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寻机插入式。
在许多场合,男女间的交谈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对几或少数对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少数的一方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插入对方的群落,才不
会有被冷落的感觉。
几个女子在一起,免不了大谈衣服、发式鞋袜等。一个男士在这种场合
如果不想被冷落,就应该以一种新奇的女士亦感兴趣的事把大家从衣服鞋袜
上吸引过来。如你可以说:“××明星即将来本市友情演出。”此后,你可
渐渐地转入某项发明事业,某个地方的风俗人情,以一种主人的姿态加入到
她们的交谈中去。
当一个女子处于许多男子之中时,情形就又不一样了。男人之间的话题
是广阔的,有政治、经济,也有社会问题。在这种场合,一个聪明的女子应
持一种以“静”为动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十分陌生的话题她可以不发表什
么意见,但应当倾听别人的见解,因为倾听别人谈话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而
且,有女子来倾听,对于说话的男子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女子在倾听别人谈
话时,最好力所能及地提出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如打官司要经过哪些部门,
什么样的人具有优先继承权等。对这些问题,男士是乐于回答的。这样,女
子就不会有被冷落的感觉了。而且,善于倾听的女子,在男人眼中总是显得
十分可爱。
2。与顾客交谈
“顾客就是上帝”,这是商业界的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没有顾客,不论
是商店还是工厂都得关门。一个商店的店主和职员之所以对顾客百般殷勤,
其目的不外乎三个:希望能做成交易,希望顾客下次再来,希望他为本店招
来更多的顾客。能达到这三个目的,商店就会生意兴隆。
作为一名店主或职员,要赢得顾客,必须了解顾客的心理。一个顾客走
进一家店铺,总是想买点什么,而且总是想以尽可能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多和
尽可能好的东西。对此,店主和职员应持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尽可能地满足
他们的要求。这时,善解人意的语言就是促成交易的必备手段。
当顾客对货物提出批评时,你先要明白他的目的何在。此时,正表明顾
客对货物产生了兴趣,他们不过想借此压低价格。倘若你真的不在乎价格的
高低,那就拿出更好的货物来。如果没有更好的,你就不妨说:“你的眼光
真不错,这质量实在不能算好,因为最好的货物价格太贵,不易出售,所以
只好备置这些。不过这些货物还勉强可以试试。”这样,顾客还能说什么呢?
你已承认他的眼力不差,如果他没有买最上等货的必要,这交易是很可能做
成的。可见,一两句通情达理的话就可促成一笔愉快的交易。
如果顾客志在要求减价,你又不便答应,那么你可以取出另一种价格较
廉的货品给他看,同时不要忘记这样说:“这种品质同刚才那种不相上下,
但价钱却便宜得多,用起来基本一样,多数客人都是选择这种的。”你还可
以加上一句:“其实,价格贵,并不一定都好。”另外,如果你是在卖一种
可靠新产品,那么你可以对顾客说,新产品因谋求多销,故价钱较低廉,其
实品质和老牌子不相上下。顾客最普遍的心理是怕自己买不起高价货物而有
失面子。你的这些话不只是保住他的面子,而且顺水推舟,鼓励他买价廉的
商品,还愁他不买吗?
如果顾客因价格太贵或品质欠佳而无意购买时,你要记住,这次交易虽
然不成,但希望他下次再来。招徕回头客是生意兴隆的诀窍之一。你要对他
表示歉意,同时也不妨委婉地问他要不要选择另外的东西,并热情欢迎他下
次光临。这样,大多数顾客会因为你的殷勤接待而过意不去,会多少买一些
其他的东西,以后,也会常常来你店里买东西,并且还可能介绍其他人到你
的店里来。如此,你同顾客的交谈就算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了。形成了这样的
良性循环,财源自会滚滚而来。而这一切,“交谈”可谓功不可没。(左于
1995:129—134)
3。与上司交谈
几乎每一个参加社会工作的人都有上司,上司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
十分重要的,他(或她)可以决定你的升迁,从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你的命运。
我们每天与其打交道,免不了要与之交谈,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
会毁了你的大好前程;交谈成功,又会使你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尊重上司无疑是你必须谨记的第一要诀。不管你的工作能力如何,与上
司交谈时的谦恭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阿谀奉承,因为称职的有作
为的上司还是喜欢真话、实话,不喜欢廉价的奉承。由此便产生了与上司交
谈的第二要点,适时适当地向上司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你的上司能
经常采纳你的意见,那说明你的谈话是成功的,反之则需反躬自省;切忌心
生不满而采取消极态度。与上司交谈的第三点注意事项是上司也是人,不要
与上司的关系处得太生硬,在气氛允许的情况下,与上司开开玩笑或说点轻
松的话题可以缓解因上下级关系造成的生硬和对立,使双方能在融洽的气氛
中共事。在此种环境中,双方均有轻松愉快之感,工作进程势必加快,而且
成果不断,效果倍增。
第三章演讲语言的运用谋略
“当我们思考一件事时,不要用一般性的抽象概念。而要用特殊的
形象概念。不应用‘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娱乐愈野蛮,则其刑罚法
规也愈严苛’这样的方式来描述,而应该用’一个国家的人民,愈喜欢
战争、比剑,则他们一定会愈加喜用绞刑、水牢等残酷的刑法来惩罚犯
人’的方法来描述。”
哈巴特·史宾塞
一、演讲语言的四条重要法则
各位朋友们,你想象得到吗?一位搞运输的演说者的听众,居然比一位
大学教授的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大学教授风度翩翩、学识修养俱佳,
演讲也条理清楚、讲究发音,但他却缺少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即真实与具
体。他的语意朦胧,概念化的抽象论证太多,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教
授的演说是用理论,编织成的脆弱的抽象集合网络,缺乏生动性,具体性。
而运输者的演说,却具体而真实。他们用自身的经历为例证,用自己工
作、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自己论点的论据,这些正面的,反面的实例都是演讲
者的体验,因此充满活力,内容新鲜生动,富有生动性、真实性,因此,能
吸引、打动听众。
这个事例,并非要比较大学教授与运输者的不同,只是借此说明怎样才
能使演讲更具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听众。
吸引听众的演说语言有四条法则:
1。规定主题范围
(1)选定主题之后,就要围绕主题选择组织语言,严格遵守,不能超过
主题所需的范围。
失败的演说,很多是因为演说者讲的事情太多、太杂,听众无法将注意
力集中去体会主题。如果你的演说内容是生搬硬套、平铺直叙,试想别人对
你的话题还有聆听的兴趣吗?
(2)要点越少越好。例如谈到旅游方面的话题,由于演说者过于热心,
往往会把景点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巨细无遗地介绍给听众。殊不知这样
讲,听众不可能跟上演说者的叙述速度,顶多在脑子中留下一片模糊的印象
罢了。但是,如果你把景点中最有趣的见闻,或者某一情趣最浓的景致描述
出来,那么,便可给听众留下突出的印象。
任何主题,都要把握好要点,主题范围的限定、时间安排应恰如其分。
限时5 分钟的演说,只能有一两个重点;30 分钟的演说,要点也不要超
过四五个。因为,长时间的演说,也不能把四五个要点阐述清楚。所以要点
精而少为好。
2。主题的选择应精益求精
论述主题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虽然此举比深入挖掘主题要容易得多,但
这种投机取巧的简单把戏,是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的。“挖掘主题”你就必
须认真思考:你所确定的主题有何价值?这一主题在实践生活中能否得到印
证?你的论点究竟要表明什么?是否具有真实性、科学性?能否让听众信
服?
这都是必须认真推敲的。只有如此,听众才能产生共鸣。在一个主题的
四周,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不同看法,而这众多的看法中,只要选取十个加
以整理即可,其它的则都可以放弃,经过这种筛选,你的主题就比较精炼了。
一位外科医生这样说过:“做一例阑尾炎的手术,至多花十分钟,但要
熟悉有关手术意外的医护法则,则需花费五年以上的时间。”同理,为了应
付演说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你必须随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而改变演说的方式、
方法,调整论据甚至重新确定主题。
要有充分的准备。演说家认为,要尽早定好演说主题;不要在演说的前
两天才开始着手决定主题。主题决定愈早也就愈有充足的时间收集素材,撰
写讲稿,也就能使主题得到升华,你的演讲也就更加精彩动人。
诺曼·托马斯说:
“在重要演说之前,演说者一定得先在心中对主题反复斟酌,把演说准
备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么一来,无论你在街上走、看报、睡觉或起床,
都可能会发现有利于演说的生动事例,也可能发现某些技巧,你如果只想做
平凡的演说家,那你的观念未免太落伍了,所以,对听众无关痛痒的演说,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人习惯把准备过程的内容逐句记录下来。那么你就错了,因为,一
旦使句子定型,从此就会对此感到满意,从而导致思维僵化,即不再有更富
建设性的内容得到充实,又对已形成的东西舍不得忍痛割爱。最糟糕的是,
看了多次,几乎背下来了,那更可怕。对此,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如下看
法:
“写出来的字,不适合说出来。因为文章是呆板、缺乏弹性、没有效果
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传授什么知识,只是为让听众与你在情感上沟通的话,
你在演说时就应避免使用呆板的词句,而要采用日常生活的生动用语。听众
对呆板的文章只会感到无聊,不会有什么兴趣。”
对世界最大的重型马达公司有伟大贡献的查理·F·凯达利,就是一位令
人倍感温馨的演说家。有人问他是否写过演说稿时,他回答道:
“我要说的话太过于重要,以至于不能写在纸上,我喜欢将自己的整个
身心,投入到听众的情感中去,怎么甘心把自己的感情浪费在纸上呢?”
3。多举主动实例
第洛德夫·弗利西在《文章作法》中指出,“真正耐读的书,只有故事”。
事实上,畅销的书籍和杂志,其文章都是以近似口语的文体写成并且文章中
穿插许多奇闻轶事。所以,应将一些必要而又有趣的故事,运用到演说中。
皮耶是一位拥有数百万观众的节目主持人,他曾向记者表示: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深切体会到唯有举证实例,才能将思想表达得浅
显易懂,更加引人入胜、更具有说服力,证明重要论点一定要举出生动有力
的实例。”
实例的选择和运用也不能良莠不分,一般要遵循如下五个原则:
(1)要有人情味。如以“成功的秘诀”做为演说题目,那么多数人都会
用一些抽象的美德或原理、原则进行论述,或者采用有关勤勉、忍耐、奋斗
等的说教性理论。戴尔·卡耐基曾对此问题向一位美国企业家指出:最能引
起听众注意的,就是经过升华、美化的实例,并且要列举成功与失败两方面
的典型事例,那样才会对听众有所帮助和启迪。这位美国企业家在正式演说
时,是这样讲的:
在大学时的一位同学,他生活非常节俭,他对于衬衫的质量和价格都有
一个明细表,不仅对小事斤斤计较,而且对任何一件事都绞尽脑汁。他从工
业大学毕业后,自以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愿到基层工作。所以三年后的
同学会上,我发现他仍在做衬衫的明细表,显然他总得有个工作干。然而不
幸的是,二十五年之后,他仍牢骚满腹,积习难改。
我的另一位同学,则对事业怀有勃勃野心,当时纽约的世界博览会正在
筹备组建,需要工作人员,于是他毅然辞去费城的工作,到纽约寻找合作者,
后来被电话公司以高薪礼聘,得到了用武之地。
这则演说就非常富有人情味,真切自然,这样的同位对比不仅使听众听
后即有所知、所想,而且极为现实,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生动的。这
位美国企业家原来作3 分钟的演讲,都感到极为困难,但这次他讲了10 分钟,
还意犹未尽,听众也兴致勃勃。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列举了富有真实性生动性
的故事,而不是空泛理论。
“不要谈自己的事”,这是骗人的观点。
有关自己的事例是容易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同时也富有人情味的,
但一些人被常识性禁忌所约束,不敢或不屑运用自己所经历的事。专家们认
为投入地谈论自己的经历,听众是不会产生反感的,相反,这种现身说法还
具吸引力。
但是你的话不能具有挑拨性,同时不能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做得恰当,
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千万不要忘记,这是最容易引起听众共鸣的最可靠的
手段。
(2)使用真实姓名,将故事个性化。演说中的事例所涉及到的主要人物,
最好能用人物的真实姓名和职务。如果不方便,则可用假名来代替,例如张
三、李四等一般无个性的名字,虽然是代名词,只要故事富有个性,并且生
动,同样能达到预期效果。
有名字,才容易区别,才会形成有个性的真实印象。杜洛夫利西说:“有
名字的故事,最具有真实性,隐名是非真实性的作风。想想看,读一本没有
任何主角名字的小说,会有怎样的感觉。。”
(3)交待要清晰分明。交待事例一定要明确、清楚,这是毫无疑义的。
怎样做呢?在这里可参照新闻记者写报导用的五W 原则:时间(when),地
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事件发生的原因(why)。这五
个要素交待清楚了,你的演说就会给听众以具体真实的感觉。戴尔·卡耐基
在一次写给《读者文摘》的稿件中,有一段说词。
大学毕业后,我在亚玛公司当推销员。通常我都搭乘火车往返。一天,
我在红田等待南下的火车,忽然想起要到纽约戏剧学院念书的事,我应当利
用空闲时间练习说话,于是,我开始在站台上走来走去,背诵莎士比亚的戏
剧《马克白》中的对白,同时将我的双手伸出,仿佛真的演戏一样。
突然,有四个铁路警察包围了我,问我为什么做出令妇女害怕的动作—
—一位妇女距离站台20 英尺外的厨房窗口,看到我的表情奇特,动作怪异,
遂向警方报告;当警察来到我的身旁,我仍然没有警觉,口中念念有词。
但是你对事例的交待不能过于琐细,添油加醋,节外生枝,喧宾夺主,
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你的演说变得冗长,有可能失去真实性。不论何种
情况,冗长的演说都会被听众无情拒绝的。
(4)利用对话使演说更生动。下面举一个说服易怒者的例子,同样的例
子,两种叙述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
第一种叙述方式:
刚才有一个人来办公室找我,为上周替他安装电器的事商谈,因为电器
显然不佳,他很生气。我告诉他,我们一定负责维修好,他的怒气才稍稍缓
和下来,因为他了解我们公司会尽力帮助他。
第二种叙述方式:
上周二,我办公室的大门突然被人一脚踢开,我吃惊地抬头一看,原来
是顾客查理·布洛夫。他怒气冲冲向我走来,我还来不及请他坐下来喝茶,
他就咆哮如雷地吼道:“艾德,我警告你,这是最后通牒,请你赶快派车拉
回那台洗衣机。”
我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不像话,你们的破机器,”他又开始大声吼叫:“衣服一放进去就
被缠在一起,我的太太总说倒霉,直唠叨我不会买东西。”他愤慨地敲着桌
子,像架都被震到地上。
第二种叙述将顾客的神态、语言、心理,作了细致的描述,非常生动,
能迅速吸引听众的兴趣,而第一种叙述方式,相比之下是何等的抽象。原因
就在于没有人名,也没有细节描述。并且,第二种叙述吸引、打动观众的重
要之处是有效地运用了对话,并富有个性。
虽然演说不一定都要插入对话,但对话却能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某些
重要情节中直接引用对话,可使演讲更加生动。如果演说者有模仿的能力,
改变一下腔调,会更有情感。使用对话可以增加亲切感和真实性,仿佛是与
听众在一起聊天,而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