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由于他第一次在波兰,这回又在阿尔萨斯,跟希姆莱争吵,冒犯了上司。象其他的许多人一样,他成了希特勒及其助手们的替罪羊。后来,他在荷兰指挥部队时,曾取得很好的成绩,最后在纽伦堡自杀惨死 ' 注:他作为战争罪犯等待受审时,跳楼自杀身死。 ' 。
  巴尔克在上任以前,先到希特勒那里,听他长时间讲述了军事形势。元首认为,英美军队将被阻于以下之线:由斯凯尔特河口开始,沿“西部壁垒”至梅斯直到孚日山。由于补给的困难,敌人必将停止前进。希特勒宣称,他要利用这一停歇时间,向比利时发动一次反攻。他说十一月中旬就是执行这一行动的合适时间,实际上这一时间推迟了约四个星期。随后讨论了“G”集团军群的情况。希特勒怒气冲冲地责难了布拉斯科维茨指挥部队的方法,他斥责他胆子太小,缺乏进攻精神。事实上,他是想让布拉斯科维茨攻击巴顿第3集团军的翼侧,并把它击退到兰斯(我们不久就证明,希特勒的这一指责是荒谬的)。最后,希特勒正式下令:巴尔克应竭尽全力守住阿尔萨斯…洛林一线,因为政治形势要求守住旧帝国的省分。巴尔克还应为赢得时间而进行战斗,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指望调动在阿登地区进攻的部队来支援“G”集团军群。
  九月初,伦斯德元帅重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我的老友维斯特佛尔中将给他当参谋长 ' 注:维斯特佛尔由意大利来到这里。他在意大利给凯塞林当参谋长。 ' 。原来的总司令莫德尔元帅调去指挥驻荷兰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他顺利地把曾在诺曼底浴血作战的残余部队解救了出来,不久,由于坚守荷兰南部而使他的声望提高。九月末,由于在阿纳姆取得胜利,情况有所好转。
  我们同伦斯德及其司令部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在随后的三个月中证明是至关紧要的。还在和平时期,我就认得这位元帅。他是一个受人尊重和敬佩的人,他和曼斯坦同被认为是德国第一流的战略家。维斯特佛尔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我们在非洲共事的时候就互相了解,而且工作配合得非常好。这种人事关系是很有用的,因为伦斯德对巴尔克的任命开始曾表示异议,理由是巴尔克没有同西方军队作战的经验。巴尔克是个性很强的指挥官,他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在过去的一年里真是飞黄腾达,已由一个师长提升为集团军群司令官。伦斯德很少了解东线作战的情况,其实巴尔克在东线曾表现了卓越的战术才能。因此,老元帅开始对这一新任命有些怀疑,是不足为奇的。不久,这一怀疑就消除了,我们愉快地在一起共事,这可能与我同伦斯德和维斯特佛尔相识有很大关系 ' 注:我很遗憾,在《为欧洲而战》这一名著中,凯斯特·维尔莫特模仿了美国官方史书《洛林战役》对巴尔克的评价,把巴尔克说成是喜欢虚张声势的履行严格纪律的人。对于美国的这部史书,除了对巴尔克的叙述以外,倒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它对这次战役行动作了确实而公正的叙述。 ' 。
  “G”集团军群的情况
  “G”集团军群在巴尔克于九月二十一日接替指挥时的部署情况如下:
  诺贝尔斯道夫将军的第1集团军位于梅斯…圣萨林地域;
  曼提费尔将军的第5坦克集团军在吕内维尔和埃皮纳尔之间掩护孚日山;
  维斯将军的第19集团军掩护南孚日山和贝尔弗特山口。
  诺贝尔斯道夫在第48坦克军时是我的老军长,以后他一直在东线作战,于九月六日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官。曼提费尔也是直接由东线调来的,于九月十一日接任新职。他也是我们熟悉的人,他在基辅突出部作战中曾起过卓越作用。维斯是一位有经验的步兵将领,他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开始指挥第19集团军,那还是在地中海沿岸作战的时候。在沿罗纳河谷撤退时,他发挥了很高的指挥才能。
  巴尔克是在危急时刻接任指挥的,要想了解这一情况,必须从九月初谈起。那时,美军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于八月二十五日占领巴黎,并继续挺进,通过兰斯直取凡尔登,但因汽油供应不上被迫停止在莫泽尔河西岸。艾森豪威尔决定,主要的军需品优先供应英国第2集团军和美国第1集团军,以便向比利时进军。于是,暴躁的巴顿,在这眼看就要耀武扬威地打进德国的时刻,只得先停止下来 ' 注:我这里不想评论,艾森豪威尔是否该采纳蒙哥马利穿过比利时直取鲁尔区的进攻计划。在《为欧洲而战》一书中,维尔莫特谈到了蒙哥马利准备使用强大兵力的计划,但是就是这位陆军元帅的参谋长盖因甘德将军在《战役胜利》一书中正确提出相反的看法。必须指出,虽然对鲁尔区实施突击,会部分解决盟军的补给问题,但同时也使德军防御减轻了负担,集结在莫泽尔河一线用于阻止巴顿的各师可以调到比利时方面,用于阻挡蒙哥马利。 ' 。
  九月四日,巴顿的汽油供应有了好转,经集团军群司令官布莱德雷同意,美军第3集团军重新发起进攻,打击的对象是德国第1集团军,该集团军到八月底为止,只有9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10辆坦克,后来由意大利调来了第3和第15装甲步兵师,还有已经消耗很大的党卫军第17装甲步兵师,兵力上有所加强。此外,还从德国调来了几个警察营和两个新编的“国民掷弹兵”师,支援第1集团军 ' 编者注:“国民掷弹兵”师编制水平比普通的步兵师低得多,这已经是德国的最后预备队了,它们是一九四四年夏季大危机的产物,几乎没进行训练就投入了战斗。 ' 。
  在莫松地带进攻的美军第12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九月五日至十日在莫泽尔河一线展开激战。美军曾设想迅速挺进莱茵河一线,但此时不得不改变计划,规规矩矩地打一场突破德军预有准备防御的战斗。然而,九月十二日,美军在南锡南北建立了莫泽尔河登陆场,并以钳形攻势直取洛林的旧都南锡。这一行动取得了成功,南锡于九月十五日陷落。但是,美军没有利用这个大好时机迅速向萨尔开进。第12军军长埃第将军拒绝了第4装甲师师长伍德将军的建议。伍德认为,我们的第1集团军没有预备队,不能抵抗沿马恩…莱茵运河向萨尔堡实施的猛烈突击。
  九月十六日,巴顿将军令美军第12军立即向东北进攻,在达姆施塔特地域进抵莱茵河一线,并在东岸建立登陆场。从这道命令看,巴顿是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的,他透彻地了解坦克战的特点。对这样的命令,不该有什么误解或曲解。然而,第12军却把进攻的时间推迟到九月十八日,原因是要清除南锡附近的几个孤立的德军集群,这就使我们的第1集团军赢得时间在圣萨林地域集结。
  与此同时,在吕内维尔也展开激战,该城多次易手;在梅斯以南也有激战,美军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莫泽尔河小型登陆场 ' 注:在这场战斗中,梅斯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作战非常英勇。 ' 。九月十八、十九日,我第5坦克集团军在吕内维尔附近参加战斗。该集团军集结起来,准备向美军后方实施一次深远突击,但由于莫泽尔河一带情况非常危急,曼提费尔将军奉命立即参加战斗。
  第5坦克集团军于九月十八日发起进攻。曼提费尔当时辖有第15装甲步兵师、第111、112、113装甲旅、第11和第21装甲师,他可以通过第47和第58坦克军司令部指挥这些部队。从战斗序列上看,倒很象回事,但是,真正的突击兵力是很小的。第21装甲师实际上没有坦克,当时只有一个二流的步兵旅;第11装甲师从第19集团军调出来,这时还正在途中,它从法国南部撤出来时,已被打得肢离破碎了;第15装甲步兵师在浴血作战中也已被削弱;第112装甲旅只有少量的坦克;第113装甲旅还正从萨尔堡下火车的地域向前开进。根据西线总部给布拉斯科维茨的命令(实际是希特勒的命令),第5坦克集团军应对美军第4装甲师的翼侧实施突击,收复吕内维尔,清除美军在莫泽尔河的登陆场。希特勒的错误,主要在于还没有把所有的兵力调集起来就发起了反击。
  九月十八日,第15装甲步兵师和第111装甲旅经艰苦奋战突入吕内维尔;九月十九日,第113装甲旅猛烈攻击了马恩…莱茵运河以北阿拉库尔的第4装甲师的“A”战斗指挥部 ' 注:“A”战斗指挥部比英军装甲旅稍弱。 ' 。我军“豹”式坦克优于美军“谢尔曼”坦克,但是敌人有强大的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支援。雾散以后,他们的制空权也发挥了作用。德军在进攻中损失了约50辆坦克,而一无所获 ' 注:巴顿一整天都在视察战场,得出的印象是,敌人可能在二十日向萨盖明实施深远的突破(见《洛林战役》一书)。 ' 。(见图56)
  尽管曼提费尔反对,布拉斯科维茨还是命令他于二十日重新发起进攻。曼提费尔只好执行命令。但是,由于美军在阿拉库尔的兵力实在强大,第111和113装甲旅只能处于守势 ' 注:这些旅归第58坦克军指挥。 ' 。当时真正的危险是,第12军眼看就要在第1集团军和第5坦克集团军之间楔入,美军先头部队很快就要插至莱茵河一线。
  这就是巴尔克将军和我刚到“G”集团军群时的情况。
  圣萨林之战
  九月二十一日,巴尔克下令发起大规模进攻。不惜任何代价要将第12军阻止于圣萨林一线。这时,希特勒还在坚持要清除莫泽尔河岸美军的登陆场。第1集团军应以其左翼实施突击,第5坦克集团军则奉命向阿拉库尔地域的第4装甲师进攻。第58坦克军以第111装甲旅的兵力实施进攻,同时,由第19集团军所辖的第11装甲师进行支援。
  九月二十二日早晨下起了雾,这使我们的坦克有了掩护,不至于受到控制着整个西线战场的敌军战斗轰炸机的攻击。起初,第111装甲旅向朱维里兹的进攻尚且顺利,但不久天就放了晴,敌军的歼击轰炸机蜂拥而至,攻击我们的坦克。美军的炮兵继续进行猛烈射击,他们的坦克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结果,第111装甲族实际上是被歼了,日末时,全旅只剩下7辆坦克和80人。
  这对“G”集团军群来说,真是出师不利。显然,在美国空军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我们的坦克是毫无办法的。坦克战的一般原则在这个战场是不适用的。九月二十二日白天,在朱维里兹附近继续展开激战。法国第2装甲师向埃皮纳尔以北施加重压。与此同时,美国第7集团军由罗纳河谷向北开进,直取贝尔弗特山口,威胁着我第19集团军的左翼。
  九月二十二日,希特勒重申他的命令,即必须歼灭马恩…莱茵运河以北的美军,并于九月二十四日,以第559国民掷弹兵师的两个团,在第106装甲旅的支援下,向圣萨林以西发起进攻。开始又取得了一些胜利,到了十点钟,美军的歼击轰炸机飞来进行猛烈的轰击,情况立刻起了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继续进攻简直等于把部队白白送礼,但是没有办法说服希特勒。尽管伦斯德元帅亲自呈请希特勒停止进攻,希特勒却坚持让第11装甲师去攻击阿拉库尔附近的美军。这个师有两个装甲步兵团,但只有16辆坦克,再加上第58坦克军的余部,曼提费尔将军发起反击只有50辆坦克。
  哪知,九月二十五日,曼提费尔却收获不小。他先派出侦察查明,阿拉库尔以北是美军防御的薄弱点,于是他令第11装甲师攻打这里,获得了出敌不意的效果。另外一个有利条件是,正好下起了雨,还有云,歼击轰炸机来不了。在第11装甲师进行深远突破时,曼提费尔把第58坦克军的余部也投入战斗。二十五日天黑时,他的先头部队离阿拉库尔已不足两英里了。
  九月二十六日,曼提费尔调整了部署,第二天继续进攻阿拉库尔附近的激战持续了三天。下雨对我们有利,装甲步兵为了击退伍德少将指挥的第4装甲师而尽了最大的努力。九月二十九日,歼击轰炸机又出现了,曼提费尔的进攻受阻。这时,巴尔克将军亲自到伦斯德司令部去,强调指出,要把进攻继续下去,至少还需要3个师,而且要有足够的支援兵器。西线德军总部已经没有预备队可以给他了,因为这时美军第1集团军正在向亚探挺进,伦斯德承认,“G”集团军群的突击力量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尽管希特勒有令,我们的进攻也不能再坚持下去。第58坦克军军长克鲁格将军在关于这次行动的报告中,把他的失败归咎于敌人拥有压倒优势的空军和炮兵。
  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第559国民掷弹兵师攻击圣萨林以西的格莱米塞林区,美军第35师被迫后退 ' 注:第559国民掷弹兵师在党卫军第13军编成内行动,为第1集团军的左翼。如果把它编给第5坦克集团军,情况会更好些,因为这样就可以由一个集团军在圣萨林地域协调整个战斗行动。 ' 。巴尔克根据与伦斯德商谈的结果,于九月二十九日停止进攻,这使美军指挥部非常不安,第12军军长埃第将军同意退过塞列河。这个命令激怒了巴顿将军,他非常正确地撤销了这道命令,并令美军第6装甲师实施反击 ' 注:见《洛林战役》原文第252页。 ' 。
  我们完全撇开了希特勒的命令,向格莱米塞和阿拉库尔攻击第12军,证明是正确的。当巴尔克于九月二十一日接替指挥“G”集团军群时,就已看出,美军决心打通一条去萨尔河和莱茵河的道路,而且只要给予巴顿以行动的自由,他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这时,“西部壁垒”仍然没有部队,根本谈不上建立坚固的防御。根据我们的观点,对第12军的先头部队实施反击,是很有利的,因为这使美军丧失了在尔后进攻中取胜的信心。虽然我们的攻击代价很高,但是它很及时,事实证明这一举是正确的,而且真正阻住了美军第3集团军。
  我们现在才知道,当时巴顿是根据艾森豪威尔九月二十二日的命令停止前进的。这位盟军总司令决定采纳蒙哥马利的建议,主攻选在北翼,扫清安特卫普的接近地,以期在冬天到来以前占领鲁尔区。因此,令美军第3集团军无条件地转入防御。这一步棋的对错姑且不论,但是它确实使“G”集团军群松了一口气。我们获得了几个星期的宽限,以便重整我们已经垮了的部队,并作好抗击敌人尔后突击的准备。
  十月的暂时平静
  十月是非常平静地渡过的,只是在我们当面的梅斯以南以及在第19集团军地带内的孚日山西坡有过几次局部的行动。由于亚琛附近的情况危急,我们只得让第3和第15装甲步兵师调出,换给我们的却只有一个警卫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谈不上什么进攻行动的,一切精力都集中在加固防御上。
  俄国战场的德军部队还有相当的战斗力,从那里来的人看到我们西线部队的情况都深为震惊。装备的损失大得惊人,例如,第19集团军原来拥有1480门火炮,而在从法国南部撤退时就损失了1316门。我们所辖的部队是个杂牌军,有空军人员,有警察,有老有少,特种营的成员不是有胃病就是有耳疾,甚至从德国调来的装备很好的部队,实际上都没有经过训练,从演兵场直接送到战场,有的装甲旅还没有进行过连级规模的训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损失那样多坦克的原因 ' 注:我们还得到一个由俄国战场调来的师,即党卫军第30步兵师。但是,这个部队带有一种反抗情绪,我们建议把他们解散。这一请求被拒绝了。 ' 。
  我们部队的条件说明,“G”集团军群要作大量的司令部工作。我们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把新来的装甲旅送到第11和第21装甲师去受训,这两个师属于德国国防军中第一流的部队,他们曾在俄国和非洲长期作战,屡建战功。遗憾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采取了错误的作法,即继续组建新的装甲部队,主要是编入党卫军序列,忽视给老的装甲师增补人员和装备。
  十月末,当伦斯德元帅来到我们司令部,说他是去参加隆美尔元帅的国葬途经这里,我当即大惊失色。他说,凯特尔打电话告诉他,隆美尔在诺曼底遭到空袭而负伤,健康正在恢复的时候,因旧病复发逝世;并说,这次他是作为希特勒的代表去参加葬礼的。当时伦斯德元帅的确一点也不知道隆美尔是怎样被谋杀的。后来,我被关在战俘营里的时候,才得知隆美尔之死的可怕真象。
  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也常常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一些事情的真象。根据希特勒的手谕,任何人都不得知道份外的事情。指挥官也不掌握什么情况,他们为提高士气,只得讲一些什么非凡的新式武器,什么正在发展潜艇战,什么敌军内部分歧在增长之类的话,要么就是传播戈培尔的宣传机器里制造出来的一些鬼话。本书是以研究军事问题为目的的,因此对这些伤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