮新近得到的荆南、以及巴蜀的杂兵。而且,那些杂兵,还刚刚败给了刘明大军。如此之兵力,本不应该是我敌手。反手可灭之。然,孙权如今的部队,数量虽少,可终有二十余万,而且在某自立之后,孙权所余之兵,更是号令一致。可反观于某,虽表面上兵多将猛。然而,却人心不一。此皆昔日之祸。昔日,我为水军大都督,统领江南全部水军。可那韩当、程普、黄盖,却也是孙家的老人重臣,虽听我号令,可也是各自统兵一方。与我共同分兵驻守长江。今日,他们虽与我一同自立,并奉我为首领,可他们却全都拥兵自重,各有各的想法。此时,孙权未灭,尚且不显。单当孙权渔灭,我这为首之人,恐宜当替罪之羊!”

“公瑾既有此虑,何不先下手除之祸患,稳固军权乎?”蒋干不解得问到。

“子翼所言,谈何易哉!我未曾未作此想。只是沿江水寨,某自领三分之一。而那韩当、程普、黄盖三人,却占了三分之二。此三者,若有一方不测,余者必然惊恐作乱。而那孙权又在外虎视,内乱外敌,我当亡也!”周瑜很是无奈地向蒋干解释道。

蒋干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同时趁机向周瑜建言道:“公瑾如今既如此危机,何不投靠我家丞相。食禄于朝廷。如此,岂不忧愁尽结。

且风光更胜昔日!”

周瑜摇头说道:“此话却也休提。某昔日追随伯符,乃是朋友之义。若不是伯符死地蹊跷。再加上那孙权排挤我等旧臣,而那三公子弹气暴躁,未有人主之风,以及四公子个性温和,懦弱,同样也非乱世之主。我又如何会起兵自立,自行继承伯符得遗志?而今,某既己自立,又岂可再次依附他人?”

蒋干不乐,威吓周瑜道:“公瑾如此豪言,却也壮哉。然,你起兵自立,却不知孙家本与曹公有所盟约。此刻,你既已自立,如不托庇曹公,但凡孙家请托,曹公仁信,必然出兵相助。那时节,恐怕公瑾不用内乱爆发。灭亡近在皮尺尔!”

没想到,周瑜听闻此言,却笑了起来,笑着说道:“曹公虽强,却强不过幽州的刘明。当日董卓豪强,大言拥兵百万,虎狼凉州。曹公威势皆有所不足,可那刘明起兵,不过半载,尽皆灭之。而前不久,那诸葛亮兵不血刃,连得荆南,巴蜀等各地,虽说冒进,根基不稳。可那诸葛亮却也绝对算得是一个奇才。而且,那诸葛亮所聚之兵,虽是兼备各地兵马,杂乱无章,可却生在数量够多。更是本地兵马,拥有地利。

可却也被刘明二弟关羽,只领一军。既赶出了汉中。如此兵威。天下莫可敌也。既如此,某依附曹操,岂不如依附刘明乎?”

“刘太尉兵马虽壮,可山高水远。比不得我家苯相近在咫尺。若有音讯,旦夕发兵可至。”蒋干外强中干的话术道。

此时,周瑜已经恢复了神采,向蒋干笑道:“子翼此言,却也小视了我江南水军。且不说这长江天险,八十四处水寨连成一线。那曹操如何能过得来。单只是这江南地面,河道纵横,湖泊密布,不要说是曹操了,就是那刘明天下无敌的骑兵,也是无法驰骋。若无小舟,楼船,恐怕处处都要绕道而行不说。这舟楫之战。天下又有何人能居我之上者?”

周瑜地言语间。透露出一股强大的自信。不愧是公认地江南水战第一!

蒋干不忿地反驳道:“公瑾虽然江南水战第一。然,而今公瑾帐下,并非铁板一块。且不说那韩当,程普。单只是那黄盖就有水军八万,且意欲与我家丞相联手。而我家丞相帐下。蔡瑁、张允,皆水战奇才。排名仅在公瑾之下。二公瑾还要防范孙权反攻。又焉能挡得多时?”

周瑜再次笑道:“黄盖老儿。虽拥兵八万,但若与我为敌,焉知能有多少兵马听命于他?依我估测,最多不会超过三万。而若他直接投靠曹操,坐食了背主扒外之名,恐怕他能调动地兵丁还要稀少。能有两万,已是幸事。若不是某顾忌事出无名,杀了黄盖会引起的韩当、程普的猜疑、不安。以至军中哗变,某早就把那黄盖铲除了,又岂会留他到今日。至于那蔡瑁、张允,酒囊饭袋之徒。虽有虚名,不尽实也!昔日刘表配合刘备,进犯孙家,我水军还不如今日之强大,单只黄盖老儿独领一军,就可与其僵持不下,可见一斑。”

蒋干张了张嘴,没说出来什么。

可周瑜却继续说道:“曹操领兵不来便罢,若是他领兵来此,外敌之下,那韩当、程普,必然与我一心。有其二者相助,单只是长江天险,就可让那曹操寸步难进。而至于那黄盖,我尽可调他前往洞庭湖驻扎,以阻孙权相犯。那黄盖虽然倔强,可却也有几分血性,既已背弃孙权,必不会再次投降,又他在,孙权之兵,无可进犯。而他的归途,粮道,尽在我的掌控之中,他又能如何反水,与曹操相连?”

蒋干却是无话可说。以前同学的时候,论战就论不过周瑜,此时还是一样。蒋干憋屈啊。这么大好的局面,我竟然还说不过周瑜。蒋干情急之下,却也想到周瑜一个弱项。

蒋干嘿嘿地冷笑道:“公瑾安排虽妙。然,公瑾如今统领之地,尽皆水寨。昔日有江南各地鱼米资助,衣食无忧。可大战若起,兵力集聚应敌,无外扩之机,虽有屯粮,终究入不敷出,却不知如此,公瑾又能支持几日?”

周瑜笑道:“子翼此言,确为我之患也。然,若孙权不得曹操相助,绝非我之敌手。大军所至,其必退也。我军自然军粮无忧。而若曹操出兵相助,我之军兵屯粮,本就是与其备战所用,大军支用个一年两载,也是平常,而如此多时,足够我向刘太尉请求援助地了。想我领大军投奔,刘太尉乃天下霸主,断无拒绝之理。到时候,我托庇刘太尉名下,曹操、孙权,又敢奈我何?”

蒋干彻底傻眼了,若是周瑜真的要投靠刘明,就冲着周瑜手下的几十万水军,那真是连傻子也知道不能拒绝的。那刘明又不是傻子,哪能不要白不要地?而若是那样,那周瑜就成了刘明安排在江南的一根钉子,还就真地没人敢惹了。

而此时,周瑜却再次拉住蒋干说道:“子翼,今日你我之言,皆乃心腹之语,不可外传。我虽不惧曹操,可却也不想平添敌手。且,子翼回转曹操那里,还可替我向曹操告知,我今自立,已经全局在握,若曹操两不相帮,日后我一统江南,当继孙权与之约定,所有供奉,一应不少。子翼若是帮我说得此事,我自当承情。日后,你若在曹操那里不如意,尽可来我处安生。我包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蒋干被说得勃然心动。可随即又想起,曹操这回可是倾全力而来,各地兵力为之一空,那就对不是周瑜几十万兵马可以当得的。

不过,蒋干还是顺口答音地说道:“公瑾之嘱托,干必当成功。

然,公瑾在我说服我家丞相之后,可是要即可起兵,消灭孙权,一统江南乎?”

“这倒不是,孙权为我之标靶。我以此聚集中将自立。若孙权被灭。我必将成为替罪之羊,尽担背主之名,韩当必以此联合众将,要取我而代。而那程普自视忠义,一心想要消灭孙家地孽子孙权之后,再还军于孙家,立孙家的三公子为主,就连那黄盖,也是自不量力的想要立孙家的二公子为主。有他们这些人在,我如何可以一举灭绝孙权。我当用一年之时,重整军兵,消弱韩当、程普、黄盖三人之兵权。在免除了这些后患之后,抛底掌猩的军权,再一举消灭孙权。”周瑜很是自信满满的向蒋干描绘着前景。

蒋干也只剩下顺口答音,再也说不了周瑜什么了。

稍后,周瑜又领着蒋干观摩水军操练,那真是兵卒精装,舟楫姻熟。行驶于水面之上,快如穿梭。军阵配合,更是整齐划一,如臂使蒋干看了,更为心惊。而其后,周瑜领着蒋干参观军粮囤积之所,那更是米粮如山。显证了周瑜先并没有半句谎话。

蒋干心里明白:这是周瑜在向自己展示实力呢,是要借自己的嘴,告诫曹操不要插手他和孙权之间的争斗。以免双方鱼死网破,玉石俱如此者,蒋干一连在周瑜这里周旋了两日,每日都有周瑜作陪。可蒋干再像当日一般,随意走访黄盖,那却是再也不能了。蒋干周围,随时随地都有周瑜的亲兵护卫。只要蒋干想单独出府,必被告知,此时军情危急,街面上不安全,为了蒋干的人身安全,不可出去。

蒋干明白,这全都是因为周瑜那日对自己说了心腹话,怕自己在这里传播,以至于还没动手就先坏事了。

蒋干一看自己在周瑜这里也别无作为了。随即以为周瑜向曹操说辞为名,向周瑜告辞。

周瑜再三挽留之后,亲送蒋干而行。

而此时节,周瑜自立之说,确也传到了幽州刘明那里。

第五百八十二回 刘明微笑安天下

周瑜竟然自立了!

当这个情报被刘明知晓之后,刘明首先得反应就是不可相信。可随即,刘明一想到原本为刘备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都跟了孙权。这个原本应该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自立,那又有什么好新鲜的?

只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历练,刘明却早就知道,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文章,尤其是这种还牵扯到政治上的大事件。这里面肯定还有别有玄机的,只是不知道这件事了有多少水分与玄机罢了。

可不管怎么说,周瑜自立,那绝对是一件影响整个南方局势的一个大事。乃是刘明等人定下统一大升的一个变数。所以,刘明随即放下手边的其他杂物,召亲自己的智囊团前来的研究。

“嘿嘿,周瑜自立肯定是事假。想那周瑜虽是孙氏水军大都督,统领孙氏过半兵马。然,彼之军兵,比不得我幽州军兵,尽皆统一训练,一干将士,更是军校培养。忠诚无比。那周瑜治兵,亦要假手与人,彼更非效忠之人。军权虽盛,可军威日短,而那孙氏之中,三氏老臣健在,皆都追随孙坚多年的忠义之辈。有他们健在,又如何能容的周瑜作反?”郭嘉略一思量,就直接断言道。

“也不尽然。依此情报所言,周瑜自立,乃是因为查获孙权乃是阴谋其兄,故而才要为友报仇,起而自立。并扬言决不加害孙氏余者血脉,并要加以维护。若是如此,那些孙氏老臣,感孙策余德。暂时与周瑜合力共破孙权,而后再立孙氏余者为主,也是极有可能。而此外。

周瑜用于自立之言,也绝非用假所捏造。须知,周瑜乃孙权之人臣,念假此事,周瑜自立之言,可有千万。不仁,逼迫,等等皆是。岂可轻用孙权害兄之言?但凡此类言语。起则易。灭则难。孙权既有此语,仁德之名,不可复初。此绝非人臣之所为,以此作假。得不偿失。

故,周瑜自立一事。未必事假。”老于政务的荀做却从政治角度分析,对此事另有见解。当即出言反对道。

可郭嘉却毫不相让的说道:“兵行诡诈,对非常人,当用非常之手段。而今孙权已知天下雏形,知我幽州地广兵众,绝非其所敌。孙权知此,若还有雄心。若想壮大自身,就只能对曹操下手。而孙权新败,那曹操却是蓄锐多时。孙权若谋曹操,短时绝非敌手。故,孙权只能以其谋略,补其不足。然,曹操军武多年,谋多见广。乃非常人也。寻常手段,曹操万无中计之理。这孙权也只能采纳这种非常手段,以其谁骗曹操,进而谋多曹操之基业。”

咳!可惜我那安置在江南的情报机构,远远比不上当初安插在西凉等地的强大,也就只能收集这点在江南人所众知的事情回来,若是能够渗透到孙权和周瑜他们地军中,掌握更多的情报,以及蛛丝马迹,此时也不必要如此商讨。

此时的刘明坐在当中,发出如此的感想。

说实在的,对于郭嘉和荀攸他们地看法。刘明都觉得有些道理。

当然,这也证明了刘明果然是既没有教锐的政治触觉,也没有洞彻奇谋的敏锐直觉,故此才会被郭嘉和荀攸的言词所左方。

而难以坐下判决地刘明,忍不住暗暗谈了口气,看起来,自己地资质,果然还只是中上之人。

不过,刘明对此却早就习以为常了。小小的感触,也是随发随灭。

不留一丝烟火。同时刘明心里也涌上了一丝窃喜和得意。脸上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丝微笑。

其实,早在很早很早之前,刘明就觉悟了。自己在这些方面,那是比不了这些天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