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一看情形不妙,立刻请了一位西医王文霖来,在针药兼施之下,人才稳定下来,据王医生说:“石灰是强硷性物质,含嚼时容易破坏口腔黏膜组织,最近台湾医学会统计结果,好吃槟榔的人患口腔癌比率达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能不吃最好不吃。”从王医生这番解说,我对台湾的鲜槟榔怀有戒心,连碰都不敢碰了,至於当年在大陆吃的各种乾槟榔是否会跟鲜槟榔同样,引起可怕的癌症诞生,当时匆匆忙忙未及询问,我想槟榔本身既有消食化水明目止渴种种益处,不加上石灰、牡蛎一类东西,为患应该不如此厉害的。
前清晚辈谒见长辈,在贵族的礼仪是递如意,一般旗族是递活计,活计在当年很流行,如今已成为古董,四十岁以下的人,不但没有见过,甚至於没听说过,一匣活计多者十样,少者大样,内分大小荷包,(
大荷包装银锭锞子,小荷包装槟榔豆蔻。)扇络、箸套、刀套、怀镜套、眼镜盒、烟荷包等等,质料分绫罗绸缎,做法有缂丝、平金、织锦、缋绣、纂绣、栽绒种种:如果出自璇闺妙手,则神铁巧黹,比起香粉铺出售精选的上品还要名贵的多呢!魏伯聪先生主持台湾省政的时候,有一次在台北宾馆招待外宾,有位法国籍的贵妇,是魏夫人郑婉秀博士留法时同学至好。那位贵妇的夫妇在北洋时代,曾任法国驻华武官多年,在北平任久了,也染上了吃枣儿槟榔的嗜好,每天中晚饭後总要吃上一两粒,才觉得胃纳舒畅,所以每年都要托人到苏门答腊买个十磅八磅枣儿槟榔用红酒泡上一两个月,然後晒干收藏起来,随时取用。她知道敬槟榔是中国的礼仪,筵席散後,她自己取用,当然要先敬魏夫人,那知魏夫人正患牙疼,其时我正坐在旁边,於是魏夫人特别介绍我喜爱嚼槟榔,且对吃槟榔颇有研究,那位贵妇遇到同好,大喜之下,敬了我几块她特制的槟榔,乌梅女面,隐含酒香,与蜜渍蒸糯者又自不同,可惜那种味涪微甘的珍食,又睽违二十余载了。
卅六年秋冬之交跟游弥坚兄在台中晚餐之後合著无聊,逛逛台中的古玩铺,叠囱尊彝大件头的东西他是毫无兴趣,累璧重珠更是不屑一顾,他专门搜寻一起不起眼的冷门货癯瘤蟠木,离奇轮困。大概师古斋的严老板知道我们游市长的癖好,他从内柜拿出一对缂丝的荷包来请他们鉴赏,挂荷包的丝绳上还挂看一个黄纸签儿,上面写著“赏毓朗”三个小字。严老板说这对荷包是前清一位宗室从大陆来台湾跟他住街坊让给他的,据说这种小尺寸的荷包,都是装槟榔豆蔻用的,他因为缂丝的荷包很少见,就把它留下了。游问我毓朗是何许人?我告诉他毓朗是一位贝子,清末五大臣出洋就有毓朗,回国後帮助载涛训练新军,是裁涛的得力助手,这对荷包如果是卖给毓朗的,当系上方珍赏,出自内延,游也爱这对荷包色泽奥古采错淡金,就以极少代价买下来了。
最近台南民俗文物展览,会场里也有一对绣著一只富贵大红荷包展出,绣工质料,就显得庸脂俗粉,是串百家门的礼货,跟游兄收藏的那对简直无法比并了。由槟榔荷包,想起当年吃槟榔豆蔻往事,现在大陆人民是否还有嚼块槟榔,拈几粒豆蔻的雅兴,简直就不敢想像了。
唐鲁孙随笔集之《酸甜苦辣咸》
五毒饼
中国人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三闾大夫屈灵均五月五日纵身汨罗江而死,全国各地无论南北,都用粽叶裹了角黍(俗称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惟独北平除了包粽子外,还要吃五毒饼。这是过五月观北平独有的小吃,其他省份恐怕都没有呢!
北平几家老字号如正明、统美、兰英等饽饽铺,一到五月初一,门口就贴上本号新添五毒饼的红纸告条了。五毒饼大小有如核桃酥,馅儿不过是松子、核桃、枣泥、豆沙一类材料,用枣木模子磕出来,上吊炉烤熟,出炉後提浆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层油糖,点心上凸凹的花纹,可就特别显眼了。传说在元朝末年,江西贵溪县龙虎山某一代张天师的裔孙,在尚未继承道统之前,下山遨游,来到京师承,正赶上久旱不雨疠疫横行,他不幸感染时疫,突然晕倒在一家饽饽铺的门前,那家饽饽铺掌柜的,是住宅心仁厚的长者,一看是一个气宇不凡的少年倒卧在门首,马上叫夥计们把他抬到柜房,自己亲自动手给他刮痧,然後针灸兼施,居然把这年轻人的性命给救过来,知他只身来京,此地别无亲友,於是在後柜搭了一张铺,延医调治,将养了好一阵子,一直到他病愈方才道谢告辞离去,始终也没有露出自己的真实身分来。饽饽铺的掌柜的,只觉得他蕴籍俨雅,必定是颇有来头的南方富家子弟,可也想不到他是张天师嫡系裔孙。
过了不几年,他沿袭道统,正位天师,忽然想起当年卧病道旁饽饽铺掌柜的救命之恩,於是用朱笔画了一道灵符,加盖龙虎山乾坤太乙真人金印,派人专程晋京,送给那位饽饽铺掌柜的,留为驱邪避授之用。那家饽饽铺收到张天师所赠亲笔灵符,视同环宝,立刻贴在後柜作房上梁。
当时饽饽铺都雇有专门雕刻默心模子的工匠,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工匠,整天眼里贴在梁上的灵符,夭矫蟠屈,朱厚色鲜,久而久之,心领神会,无意之中就爬抉剔刮,照灵符的笔顺,刻了一方模子出来,被掌柜的无意中发现,觉得新颖别致,於是用枣泥做馅,刻了几十只烤了一炉枣泥饼,准备不好卖,留给柜上同仁自己吃。谁知这批点心一出炉,不论放在什麽地方,用不著加纱罩,绝无苍蝇蚊子来滋扰,那位掌柜的本来是有心人,把这批点心取名“五毒耕”,在端午节发售一天,大家听说五毒饼不招苍蝇,又能驱邪避疫,饼一出炉,总是一抢而光。
北平各家饽饽铺一看这种情形,争相仿效,家家也都大发利市,不过他们五毒饼的模子,因无张天师的灵符可拓,既名五毒饼,就把蝎子、壁虎、蛤蟆、蛇虺、蜂蜮五毒刻在模子上,成了名副其责的五毒饼了。木头模子用久了,自然纹路模糊不清,有一家饽饽铺特地请了一位擅画花鸟虫鱼的江南画家,画了一幅虺娥潜踪图,工细传神,栩栩如生,於是让巧匠依样葫芦,刻了一副木头样子,那位江南老画师,是江苏武进人,南方有蜈蚣(俗名百脚,北方极少蜈蚣,有一种叫线串子,有一种叫妯蜓,跟蜈蚣极为相似)没有蝎子,所以南方画五毒,就把蜴子换成蜈蚣了,因此北平当年饽饽铺,就有南派五青饼,北派五毒饼之分了。
当年名画家陈半丁说:“平剧里混元盒里五毒,只有蜈蚣而无蝎子,五花词剧中变幻人形在世间扰乱一番的金头大仙化身,也是蜈蚣而非蝎子,因为昆曲评弹都是由南而北,在南方蝎子是很少见的。”半丁先生以南人落籍北平,他的说法是颇有见地的。有些细心人端午节吃五毒饼,发现模子上有蜈蚣蝎子不同,有些好事之徒硬把五毒分为南派北派,还引起了当时顺天时报迂听花(日本人)跟群强报戴槐生打了一场很火炽的笔仗。笔者记得在幼年过端午吃五毒饼,确有蜈蚣蝎子之别。至於照张天师灵符刻的印模,所做五毒饼,只是听前辈老人们传说,既没有看过,更没吃过。
欣逢佳节,这段五毒饼的小故事,知道的人可能已经不多,所以特地写出来。聊供中原父老饮雄黄酒吃端午粽时的谈助吧!想吃五毒饼,要等王师北指、底定中原才能一尝啦。
北平的中秋
一年容易又中秋,一霎眼,明儿个就过八月节啦。人家说北平是纯粹大陆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该冷就冷,该热就热。不像台湾一点准稿子没有,忽凉(谈不上冷)忽热,碰不巧三十晚上要着单儿吃团圆酒,还许顺着脖子流汗呢。
在北平一立秋,尽管晌午骄阳灼肤,可是一早一晚,就多少有点儿秋意啦。八月的中秋节,在北平算是大节气,这时候庄稼刚忙完,天气不冷不热,各式各样的水果,如苹果、石榴、蜜桃、鸭梨、鸭广、大小白梨、沙果、虎拉车(似苹果而小)、大白杏、沙营葡萄、玫瑰香、枣儿、莲蓬、藕,还有老鸡头(芡实)全都上市,真是鹅黄姹紫、嫩红新绿、五光十色各尽其妙,不用说吃,就是瞧着也让人痛快。北平管中秋节又叫果子节,可以说名副其实一点儿也不假。
过节嘛,大家小户都得买点儿月饼上供,堵堵孩子们的嘴,其实说实在的话,北平所做的自来红、自来白,还有提浆、翻毛月饼,虽然馅儿有山楂、玫瑰、枣泥、豆沙,种类倒不少,可是比起人家广东月饼的蛋黄、莲蓉、五仁、椰丝,可就差多了。有一年笔者在稻香村装了一大盒苏式酥皮火腿三鲜月饼,送给一位没出过大城的老太太过节,老太太尝了尝可就说啦,好吃倒是好吃,怎么还有肉馅的月饼呀。可见北平人有多么老八板儿了。
一进八月,前门、后门、东四、西单,各处十字路口,兔儿爷摊子可就全摆上了。卖兔儿爷的大本营,集中在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每年八月初一到初三是开庙之期,兔儿爷是零整批发要什么有什么。这种卖兔儿爷的摊儿最大可摆个四五层兔儿爷,最大的有两尺多高都摆在顶头一层,为的是大的醒眼,引人注目,以广招徕。反正架子上的兔儿爷一层比一层小,另外有一种特别加工,一寸高的小兔爷,据说都是手艺人彼此争奇斗胜精心之作,不论模型开脸上色贴金都比大兔儿爷来得精致细腻,尤其兔儿爷开脸后,脸上要带十足的笑容才算上品。笔者幼年玩兔儿爷,大大小小成箱论柜,等中秋月圆。供过月亮妈儿,所有大兔儿爷一律销毁,只有寸把大的小兔儿爷总要挑一两个最精致的留起来欣赏。
兔儿爷的唯一原料是胶泥拌儿,而且不论大小一律是三片子嘴,支棱着两只长耳朵,脸上经过描眉油粉点未之后,真是有红似白的,身上全是绿袍峨冠,外罩金盔金甲。每位长长两只耳朵,身后都插一面护背旗。想当年梅兰芳首次在吉祥茶园唱《嫦娥奔月》,名丑李敬山饰玉兔大仙,他从月宫跳出来,跟吴刚开打,刚一亮相,台下就来了个哄堂。因为李敬山的扮相,跟兔儿爷摊上的大兔儿爷一模活脱,真能吓人一跳。听从前北平大北照相馆经理赵燕臣说,北平有一位著名的败家子儿,有一天他到大北照相馆拍戏装照,指明要扮《嫦娥奔月》的玉兔大仙,这出戏的脸谱是李七寿山琢磨出来的,还特地把李寿山请来指点一番,才把戏装穿好。可是大北没有那根护背旗,现到绸缎庄买了几尺黄绸子,剪成三角缝好,才把玉免大仙的戏照拍成,后来大家都尊称他兔儿爷。兔儿爷这个称呼,在北平来说,不是什么高雅名词,这位大爷才知道自己烧包,以致烧出这个尊号来,可是后悔也来不及啦。这也是当年北平兔儿爷的一个小插曲。
北平人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过年送灶接灶,都是老爷们的事,堂客们一律回避。可是到了供月,全归坤道们忙活,家里所有男丁,净等着分果子吃月饼就行啦。供月一定要请一份儿月宫神妈儿,这份儿神妈儿,要到带菜魁的油盐店去请,最大号的大约有三尺多宽四尺多高,用黍节秆儿扎好架子,再糊上印好的码儿。上一层印的是诸天菩萨丁一层是玉兔站在丹桂树下捣碓,顶上还插有三枝纸旗子。所用的供品,最主要的是素油成套的月饼,由大而小最高的十一层摆在供桌上,像一座宝塔。什么应时的鲜果,都可以拿来上供,就是各式各样的梨不上供桌,因为梨离同音,团圆节最忌讳的是离字,所以不管什么梨都不用来摆供。讲究人家供月必定有只带芽子整只的白花藕,不用盘子盛,而用鲜花荷叶托着,雪藕中空孔孔相通,用来上供,可以保佑学龄儿童七窍玲戏,聪明睿智。家中如果有怀孕少妇,多半买一个西瓜来供,上完供让怀孕少妇来剖,刀要从西瓜中间切狗牙,等西瓜对牙切开,数数刀数一共多少,单数生男,双数生女,这种老妈妈论儿,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啦。
此外给兔儿爷上供,有两种必不可少的供品,一种是成把带籽儿的鸡冠子花,一种是带校带叶的毛毛豆。玉兔公终年在月宫里,李率不休地捣雄,鸡冠花的籽儿可以帮助大仙提神醒脑,增强体力,等于人间喝硫克肝,吃大力丸。至于毛毛豆是大仙日常唯一的主食,当然更不能缺少了。
每家拜月礼成之后,大人忙着分水果切月饼,焚烧纸码儿那就是小孩儿们的事啦。纸码儿一焚,剩下没烧着的光黍节秆儿,每个小孩儿人手一枝,在院子里互相追逐笑谁,你打我,我敲你。据说用这种季节秆儿打屁股,就不会尿炕啦。
现在台湾大家住的都是高楼大厦,有电梯的公寓式住宅,讲究越高越好,凉风大未,仰望银河,真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什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兔儿爷捣雄,自从人类登陆月球,证实那些全是人们的美丽幻想,根本没那么八宗事,还拜什么月供什么月呀。有些老头儿老太太在内地圆了几十年月,来到台湾不供一下月宫,好像缺点什么似的。可是阳台只有巴掌大,也摆不下供桌呀,就算摆得下供桌,又上哪儿去买月亮妈儿呀。想一想还是算了,等以后回到北平,再好好供供兔儿爷他老人家吧。
北平的中秋
北平精巧的绒花手艺
近六七年养成了早起的习惯,鸡鸣即起,漱洗完毕,总要到外面溜达个四五十分钟,再回家吃早点。内地有个相沿已久的年俗,岁首元旦清早出门,要挑选一个吉时,迈出大门一定要面冲喜神方向,北方叫“出行”,南方叫“兜喜神方”。照今年农民历推算,出行直取子、卯,方向是东北大吉。卯时正符合我每天溜达的时刻,平素每天出门都是信步而行,既然东北方大吉大利,咱就冲东北方向而行,入乡随俗,求得心安理得,总比别别扭扭来得舒坦。
哪知冲东北方走了没几步,就看一位鬓发如银、纡行婆婆的老太太,头上戴着一朵恨福来迟大红绒花,不但红得鲜艳异常,就连绒上的金箔,仍旧金光闪闪,特别醒眼。这朵红绒花无疑是当年北平绒花铺的杰作。
提起扎绒花,那是当年北平最细巧的手工艺,那班手艺人大半是心灵手巧,卖不了气力。近畿人家比较文弱的子弟,才到京里投师学艺。在清末民初,绒花铺鼎盛时期,在耍手艺的里头说还是很出色的行当呢!北平的绒花铺分细作普通两类,普通绒花铺都设在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一带,逢到庙会集会之期,也派伙计们在庙里设摊营业。细作的绒花铺分别在崇文门外花市、东安市场集中,虽然都是绒花铺,可是个人做个人的生意,互不相犯,粗活细活,他们自己人是一目了然。大致梨园行戏装上绒活生意概由花市一带绒花铺承应,王府勋戚名门巨室宫眷们所戴绒花绢谷,则就是东安市场里几家绒花铺的生意了。各种耍手艺的行当,都是要年假让伙计回家过年的,唯独绒花铺岁尾年头家家都是忙得不亦乐乎,先忙着扎佛前花、干鲜果子花、蜜供花,跟着就要攒头上戴的五福捧寿、恨福来迟,各式各样的绒花了。哪家师父如果想出什么别出心裁的新花样,就秘不示人地扎上几百朵,密密麻麻,一排一排地插在林秸秆糊的纸匣子里,等正月初二拿到彰义门外财神庙专卖香客带福还家,一会儿就会抢得一朵不剩。堂客们买绒花自然精挑细选,琼花九色,顾眄便妍,只要式样别致,不怕价钱高。就是一般名绅巨贾烧完香进城,海龙帽水獭四块瓦。棉胎便帽上也都要插上几朵红花表示已被财神爷垂佑,福自天申啦。有些野老村姬头上虽然发疏鬓稀,没法子戴,更没有地方插,他们就用一块浅杏黄土布把头包起来然后把各式各样绒花插戴满头,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虔诚的香客回香了。绒花铺的手艺人稍停两个月,至迟三月初,各绒花铺又忙着要赶金顶妙峰山的生意了,金顶妙峰山的庙会,从四月初一到二十八整整一个月的会期,在河北省来说,算是最大
的庙会了。等到愿了回香,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个好像争妍斗丽似的,头上戴满绒花,绚艳悦目多彩多姿。据绒花铺的手艺人说:“当初好年月,绒花铺一年的嚼谷(生活所需),一个金顶妙峰山庙会,就能挣出来了,其余的生意就都是赚的啦。”
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