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头顶青天-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你们可以授权让本公司获得铁路经营权了。”

    揣着一叠授权证书,姬傲剑又默默的走了出来。

    姬梦影皱眉,“你直接把支票扔他们脸上不就行了,还和他们谈什么爱国主义啊?”

    “我以为在爱国情操的影响下,可以减少一些公关成本。”姬傲剑长叹道,“事实证明了,谈爱国完全是多余的。”

    ……

    一个月之后,“美利坚跨洲铁路公司”的两位代表,带着整条线路上所有州级政府的授权证书,来到了纽约。

    “我问一下,为什么你把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名字登记为纪瑞芙?”

    “姬水滔滔,昆仑巍巍,纪瑞芙就是英文‘姬水’的意思。”

    “我懂了。”姬梦影望着他道,“那么纪瑞芙先生,我们去住哪一家豪华酒店呢?”

    “钱还没捞到手,住什么豪华酒店啊。”姬傲剑摇头,“随便找个路边旅馆住下就行了。”

    “你这也太省了吧?”

    “这不算省了。”姬傲剑哼道,“我们本来还可以在城外继续搭帐篷,连小旅馆的钱都可以免掉。”(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 资本转移

    第四百二十七章 资本转移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的特点,就是定期性发作的经济危机。

    一八三七年,美国历史上第一**牛市终结,经过好几年的阴霾之后,证券市场终于迎来了复苏。

    复苏的原因很简单,修建铁路的狂潮深刻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并且迅速成为股市的主要品种。

    这个时代,中产阶级年收入只有一千美元,而铁路的修建成本是每英里三万六千美元,没有任何个人可以负担得起如此高昂的费用,但是通过股份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融资,就能解决资本问题。

    也正因此,铁路证券成为了华尔街的宠儿,这是一个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最佳题材。

    “北美大陆的东西距离是三千英里,以东部每公里的造价三万六千美元来计,那么总造价就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在一个很黑暗很狭窄的路边旅馆,姬傲剑正在计算着融资范围,“这只是最保守估计,我们走过来的那些山地和沙漠地区,铁路的修建条件远比东部困难,每公里造价还会大幅上升。”

    “那如果发行一亿美元的证券,华尔街的资金总量接得下去吗?”

    “肯定接不下去,我怀疑现在的纽约股市总市值也就几亿美元而已。”姬傲剑道,“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发行那么多的股票。”

    “但是,如果你不发行这个数量的证券。却要号称修建跨洲铁路,公众就会直接怀疑你是骗子。”

    “跨洲铁路是个长期工程,总得一段一段来修嘛。”姬傲剑若无其事地说道。“我们可以告诉公众,第一轮发行股票的融资,是为了修建东段铁路,也就是从东海岸一直到密西西比河的上游密苏里河,这就成为美国最长的铁路和水路的结合,对于经济发展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即使跨洲铁路的西段在未来没有修建,光是东段铁路也绝对具有投资价值。”

    “嗯。先造一半的话,就只要修建一千五百英里的铁路,也绕开了地质条件最差的西部地区。成本核算依然是每公里三万六千美元。”姬梦影道,“不过,这也至少要融资五千万美元以上才行,好像还是很难接盘。。”

    “既然只在东段修路。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建好的东北地区铁路网。和他们对接就行了。”姬傲剑继续消减成本,“这样一来,我们又可以省下五百英里的融资,只要为一千英里的铁路发行股票,这就是要吸纳三千六百万美元的社会资本。”

    “三千六百万美元的股票,也不是那么容易推销出去的。”

    “光是美国人接盘自然有点困难,所以我们还可以推销给欧洲人。”

    “欧洲人?”

    “金融是个开放的领域,美国又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国。欧洲的资本自然乐于过来购买债券股票,分享美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姬傲剑道。“特别是那些热门的运河铁路股票,都曾经被欧洲的资本控制。”

    “曾经被控制?”姬梦影好奇了,“那现在难道没有被控制吗?”

    “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定期发作的经济危机。”姬傲剑叹了一声,“每一次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股市就陷入萧条,各种证券的价格大大下跌,欧洲人就恐慌了,赶紧把手上的美国股票抛出去,美国人又以低价买了回来,重新获得了自己公司的控制权。”

    “……”

    “所以美国人等于是借用了欧洲资本来发展自己的产业,当金融发生崩盘的周期,又把证券拿回到自己的手上。”姬傲剑推开窗子,“几个经济循环下来,美国的经济成果就蒸蒸日上,如日方中。”

    从窗外看去,纽约街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八十四米高的大教堂,全部是用褐色砖石砌成。这座教堂是在上一次经济大萧条之后新建的标志物,正象征下一个繁荣周期的到来。

    “这教堂看起来挺高的。”

    “是啊,比你的神像还高呢,不算基座的话。”

    “刚才说到哪了?”姬梦影转回正题,“欧洲人真是傻,在美国市场上的金融玩得太不成功了,好像是白白被利用了。”

    “因为,靠金融赚钱从来就不是个长久靠谱的路子。”姬傲剑道,“大不列颠以后就是改行玩了金融,造成实体产业衰落,第二轮工业革命就被美国德国超越了,从此也就失去了世界霸权。”

    “你就别管大不列颠转型成功不成功了,我们的股票怎么推销,先卖给美国人还是欧洲人?”

    “首先要找的当然还是可爱的联合王国了,只要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人都愿意买我们的股票,本土的美国人哪有不买的道理?”姬傲剑站了起来,“我们去找巴林银行在纽约的派出机构。”

    巴林银行曾经是整个欧洲的霸主,首创了近代跨国银行网络模式。一八一五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巴林银行向法国提供巨额赔款的贷款。当时,路易十八的首相黎塞留无奈地感叹:“如今在欧洲有六大强权:英格兰、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沙皇俄国,以及巴林兄弟银行。”

    “尊敬的托马斯先生,华尔街的一波大牛市正在逼近,越是有价值的铁路,就越会受到热捧。”姬傲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本公司修建这条跨洲铁路的重要意义,刚才已经向您充分介绍过了,现在入手本公司的股票,正是最佳时机。”

    “正因为这条铁路的战略价值巨大,对于美国连接西部领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看不出为什么要支持修建这条铁路。”

    巴林银行的纽约分行负责人托马斯表示,“要是有了这条铁路,美国人就能非常方便地把我们从俄勒冈地区赶走,甚至我们今后在北美没有立足之地。”

    姬傲剑惊诧了,“您竟然还在意联合王国在北美有没有势力范围,这好像和您的业务没有什么关系吧?”

    “这怎么会没有关系,我是一个英国人,我热爱自己的国家,怎么能让联合王国在北美的殖民利益受损。”

    “可是,作为一个银行家,您不是应该在商言商吗?”

    “银行家也是有国家的。没有国界的都是那些无耻的犹太人,比如罗斯柴尔德什么的。”托马斯正气凛然地说道,“我们巴林银行是虔诚的基督徒银行,有着五个世袭爵位,我们永远忠诚于大不列颠王国!”

    “我明白了,原来您是爱国人士,怎么不早说呢?”

    姬傲剑迅速打开了公文包,又拿出一叠文件,“你看看这些,是修建另一条北美铁路的授权证书。”

    托马斯也惊诧了,“你究竟要修几条跨洲铁路?”接着就反应过来,严正相告,“不管你要修多少条,我们都是不会投资的。”

    “这条铁路不是为美国人修的,是为英国人修的。”姬傲剑笑嘻嘻地说道,“您看,这条铁路从加拿大出发,穿过俄勒冈,经过加利福利亚,直到墨西哥城,能够把加拿大和整个中美地区联系在一起,不仅能促进西海岸的经济繁荣,还能够共同抵御美国人的西进扩张。”

    行长愣了一下,赶紧去翻阅面前的文件。

    “这里有加拿大总督的签字,加利福利亚总督的签字,以及墨西哥政府的签字,手续齐全,完全合法。”

    “等等。”托马斯已经十分糊涂了,“你既为美国人修跨洲铁路,又给墨西哥修南北铁路,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我当然是为墨西哥工作的。”姬傲剑正色说道,“你看,这是加拿大总督的介绍信,能够证明我是联合王国可信赖的朋友。还有,这是墨西哥皇帝的介绍信,能够证明我是墨西哥和欧洲王室可信赖的朋友。如果您还不能完全相信的话,我可以请墨西哥驻纽约领事馆为我证明。”

    “既然你是为墨西哥服务的,那你为什么还要来到纽约,为美国人的跨洲铁路融资?”

    “要修建加拿大-墨西哥铁路,耗资十分巨大,所以我考虑借美国人的钱来缓解资金压力。”姬傲剑一脸平静地说道,“我在纽约交易所融资之后,就转到西海岸去,作为修建加墨铁路的资本。”

    “我懂了!”托马斯恍然大悟,“你是金融骗子,过来骗美国人的钱。”

    “您别说得这么直接,这怎么能叫骗呢,应该叫做资本转移。”(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八章 场内场外

    对于华尔街的股票经纪商们来说,使用各种手段操纵市场进行投机,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来应该有自身规律,但如果按照经济规律去判断股票行情,却是最大的错误。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出发前提,每个人都是有理性且自私的。由此可以推导,一个理性的人,能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一个自私的人,会把规律当作工具,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就是制造自由市场的神话,拒绝国家监管,让市场自发完成一切经济活动。于是,一群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谋利益的人们,又处在排斥外部监督的环境下,任何所谓在金融市场上的成功投资,几乎都是操纵市场的投机案例。

    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没有被相信是一门科学,而事实上,这的确也是永远的赌局。

    当经纪商们发现有一支股票想要进入市场,居然还是横贯北美铁路的主题概念,不禁都笑了。

    虽然铁路股票很热门,可是对于一条跨洲铁路,需要的资金量太庞大了,足以让市场对铁路的前景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这家运营公司事先居然没有联系我们合作谋划,这支股票还怎么向公众推销?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理会它。

    所谓不理会的意思,就是不接盘。不谈论,让这支股票根本没有造势成为明星的机会。

    可是市场的传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被控制的,尤其是这里还是一个所谓的“自由市场”。

    有传言说。英国人对这条铁路很感兴趣,巴林银行已经决定为该铁路公司在欧洲承销一半债券。传统的银行界更喜欢收益稳定的债券,而不太情愿在股票市场上做过山车。

    又有传言说,这家跨洲铁路公司已经接触了五大湖地区的多条已运营铁路的公司,和他们商谈东部铁路的接口问题。这些公司的现有铁路一旦接入跨洲铁路,无疑将使自己的原有资产平步青云,因此各铁路公司的股东们都在争相购买跨洲铁路的股票。试图在铁路的对接选择上增加影响力。

    还有传言说,跨洲铁路公司已经和大型钢铁厂签订了购货协议,助长了最近钢铁股的涨势。于是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也开始青睐了这支股票。

    最后,虽然场内的经纪商们没有去承销这支股票,但是在场外,随时可以从路边经纪商的手中买到。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域一样。纽约交易所的股票经纪人也是分等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划为“场内的”和“路边的”两个等级。

    自从《梧桐树协议》签订以后,最成功的一批经纪人在一个聚会场所进行股票交易,这个聚会场所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能够加入进来的就是“场内的”经纪人,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收取佣金的价格同盟。而在场外的自然就是“路边的”经纪人,他们被纽约最有钱的经纪人排斥在外,但是在承销股票。散布信息方面,却依然发挥着相当有效的作用。

    每一个“场内的”大经纪商。都必然主导和影响着一群“路边”经纪人,成为一个作战团队。这个团队的功能不仅仅是帮客户买卖股票,更重要的是进行散布信息,买空卖空的各种金融战斗。

    如果有公司想在纽约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一位“场内的”先生合作,是一条最省事的路子。反之,如果“场内的”先生们都不理睬一支股票,那么这支股票基本就会沦为弃儿。

    当然,进入“场内”的条件也很简单,只要缴纳五千美元的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这笔钱相当于中产阶级五年的收入。某一位“路边的”经纪人将业务做得很成功后,组织起了团队,拥有足够资本,自然就会买个席位,来到“场内”。

    场内的经纪商们非常纳闷,为什么跨洲铁路公司宁可找那些路边的散户经纪人,也不和他们这些有着强大推销能力的巨头合作。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答案了。

    这一天,纽约交易所的“场内”来了一位刚刚交了年费的新人会员,还是一位女经纪人,她的名字叫做迪夏,就是靠着在“路边”组织起来许多零散的小经纪人,大量推销了跨洲铁路的股票。

    有人咕哝起来,“迪夏在华尔街混了有不少年了吧,以前没看出她这么能干啊,这次居然能把一只大盘股票炒得这么成功。”

    更多的会员对于这个以前在场外的小经纪人,脑海里连一点印象都没有,只能感慨,“总有人会碰到好运气,碰到一个好题材就能上位。”

    还有人不屑一顾,“场内和场外完全是两个世界,时时刻刻都有人淘汰出局。买了席位进来的新人,能在这里坚持三个月不被淘汰,才算是进来过一回。”

    “说的是啊,我们身在这个年代真是非常不幸,有一位利特尔先生,还有一位德鲁先生,都是华尔街的神话人物,随时能将任何老练的经纪人打得一文不名。”

    “更别说这次的新人是一个女人,我觉得她实在不应该进场,在路边一直做下去,至少可以混得滋润一点。”

    ……

    此时此刻,真正的迪夏,正在跨洲铁路公司的经理办公室内,忙碌地做着文书记录工作。

    她是一个双亲身故,独自来到纽约赚生活钱的外地人。纽约的人口在短短数十年里超越了费城,成为了北美最大城市,绝大多数市民都是和她一样的外来者。

    纽约的股票经纪人实在是一个艰难的职业,如果想往上攀爬,你必须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演技,因为你所要欺骗的对象,是整个美国乃至世界。

    很不幸的,迪夏又是从上次一八三七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入行,这七八年时间里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片惨淡,她也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路边经纪人。

    至于她为什么做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她长得非常难看。

    因为难看,所以她无法从事女仆一类的服务性工作,更不可能找到一个愿意娶她的人去当家庭主妇。

    但是她记忆力很好,跑路的速度又非常快,能第一时间把场内的交易信息通知给自己的客户,所以她能一直从事经纪人的工作。那个年代,忙碌传递股票价格信息的小经纪人,就是被形象地称为“跑腿者”。

    不过七八年跑下来,迪夏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渐渐地也就开始有了跑不动的感觉。她悲哀地想,再过几年,自己就要连目前谋生的工作也做下去了,而且完全不知道能向什么职业转行。

    然后,就在半个月前,她遇到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孩,美到迪夏觉得如果用倍数来形容自己和她的差距,至少也该是millions的数量级。

    让她大吃一惊的是,这个女孩找到她,居然是要顶替她的经纪人工作。在对方一双漆黑得能让自己沉睡的深邃眼神中,迪夏不知不觉就把自己这些年从事股票经纪的所有方面,都事无巨细地说了出来。

    更让她吃惊的是,等她意识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眼前那个美得不像话的女孩,居然变得和自己一模一样,让她忍不住发出了尖叫。

    接下来就是最让她吃惊的事情,这个女孩在她的脸上也动了一番手脚,然后迪夏在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面目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不顺眼的感觉,好像是从负数一下子成为了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