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推背图 60象探讨详解-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哉帐肥担溆饕馊词牵嚎上Ъ降奶街挥幸弧⒍辍
  757年收复两京,洛阳只有一两年的太平,759年五月又陷入史思明之手。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即位。762年十月,唐代宗向回纥借兵,再次启用郭子仪收复了洛阳。史朝义奔逃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正月自缢。
  安史之乱历经7年3个月,至此彻底平息。但好景不长,下一象的兵灾又要开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豫:后来的唐代宗,初名李俶(音:处),原封为广平王。
  '2' 卦的各爻是由下向上演化的,「剥」最上面是阳爻,故曰群阴剥阳,即将有变,是为去旧生新。

  第七象 庚午(震下艮上 无妄)吐蕃侵掠
  谶曰
  旌节满我目
  山川跼我足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
  金圣叹:「此象主藩镇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一、众解精华
  1。 解谶
  【旌节满我目 山川跼我足】
  「跼」,音局,跼促与局促同意。
  各地藩镇旌旗满目,山川因藩镇分成了格局,跼促得不好立足。
  安史之乱时,为抵御叛军,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纷设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扼守要地,大小军镇割据一方,皇帝不好控制了。
  《推背图》每象有一个主体,这两句是主体事件的国内环境。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乍」,突然。「陡」,也是突然的意思。
  吐蕃'1'突然杀到长安外围,长安等地遭到空前的劫掠。
  「客」:在《推背图》中指外族,这里指吐蕃,蕃,古音:波。
  公元763年,吐蕃率吐谷浑、黨项、氐、羌等族20万众入寇关中,边关告急,宦官程元振阻挠军情上报。吐蕃兵开过距西安480里的泾州(甘肃泾川)时,皇上才知情。十月初二,吐蕃攻占长安150里的奉天(今陕西乾县)。被解职的郭子仪知情后,自带20骑奔赴咸阳,看到吐蕃20万人马漫山遍野杀到了咸阳外的渭河,郭子仪急派人请求增援,再次被程元振挡住。初六,代宗正操演军队,吐蕃已打过渭水。初七,代宗仓皇逃往陕州(河南陕县),唐军一哄而散。初九,吐蕃进入长安大肆剽掠,溃散的官军也趁火打劫。
  2。 解颂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指太监专权误国,封锁皇宫消息,国堤崩溃,皇宫美梦全非。
  「蝼蚁」:指宦官,即太监。他们出身平民,平民过去称为蚁民。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吐蕃杀入重重大门,大肆劫掠。
  「土口」:是吐蕃的「吐」字。
  「小草滋生」:是吐蕃的「蕃」字;蕃,草茂也(《说文解字》),蕃茂,指草木繁盛。
  …………………………………………………………………………………………
  二、文征解卦
  卦为「无妄」,下半部分为震,指雷;上半部分为乾,指天。
  运势:「凡事宜守正,若行为不检者,必招灾祸」。亦有「无妄之灾」之意,正合本象之灾。
  三、陈曦解图
  图中人口衔草,草指吐蕃。图中的服饰是清朝的服饰,这也是有人以此攻击《推背图》的口舌之一,说这是清朝人编的——如果真是清人改编的,为什么不改为唐朝胡人装束,反而「此地无银300两」呢?
  其实,这是预言为了设谜、保密——如果用当时人的装束,会被当代人看破天机。所以,《推背图》中清朝以前各象,都用清朝服饰表示外族人;清代以后各象,官员都画成了汉官服饰——颠倒服饰设谜局!
  ………………………………………………………………………………………………
  四、史实精要——子仪一手擎唐室,威名三度退蕃兵
  下述史实《推背图》本象没有提及,因与本象有关,做一简述。
  (接上文「解谶」)面对20万强敌,66岁的郭子仪只收罗到4000士兵。他派200人到长安城东40里的蓝田城外,白天擂鼓,夜晚点火做疑兵;同时派人混入长安,秘招数百少年,晚上在城中大喊「郭令公大军来了」!蕃兵惊恐,不战而逃。长安陷落13天,以呐喊收复。
  764年十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黨项10万众南下奉天,郭子仪向代宗提出坚守退敌,严阵以待。回纥将士大多和郭子仪并肩战斗过,一起平定过安史之乱,慑于郭的威望,敌军望郭而退。
  765年八月,30万蕃兵取长安,仆固中途病死。郭子仪1万多人被困泾阳。郭亲自游说回纥倒戈,吐蕃闻风而退,唐军与回纥随后追杀,取得大胜。
  10…13 06:12
  第八象 辛未(坤下离上 晋)藩镇之乱
  谶曰
  搀枪血中土
  破贼还为贼
  朵朵李花飞
  帝曰迁大吉
  颂曰
  天子蒙尘马首东
  居然三杰踞关中
  孤军一驻安社稷
  内外能收手臂功
  ………………………………………………………………………………………………
  金圣叹:「此象主建中之乱,三人者李希烈、朱泚、李怀光也。李怀光以破朱功,为卢杞所忌,遂反,故曰破贼还为贼。三人先后犯阙,德宗乘舆播迁,赖李晟以孤军收复京城,而社稷重安矣。」 
  一、陈曦试解
  本象背景:唐德宗即位初,励精图治。当时全国藩镇林立,几近失控。780~805年,德宗开始削藩,利用忠实的藩镇剿灭不法藩镇。
  1。 解谶
  【搀枪血中土】
  唐德宗时的「藩镇之乱」,四镇称王,二藩称帝,中原陷于战火。
  【破贼还为贼】
  李怀光率军大破叛贼朱泚,救了德宗之围,但随后也做了反贼。
  【朵朵李花飞 帝曰迁大吉】
  「泾师之变」,朱泚称帝,杀了京城未及逃脱的郡王、王子、王孙这些姓「李」的77人,德宗因及时逃跑幸免。「大吉」:庆幸、幸免。
  ※ 辨析:
  有人将「朵朵李花飞」解为唐朝李姓将军很多,单句解释似可,但与「帝曰迁大吉」难合。从下一象可以看出,「李花」明显指李唐子孙。
  2。 解颂、图
  【天子蒙尘马首东】
  783年十月,泾原兵在长安哗变,德宗西逃奉天(今陕西乾县)。
  「马首东」:避开战场,逃亡。有人解为向东逃,字意、史实有误。
  ※ 辨析:
  「马首东」出自成语「马首欲东」,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当时晋国伐秦国,秦兵在西,栾黡(音:眼)「马首欲东」,是避开战场、东归之意。「马首东」后来成为诗歌韵脚,没有「马首西」之说。
  凭吊岳飞的古诗有:「十二金牌马首东,郾城憔悴哭相丛。千年宋社孤坟在,百战金兵寸铁空。」这里的「马首东」也不是向东,而是从战场上撤回的意思(时岳飞南下)。
  【居然三杰踞关中】
  「关中」:古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秦国四塞:东为函谷关(河南灵宝),西为大散关(陕西宝鸡),南为武关(陕西丹凤),西北为萧关(宁夏固原),四险关之间的地区称为关中。广义的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如《史记。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踞关中」:盘踞关中。「踞」:蹲,盘踞。
  「杰」:豪杰,豪强,强盗,既可指忠臣良将,又可指叛将。
  「三杰」:笔者以为「三杰」应指盘踞关中的朱泚(音:此)、李怀光、李晟,而不是金圣叹说的「李希烈、朱泚、李怀光」。
  ※ 辨析:
  其一,李希烈并没有「踞关中」。李希烈是淮西节度使,治蔡州,即今河南汝南县。783年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今开封)。784年正月以汴州为大梁府,称楚帝。他并没有进犯到关中。
  其二,叛蕃众多,金圣叹只列此三人不妥。除了金圣叹说的三杰,还有朱泚的弟弟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这是782年十一月,四路节度使筑坛同盟后自封的。
  因此,「三杰踞关中」和图中的三人,笔者以为是指:
  朱泚,幽州卢龙节度使,辖区在河北卢龙县一带。782年,其弟朱滔反,朱泚被软禁在京城。783年十月,开赴淮西打李希烈的泾原兵在长安哗变,德宗仓皇逃往奉天,泾原兵拥立被软禁的朱泚,朱泚在长安自立大秦皇帝,随后围攻奉天。
  李怀光,邠宁(今陕西彬县,邠:音斌)、朔方节度使,管辖灵州(今宁夏灵武)。德宗被朱泚困在奉天,李怀光救驾,把朱泚打回长安。因奸相卢杞挑拨,德宗不让李怀光入朝觐见,李一气之下反叛,德宗又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785年,李怀光兵败自尽。
  李晟,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783年奉诏回师讨伐朱泚,被封为「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怀光反,李晟担当起匡扶唐朝的重任。
  【弧军一驻安社稷】
  指李晟以孤军收复长安,腹背受敌,以少胜多,匡扶社稷;同时李晟直捣皇城的战术保全了长安的民生,宗庙无损,也是「安社稷」。
  【内外能收手臂功】
  李晟匡扶唐朝,他对内严明治军、执政有法,对外能攻善战、秋毫无犯,堪称唐朝的股肱之臣。
  784年五月李晟收复京师。朱泚败出长安,六月被部将所杀。七月,德宗重返长安,将李晟官升司徒。并为其画像,放在凌烟阁太宗旧臣之侧,彰显他再造唐朝的功绩。
  可见,本象的主角是李晟。
  …………………………………………………………………………
  二、文征解卦
  卦为「晋」,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离,指火。
  大象曰:「日出地面,普照大地,有光明上进之象」。正是李晟的「晟」字之意。晋卦有「良臣遇君之意」,运势为「事业、名望、财运皆吉,所谓有加官晋爵之兆」,正是在本象历史事件中李晟的运势。
  《推背图》图、谶、颂、卦四位一体,因此,图中应有李晟的位置。
  …………………………………………………………………………………………
  「泾师之变」彻底结束了唐德宗削藩的梦想,784年正月,德宗痛下「罪己诏」,表示天下大乱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除了朱泚外,赦免了叛藩,叛藩上表谢罪。德宗回政长安后,对藩镇的态度转为姑息。唐朝国势由此倾颓,虽经二、三次转机,也都是昙花一现,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下一象的厄运。
  10…13 06:14
  第九象 壬申(乾下离上 大有)黄巢起义
  谶曰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
  血染河山日色红
  一树李花都惨淡
  可怜巢覆亦成空
  ………………………………………………………………………………………………
  金圣叹:「此象主黄巢作乱。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以自立,改国号梁温,为黄巢旧黨,故曰覆巢亦成空。」
  一、众解精华
  1。 解谶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黄巢的「黄」字。古代五色:红、黄、青、黑、白,不是白,不是黑,又有草字头,只有黄。
  【借得一枝】:黄巢借得王仙芝的势力发展起来。「一枝」:指王仙芝。
  875年五月,黄巢起义,投入王仙芝义军,黄成了王的副手。876年因反对招安,黄巢带2000人分兵,王仙芝有数十万人。878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其部投归黄巢,是为「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黄巢铩 人太多。
  黄巢起义,滥铩无度。民间有「黄巢铩人八百万——劫数难逃」之说。至于它的滥铩,网络上登的很多,请自行参考。
  2。 解颂
  【万人头上起英雄】
  「万」字繁体为萬,是草字头,故「万人头上」喻「黄」字。「英雄」:起义,义军。本句指黄巢起义。
  【血染河山日色红】:黄巢铩人太多,血染山河。
  【一树李花都惨淡】:僖宗逃亡四川,长安的李姓皇族被黄巢铩尽。
  【可怜巢覆亦成空】
  一语双关,既点李唐王朝「巢覆」——881年长安被黄巢占领,又点出黄巢最终兵败,帝王美梦已「成空」。
  3。 解图
  图中:树,按颂中「一树李花」,知其为李树;树上一巢,李唐天下出了黄巢;巢空,是颂中「巢覆亦成空」之意。巢下数具尸体,喻指黄巢铩人太多。 
  二、文征解卦
  卦为「大有」,下半部分为乾,指天;上半部分为离,指火。
  大象为「太阳在天,遍照万物,但五阳争一阴,有盈即缺」。运势为「得时得运,昌荣大吉,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这是黄巢之运。黄巢得胜进京称帝,自交大吉运。但他涂炭生灵,如烈日焦灼万物,终于物极必反,两年就败出了长安。
  …
  其实,黄巢进长安时,市民是夹道欢迎,可没想到黄巢继承了晚唐腐华……黄巢不治国、不搞民生,士兵公然在长安街头铩人越货、争抢民女。因见讥讽黄巢的诗,查不出作者,便铩尚书省门前全部守军,又铩了长安会写诗的3000多儒生。待官兵反攻,全城百姓都站到官军一面。黄巢反扑得胜后,《新唐书》记载:「巢怒民迎王师,纵击铩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推背图》60幅图,三次用死人、白骨预言死人过多的战争,都是和历史史实一致的。不解开伪饰的历史,很难看到图中深刻的内涵。
  10…13 06:15
  第十象 癸酉(坎上坎下 坎)朱温篡,后梁始
  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
  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铩我
  回头还有李儿花
  ………………………………………………………………………………………………
  金圣叹:「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圭所弑,是颂中第三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后唐,是颂中第四句意。」
  一、众解精华
  自本象开始,古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混战局面。
  1。 解谶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中原大地,没人能制伏朱温。「八牛」:「朱」。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血无头」:「皿」字,与「泅水」合为温字的繁体「溫」。
  「有血无头」即是字谜,又喻指朱温残暴,滥铩成性。
  朱温是黄巢旧将,882年降唐,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协助李克用镇压了黄巢。黄巢战乱以后,唐朝已名存实亡了。895年唐昭宗出逃,被劫持3年,900年又被宦官废掉。901年,朱温拥立昭宗复位后大权独揽。而后他铩昭宗立哀帝(昭宣帝),再逼其禅让,建立后梁。
  2。 解颂
  【一后二主尽升遐】:「升遐」,升天,死去。
  「一后二主」:904年八月,朱温铩唐昭宗;905十二月,朱温铩哀帝生母何太后,907年朱温「受禅」建立后梁,第2年又鸩铩了哀帝。
  【四海茫茫总一家】
  后梁建立,李克用等藩镇不予承认,军阀割据,中国四分五裂。但是大家又都原本是大唐一家,中华一家。
  【不但我生还铩我】:朱温被儿子所铩。
  朱温奸淫儿媳,几个儿子趁机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以求继承皇位。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妻子美艳无双,因此,朱温病重时要向养子托后事,三子朱友圭得到妻子密报,连夜率兵铩入宫中,刺死朱温。
  朱友圭自立仅9个月,改年号「凤历」不出2个月,就在其弟朱友贞的政 
  变中被铩。铩父弑君的朱友圭死后没有庙号和谥号,被废为庶人,未被后人承认为皇帝。
  【回头还有李儿花】
  不久后梁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音:旭)所灭,历史就翻到了《推背图》的下一象——后唐。
  ………………………………………………………………………………………………………………
  二、陈曦解图
  《推背图》的一些图有「方位」的喻意,如本书第36象、42~46象、52象。中国古代的地图没有严格的方位规定,而且上南下北的居多,但从第16象能看出,本书的图是上北下南定位的。
  图中河水流向南方,隐喻河南——「黄河以南」,似喻风水流向河南。朱温起家的基地、后梁的都城、绝大部分领土都在「黄河以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