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轮冒险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心中追悔莫及。
为了母亲的心愿;为了外祖父母的晚年;他和佐理克决心要把老人家接往安全地带。在两次向苏联外事机构申请都被拒绝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冒险入境。
达扬对冒险并不陌生。十来年的训练和作战养成了他沉郁而机敏的性格。若不是眼下巴勒斯坦的沉寂;他也许仍然拼杀在战场上——即使一只眼睛失明也罢。为了自己苦难深重的民族和安全难以保障的家庭;他准备付出生命。
这次他们选择了远东。他要一路上看看那些使他感兴趣的情景。
在海法;他们乘上了那条驶往海南岛的移民船。驶往目的地的一路都是充满了寄托和憧憬。感受了那个阳光地带的祥和、安宁;使他和弟弟商定;要把母亲和外祖父安置在这里;离开那些随时可能流血、受到惊吓的环境;这样自己才能在巴勒斯坦安心地为民族权利去战斗。
换船到上海时;他们得到那里犹太居民的极有价值的帮助。向他们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远东状况、战况和交通的信息;给他们指点了方便的路径;资助了他们可能会用到的卢布;甚至帮助他们搞到了苏联人的身份证件——尽管是伪造的;但是技巧高明得识别不出真假。
一位经商的朝鲜侨民;犹太人社团的老朋友;自告奋勇带领他们乘船在釜山上岸;又坐了两天火车来到朝鲜东北部边境城市罗津。一路上他们走马观花地感受了这个正在恢复秩序、摆脱贫困的国家;再次感到一个正常的民族拥有一块正当的国土的重要。
夜间的越境对于两个久经训练的战士不是难题。从小在家庭的俄语环境里长大使他们在对话方面也没有受到严峻考验。
在受到轰炸的海参崴;搭上苏联的列车开往目的地——比罗比詹的时候;兄弟俩兴奋得脸都红了;对着西侧的车窗虔诚地作了祷告。
但是麻烦恰恰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生。
在比罗比詹小站下车的人寥寥无几。出站口上站着的几个拿枪的苏联安全内务人员使他们感到来者不善。那些人对年轻的佐理克发生了兴趣;反复核查了他的证件;最后认定他是一名逃兵——因为确实当过兵的佐理克身上的军人气息很难掩盖;而此时此刻在兵源奇缺的苏联远东;这样的年轻人没有应征入伍;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安全内务人员对缺少一只眼睛的摩西DangerCode;达扬没有特殊兴趣;但不由分说就把化名〃格罗科维特斯基〃的佐理克扣留;当场向他宣布:要么立即进入军队服兵役;要么作为逃兵进入劳改营或者枪毙。
这个意外打乱了他们的全部计划。在达扬的暗示下;佐理克接受了第一种选择;当即就被押送去了新兵训练营。
达扬暗地跟随;找到了新兵营的地址;并了解到几天内新兵营就将开拔;送往前线补充兵员的缺额。
费了不少周折找到外祖父;在意外和惊喜之后;老人潦倒的生活使他震惊不已。外祖母前不久已在贫病交加中过世。孤苦伶仃的外祖父对达扬要再次冒险把他带出境外的计划深表疑虑——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很难坚持边境夜间的长途跋涉。商讨的结果;还是要等到这场该死的战争平息下来;再作打算。
老人念叨和担心的是他多年心血的书稿和资料——强制搬迁时被寄放在家乡乌克兰小镇的图书馆里。还有另一个女儿——达扬的姨妈一家;也是列入搬迁名单;却始终未见音讯……
安顿了一天之后;达扬抓住机会到新兵营给佐理克通了信息。但悲剧也就随后发生。
两天后的晚上;佐理克逃离兵营;按照达扬给他的路线图摸到外祖父家里。但是身上带着四处枪伤!新兵营管理者还在对他进行搜捕。
第二天一早;达扬外出为佐理克寻找药物和包扎品时;两名士兵带着一条狼狗追循昨夜的血迹找到了外祖父的残破木屋。
眼看佐理克危在旦夕;绝望中奋力阻拦和解释的老人;被扑上来的狼狗惊吓而心脏病发作;以至于当场一命呜呼。
正当士兵们要对佐理克执行战场纪律——枪决这名逃兵时;达扬赶来了。他假装不明真相的邻居;好奇地探问原因;瞅准时机一脚踢中了一名士兵的命根;又用双手扭断了另一名士兵的颈骨。最难对付的警犬迫使他不得已使用了匕首。
达扬在万分紧张和沉痛中;冷静、清醒地安葬了外祖父;并为他作了祷告。又包扎了弟弟的伤口;然后换上一套被干掉的中士的军服;带上他们的证件和一支冲锋枪;背着佐理克来到镇口的公路;拦到了一辆卡车;用枪逼迫司机把他们拉到200公里外的哈巴罗夫斯克;住进了野战医院。
稀里糊涂的医生对这两个负伤的〃边境巡逻兵〃进行了处置;伤重的佐理克在手术后被确认需要送往后方;而〃轻伤〃的达扬则被警告;包扎后;应该尽快回到前线。但他扯开眼罩告诉医生;他现在头痛难忍;医生终于同意他暂时留医观察。
急于离开这个危险的、可能被追查的是非之地的达扬兄弟;两天后幸运地赶上了一班飞往赤塔、运送伤员的飞机。达扬毫不犹豫地护送着担架上的佐理克登了上去;并把身上的大部分卢布塞给了那位监管登机的军医上尉。于是当天傍晚他们飞到了赤塔;又换上了这列缓慢、但是不停顿地向西行驶的伤兵列车。
漫长的旅途上;达扬思索着这次得不偿失的冒险;心中感慨万分。
列车上并不安全;昨天已经躲避了三次空袭。只是向西行驶似乎比向东行驶遭受的拦截少些;但铁路边时而出现的巨型定时炸弹确实令人惊心动魄。不知是哪一级的神明保佑;他们这列并未标明鲜明红十字的隆隆列车至今还没有引爆其中的任何一枚。达扬忍不住又作了一次祈祷。
列车驶向何方?他们将被送往何处?达扬不知道;现在也不想知道。他期待的只有两点:一是尽快让佐理克得到医治;二是到外祖父的家乡;找到他的遗稿——只有这一点能够作为对他老人家的纪念了。想起这些;他仅存的右眼中滚出大滴的泪水……
过了贝加尔湖;空袭基本绝迹;列车速度加快了。但是佐理克却是高烧不退。随行的军医官从他可怜的小药箱里找不出什么有效的药品;达扬除了用冷毛巾敷在佐理克的额头以外;也是束手无策。
两天后车到新西伯利亚;他们又要换车了——这个铁路枢纽站还在瘫痪中。工人们忙于抢修作业;转运伤员的人力十分紧张;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等待期间;他看到了一个稀罕的情景:一种高大、敦实、厚重的坦克;正在缓缓地爬过废墟;来到铁路这一端;等待装运后向东开进。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令人印象深刻。
伤兵们都默默地注视着;目送着。没有人知道它的型号。
DangerCode;
(348)
扬子江下游。芜湖段。总裁长江座舰〃金陵〃号。
新命名的这艘金陵舰;是使用缴获日本的未完工驱逐舰〃宵月号〃舰体专门改装的。没有安装火炮、鱼雷等大型武器;只保留必要的防空火力。
舰上设置了若干套高档舱室;以及两个风格不同的会议室和典雅的餐厅。总起来说;它已经是一条有武装的豪华游艇;航线确定在长江水道;负责接送委员长和党国其他要员;往来于长江流域的紧急公务。
下得庐山;一袭人等决定乘坐〃金陵舰〃同回南京。在那里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于是马歇尔国务卿自不待说;就连毛泽东也大大方方上了船;不存戒虑。
这个不寻常的举动马上就被等在山下的报界和媒体敏感地捕捉住;九江港的电话站和电报局一时被记者团体挤了个水泄不通。
顺风顺水;快船轻舟。一夜之间;金陵舰已经驶近国都南京。
一向作息守时、黎明即起的蒋介石照例五时半起床洗漱;六时整在案头整理日记。随后他走出舱室;到甲板上透透风。远远地看见毛泽东的住舱区门口;两个警卫如泥塑般靠墙而立;辛苦一夜;委员长不禁暗自好笑。
刚刚信步踱到后甲板;下弦月还挂在西天。还没看到船尾的浪花;却看见毛泽东正立在船尾的栏杆旁;大口地吸着烟;和身旁的叶剑英说着什么。
不期而遇。委员长于是打了招呼:
〃润芝;兴致不错啊。临江慨叹;是否有即兴之作?〃
〃呵呵;委员长早。我们听说这是当年为阻击日寇进犯长江;水师将士沉船堵口之地;特地起早;来凭吊一下。〃
〃哦哦。原来如此。〃蒋介石也想起什么;若有所思地凝视着江面。
〃明月当空;晚潮汹汹;国事混蒙;忧思忡忡。安得乘宗悫之长风;破万里浪以斩蛟龙!……〃叶剑英在旁吟诵;并笑问道:〃委员长尚有记忆否?〃
蒋介石怔了一下:〃噢?剑英;你怎么会记得?这是;这是我27年前追随中山先生而不得;在厦门泛舟时节;因苦闷有感而发!剑英你;你是何时记得?……〃
〃此句当年见报;在下曾有剪贴。那时委员长风华正茂;而国事步履维艰。慷慨书怀之句;令寒窗之下的弱冠书生叶剑英颇有同感。〃
〃少年壮志;海阔天空啊!〃毛泽东也和声道。〃委员长矢志报国;耳顺之年;大业在望;终不能忍将一腔夙愿付东流吧?〃
蒋介石也来了谈兴。清了清嗓子:〃咳咳;这个;润芝啊;我正有一事不明。——你们说是土改计划;却交来一份作战方案。这里面藏的什么玄机?〃
毛、叶对望一眼;朗声解释:
〃以委员长之见;中国千年以来;农民对于土地;是何种基本要求呢?〃
蒋公轻描淡写;一语中的:〃无非是耕者有其田嘛。〃
〃着哇!种田人因为无田可种;被逼无路;这才起来造反……〃
〃润芝——只说计划;不可以离题;更不必借题发挥……〃
〃我这正是题中之意。委员长试想;如果反过来——有田无人耕!那会怎么样?〃
蒋介石翻翻眼睛:〃笑谈啦;润芝。中国一向是地少人多……呵呵;你们是否有时把不准国家脉搏。〃
〃委员长;远的不说;就在东北;万顷良田;闲置搁荒!黑油油的沃土;无人耕种、开发。我们把内地缺吃少地的农户;组织个千把百万户;发给种子农具;开赴满洲边疆;屯垦戍边;一举两得——既做到'耕者有其田';又缓解内地人口过剩;避免阶级矛盾蓄势待发。〃
〃噢?你们这么想?〃蒋介石倒有点意外。〃嗯嗯;说下去……〃
〃可以实行鼓励政策。譬如说;划定耕作地块;每户30亩;先到者可以择优挑选;这就不怕无田农家不蜂拥而至。此外确定年限;例如耕作十年之后;土地可长期享有;向国家纳税便是。这一来;众多农民可以安居乐业;内地土改要求也将不再迫切;人口分布大大改善;立国基石得以日益牢固。〃
〃唔。不错;〃蒋介石沉吟着。〃那么依润芝之见;满洲;又可以容纳多少农户呢?〃
〃满洲——中国东北目前将近4000万人口;不到中国十分之一。地广人稀;我看;翻个两番;也不会吃不消。〃
〃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和你的'长臂猿'有何联系?〃
〃委员长噢!眼下这些土地还要用战斗和鲜血才能夺回来哟!作战方案报给你;是表明我们决心武力收复东北、华北国土;这里面也需要委员长大力协助与支持哟。〃
蒋介石闻言面有得色。招手让侍卫官王世和叫人搬来几把藤圈椅;招呼各位坐下。侍卫官给委员长取来斗篷披上的时候;还顺手给毛主席准备了烟灰缸。
〃润芝啊。收复国土当然好;免不了要流血牺牲地。这一点你们如何考量?〃
毛泽东燃着一支烟。〃人力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解决。物力方面;有劳委员长有所补充。当务之急是把我们的空军救活、用好。特别那些大家伙都是油老虎;运输机也同样;集中使用一次;库存就下去一半……〃
〃唔唔。这个可以考虑。〃蒋介石盯了一会儿船尾上下飞舞的沙鸥;转而说道:〃支持抗战;蒋某人自然责无旁贷。可是这一条咱们有言在先:你们共产党人;无论何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不能分裂出去。这个;是蒋中正的底线。〃
摊派既然开始;毛泽东也严肃起来。
〃委员长;这一条毛泽东可以答应你。我们也有一条底线:一个中国要坚持;两个或者多个政党也不可偏废。我们始终认为;多党派联合政府;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出路。〃
你要一国;我要两党;讨价还价开始了。蒋介石又说:
〃两党也罢;可是军队总要统一吧?地方各自手中持有军队;这本身就是军阀残余。种下内战的祸根。〃
毛泽东明白;这个话题发展下去;肯定是大吵一场;不欢而散;那么今天精心营造的气氛就要无功而返了。一向战略坚定、战术灵活的他;决心改变谈话策略。
DangerCode;
(349)
沈阳。601坦克工厂。
接替古德里安的温克尔总工程师正在紧张地忙于一件创造性工作:改装一批步兵装甲冲锋车。
从战场拉回的报废T34坦克;很多是炮塔虽然被击穿;但底盘和动力部分还基本完好。改换炮塔需要时日;但是战场产生了新的需求——中国人希望;步兵能够伴随着坦克部队;乘坐有防护的履带车辆;带着轻武器和火箭筒一起冲锋。一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地打击那些躲在坦克射击死角图谋发动打击的敌方步兵;另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肃清战壕里的残敌。
这是强调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提高战场效率的一种创举;温克尔对这种构想很是着迷。用〃啸天犬〃型底盘改装了第一批60辆以后;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战场反映。苦于新的底盘还不能马上批量造出来;于是他打起了报废T34底盘的主意。
麻烦的是T34的后置发动机。因为步兵需要从车体后方上下;他的办法是把车体掉过来;后方变成前方;并且改变了传动装置。样车试验成功后;他又给它们焊上30度倾斜装甲;还安装了两挺车载机枪。
时间紧急;在克服原设计缺陷的减震方面;他只好采用了中国人主张的最〃土〃的办法——在内部防撞板和座凳上包裹了厚厚的棉絮;再用容易搞到的猪皮革把它们固定。
百十辆差强人意的步兵战斗车很快驶出了601厂大门。它能够搭乘12名士兵;抵挡大口径机枪的子弹和炮弹碎片;跟在坦克集群后面实施冲击和配合。
忙完了这一阵;成就感不高的温克尔总工站在小广场上清点他的作品。
他给这批准备到战火中去横冲直撞的铁家伙们;取了个具有中等期望值的名字:〃野猪〃步兵战车。
海参崴。半岛北端;谢丹卡谷地。
这里是城市的两处主要防空阵地之一;另一处在南端的俄罗斯岛上。
近几天;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溃散下来的散兵开始纷纷涌入谷地。城防司令克雷洛夫中将把他们组织起来;陆续编入要塞守备部队。
这天中午;坡顶哨所在望远镜中发现;一支T34坦克部队也撤下来了;状态狼狈;数目还不少。歪歪扭扭、散乱不整的队形;活脱地一副打了败仗的样子;看着就令人泄气。他们居然连正路也不会走;散漫无序地企图穿过谷地;甚至还侵扰着高炮阵地的边境。
哨所马上试图用旗语阻止他们;并把他们的拙劣行径报告上级。坦克兵的首脑似乎全无纪律观念;继续爬上高射炮兵的山坡。哨所于是鸣枪示警。
一阵冲锋枪响之后;那些坦克突然发了疯似的加速;卷起阵阵烟尘;分别向着几个山包上的防空阵地冲去!急骤的枪炮声响起;硝烟和烈火在高射炮群中纷纷腾起!
惊呆的哨所分队长瓦西里耶夫中尉半晌才意识到;天啊;这是敌人进行的一场伪装袭击!他们从哪儿搞到这么多的我们的坦克?可惜那些炮口朝天的高射炮没有时间把炮管摇下来瞄准!哎呀;本来我们应该从那种不伦不类的履带装甲车身上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我们没有这种东西!敌人从这些车里跳出来;向着炮兵弟兄们开火。他们头上戴着的是纳粹式的帽子;钢盔也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年轻的瓦西里耶夫中尉因为惊讶、愤怒和无奈而哭泣起来;他拼命摇动电话机;把这惊人的情况告知要塞值班参谋。
穿插旅曾克林上校在改装的T34坦克中;用步话机频繁地指挥着各个营、连;调动这些混入敌后的装甲兵向这些只顾防空的高射炮群;肆意发动攻击。
伴随攻击的步兵跳下载车;向每门炮座上投掷炸药;以求破坏得彻底。
半小时后;电波里纷纷传来报捷的声音;曾克林旅长明白这就是撤出战斗的信号。敌人的报复马上就会来到——陆地的;空中的。
要塞的排炮向他们射击了。四架〃黑死神〃伊尔10也出现在天边。曾克林留下一个〃刺猬〃营作掩护;其余突袭部队象是一群刚刚干完打家劫舍勾当的绿林人物;一路扬长;向西北方向退去。
海参崴北侧高炮阵地铲除以后;协调得相当紧凑的空袭马上就开始了。
主管轰炸航空兵的刘震少将派出他最得力的B-25联队;装载着用日本356毫米舰炮穿甲弹加上定向尾翼改装的航空炸弹;对海参崴坚固的要塞和筑垒地域实施空中打击。
这些原来准备穿透战列舰装甲的大铁疙瘩;在四国岛山地仓库里沉睡了几年;现在派上了用场。虽然也有受潮失灵的哑弹;可是总体效果相当可观。渐渐地;更大的381、406甚至460毫米;以及较小的203、280毫米炮弹的改装和试验也得到拓展;穿甲炸弹似乎滚滚而来……
穆拉维约夫半岛北端的一系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炮台和碉堡;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坍塌四散。沟壑纵横的战壕和掩体也被凝固汽油弹烧得一片狼藉;面目全非。缺少地面反击火力的海参崴北侧要塞群;面对空袭;处于一种任凭宰割的被动状态。由于本地机场尚未修复完工;从哈巴罗夫斯克赶来的那些〃短腿〃雅克战斗机防空十分不力;往往来不及巡逻、迎战;就要考虑返程问题……
海参崴上空的制空权在倾斜。
虽然地面战斗尚