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面还有三个很深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相有物质、有精神,物质跟精神同时发生的。弥勒菩萨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念念成形」,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江本博士的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矿物、是物质,从实验上证明水有见闻觉知。江本博士在联合国,他去了三次在那边做报告,科学家肯定它是科学实验,它不是迷信。这就是告诉我们,不但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乃至於所有一切物质现象,一粒尘沙、一块泥土、一片树叶,无论什么物质皆有见闻觉知。所以《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心法,色就是物质,物质里面有精神,精神里面有物质,分不开家,同时发生的,没有办法分割的。因果也从这个时候发生的,你看起心动念是因,万法出生是果,这个东西出生之后奇妙无穷。
  它自自然然有三种周遍,第一个它「周遍法界」,不但念头,因为它念头周遍法界,所以它物质现象就周遍法界,精神现象也周遍法界,这个道理要懂。你把这个懂了,你就知道现代最新的科学里面讲的,信息的现象。我们看到科学报告,像现在很小的电晶体,比指甲还小的这样一片,它里面含藏许多的信息,这个我们现在知道。可是你不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一个微尘,微尘是我们肉眼看不见,最小的物质现在称为粒子,基本粒子不能再分割,这里面含藏的讯息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说它的含藏是完整的,没有丝毫欠缺,这让我们太惊讶!我们今天电晶片那么大一块所含的东西,还比不上基本粒子所含的多。这就说明佛经里头有高等科学,这在现在科学名词叫量子力学,佛经里头有,讲得非常详细,比现在科学家讲得还高明。它这个性质第二个就是「出生无尽」,变化无穷,这个理我们很难体会。所以我们就想到我们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与这个说法很相似。万花筒很简单,三片玻璃,我这里还有个万花筒,三片玻璃,里面也不过就是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片,你在里面去看,变幻无穷,就是出生无尽,没有一个相同的图案。我们自性就像万花筒一样,而出生这些幻相,就是境界相,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无量无边,也没有一个相同。所以从这个简单的原理,我们能体会到!第三个,那是我们要学习的,「含容空有」,含就包含、容纳。含空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这是说什么?本性。换句话说,我们本来的心量,本来的度量是这么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很可怜,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这么小,两个人在一起都要吵架,都不能包容。怎么会变成那么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迷失了自性,愈迷愈深,愈深就愈小,迷成这样就可怜!所以起心动念他就造业。《地藏经》上说得好,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什么叫罪?分别执著。特别是分别执著的一切不善,感得三途六道的果报,三途六道确实没有。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讲得很清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之后没有,在梦中还是没有,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佛多次告诉我们,太多次了,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你真的明白,真的肯定,你的生活就快乐、就自在,为什么?不再执著了。不执著是什么?得失的心没有。不像现在你得到,有执著,欢喜;你失掉的时候,你悲哀。你不知道你所得的东西不是真的,你能得的心也不是真的,能所都不可得,你有什么好欢喜的?你有什么好悲哀?所以你的心就恢复到平静,平静的心是真心,这就回归自性。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要回归自性,拓开我们的心量。我们今天的心量受自私自利变小了,所以起心动念它造业。统统不是事实,统统是个幻相,一定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清净心生智慧,妄想分别执著生烦恼,放下分别执著,你本具的智慧就现前。你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也现前,你要求福、要求慧、要求长寿,自性里头统统具足。所以阿弥陀佛是无量寿,那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我们能不能求得?当然能,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依据佛在经上讲的道理、讲的方法,你认真去学习,那就是俗话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五十七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了很疑惑,半信半疑。他老人家看出来了,我没问他,他看出来了。接著就告诉我,有时候你有求它不应,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你有业障,不是不应,是业障障碍了,它不起感应。那要怎么办?要把业障忏除;业障忏除,感应就现前,这把我们的疑问解开。以后朱镜宙老居士送一本书给我看,《了凡四训》,有简单的注解。我看了很有兴趣,才真正明了什么叫障碍,怎样忏悔把这个障碍忏除。了凡先生举了很多例子,他亲身学习忏悔的心得,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能够如法修行,决定可以得到像他那样的效果,那就有求必应。没有功名,他考取功名,命里的功名就是现在所讲的学位,他命里没有举人、没有进士,只有秀才,他以后考取举人,也考取进士。命里有点小财富,以后他得的是大财富;命里没有儿子,他求儿子,真的,他得到一个很好的儿子,传宗接代。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没有求,结果他活到七十四岁才走,多活了二十一年,我们中国人讲三个七,延寿!说明如理如法的修行,去求,真的是有求必应。要懂得忏除业障,不是不灵,很灵验,只要把业障忏除,你所求的没有一样不感应。所以这个东西真能解决问题,里面有非常深的道理在其中,这些道理不是几句话能说完的。
  第二首偈这给我们说明,因为不闻佛名,所以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流转,搞生死轮回苦不堪言,原因呢?原因就是「不闻佛名故」,你说这个闻名多么重要。我们晓得之后,自己念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个事情不难,谁发心谁都做得到,为什么?自性大家相同,各个都圆满。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你无法想像,妙极了!我们修学同时也要行菩萨道,菩萨道是什么?帮助别人学习。所以我们念佛,我们念出声音让别人听到,他就得利益。他一生当中能听一句,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帮助别人。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帮助别人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太多了。我们最常用的,而帮助的目标,终极的目标只有一个,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根性不相同,下根的人、初学的人帮助他断恶修善,他能离苦得乐,人天小乐。中等根性的人他有悟性,要帮助他破迷开悟,让他灵性大幅度的提升。上上根人要帮助他转凡成圣,也就是帮助他这一生真的成佛去了!方法、手段不一定,要用得恰当,这讲应机说法就产生很大的效果。所以闻名非常重要。
  我们无论是出家、在家学佛,出家是方便,因为这个形相,穿的衣服走到街上人家一看,佛,他那个佛的念头就生起来,他的阿赖耶就种子种下去。所以在家同修你就不太容易分别,但是手上可以戴念珠,人家一看念珠,佛教徒。我们家里面,客厅里面供佛像,客人来的时候他眼睛看到佛像,也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这一生虽然不能成就,善根种下去了,来生后世就这个缘他就得度。更殊胜的是自己认真修行,为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譬如你修十善,别人杀生,你不杀生。别人常常有占人便宜的念头,你这个念头没有了,没有这个念头盗心断了,不偷盗。日常生活我们采取素食,素食健康,不食众生肉,不跟众生结冤仇。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吃它半斤,来生要还它八两,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我们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就决定不能够损害一切众生,知道伤害众生就是伤害自己。又何况大乘经里面讲得这么清楚,自他是一体,怎么可以伤害!所以这个闻名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帮助一切众生学佛的方法非常之多,念佛机是闻名,光碟是闻法,除这个之外还有经典、还有善书。只要我们发心多在那里累积功德,这个功德是真实的。印光大师一生给我们做最好的典范,我们应当学习。
  在这个世间,现在这个世间疏忽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造作一切不善的人多!伪造,佛法也不例外,也有假的,这个不能不注意,你真正发心,可是遇到假佛法你还是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把佛法认识清楚,不能搞假的。真的佛法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传给我们叫四依法,这就是标准,让我们怎样辨别。这个四依法第一条叫「依法不依人」,非常重要,法是经典,我们学佛,经典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依据。不能依人,人他再有高的声望、有高的地位,他所说的、他所行的跟经典讲的不一样,我们就不能依靠他;他的言行跟经典所说的相符,我们可以跟他学。你看这是佛教导我们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找个好老师,老师是什么?老师是依教奉行的,我们跟他学就没错了。
  第二,「依义不依语」,这个也非常重要。你看我们这些知识分子,都有这毛病,佛经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可靠吗?稍稍有研究的人疑心就愈多。为什么?从前的经本,不是像现在装订一本一本书,是贝叶,树叶两头穿两个洞用线穿起来,它有没有穿错?这个经穿到那个经去,那个经穿到这个经里,很有可能,都是疑问。第一个是有没有错简,就是页数搞错,有没有脱漏不完整的。到中国之后翻译,翻译准不准确?有没有翻错?问题可一大堆,能相信吗?不做深入研究的人,我觉得有福,为什么?他老实依教奉行。知识分子可就麻烦,分别执著很重,他的疑虑很多,我们在年轻时候都犯了这个毛病,这个毛病是通病。我们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们,这种情形确实是有,而且告诉我,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就是为这个问题。他对於古大德所传来这些经、翻译的这些经,他怀疑,他必须亲自到印度去,去核实,去对一对我们翻译的经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搞错?到印度去了十七年。回来之后,你看他对於所有古人翻译的经典,没有一个字的评语,那就说什么?他完全肯定,没错。他去这一趟是很有必要,是很大的功德,给我们印证古时候传来的经没有错,翻译的经也没错。虽然有很多经他重新翻译,现在都保存在《大藏经》里。
  而且还一个奇怪的现象,中文经典翻译出来之后,为什么梵文的这些经典都失传,都没有把它保存下来?我初学的时候就有这个疑问。我向方东美先生请教,他老人家笑著告诉我,古时候中国人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中国人对於自己传统文化没有信心;古时候中国人,他们的信心太强了。翻出来的经典他们感觉得很自豪,为什么?意思完全没有翻错,翻出来的文字比梵文的原本还要华丽;换句话说,学佛读华文经典就可以,梵文用不著了,有这种豪气。哪里像现在中国人?确实是如此。我请教李老师,李老师是专门学佛的,请教他这个问题,老师告诉我,「中国人有福报,古时候翻经的这些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确实有很多都是修行证果的人,那才不会翻错!」而且告诉我,「至少是三果以上的人,主持译经的这些大德,很多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中国人的福报。」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对经典的信心。依义不依语,意思完全正确,言语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没关系。所以现在同样一部经,有好几种的翻译,本子都在《大藏经》。《金刚经》就有六种译本,你打开看看不一样,但是里面意思呢?意思一样,那就对了,所以统统保留下来。现在流通最广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他老人家翻译完全是意译,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玄奘大师也有《金刚经》的译本,他老人家是直译,直译就照梵文的文字翻出来,我们中国人念起来不太合口味。所以他虽然译得很好,流通量很小,一般研究《金刚经》,拿它来做参考。这就是译经的方式不相同,这都没有关系。
  后面两种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我用很浅显的方式来解释,什么叫做了义?合乎我的程度、合乎我的需要,对我讲就是了义。如果这经典太深太长,太长我没有时间学习,太深我不懂,那对我就是不了义。所以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需要、也适合自己修学的环境,你选经要依这些条件,你学习就没有障碍。所以挑选经典一定要这几种条件,不要认为「那是太深,大经大论」,你不一定在那边得利益。所以这叫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句古人还有个标准,也说得很好,什么叫了义?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的,这是了义;如果你学了之后,只能得到来生人天福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叫不了义。这个说法说得好,因为得人身、闻佛法的机会太难了,如果能在这一生永远摆脱六道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真的是究竟圆满,是真实的了义。你懂这个道理,假如我们自己在现前的环境,工作量很大,时间很少,选择《阿弥陀经》就对了,真的能帮助你永脱轮回,究竟了义。第四,佛教给我们「依智不依识」,学佛的人头脑要清楚,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往往就坏事了,就错了,所以这个很重要。你看这个四依是告诉我们怎样选择经教,好像我们念书一样,我去选择哪一种学科我来学习。佛教给我们这四个标准: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底下的经文,第三首跟我们讲『於法不颠倒,如实而现证,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第一句就不容易,「法」是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你都能够透彻了解、正确了解,没有错误,这叫「不颠倒」。底下一句,那就是现在人讲的科学,科学要讲实证,佛法是讲实证的,「如实而现证」。所以佛家讲修学它讲四个次第,信解行证,先决的条件,你对於你所修学的课程,你要有信心;你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实际的利益。你对老师要有信心,老师,第一个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你对他要有信心。然后对现前指导你的老师要有信心,你才会有成就;如果对老师怀疑,没有信心,你就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印光大师讲得好,我们学生对老师,一分诚敬(真诚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如果对老师没有诚敬,就得不到利益。这个话你要懂,不是老师要求你对他诚敬,如果老师有这个心,这不是个好老师。可是老师教学确实要看学生的诚敬,为什么?这个学生十分诚敬,老师一定要教他十分才对得起他,如果老师教他九分就对不起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只有三分诚敬,老师只需要教他三分,不要教四分,为什么?教四分,那一分他不能接受,他的器就那么大,他容纳不下。所以老师教学生看学生能接受多少,就从诚敬上看。由此可知,尊师重道是为什么?为自己,不是为老师!我对老师尊敬确实是重道,老师会传道给我。
  我们用现在的教学,现在教学跟过去确实不能比,以前教学,学生都能够专心听课,确实能得利益。现在学校的学生我看得很多,国内我看得少,我在国外看得很多,学生心浮气躁,心浮气躁是什么都学不到,老师讲得再好叫白费力气,他没听进去。所以有很多老师也晓得,干脆也就敷衍。学生上学目的混文凭,老师上课是为了工资,在外国人讲为钟点费,各有各的目的,只要每个人目的都达到,是皆大欢喜,不像从前那么认真。现在学校还有个很不好的,这是从前想像不到的一桩事情,学生对老师的评分,学校看学生对这个老师欢不欢迎?下一年要不要聘请他?所以老师要讨好学生,希望学生对他的分数打得好一点,那就满学生的愿望。怎么满?考试最好把题目都给学生,学生各个都答得很好,学生欢喜,老师的评分高,他年年在这里教。这种教育怎么能出人才?学生替老师打分数,尊师重道完全没有了。真正好老师上不上这个学校?不上这个学校,不教你,只有存心欺骗学生的人才干这个行业。
  五十七年前,方东美先生就很感慨的跟我说,因为我最初是只想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跟我讲,「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我听谁的课?听他的课,他都这样说,他说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叫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