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觉,四圣法界下面两层所证的;道种智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佛法界所证的;知道现象跟本体是一不是二,那就是一切种智现前,就成佛了,超越十法界。在《华严》是初住以上,这是真佛,不是假佛,成一切种智。这个智慧遍一切处,我们常讲遍法界虚空界全包了,无不照了。《般若心经》上跟我们讲的「照见」,要注意这个「照」字,照见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而且没有起心动念,才照见。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世间,人间、天上,这是讲六道,六道聪明才智那是上面这两阶,是人、天两道。人天两道再聪明的人,对於诸法实相没有真正的了解。这里头我们今天讲有科学家、有哲学家、有宗教家,或者也许有思想家。我们听了,有思想家,思是什么?思是分别;想是什么?想是执著。你看中国的文字,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不知道它怎么念法,你看到那个字的样子你就懂得它的意思。你看「思」,思是心,心上面有什么?心上面有一格一格的,有个「田」字,田字是画个格子,那是分别,不分别哪有格子?所以思是代表分别。「想」,想就有相,我们想个人,脑海里头那个人相就现出来,想一桩事,这个事的相现出来。曾经去玩过的地方,我们想想上海滩,那是我大概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抗战刚刚胜利,我到上海去看过,那个时候的上海滩。现在讲上海滩我都知道,现在的上海就不知道了,那个相就浮出来。所以想是相,相是执著。思想家,你们想想是什么味道?分别执著!
  分别执著不是智,不是智慧,是知识,知识不等於智慧;此地这三种智是智慧,不是知识。放下执著,一切智现前;放下分别,道种智现前;放下起心动念,一切种智现前,所以佛法是教我们放下。这个东西学不学不要紧,没有关系,主要是放下,为什么?因为它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自性里头本有的。三种智现前叫「大圆觉性」,圆是圆满,觉是觉悟。三种障碍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妄想是起心动念,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也就是佛在这部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圆满的。德是什么?相我们知道,相是物质,就是弥勒菩萨讲的形,相是形,「念念成形」。德是什么?德是识,「形形有识」,那是德,德就是见闻觉知,色声香味,六根、六尘、六识,这都是属於性德。这些东西是自性里本来有的,你去学有它,不学还是有它,关键在迷悟,迷了叫凡夫,觉了叫佛菩萨,除了迷悟之外,没有差别。
  佛性,觉悟的时候没有增加,迷惑的时候也没有减少,不增不减。《中观论》上讲的八个不,都是形容这桩事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增不减」,也有说不常不断,《中观论》上讲不常不断。众生跟佛统统具有,佛不比我们多一分,凡夫也没有缺少一分,这叫佛性。三因佛性统统显了就是三德,这个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所以法身、般若、解脱也是一切众生统统具足的。我们现在迷,法身、般若、解脱隐了,不现前;如果觉悟了,这就现前。阿罗汉,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的,阿罗汉有解脱,解脱并不是很圆满,解脱自在,六种神通现前。阿罗汉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神足通、有漏尽通,这属於解脱。但是般若、法身还没现前,也就是三德里头解脱德他现前了,般若、法身还是隐没,隐现不同。他要慢慢的向上提升,般若现前,般若现前之后,法身就现前。般若在菩萨就证得,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逐渐证得,到圆教初住,法身才现前。证得法身,当然这三德都具足,叫「三德密藏」,这是对我们凡夫说的。凡夫有这三德,但是不显,好像是秘密的、隐密的藏起来,不现前,不是没有。我们凡夫自己不知道,但是佛与法身菩萨看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佛跟法身菩萨对於一切众生礼敬,绝对没有傲慢,绝对不敢轻视,为什么?他是佛,这个众生跟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看他跟自己没有丝毫差别,怎么可以轻慢?所以,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是礼敬、称赞、供养,你说多么美好。六道凡夫这三德统统隐藏了,自己完全没有办法觉察,所以才起贡高我慢,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把般若变成了烦恼,把解脱变成了束缚,像绳索一样把自己捆绑起来。祖师常常用作茧自缚,就像春蚕吐丝吐到最后把自己裹在里面,解脱没有了,法身变成什么?法身变成了六道轮回,你说麻不麻烦?全在!变质了。为什么变质这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把法身、般若、解脱整个扭曲了。
  三因先说「正因」,正是中,中是不偏,不偏叫做中,正则不邪。我们简单说,你的知见,你没有偏见,你没有邪见,那你就叫正知正见;如果你的见解思想偏了、邪了,叫邪知邪见,「正」是这样解释法。中就不偏,决定是双照,面面都照到,不偏,照空、照假,双照,空假都照到。这个照是照见,像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讲的「照见五蕴皆空」。我们今天这个偈子就谈到,你看『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你什么时候能照见五蕴皆空,那就是『於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这首偈可以用《心经》来解释。照空、照假,空,能见一切法空。一切法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发现,一切法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就是佛法讲的空。空不等於无,如果空等於无,怎么能生有?所以佛家讲这个空字很难懂,它能生有。所以空是什么?空是法性。知道一切法无所有这是真谛,就是总相,一切法的总相,万法皆空。照假,假是幻相,是俗谛,俗谛是缘生的,也就是说它具足某种条件,假相现前。像我们这个宇宙是假相,它具足什么条件?具足一念不觉,也就是起心动念。
  为什么会起心动念?没有原因,你要找它的原因,你怎么找也找不到,愈找就愈陷到里面去,就是你迷在里面,你不找它才能够省悟过来。这个东西你找不到,在佛法修行层面上来讲,此处用不得力,这在什么时候?我们学《华严》学过,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法子断。你不要去理它,什么事都没有,你一想它就错了。你想它,分别执著起来了,那马上堕落,你不想它,你不会往下坠。所以讲此处用不得力,真的用不得力。一切要随顺性德,性德与一切众生它自自然然起感应道交,为什么?整个宇宙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佛讲法界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在理上讲无量无边,为什么?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法界,你说你有多少念头?真叫无量无边。科学家给我们讲,我想应该是从数学里推算出来的,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这个说法跟佛法也有些相应,但是不见得就是佛法所说。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加个一真法界,不是也十一个吗?我想那是一种巧合,不是真实的。佛法讲得深,佛法决定不是用思惟想像能解释得了的,这是个很深、很广、很复杂的课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办不到。
  早年我年轻的时候,接触佛法还不久,不久大概也有七、八年,我曾经提出这个问题向方东美先生请教。方先生告诉我,佛法向上一著,也就是我们讲的高级的佛法,他说科学的方法论、逻辑、辩证法、因明统统用不上。这个话是真的,你想想看,这属於科学的方法论,尤其是逻辑、辩证法,这是纯粹的哲学。他要不要用分别执著?他要不要用心意识?既然落在心意识里面,就不能解决问题。你对於六道的问题这个能解决,你对於心性的问题,这个方法就不能解决。向上一著是讲心性、讲理,不是在事,是在理上讲,理上要是不能透彻,事上你怎么能圆满?佛法用的方法跟现在科学家的不一样,科学家用数学,数学是科学之母;用仪器,尤其现在制作出精密的仪器来观测。佛法不是,佛法是用内功,是用禅定、用清净心来突破空间维次。所以他所见到的,不是推测的,不是想像的,是突破空间维次亲自看到的。
  像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用我们中国人的计算方法就是三百二十兆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生灭,三百二十兆生灭,这样快速。这个生灭是动相,震动,这样微细,这样快速,什么人能看见?佛经上给我们说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心地非常清净,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能感觉到。由此可知,粗心大意那怎么能解决问题?怎么能见到事实真相?心浮气躁不能学习。世出世间学习真能成就的话,都要靠心地清净、专一,你才能学到东西。心要专,心要一,禅定就是专一到极处。修定有方法,方法是什么作用?方法是帮助你收心,帮助你从心浮气躁回归到安静。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守这些方法,用这些方法,就叫做持戒,所谓因戒得定。像我们净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我们持名念佛为什么还得不到定?原因是我们虽然持名念佛,依旧没有懂得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的目标不晓得,方法也不晓得。什么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圆通章」上教给我们,那是念佛的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很多同学读过《楞严经》,我一提你们都知道,我们念佛有没有做到?「都摄六根」就是专心,觉明妙行菩萨讲的是一样的话,但说法不同,我们听起来更好懂。他说什么?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好懂,这是方法。我们现在念佛实在讲,对於经教所说的极乐世界是半信半疑,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没放下,极乐世界没看见,念佛念这么多年,极乐世界连消息都没有,念佛的时候夹杂著妄想,常常间断。所以多少年念下来,功夫不得力,原因就是不如法。念佛有方法的,《十六观经》上说得更详细。都摄六根是收心,跟孟子所讲的非常相似,孟夫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你心都在外头跑,眼,心从眼跑到色那边去了,去分别执著色法,从耳跑到音声上去,眼耳鼻舌身,从这往外跑。现在佛菩萨教给我们收回来,都摄六根,收回来,眼不要去缘外面的色法,耳不要去闻外面的声法,六根收回来,收心然后才能念佛。念佛是「净念相继」。净念,你有怀疑,不是净念,有夹杂,不是净念,所以净念就是没有怀疑、没有夹杂,相继就是不断。你能够保持住,念不念没有关系,你心里真有阿弥陀佛,不在口念,在心上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的都放下,这个人叫真念佛人,他肯定得念佛三昧,那是得定。
  开悟的时候叫「理一心不乱」,得定的时候叫「事一心不乱」,有一点清净心,功夫得力了,叫「功夫成片」。所以念佛法门殊胜,达到功夫成片,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你能够把我们常常讲的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你就能到功夫成片,有功夫成片就能带业往生。这个标准是一般人统统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善导大师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再向上,我们讲事一心不乱,那就不是每个人能做到,为什么?事一心不乱是得念佛三昧,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真放下了。他这个境界跟阿罗汉相等,我们在《华严经》前面念过,是七信位的菩萨。我们讲功夫成片那是初信,初信位的菩萨应该是我们都能够办得到的,决定往生,没有问题。念得功夫好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自在往生,里头也有九品。如果得事一心的,就是得念佛三昧,他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得理一心的生实报庄严土,那个人就更少了。可是极乐世界很特殊,这是我们没想到的,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就像办学校一样,一般人办学,总是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办研究所,小学有小学校,中学有中学校,他把它分开。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的,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也是这样的。可是西方极乐世界特殊,特殊在哪里?它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在一个课堂上课,这很特别。你看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地球是凡圣同居土,确实有菩萨、有罗汉在这个世间,他见得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同在一个地球,但是空间维次不一样,所以见不到。如果在极乐世界,那天天见面,为什么?它空间维次没有了,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极乐世界是这样的情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所以你到极乐世界去,你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天天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跟他们在一起。他们确实是实报土,我们确实是凡圣同居土,可是天天见面,就是同在一个教室上课,这是很特别的,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求生净土,都劝我们亲近阿弥陀佛,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知道一切法假有,不是真的,这是俗谛,是从相上讲的。什么时候你知道性跟相是一不是二,任何一法是性空相有,空叫真空,有叫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这叫「中谛」。三谛具足,这是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哪个人没有?诸佛菩萨有,他现前;一切凡夫统统都有,虽有怎么样?虽有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现前?佛说得很好,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不能就是不能现前。由此可知,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正因佛性就现前,那就是三智、三谛你就证得。
  第二个「了因」,了是照了,就是照见,照见、明了。什么东西照?正因照,没有正因,就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起作用,它才能照。我们今天把我们的正因佛性,就是这三种智,已经把它变成烦恼。所以,教中常常讲「烦恼即菩提」,从凡夫说,烦恼即菩提;迷了自性叫烦恼,悟了烦恼就转变成菩提,这个菩提就是我们在此地讲的三种智。智现前与理相应,理就是性,与理性相应,这叫了因。所以清凉大师讲,「今有了因,内外皆悟」。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了因?后面还有个「缘因佛性」,我们现在缘不足。缘是什么?助缘,助缘是讲「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这叫缘因佛性。这也是世尊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正因,你怎么知道极乐世界,知道之后想到那里去,这个属於了因跟缘因。
  所以,每一个往生的人,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的,那是不可能的。往生是什么?过去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成熟,你才能得生。过去修得很有基础了,这一生还没成熟,那还得加一点功夫,让它在这一生当中提升、成熟,这也要靠助缘。助缘总不外乎现在讲的教学,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能够遇到这些经典,特别是净宗的经典,遇到之后,能信、能解、肯发心、肯念佛,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你在这一生就很可能往生了。为什么很可能?这三个条件,不能夹杂、不能间断,你就决定得生;如果你还有夹杂,还有间断,那就难了。夹杂什么?总不外乎名闻利养,这最容易夹杂在里头;自私自利,一夹杂这个,你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说老实话,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念佛没能往生,错在哪里?错在名利不肯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不知道错过多少机会。这一生难得又遇到,如果这一生还是不能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放下,你这一生就又错过了。我们要知道,每错过一次,下一次再遇到都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世一世接著的,要是一世一世接著的,我们早就走了。有的时候,上一次跟这一次当中间隔无量劫,所以遇到这个法门,总是很辛苦、很长的时间,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才相信。这是什么原因?隔太久了,有人到几十年、到老死的时候才相信。从这些事上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他上一次跟这一次当中距离时间多长。如果很近的话,大概在过去十世,十世算是近的,遇到他就能相信,他就不怀疑。细心观察,前因后果全在我们面前。
  所以这三种具足,第一种是性具的,第二是智慧开显,了因,此地是『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第四偈「翻前外取」,不再执取外面这些境界相,为什么?一切法相有性无,就是相有体空,当相即空。你要从相上见性,性是空的,性是不可得的,无所有、不可得的,我们就不再执著一切现象,不会再把这些现象放在心上,你很自在,你的烦恼去掉一大半了。世间人的烦恼从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