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奈三国-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伙都是轰然称“诺。”给刘明闪出了一条道路,并在两旁跪好,恭送刘明。

刘明此情此景之下,也只能双手抱拳,口中不断的说道:“多谢各位乡亲了,刘某愧领了。”然后领着自己的手下众人,仓惶而跑。而众百姓也在刘明走后,相继散去。

事后,刘明细问典韦,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觉得这个城门口的招工告示,到和现代的职业介绍所,有所类似。不过,这个阻碍交通,决不是一个好事。这个告示,还是有待改进。

这时,小丫头糜糜,已经领了众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因为蔡琰已经答应小丫头糜糜,要为她说情了。所以,刘明叫典韦传唤这家的主人出来答话。

典韦上前叩打府门。

不多时,一个家丁,开了一个小门,探出头来问道:“何人叫门?”

典韦大声说道:“汉室皇亲,幽州牧,刘太尉大人,送你们家小姐回府。快让你们家主人出来迎接,答话。”

那个家人听了这么一大堆的名号,那还有不知道来人是谁的道理。立马慌慌张张的跑了进去,连门到没来得及关。一边跑,还一边喊着:“老爷不好了,老爷不好了。小姐这回又闯祸了。让刘大人给押回来了。”

刘明在外面听得直皱眉头,看起来这个小丫头有前科呀。看把家人都吓坏了。

那个小丫头糜糜也是听得嘟着一张小嘴。

不大会的功夫,从里面慌慌张张的跑出了兄弟二人,离着刘明还老远,就失声的问道:“哪位是刘大人?”

典韦用手指引了一下刘明。

那兄弟二人,立马就跑到刘明身前,扑通一下跪倒在刘明的脚下,凄惨的哀求道:“舍妹无知,冒犯了大人,只要大人能原谅,并放了舍妹,我兄弟二人,原倾家以报大人。”

刘明一看这两个兄弟,还都挺有意思。大的不过二十二三,小的也就十七八九。长得到都是一表的人才,可这什么也不问,就立即的磕头认错,还真都有点莽撞,不过,这二人的兄妹情深,到都是表露无疑,确实得令人感动。

此时那个小丫头糜糜,实在受不了这两个兄长了,拉了哥哥的衣袖埋怨道:“哥哥,这回我可没闯祸。你道什么歉呀?”

那两个兄弟被小丫头说的一愣,迟疑的看着刘明。

刘明点了点头,和颜悦色地说道:“令妹说得没错,这回她没惹祸。你们快起来吧。我此次前来,只是因为我的夫人和令妹一见投缘。送了她一个风筝。事后,怕你们怪罪令妹乱收东西,同时又不放心令妹一个人回家,特此送令妹回府。你没可千万不要因此责骂令妹。”

这兄弟二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心里大为奇怪:怎么会是这样?不过还是跟刘明说道:“不敢,不敢。有劳大人了。”

刘明笑了一下,挥手示意,率人打道回府,蔡琰也和小丫头糜糜告了别。

回到府后,刘明安置了蔡琰休息后。立马就叫人把马钧找来了。

马钧现在可是一个大忙人,自打刘明任命他为制造总监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不过,这改动东西,到也是他的乐趣所在,因此也不以为苦,反倒乐在其中。最近,马钧刚研制完四轮马车,正在休息当中,听闻刘明传唤,立马就赶来了。

第一百一十一回 糜竺献宝

马钧到了之后,刘明把自己的那两个想法一说。马钧稍微想了一下说道:“主公。这两件事的难度都不大。可要都想干好了。那也不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

刘明很是奇怪马钧的说法,于是问道:“德衡,何出此言?”

马钧回道:“主公。这两件事说容易吧。却也容易,那个马掌,我们已有主公画出来的图形,照做就是了。至于那个布告栏,我们也有了主公的设想,只要用木头搭建一下就可以了,不会比做一把椅子难。可这马掌做好了,如何钉到马蹄上,而且还不影响马的奔跑,不让马感到难受,那就不是我们制造部能做的了。而那个布告栏,根据上面张贴的内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如果只是通告,那自然一贴了事,可如象主公设想的那样,起到用人者和找活者互相协调的作用,那还需要设置人员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县丞等的管理,属下的制造部,更是无能为力了。”

刘明一听,觉得马钧说得在理。于是让马钧先回去做出两个样子来,等明天拿出来和大伙一起讨论。

次日,刘明召集了郭嘉、杨军等一干人等,先处理了一下公事,随后把马钧做的那两个样子拿出来讨论。大伙对于马掌的用处都不置可无,都不知道这马掌到底有什么好的。

最后,还是郭嘉相信刘明,诚恳的说道:“此物既然主公觉得有用,那我们就先在军中实行一段时日罢了,至于马掌如何钉到马蹄上,还不伤了马蹄,让马奔跑自如,我们可以让马夫配合铁匠,多加试验,也就是了。倒是主公这个布告栏的设想,虽然简单,可实在是大巧不公,思维绝妙。既省的人群阻碍城门的流通,也同时传递了我们的法令。我看也没什么可改的,就直接设立在城门二十丈外即可。上面张贴的如只是公告,那也就算了。如象招工一类的。可在公告下标明详细的出处,以便看公告人的寻找。至于主公提议的那个雇用人员的中介机制,我们现在互相找人的情况,也不是很多,现在都可以归在县丞的管辖之下。如今后确实事务繁忙,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的话,到那时,我们再成立一个‘佣人属’也不以为迟。”

郭嘉说的一席话,在座之人,无不认同。事情也就这么的定下了。可就在大伙准备散去的时候,突然门外有人来报:“东海糜竺、糜芳兄弟携宝求见大人。”

刘明迟疑的接过拜贴,心想:这糜竺、糜芳又是何人?自己好像不认识呀。突然间,刘明想到小丫头糜糜,也姓糜,难道这两个人,就是糜糜的那两个兄长。那他们今天又来见我干什么?还携宝求见。那他带的又是什么宝物呢?刘明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拜贴,只见上面写着为了感谢刘大人的送其妹妹归家之德,及其赠送的飞翔之宝物——风筝。特向刘大人进献其祖世代收集而全的《吕氏春秋》全册。刘明看过了拜贴,这回算是确认了,这糜竺、糜芳果然是这糜糜的二位哥哥,刘明对糜氏兄弟所献的《吕氏春秋》并不是多感兴趣,可刘明对昨天见过的这两个糜氏兄弟,却是十分的有好感。一面随手把拜贴给杨军、郭嘉传阅,一面吩咐人叫糜氏兄弟晋见。

刘明不知道《吕氏春秋》的珍贵,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在意,这可能是一个现代人对待书籍的通病,毕竟现代资讯发达,什么样的书籍都能找到,都可以大批量的印制,甚至除了原版外,还有许多得盗版书籍,充斥民间。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书籍,习以为常,不甚重视,甚至连原本那些在五六十年代时,看书小心谨慎,从不折角,压书,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整本书还跟新书一样的爱惜书籍之人,在盗版书籍的浪潮冲击下,都不太爱惜书籍了。

虽然刘明这样,可杨军、郭嘉这样的读书人,现在还是视书如宝的,尤其是这《吕氏春秋》博大精深,乃是先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包含了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之学说。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相传成书之日,吕不韦于城头之上,悬千金,以求易一字,而不得。可惜到后来,始皇焚书坑儒,还道于天。多有流失,只有一些残篇,散落于民间。收藏者皆视之为珍宝,向不轻易予人观看,既是以杨军、郭嘉之流,博学广记,或者是蔡邕那样的爱书如命,藏书如海。对这《吕氏春秋》也是收集不全。只知道一鳞半爪。现在这糜氏兄弟,竟然敢说献《吕氏春秋》全册,这杨军和郭嘉如何不感到惊讶,连忙在叫人在主公的吩咐上加一个请字。不过,就这样,两人还是觉得有点不够重视此书的出现,于是,二人干脆亲自迎了出去。不为的接见糜氏兄弟,只为了显示对宝书的郑重,以及先睹为快。至此,郭嘉和杨军的文人爱书之风气,显露无疑。

可他们的如此做法,到把刘明弄愣了,不知道郭嘉,杨军因何如此重视糜氏兄弟,难道糜氏兄弟很有名吗?甚至连那些不知道糜氏兄弟到底是所献何物的一干人等,也十分好奇郭嘉和杨军的举动。

不多时,郭嘉和杨军已经迎了糜氏兄弟进来。

此时昂首阔步走进来的糜氏兄弟,和昨天刘明看到的那为妹求情,诚惶诚恐的样子,又是不同,这举止得体,信心十足的二人,才应该是此兄弟二人的英雄本色。

糜氏兄弟给刘明施过礼后,其兄长糜竺向刘明说道:“刘大人,我们兄弟二人久仰大人,不贱视商旅,以材用人,故心慕已久,早有投靠之心,苦无晋见之机,今我兄弟二人进献《吕氏春秋》于大人,一为感谢大人送舍妹回家之德,二是作为我兄弟二人的晋见之资,望大人收录我兄弟二人,哪怕是我兄弟二人只是作为大人的门客,幕僚,也是心甘情愿。”

原来这糜氏兄弟此次来幽州,一是做那生意买卖。而更为重要的就是因为此二人,听到过刘明的仁义大名,而且用人唯才,不计出身,甚至连苏双,张世平这样的商旅都可谋的重用。故此,特携《吕氏春秋》前来走访刘明,如果刘明真是一个可以投靠的人,他们兄弟二人就惦着在刘明这里谋个出身。毕竟商人的地位比官员低多了,而且糜氏兄弟也吃过不少官员的苦头,最后都是用金子摆平的。到得幽州地面,糜氏兄弟稍一走访,就觉得这个刘明,刘大人太了不起了,把这幽州的百姓治理得太好了,集市也是繁华无比,比之京都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兄弟二人,立马就决定投靠刘明了,所以才在蓟县的城里,购置了宅第。可没想到,刚住了不久,还没找到晋见刘明的机会。刘明就把他妹妹给送回来了,那个家人又因为平时糜小姐的惹祸纪录,乱喊一气,这兄弟二人既感到自己的出身无望,又怕妹妹因此有个闪失,毕竟向刘大人这样的高官,那架子也是十分大的,万万不是自己兄弟惹得起的,有时根本就不问道理如何,就会定人一个罪状,故此,此兄弟二人才会那样的惊慌失措,可没想到刘明竟然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这大大出乎了糜氏兄弟的意料之外,可也更坚定了糜氏兄弟要投靠刘明的信念,在刘明走后,糜氏兄弟一商量,觉得这正好是一个投靠晋见刘明的大好机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刘明虽然不知道糜氏兄弟这些事情,可糜氏兄弟要投靠自己的想法,自己还是听明白了,说真的,虽然刘明现在的管理早就上了轨道,各处都有人在职并管理,可是刘明有时还是觉得人员不够用的,那郭嘉和杨军也老是抱怨人才短缺,不住地让刘明招人,现在有人送上门来,刘明自是高兴,不过刘明虽然昨日对这糜氏兄弟大有好感,并且也十分欣赏糜氏兄弟的重情之举,可这兄弟二人到底会什么,刘明还是想知道,并要以此来决定如何的安置此二人。故此,刘明笑着问道:“二位的心意,本官心领了。只是不知二位所善为何?”

那糜竺躬身回道:“某家兄弟,世居东海,乃是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人,鄙人糜竺,字子仲,舍弟糜芳,字子方。某家世代经商,家资颇富,我兄弟二人皆精通经商理财之道。而且我兄弟二人也读过许多的经书,知晓礼仪,颇通韬略,可以为大人代为谋划,或是治理地方。”

刘明一听乐了。心说:哦,不错。还是一个全活人。干嘛都行。这倒要考你一考了。可还没待刘明提问,杨军向刘明行礼说道:“大人,我对此二位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一问?”

刘明一看杨军到想先提出一个问题,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就点头同意地说道:“杨老有事不明,那就先问吧。”

杨军转身对糜竺问道:“糜公子,时才听你所言,你的家道颇丰,既然如此,你直接就可向朝廷买个官爵,又为何要投靠我家大人?”现在杨军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替主公盯住了这些手下的忠诚,所以上来就问糜氏兄弟投靠刘明的因由何在。

刘明一听,觉得杨军问的大有道理。于是也认真的聆听。

糜竺虽然还不清楚杨军到底是何人,可看到杨军能在刘明面前说得上话。而且刘明对杨军也是十分的尊敬,竟以杨老称之,可见此人必是刘明的心腹之人,不可怠慢。于是恭敬地说道:“回这位大人,我兄弟二人虽能在朝廷之中买得一官半职,可我兄弟既熟读圣贤之书,哪能行此苟且之事,且买官之后,必和那卖官之人结为一党,我兄弟虽非圣贤之士,可也不屑与那乱政的十常侍之流为伍。而刘大人建虎啸山庄,四大义事,足可传名千载,平黄巾,灭张举,更是英雄盖世,刘大人的风光事迹,坊间多有流传。我兄弟投靠刘大人,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一展胸中之所长,造福一方的百姓。能够追随刘大人的左右,得以名标青史,荣耀家门罢了。”

杨军一听,暗暗得意,感情又是一个受自己在市井之间安排的那些宣传队的影响,前来投靠的热血青年,虽然这糜氏兄弟,稍微迂腐了一点,竟然不知变通,不想沾十常侍的边,可这样的人也好,只要认定了主公,就不会轻易的背叛,要是这两个兄弟的才华,也是不错的话,倒是主公的一对好帮手。因此,杨军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刘明说道:“主公,此二子,投靠主公之心,倒是赤诚一片。主公可以收留此二人。”

刘明听杨军对此二人十分满意,也是很高兴,毕竟自己也挺欣赏这两个人的,不过,这两个人的学问见识,到底如何,自己还是要问问的。于是,刘明点点头说道:“二位的赤诚,我已知晓,我必不会负了二位的。只是听说二位精通经商理财之道,不知二位对我朝的市集商贸,又有何见地?”

糜竺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主公在考教自己的学问了,自己现在答的好坏,直接会影响今后自己兄弟在主公心目中的地位。故此,糜竺打点了十二分的精神答道:“历朝立国之策,无不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国无农,则根基不稳。军无粮,则军心散涣。然,天生万物,地产不同。北地产牛羊,南方产鱼米,山陵产铜铁,湖海产盐渍。需知市有互补,以利国库。在国有农,民有粮之下。各地均需以集市,平其物价,唯有各地物资流通,才可强健一个国家。故此,我朝虽然以农为立国之本,可要真想繁荣,还是要发展集市,流通物产。可是,我朝现在却有一种经商之道,有百害而无一利。实在令人忧患。”言罢不胜叹息之情。

第一百一十二回 夺宝风波

刘明在现代就是搞物流的,因此听了糜竺的说法,那真是十分的认同,甚至以为糜竺这种人才,就是搞到现代去,那都是好样的。可听着听着,竟听糜竺说有一种经商之道十分不好,不由大是好奇,连忙促问道:“子仲,是何种经商之道,竟能引起你如此的忧患?”

糜竺蒙刘明垂问,而且还以表字称呼自己,以示亲近,大是受宠若惊,连忙打蛇顺杆爬地说道:“回主公,我在来幽州之前,途经各地,发现现在有一个名为‘宫廷用品传销会’的组织,据说该组织乃是皇家筹办,可所卖之物,毫无使用价值,完全是卖空行为,靠的是收取下线的加盟费用,获得暴利,如此经营,到了该地再无人可加盟的情况,那最后一批加盟的人群,也是那最大的一批加盟人群,必定会损失惨重。这实乃是祸国殃民的不法之策,尤其是现在该组织乃是由皇家兴办,那些各地的不法官吏,更是以次为借口,横征暴敛,对待百姓强加摊派,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惨不忍睹。”糜竺说着说着,眼泪黯然流下,再也说不下去了。

刘明听得暗自出了一身的冷汗,心里嘀咕:我这回可真是作孽了。不过,现在万幸这一切的罪过都有皇上刘宏顶了,以后我就是被打死了,也不能说出真相呀,否则,这又岂是死得很惨可以形容的,整个就是要骂名千古嘛。

刘明这里听得心惊胆战,冷汗直流,可郭嘉听了糜竺的话,心里那个美呀,这才真是天助我家主公,那个无道的昏君,竟然想出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敛财之策,这个国家如何能够不乱?只要天下乱了起来,我家主公才好混水摸鱼,趁乱成事,我也才好一展所长。想着,想着,郭嘉不由得面带微笑的笑出声来。

此时正在忧愁自己无意中犯下弥天大祸的刘明,听到郭嘉的笑声,看到郭嘉的笑容,不由大是奇怪:难道这传销还有什么好处不成?要不郭嘉这小子笑个什么?刘明抱着万一的希望,问郭嘉道:“奉孝,这‘宫廷用品传销会’的组织,祸国殃民,暴敛钱财,万民皆受其毒害,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皆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感世道之无常,忧苍生之不幸,你却因何发笑?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