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心,许多国家领导人,我见过很多,也没有信心,没有遇到一个有信心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原因是什么?没想到,原因就是本末倒置。我们佛门里面,你看讲六和敬,把利摆在最后,把什么摆在最前面?见和同解摆在第一,那是什么?那是道、是学问。把戒和同修摆在第二,那是什么?那是戒律、是守礼、是守法,人人都守礼守法,这世界不就和谐了吗?戒和同修,用中国的字来说,它是义,义就是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就叫做义。你看六和敬前面是道义,后面再说身同住、口无诤(没有争论)、意同悦(大家在一起欢欢喜喜),最后一个利同均,把利放在最后,哪有利放在前面的!现在什么事都把利摆在前面,利摆在前面,人的思想就坏了,起心动念损人利己。现在还有严重的,损害国家,利益自己,这还得了,天下大乱了。要想这个世界恢复像从前一样的安定和平,还是要把利摆在最后,要把道义摆在第一,世界就可以恢复安定和平,除这个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在西方宗教教育里面,所有宗教经典里面也是把仁义摆在第一。对於名利,许多宗教经典里面都是这么个说法,「得到一点就应该知道满足了」,你看看这个话说得多好;换句话说,都是教人知足常乐,应当全心全力的去追求道德、追求学问。
  世尊教学虽然恒顺众生,以众生的分别执著说五位行门,说阶级、阶层,在《华严经》上,你看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十信位,十信为什么在这边不讲?十信没有地位,就像小学没有学位,十信没有学位。十信分配在哪里?分配在十法界。从初信位到六信位在六道,七信位就超越六道,声闻法界,八信位缘觉法界,九信位菩萨法界,十信位佛法界,这是权说,这是方便说。《华严经》是说实法,是说真实法,真实法里他用真心,不用妄心。要知道,十法界的这些佛菩萨都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在佛家讲这是妄心,不是真心。不过四圣虽是妄心,他行得正,为什么行得正?我们现在也很清楚、也很明白,他们是佛菩萨的好学生,各个都能依教奉行,虽是妄心,他学得样子很像佛。所以智者大师说他们叫相似即佛,他不是佛,他学佛学得很像,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超越十法界,这是真的了,那不是假的,为什么?他用真心,不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不再用阿赖耶,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用阿赖耶;不分别,不用意识,意识是分别的;不执著,不用末那,末那是执著,第七识是执著。在法相宗里面讲,转识成智,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是智慧。阿赖耶识转过来叫大圆镜智,圆满的智慧,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如来智慧就是大圆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他没有执著就平等,没有分别就清净。转八识成四智,真心是智慧,无量的智慧,迷了之后就变成八识。迷了之后,大圆镜智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我们常常用个比喻讲是垃圾桶,把自己的一些恶念装在里头,还装别人的,所有人的不善统统收集起来装在这里头,你说多麻烦!第七识的执著,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我,执著有我,因为执著有我,随著就有贪瞋痴,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恚,我痴,贪瞋痴。所以,贪瞋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从哪里学来的,迷了就有,觉悟就没有。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诸佛菩萨,特别是释迦牟尼佛,出生降世的时候,一生以种种善巧方便、无尽的智慧显露在教学上,显示在生活上,点点滴滴都是在那里给我们表演佛华严、大方广,在给我们表演善财的五十三参。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句,「总是一心一智一时智等遍满所行之道」,这是给我们总归结到真实法,无论佛讲多少,你要知道是一心。「一心一智」,一个智,大圆镜智,自性本具的圆满般若智慧,一智;一心就是真心、就是真性,贤首国师给我们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真心!自性就是讲一心,这个心是清净的,永远清净,现在有没有染污?没有,要知道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没有染污。我们是迷了,迷了这个染污就起作用,觉悟它就不起作用,觉悟染污就没有,迷的时候有染污,所以真心没有被染污。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给我们做了证明,他在五祖面前说出见性的样子,你不是明心见性了吗?性是什么样子?他说出来了,五祖没有问他,他就说出来了。他说「何期自性」,这句话用现在话来讲,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染污。「本不生灭」,你看看我们听了多欢喜,人都贪生怕死,本无生灭,没有生灭,没有生死,你还担什么心?你还有什么害怕的?贪生怕死的念头马上就消掉,自性没有生灭。「本自具足」,这还得了!本自具足,还要去追求吗?什么都不要求,连求学问都不要求。你看六祖一开悟,他什么都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没有学过一天经教,你把经教念给他听,他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他能说出无量义,不要求!要不要求发财?财太多了,那个具足里头,智慧具足、德行具足、相好具足,一点缺陷都没有。你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极乐世界,心现识变。「本无动摇」,你的清净心从来没动过,现在我们的念头太多、太复杂,那是妄念,是妄心,真心里头没有念头,不动的。最后说「能生万法」,这是把自性的样子说出来。
  「一心一智一时智等遍满所行之道」,这句话是完全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句如果真的体会到,契入了,那就恭喜你,你就见性,你就明心见性,你就大彻大悟,回归自性,至少你也是十住菩萨。这是真的境界,总是一心、一智、一时,一时没有先后。遍满所行之道就是出生无尽,任何一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不遍满所行之道,就是一即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句我们明天再从这里讲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0卷)  2009/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
  论文我们学到「但为约法身大智大悲之上,法具无尽,须当安立五位行门」,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在这里面我们特别要留意到的,长者为我们提示法具无尽,法是一切法,具是具足,一切法,每一法都具足无尽,就是三遍里面所讲的出生无尽,我们也可以说是变幻无尽;变化不如用变幻好,无论怎么变,它都是个幻相,我们不能把它看作真的。在教学方面,当然要把它分浅深次第,所以有五位的行门,这就是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五个位次,这是为了教学方便。虽然有次第,次第就是圆融,圆融就是次第,这个话很不容易体会。《华严经》上所说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从相上看有行布,行布是次第,相上看有次第,从性上看没有次第;从事上看有次第,从理上看没有次第,为什么?下文就讲到,五位行门,就是包括所有一切的方便说法。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叫做方便门,方便门的所有一切说法、讲法,「总是一心一智一时智等遍满所行之道」,这句是讲圆融,上一句讲的是次第,所以次第跟圆融是一回事情。六道凡夫没有这个智慧,不知道事实真相,讲次第很容易接受,他能信能解,依照次第去修行。超越六道,提升到四圣法界里面,逐渐就接近圆融,一直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华严境界就现前了。什么叫华严境界?就是无障碍的境界。清凉大师跟我们说了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现前了。这个境界现前,确实是诸佛如来的大自在,真正看破放下了。看破是对於宇宙万法真的是通达明了,这叫看破;放下,你看看,连起心动念都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真放下了。在这个境界里面才叫做真正的佛,他真的成佛,不再搞这些了。由此可知,十法界以下都是在学习,学看破、学放下。上中下三根逐渐的向上提升,也就是不断的在放下,这总得要知道、要明了。我们能明白多少,就得放下多少,自己才能得真实受用。
  这么多年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是凡夫,首先要承认我们有自私自利,我们有名闻利养,我们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有贪瞋痴慢,佛所说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不是说别人,就是说我自己,没有一样不具足。我们要直下承当,也就是承认,这才有救;如果不肯承当,说这个我没有,别人有,我没有,那你就没救了。我们自己承当,自己才认真反省,才能够改过自新,所谓改往修来,不能像上上根人一时顿舍,我们做不到,我们慢慢的舍。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想到,看到龙女一生成就,她是顿超,可是善财的一生成就是渐修。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像世尊我们学不到,六祖能大师也学不到,同样的,龙女那个修行方法我们也学不到,可是善财我们能学到,这个榜样好!他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四十一个阶级一步一步往上爬。但是决定看破,也就是经上前后这两句,真的通达明了,一丝毫都没有疑惑。五位行门或者再加上十信位,就是六位行门,六位要记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总是一心一智一时智等遍满所行之道。所以佛法,这是《华严》里面常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有疑惑;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没有疑惑。
  底下教我们修行,「是故起信进修行者」。起信进修,起信是初发心,真的相信,我们现在有没有真相信?真相信的人不生烦恼,真相信的人,我们还没做到!《华严经》的标准,真相信的人是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是什么?初发心,就是发心住,初住菩萨,这真正发菩提心,这是佛的标准,大乘的标准。我们把这个标准降低,降到小乘的标准,看看我们能不能够与小乘起信相应?小乘起信的相应是八十八种见惑断尽了。这八十八种见惑我们也是常常提醒的,为什么?没做到,要不断的去提醒。头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第四是成见,末后一个是邪见,这五种都没有,小乘起信;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十信位的初信菩萨,我们想想,我们也没有到达这个标准。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水是动的,很容易动,小风小浪就动了,大风大浪就更不必说了,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受不了一点刺激,有一点小的刺激,七情五欲就发作。七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讲情绪。哪个人没有?赞叹几句,很高兴;别人说几句难听的话,心里就难过好几天,这是什么?小风小浪。小乘的境界入门,经上常讲「八风吹不动」,这个风就是外面境界,你六根接触之后怎么样?不动心,就是不会生起七情五欲的念头,真的把它控制住,七情五欲没有断,能控制得住,我们一般人讲忍辱功夫不错,他能够受得了。在境界风动里面,他居然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小乘境界。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努力学习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
  昨天有同学在网路上节录一些新闻来送给我看,这里面全部都是最近二、三天报导的,网路上报导的,都是些灾难消息。这里面有个最严重的,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这是科学家报导的,这个地球上二十年之后,我们的水源会有严重的缺乏。估计南北极的冰会融化,超过想像之外的快速,高山的积雪融化,很多大江、大河的水源会断绝,他说至少二十亿人没有饮水,得不到饮水。这个大难谁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他们预测的,将来的战争是争夺饮水。地方没有水就变成沙漠,草木不生,人吃什么?科学家给我们估计二十年。最近这两年,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太大,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气候的反常,我们在前面也讲过,我们是根据佛经上的理论,这就是讲的三种周遍,这是原理,在实际环境上,你才真正相信境随心转。我们起心动念与遍法界虚空界都起感应的作用,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在实际,佛家常讲实际理地,就是《华严经》在此地讲的一心一智一时。一时没有前后,一心就是一念,这一念时间很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就是一弹指的时间,那叫一心,那叫一念,周遍法界。这个现象没人知道,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他才能感受到,知道这个事实存在。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对我们地球生态环境有关系。
  气温为什么不断在上升?科学家说空气当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起了作用。这是有作用,但是这个是标,不是本。本是什么?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这些人,内心里头怨恨不平,怨气、怒气,一天到晚常常不高兴,发脾气,这些是什么?都是属於瞋恚的一分。瞋恚是什么相?瞋恚是火,往上升,就是温度上升。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心里不高兴,心里发个脾气,地球温度就上升一点,它就上升。我们依照这么一个原理,我们让地球的温度降温行不行?在理论上讲是决定做得到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都保持著心平气和,像佛所说的就太好了,「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个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全没有了。但是佛经上说得这么清楚,现在人不相信,他说这个不合乎科学。其实科学有证明,我常常举例江本博士在日本琵琶湖做的那个实验,那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不过就是一、二百个人,把意念集中,在湖岸旁边做祈祷,这个小湾水质它就产生变化,证明佛法上常讲的境随心转。境是我们居住的环境,现在所谓是地球的生态环境,真的是随著我们念头在转。我们是什么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贪,水灾,对应的是水灾;瞋恚对应的是温度上升,是火;愚痴对应的是风灾;傲慢、不平对应的是地震。那我们就相信,佛教导我们「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绝对正确。不但度自己,有意无意之中都度了众生,帮了众生的忙。我们想到现在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不少!没错,学佛的人是不少,这些学佛的人果然都能认真修戒定慧,息贪瞋痴,肯定会产生很大的效用。可是实际上怎么样?实际上学佛的人天天都搞贪瞋痴,那就没有法子,学归学,贪瞋痴恐怕天天在增长,没有减少。所以要知道,佛没有说错,经典没有记载错,祖师大德没教错,我们自己没做到。我们也会讲,讲得天花乱坠,就是做不到。
  我们回头再认真想想,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得度?得度最容易的,也是最有效的、最圆满的,是求生净土,我们能不能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他讲得没错,真干的人,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差。可是早年李老师告诉我们这批学生,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二、三个人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换句话说,现在念佛的人,大多数都是这个念法,不真干!天天念弥陀,贪瞋痴慢没有降温,七情五欲不能控制,这句佛号不起作用,压不住。佛号有力量能控制住,这是定功,定久了生智慧,智慧帮助你看破。我们也常常勉励同学,在这种状况之下,《金刚经》管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这句经文念一下,心地就平静多了,不至於再激动,这叫修行,这叫功夫。可是几个人在境界现前的时候,能够立刻用得上佛在经上的提示?都忘掉了,过后可能他又想起来,已经发作了,这种现象常常有。那算不错了,过后还能够忏悔,这是好事情。为什么?常常忏悔他功夫就有进步,三年五载之后他真控制得了,境界现前他就不会发作,凡夫学习总得有个过程。所以六波罗蜜要常常记住,第一个布施就是放下。持戒是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持戒也就是把一切错误放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难辨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个好样子,但是我们往往都把他忘得干干净净。如果你真看清楚、真看明白了,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这一生决定成佛,那都不是假的。我们知道现前这个社会,五欲六尘,邪知邪见,诱惑的力量比过去(过去不要多久,过去半个世纪,过去一个世纪)增长百倍都不止,那个时候没这么多的诱惑,所以学佛容易成就。现在外面诱惑力量太大,外面有诱惑,里面有烦恼,烦恼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所以成就的人就愈来愈少,敌不过诱惑就堕落了。这个事情是我们这一生修行成功失败关键的所在,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警惕。要想成就一定要放下,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