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而且说他与纳粹党有密切关系,这是不真实的。虽然他的工作方法不怎么正规,但他毕竟在总参谋部工作过,是一个有胆略、有能力,而且工作很卖力气的人。 ' 。
  两个多月以来,东线没有发生什么情况,可是广播电台却常常给我们带来关于其它战场的令人不安的消息。我们也听到关于意大利大会战的情况,对德国和法国不断进行的大轰炸,罗马陷落以及最后在诺曼底登陆的消息。那些研究英美军登陆问题的人显然很清楚,决定胜负,就在于最初的几天,甚至是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我的老上司隆美尔元帅就是这样看的,所以他以最大的努力,力争乘敌在登陆场立足未稳,就把它抛到海里。六月十四日,情况已明,隆美尔没有取得成功。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他那在海岸附近集中装甲师的计划没有实现。从此以后,我们在西线的兵力只得与优势之敌打一场持久的、血腥的消耗战,而这一消耗战只能以最后垮台和失败而告终 ' 注:诺曼底防御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合理地在法国部署十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虽然隆美尔和希特勒都已看出,诺曼底可能是登陆的地点,但是又没有把装甲师部署好,这正是“厨师多了烧坏汤”,这些“厨师”有隆美尔、伦斯德、什维片堡、最高统帅部,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希特勒。 ' 。
  在这期间,俄军似乎是在进行大规模的整编,可是情况越来越明显,他们将在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歼山宽大正面上发起进攻。六月中旬,第48坦克军返回前线,占领了紧靠利沃夫…提尔诺波尔铁路以南的重要地域。这一地域在一九一四和一九一六年都发生过大战。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这里发生战事的激烈程度不会亚于当年。
  科涅夫的突破
  第48坦克军沿斯特雷帕河建立了防线,这道防线还圈进了谢列特河至西布格河上游一带的几片沼泽地(见图51)。第1和第8装甲师转隶给了第3坦克军,调给我们8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和一些独立部队。关于俄军动向没有准确的情报。无线电监听和询问俘虏所得到的情况互相矛盾。有的情况证明,俄军的进攻已迫在眉睫,另一个情况又说似乎不可能。情况每天都在变化之中。我们只能了解到俄军次要部队在前沿的配置情况,但是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俄军常常是在最后的时刻才把精锐部队集结起来。
  第48坦克军指挥部判断,如敌人占领谢列特河以西地域,那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耶杰尔纳和勃罗迪之间,有浓密的森林作掩护,这使俄军能隐蔽地作好进攻准备并展开进攻部队。我们建议,应首先攻击俄军,将其击退到谢列特河一线,但是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我们接到的命令是,以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进行战斗侦察。侦察任务完成了。侦察表明,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以把俄军击退到谢列特河一线,从而防止敌人的进攻。可惜我们只能唯命是从。
  这时,在战线中段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六月二十二日,红军为纪念德军入侵俄国三周年这个日子,在由普里皮亚特河上的莫祖尔到德维纳河上的波洛茨克三百英里的新月形宽大正面上,以四个方面军(146个步兵师和43个坦克旅)发起进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布什元帅已经看出将要发生什么事,要求准许他的部队退到贝列金纳河一线,以使俄军煞费苦心完成的准备工作发挥不了作用。希特勒当然是不准退却的,而在俄军进攻以前,这个倒霉的“中央”集团军群还七零八落地配置在过于宽大的正面上 ' 注:不知何故,维尔莫特在《为欧洲而战》一书中没有提到这场战斗。然而,这一战是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之一,从战役规模来看,要比诺曼底登陆作战大得多。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德军在西线损失293802人,同期我们在俄国战场损失总数为916860人(见美国官方史书《洛林战役》)。 ' ,维帖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列夫和保布卢依茨克分别于六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和二十九日陷落。德军的几个重兵集团陷入重围,我被俘人员骤增到8万余人。七月一日,俄军强渡贝列金纳河,七月三日,其先头部队攻入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随之罗特米斯特罗夫元帅的坦克进入波兰北部平原。古德里安将军写道:“他们源源地向前推进,看来无论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挡他们。” ' 注:见《坦克指挥官》。 ' 25个德国师被歼灭了。
  七月十三日,俄军占领维尔纽斯和平斯克,并抵达卡乌纳斯和格罗德诺的郊区。俄军距德国边境已经不足100英里,这就构成了“真正的威胁:俄军乘胜前进,在我们已经没有预备队的情况下突入东普鲁士。” ' 注:见《坦克指挥官》。 ' 科涅夫元帅也正好选择这个时机,在加里西亚发动一场新的进攻。
  七月上半月,第48坦克军正准备向俄军发动一次突击,但是由于莫德尔元帅的不妥协态度,我们的任务复杂化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行动原则是:“前方阵地要竭力固守,炮兵和坦克配置在防御纵深,而且是在全线均匀地部署,敌人无论从哪里突进来,都会遇到阻击。”
  巴尔克将军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前方阵地只需派一些战斗警戒,主要防御地带要远离前方阵地,设在敌人炮兵有效射程以外。把步兵的主力部署在前沿阵地上,就会遭到俄军炮兵猛烈火力的袭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命令则要求,在整个夜间,所有的部队都配置在前沿,拂晓再把步兵主力撤到后方。执行这一命令的结果,只能是在战斗打响前,部队的实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此外,巴尔克还认为,把炮兵和反坦克武器分散配置在漫长的防线上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集中火力了。我们建议建立一些炮兵群,把自行火炮和反坦克火炮编成快速的预备队使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建立纵深梯次配置的战斗警戒阵地,而主要防御地带设在距离三、四英里的后方,并要周密地加以伪装。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指挥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还是我们把他们说服了。在俄军进攻开始以前,我们已顺利地把步兵配置在所需要的地方,但是没有来得及把所有的炮兵和反坦克火炮编组好。编有第1和第8装甲师的第3坦克军作为预备队使用。它们的开进和反击路线,都经过周密的勘察,而且对可能的行动方案,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我们在战斗警戒线后面布设了地雷场,以使俄军不能事先发现这些地雷场。在发起进攻前的几个星期内,俄军曾多次试图夺占制高点,但它每次突进来,都被我炮兵大力支援下的反击部队所击退。
  七月十四日八时二十分,开始大举进攻。红军使用的兵力规模是空前的,特别是他们使用了数千架飞机,这是他们在战争中首次享有制空权。火力准备只持续了一小时,但是却非常猛烈。随后俄军兵分两路发起密集的冲击。九时三十分得知,我两个步兵师遭受重创,以他们自己的兵力已经控制不住形势,于是我们令第1和第8装甲师实施反击。
  巴尔克面对这一新危机泰然自若。这两个装甲师都调归我们指挥;我们深信,他们能够恢复原态势。第1装甲师的行动非常顺利。七月十五日,它向奥列耶夫之敌实施反击,经过一番激战,阻住了俄军。第8装甲师的情况可不妙,敌军在我们预料的地点实施了突破,第8装甲师本该按命令行事,沿着预先安排的路线穿过森林(见图53)。然而遗憾的是,师长决定不按命令行事,为争取时间,走上了佐洛切夫…耶杰尔纳公路。巴尔克将军还专门嘱咐,不准任何部队走这条公路。结果,该师违背命令,自食恶果。第8装甲师长长的纵队遭到俄军飞机的截击,损失惨重。许多坦克和汽车被炸燃。这次反击就这样告吹了。“加里西亚”党卫军师没能进行有力的抵抗,俄军在第48坦克军的左翼实施了深远的突破。
  与此同时,我们的左邻第13军处境十分困难。俄军先是迂回,尔后合围了第13军。所幸,七月十五、十六日,第48坦克军恢复了防线,这样我们还可以给他们一些援助。七月十七日,第13军试图在利沃夫东北突围,我们也决定组成一个突击群,策应突围部队。为此目的,巴尔克将军要我来指挥第8装甲师。
  七月十七日傍晚,我试图与第13军取得无线电联系,以便与它协商,要它于七月十八日向南冲击,同时,第8装甲师则向北实施突击,但通信联络没有沟通。于是我召集各团团长,说明我的计划,我特别强调了这次出击在道义上的重大意义,因为这一行动将决定被围的4万战友的命运。我们完成这个任务是不那么容易的!强大的俄军坦克部队已经在布罗迪以南突入了我们的阵地,并在第13军和第48坦克军之间部署了配有反坦克火炮的步兵。
  为了不致在指挥上发生混乱,我令前沿的步兵部队在夜间归装甲团指挥。途中,使我感到吃惊的是,我们的步兵再过半小时就要发起冲击了,却向南撤了下来。当我问到装甲团团长时,他坦率地说,是他命令撤退的,因为他想在发起冲击以前调整一下部署。我立即撤了他的职,这种自行其是的作法,使我们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宝贵的时光浪费掉了,更糟的是,俄军察觉到了我方的活动,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布设了新的地雷场,并集中了坦克和炮兵。在这种情况下,我已没有选择余地,只好取消这次计划中的冲击。我们别无他法,只有集中坦克部队实施出敌不意的快速冲击。根据以往的惨痛教训,我懂得,如果让俄军有时间组织防御,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两天以后,由拉什和兰格将军指挥的第13军主力,来到了我们的阵地跟前。在夜间收拢在一起的人群成密集队形,一边呐喊着“杀呀”,一边向敌人冲击。这些挺而走险的人群的冲击,是一场生死搏斗,许多人冲过了俄军的封锁线,就这样得救了。但是,所有的火炮和重武器都只好丢掉。这样,在俄军的正面打开了一个大的缺口,科涅夫元帅的坦克由这个缺口一冲而入,在加里西亚南部的整个德军阵地是守不住了。
  七月二十七日,我们放弃了利沃夫。八月一日,科涅夫的军队占领了留布林,并在华沙以南宽大正面上进至维斯瓦河一线。第4坦克集团军被赶过了维斯瓦河,第1坦克集团军连同第48坦克军被迫退到喀尔巴阡山一线。谁也不得而知,这种可怕的退却什么时候能结束。这时,巴尔克将军被任命为第4坦克集团军司令官。两个星期以后,我当了这个集团军的参谋长。
  巴拉奴夫登陆场
  一九四四年八月初,德国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威胁。诺曼底的美军已在阿弗朗什突破。巴顿的第3集团军即将开始向布列塔尼和昂儒大举进军。在意大利,同盟国军队已抵达阿尔诺河一线,佛罗伦萨即将陷落。在德国,七月二十日在希特勒总部发生炸弹爆炸事件以后,对最高统帅部的许多人进行了屠杀,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军队的指挥。东线更是灾难重重,整个东线都要瓦解了。
  希特勒在八月三十一日的会议上说:“我相信,再没有比东线这一年的情况更坏的了。当莫德尔元帅到职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处于无可挽救的境地。” ' 注:见《希特勒指挥战争》。莫德尔于七月接替指挥“中央”集团军群,同时仍继续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由哈普上将为该集团军群副司令官,代替他指挥。七月二十日,古德里安接替屈希勒尔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 七月末,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司令官巴格拉缅元帅在德维纳河以南突破我防线,抵达里加湾,分割了“北方”集团军群。八月二日,波兰地下军举行起义,并占领了华沙的大部地区,此外,科涅夫元帅的方面军在宽大正面上进至维斯瓦河一线,构成分割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威胁。
  当巴尔克将军和我到达第4坦克集团军时,总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该集团军曾试图在维斯瓦河与桑河汇合点附近的维斯瓦河大湾一线建立一道防线。这时,俄军重兵集团已在巴拉奴夫渡过维斯瓦河,并大有由南向北摧毁我防御之势。我第56军防守索列获至皮里查河一线,俄军在该地带内已经建立了两个登陆场——在科泽尼采和伊瓦果罗德 ' 注:波兰人叫丹布林。一九一四年十月,这里曾展开激战,尼古拉大公爵的军队试图在维斯瓦河以西建立登陆场。 ' 附近。从索列茨往西到奥斯特罗维茨是我第42军的防线。该军右翼是暴露的。第3坦克军仓卒开来,以便向第42军右翼靠拢(见图54)。在维斯瓦河以南,第17集团军正在克拉科夫地域由火车卸载,其任务是掩护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之间的缺口。这时,在贝列梅什尔以西渡过桑河的俄军,被我第24装甲师所阻 ' 注:该师卓越地完成了任务。它建立了若干个战斗群,在宽大正面上行动,并多次攻击俄军。它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机动力,为第17集团军在喀尔巴好山和维斯瓦河之间建立新防线争取了时间。 ' 。
  八月五日至九日,巴拉奴夫的形势非常危急。第42军处于俄军强大坦克部队的重压之下,所幸它是一支精锐部队,有着出色的指挥官。防御是纵深梯次配置的,后面由后勤分队的人员组成了“坦克歼击队”,以对付突进来的俄军坦克。在第42军进行防御的时候,巴尔克派出第3坦克军攻击俄军的左翼。结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阻止了俄军的进攻。这时,第48坦克军,已经开到了这里,在该军的支援下,使敌军在巴拉奴夫的登陆场大大缩小。古德里安在《坦克指挥官》一书中说,“在这一地域内一场大灾难终于得以避免,要感谢精力充沛而富有指挥才能的巴尔克将军。”
  当我们发觉,我们不能彻底消除巴拉奴夫登陆场时(我已经着重指出过,俄军建立登陆场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可以很快地使登陆场牢不可破),巴尔克决定清除第56军当面的两个登陆场。为此他决定使用压倒优势的技术装备和最低限度的兵力。对俄军两、三个师防守的科泽尼采登陆场实施突击时,我们只用了六个营的兵力,但支援他们的炮兵却有120门自行火炮,第42军的炮兵,3个装甲师的全部炮兵,另外还调来了两个迫击炮旅。特别是第42军集中炮兵的作法是很大胆的,因为我们在巴拉奴夫附近的炮兵连的每个发射阵地上只留了一门火炮。火炮都在夜间拖到科泽尼采地域,发射以后立即返回原阵地。
  炮火准备是短促的,但火力很猛。自行火炮都集中使用。在这样的猛烈火力下,俄军的抵抗被粉碎了,尽管他们的一些士兵和分队表现无比勇敢,但也无济于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无线电通话内容,是我们在炮火准备时节截听到的:
  A:“守住你的阵地!”
  B:“我完蛋了。”
  A:“援兵马上就到!”
  B:“让你的援兵见鬼去吧,我们早给打散了,你的援兵再也找不到我了。”
  A:“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用无线电讲明语,你最好把你手下的人枪毙掉,总比给敌人杀死强。”
  B:“54号,同志,如你愿意了解情况,我可以告诉你,我身边只有一名报务员,再没有谁可枪毙的了。”
  在这同时,波兰总的形势有很大改善。华沙起义看来威胁性是很大的,但由于俄军没有能够与暴动的波兰人接上头,紧张形势有所缓和。在这一地带战斗的德国第9集团军的看法是,俄军汽油和弹药储备已经用完,想突破我军防线已无能为力。这样,红军就不能援助波兰人,于是他们的抵抗被一次次地压制下去了 ' 注:俄国拒绝让英美使用他们的机场去接济波兰人,这就使他们的行动更不好解释了。正象古德里安所说的,“这正是说明同盟国分道扬镳的事例之一。” ' 。波罗的海沿岸的形势也有所改善。新任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将军说服希特勒下令撤出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九月十六日,德军由库尔兰德向里加突破,使“北方”集团军群能再次与“中央”集团军会合。在这场战斗中,我的老朋友斯特拉赫维茨表现非常出色。
  不幸的是,罗马尼亚的形势却出现了灾难性的变化。安东尼斯库是德国的忠诚朋友,对军事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建议放弃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沿喀尔巴阡山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一直延伸到加拉茨和多瑙河河口。这一设想当时是很重要的,因为德军预备队已被调到北面,去恢复波兰的态势。另外,还出现了将在罗马尼亚发生背叛行为的可怕谣传。因此,在瓦拉西亚集结德军部队是十分必要的。结果一样也没有办到,当红军于八月二十日发动进攻时,罗马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